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目的以某除草剂甲磺草胺生产项目为对象,评价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提出合理建议,保障劳动者健康。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苯、二甲苯、乙醛、钠及其无机化合物、硫化氢、氨、氯化氢、氯气、粉尘、工频电场、噪声等。甲苯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16.0 mg/m~3,二甲苯C_(STEL)3.3 mg/m~3,乙醛最高浓度(MC)6.7 mg/m~3,氯化氢MC0.5 mg/m~3,粉尘≤2.89 mg/m~3,噪声≤88.7 d B(A),除冷冻机房巡检点的噪声(不合格率20%)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外,其余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职工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与该项目相关的职业禁忌和疑似职业病患者。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企业采取的管道+反应釜+自动化投料+通风设施等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切实有效的,但仍需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管理,提高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耐火材料企业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方法依据相关国家标准,采用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调查、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结合劳动者健康状况,确定关键控制岗位及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50%;呼尘:破碎工C_(TWA)(0.67 mg/m~3),机压工C_(TWA)(0.52 mg/m~3),拣选工C_(TWA)(0.63 mg/m~3);二氧化氮C_(TWA)(0.009 mg/m~3)、C_(STEL)(0.33 mg/m~3);总体布局、设备布局、职业卫生管理、辅助用室等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防护设施存在部分缺陷。结论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岗位是破碎工、机压工、拣选工,应完善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山东某镀锌钢板有限公司热镀铝锌硅钢板项目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控制效果。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现场职业卫生检测与调查法、职业健康检查等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得出结论并提出对策及建议。结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氨C_(TWA)(1.5 mg/m~3)、C_(STEL)(4.6 mg/m~3);盐酸C_(MAC)(2.13 mg/m~3);氧化锌C_(TWA)(1.0 mg/m~3)、C_(STEL)(2.0 mg/m3);二氧化氮C_(TWA)(0.009 mg/m~3)、C_(STEL)(0.33 mg/m~3)。总体布局、设备布局、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辅助用室等符合相关法规要求,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存在部分缺陷。结论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根据建议进行改进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某电子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对其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对其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予以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以及现场检测法,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设施开展检测与评价。结果该企业生产车间作业场所主要职业危害为:二氧化锡(C_(TWA)2 mg/m~3、el2.5),丙酮(C_(TWA)6.7 mg/m~3、C_(STEL)6.7 mg/m~3),丁酮(C_(TWA)4 mg/m~3、C_(STEL)4 mg/m~3),苯(C_(TWA)0.6 mg/m~3、C_(STEL)0.6 mg/m~3),甲苯(C_(TWA)1.2~6 mg/m~3、C_(STEL)1.2~8 mg/m~3),二甲苯(C_(TWA)3.3~3.9 mg/m~3、C_(STEL)3.3~5.2 mg/m~3),异丙醇(C_(TWA)0.3~3 mg/m~3、C_(STEL)0.3~4 mg/m~3),其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的要求,经对其局部通风设施的通风进行检测其防护效果达到防护要求。结论该企业对车间各工作场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有效的,使作业场所有毒物质的浓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作业工人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某石化公司火炬气脱硫系统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对该石化公司火炬气脱硫系统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公司火炬气脱硫系统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检测结果为:硫化氢(C_(MAC)0.53 mg/m~3)、丁烯(C_(TWA)1 mg/m~3)、戊烷(C_(TWA)0.01 mg/m~3)、一氧化碳(C_(TWA)0.1 mg/m~3)、丁二烯(C_(TWA)0.02 mg/m~3)、正己烷(C_(TWA)0.01 mg/m~3)、正庚烷(C_(TWA)0.01 mg/m~3)、噪声[69.4 dB(A)],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该公司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重庆市某汽车内饰系统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其危害程度,并对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苯、甲苯、二甲苯、粉尘、苯乙烯、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甲醛,38.6%的作业人员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L_(EX,8 h))超过国家标准要求,最大值为92.7 d B(A),超标岗位为喷胶工、装配工、摩擦焊工;化学因素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其中苯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0.21~4.40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为3.1~3.4 mg/m~3,达到50%~100%职业接触限值(OELs);甲醛最高浓度(C_(MC))为0.1 mg/m~3,三氯甲烷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1.0~6.8 mg/m~3;四氯化碳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2.9~4.0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为2.2~3.3 mg/m~3,浓度水平为10%~50%OELs;其余化学物因素浓度小于10%OELs。