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某除草剂甲磺草胺生产项目为对象,评价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提出合理建议,保障劳动者健康。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苯、二甲苯、乙醛、钠及其无机化合物、硫化氢、氨、氯化氢、氯气、粉尘、工频电场、噪声等。甲苯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16.0 mg/m~3,二甲苯C_(STEL)3.3 mg/m~3,乙醛最高浓度(MC)6.7 mg/m~3,氯化氢MC0.5 mg/m~3,粉尘≤2.89 mg/m~3,噪声≤88.7 d B(A),除冷冻机房巡检点的噪声(不合格率20%)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外,其余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职工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与该项目相关的职业禁忌和疑似职业病患者。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企业采取的管道+反应釜+自动化投料+通风设施等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切实有效的,但仍需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管理,提高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甲醚化三聚氰胺树脂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为同类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及检测检验法对2015—2017年间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存在情况及程度进行研究,采用职业健康监护法对在岗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企业存在甲醛、甲醇、盐酸、氢氧化钠、其他粉尘、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因素连续3年检测结果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合格率100.0%。甲醛最高浓度(MC)为0.46 mg/m~3;甲醇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4.3 mg/m~3,短时接触浓度(C_(STEL))≤19.6 mg/m~3;盐酸MC为2.58 mg/m~3;氢氧化钠MC为0.015 mg/m~3;其他粉尘C_(TWA)≤2.2 mg/m~3。噪声8 h等效声级为[(66.1~81.9)dB(A)];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范围[(29.2~30.6)℃]。3年职业健康检查均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患者。企业在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个人防护用品选配、应急救援措施等方面均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论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切实有效,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值得同类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某医疗产品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及防护设施防护效果,对该企业进行控制效果评价,完善卫生防护设施,为同类行业防治职业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检测、风险评估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异丙醇、正己烷、二氯甲烷、环己酮、丙酮、丁酮、甲醇、粉尘、噪声等。检测结果显示,甲苯、正己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17.8和8.9 mg/m~3;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1.0~3.1 mg/m~3;噪声40 h等效连续声级结果为78.1~84.8 d B(A);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均低于最低检出限。213名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发现噪声禁忌证3名,未发现职业病患者和疑似职业病患者。结论该项目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个人防护措施到位和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的情况下,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浙江省某机械加工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职业病危害应对策略及其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事项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职业卫生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和金属粉尘)、有毒化学物(苯、甲苯、锰及其化合物、二氧化氮)和噪声。其中电焊工为粉尘和锰及其化合物的关键控制岗位,电焊烟尘浓度高达5.10 mg/m~3,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4 mg/m~3),且锰及其化合物浓度达0.171 mg/m~3,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0.15 mg/m~3);下料工和研磨工的接触噪声A声级分别达80.3和84.4 dB(A),属于噪声接触岗位,不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要求,应按提出的建议完成整改。结论机械加工厂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需加强对电焊工岗位粉尘和化学毒物防护,提高下料工和研磨工的噪声防护措施,以确保职业病危害应对策略正常运行,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钢结构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现况调查分析。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点进行检测,其中粉尘选择9个检测点、毒物选择20个检测点、噪声选择23个检测点、紫外线选择6个检测点。[结果]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二甲苯等有毒物质以及噪声、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其中粉尘合格率为100.0%,紫外强度合格率100.O%,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浓度合格率为50.0%,噪声强度合格率为73.9%。[结论]钢结构生产企业主要有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应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制定并严格执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印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及其管理现状,为同类型企业职业病防治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辨识印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了解职业卫生管理情况;采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等方法,对2017年北京市某印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北京市某印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以及化学毒物。检测结果中,其他粉尘(0.58~1.07 mg/m~3)、甲苯(0.03~31.80 mg/m~3)、二甲苯(0.03~5.10 mg/m~3)、乙酸乙酯(0.13~133.70 mg/m~3)、乙酸丁酯(0.13~71.40 mg/m~3)、异丙醇(0.07~114.00 mg/m~3)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噪声[74.6~87.2 dB(A)]中2个检测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防尘、防毒措施基本到位,防噪措施不到位。结论印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整体防控效果较好,少数岗位噪声危害控制效果较差,在确保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并落实到位、增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保证个体防护用品正确适时使用的前提下,噪声危害控制效果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南通市某大型船舶建造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防止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验检测法、检查表法和定量分级法等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提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等超标;粉尘超标率达到16%,噪声超标率达到20%。除喷漆岗位的二甲苯存在超标现象外,其余各检测点、各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均在职业接触限值以内。结论该企业应重点关注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关注员工职业健康检查;通过更有效的通风、个人防护和管理措施等,限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从而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江门市某五金工艺品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和其他粉尘)、化学毒物(苯、甲苯、二甲苯、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氢氧化钠、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高温、工频电场和紫外辐射等。检测工作场所19个点总粉尘浓度、30个点(10种)化学毒物浓度、3个点高温和2个点工频电场强度均在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检测电焊紫外辐射9个点,合格率88.89%;检测噪声强度36个点,合格率55.56%。职业健康检查295人,未检出疑似职业病者。结论该企业化学毒物、粉尘、高温和工频电场危害控制效果良好,紫外辐射危害控制效果尚好,噪声危害控制效果较差。需进一步完善消声降噪措施和紫外辐射的个人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涂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及管理现状,为同类型企业职业病防治提供借鉴。方法于2018年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等方法,辨识该涂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检测浓度(或强度)。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检测结果中二氧化钛粉尘、石灰石粉尘和其他粉尘(0.29~2.37 mg/m~3),矽尘(0.34~1.30 mg/m~3),甲醛(0.027~0.183 mg/m~3),噪声[75.1~82.1 dB(A)]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接触甲醛的作业岗位未配备防毒口罩。结论北京市某涂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整体防控效果较好,应加强个体防护,保障劳动者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某船舶锚链制造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政府职业卫生监管及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煤焦油沥青挥发物、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其中编链闪焊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5.58 mg/m~3超过PC-TWA限值,编链工段各岗位噪声L_(EX8h),为88.1~89.7 d 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余各岗位的粉尘浓度、毒物浓度、噪声强度、高温WBGT指数、紫外辐照度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职业健康监护覆盖率偏低,发现疑似职业病2人,职业禁忌证1人。结论该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重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及措施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关键控制点包括编链闪焊粉尘防护、编链工段噪声和高温防护及浸漆操作毒物防护。  相似文献   

11.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400 t/年预还原氨合成催化剂扩产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该扩产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其他粉尘、氨、镍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工频电场。现场检测结果显示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低于国家现行标准。该扩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防护效果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识别和检测某汽车零部件公司座椅发泡件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和评价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从源头上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定量分级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二乙醇胺、双醚、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消音蜡、聚氨酯粉尘和噪声。检测结果显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浓度范围为0.005~0.091 mg/m~3,聚氨酯粉尘浓度范围为0.24~2.50 mg/m~3,噪声强度均低于80 dB(A);职业健康检查中未发现职业禁忌症、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患者。结论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氨酯粉尘和噪声,其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运行有效,但需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并加强对接触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识别某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评价其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某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项目进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确定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并评价其防护措施。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化学毒物、噪声、粉尘、高温、手传振动、紫外辐射和工频电磁场。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超标率分别为:锰及其无机化合物(7.70%)、电焊烟尘(33.33%)、噪声(68.75%)和其他粉尘(14.29%)。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为切割车间的焊接、切割和打磨区,涂装车间的喷漆间、调漆间、喷砂间及空压机房。企业应加强易超标岗位局部抽排风设施的设置及维护,降低毒物/粉尘浓度,加强高噪声作业场所人员的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预测其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探讨防护对策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和初步调查分析,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和经验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项目的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一氧化碳、铅、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氟化物、锑及其化合物等高毒物品,根据类比项目检测数据和现场调查资料等分析,粉尘、铅尘、铅烟、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浓度、噪声强度存在超标,粉尘的CSTEL和CTWA分别为5.6~19.9 mg/m~3、2.7~10.9 mg/m~3,噪声的等效声级是80.2~92.1 d B(A),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该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石灰石矿厂生产活动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防护措施效果。方法 2018年3月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对攀枝花市某石灰石矿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噪声等效声级66.5~98.6 d B(A);石灰石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4.3~12.4 mg/m~3;煤尘7.2~8.4 mg/m~3;其他粉尘(石灰尘)4.8~12.6 mg/m~3;一氧化碳6.50~10.90 mg/m~3;氧化钙0.609~0.889 mg/m~3。噪声、石灰石尘、煤尘、其他粉尘(石灰尘)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一氧化碳、氧化钙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结论石灰石矿厂采取的各项职业病危害控制和管理措施均能有效运行,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光伏玻璃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确保工人的生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方法对该企业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本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热辐射等。检测结果表明,24个接尘工种中8个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粉尘CTWA范围为0.8~6.7 mg/m~3;镀膜工接触异丙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异丙醇CSTEL范围为510.3~1 019.7 mg/m~3;29个接触噪声的工种中3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有效、可行,但仍要加强通风除尘(排毒)设施的维修保养,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落实各项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以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识别、评价、控制某古筝制品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开展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体检,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防护水平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 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木粉尘和噪声,压模点、磨灰点木粉尘浓度为5.08 mg/m3和4.25 mg/m3,下料点噪声强度87.7 dB (A),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标准。职业健康检查发现1名工人存在职业禁忌证。 结论 该企业职业卫生基本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某五金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氧化锌、乙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噪声合格率52.3%,紫外辐射合格率75.0%,照度合格率48.1%。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但需进一步完善隔声、消声降噪措施和紫外辐射的个人防护,调整部分工作场所的照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山东省某拜耳法氧化铝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寻找关键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个体检测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范围为0.62~8.63 mg/m~3(总尘),超标率为44.4%;定点检测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范围为1.03~16.20 mg/m~3(总尘),超标率为41.2%。溶出工、原料磨工、焙烧工和供风工接触噪声的8 h等效声级超标,超标率为33.3%。结论粉尘和噪声是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建议对超标作业点的防噪声、防尘措施进行改进,加强个体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某多层线路板生产线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化学性有毒气体、粉尘和噪声是线路板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盐酸的浓度为0.53~15.60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7.5mg/m^3);其余作业点粉尘和化学性有毒气体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噪声作业点合格率为96.3%。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化学性有毒气体及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