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职业病危害现状不容乐观,需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改善作业现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某玻璃质纤维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矽尘、石灰石粉尘、白云石粉尘、人造玻璃质纤维粉尘、其他粉尘、碳酸钠、甲醇、环氧氯丙烷、一氧化碳、硫化氢、氨、硫酸、氢氧化钠、稳态噪声、高温、高频电磁场等。上料工接触矽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和超限倍数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中上料工C_(TWA)总尘浓度2.76 mg/m~3,呼尘浓度1.70 mg/m~3;上料工操作位检测浓度最大值为总尘19.47 mg/m~3(超限倍数38.9),呼尘5.47 mg/m~3(超限倍数27.4)。漏板焊接工和漏板技术员接触的矽尘超限倍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总尘、呼尘分别为2.1和2.7);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重点关注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如上料车间袋装原料拆包上料时产生的矽尘,应进一步采取工程防护措施,采用密闭化、自动化操作,加强局部通风。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某医疗产品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及防护设施防护效果,对该企业进行控制效果评价,完善卫生防护设施,为同类行业防治职业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检测、风险评估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异丙醇、正己烷、二氯甲烷、环己酮、丙酮、丁酮、甲醇、粉尘、噪声等。检测结果显示,甲苯、正己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17.8和8.9 mg/m~3;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1.0~3.1 mg/m~3;噪声40 h等效连续声级结果为78.1~84.8 d B(A);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均低于最低检出限。213名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发现噪声禁忌证3名,未发现职业病患者和疑似职业病患者。结论该项目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个人防护措施到位和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的情况下,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内赛马类企业工作人员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为提高国内高标准生物安全区内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12月以广州市从化某赛马企业工作场所的生产岗位为研究对象,利用作业场所中有害物质化学分析的国家标准方法,对空气中的化学危害因素进行识别、采样和测试分析。结果对不同工作场所空气中10种化学有害因素浓度进行测定,氨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_(TWA))为0.057~2.370 mg/m~3,硫化氢的最高接触浓度(C_(ME))为0.53 mg/m~3,硫酸C_(TWA)为0.009~0.014 mg/m~3,氢氧化钠C_(ME)为0.04~0.09 mg/m~3,氯化氢及盐酸C_(ME)为0.05~0.12 mg/m~3,锰及其无机化合物C_(TWA)为0.03~0.09 mg/m~3,二氧化氮C_(TWA)为0.03 mg/m~3,一氧化碳C_(TWA)为0.1 mg/m~3,臭氧C_(ME)为0.51~0.64 mg/m~3,百菌清C_(ME)为0.02 mg/m~3。除跑道维修部电焊岗位臭氧C_(ME)超出最高容许浓度(MAC)限值外,其他岗位均符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化学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广州市从化某赛马企业的跑道维修单元中电焊岗位具有臭氧超标的轻度危害作业风险,建议移动式排风装置排风口设置于作业点下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和卫生防护效果,提出防护建议,为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某危险废物处置公司进行调查,确定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结果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虫菊酯类农药、氰化氢、硫化氢、盐酸、磷化氢、腈类化合物、氨、铅及其无机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硫酸、氢氧化钠、噪声、高温及工频电场等。检测的粉尘、毒物、噪声共20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危险废物暂存库1个点的磷化氢浓度为0.55 mg/m~3,高于其最高容许浓度(0.3 mg/m~3),其余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要求;28名接触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结论该企业现行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达到防护效果,所处理的危险废物种类复杂,需准确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加强应急救援和职业卫生管理,同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北京市某生物医药企业研发部门实验室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分析实验室化学有害因素危害程度及防护措施有效性。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2018年2—9月对该实验室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实验室各岗位人员接触的主要化学有害因素为木粉尘、皮毛粉尘、硫化氢、氨、二甲苯、甲醛、氢氧化钠、盐酸、甲醇、乙腈等,其浓度均符合我国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其中氨、甲醛、二甲苯浓度偏高,氨8 h时间加权浓度为0.20~17.41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9.93~27.82 mg/m~3,甲醛最高浓度为0.053~0.274 mg/m~3,二甲苯8 h时间加权浓度为13.02~48.39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26.6~70.9 mg/m~3。在现有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条件下,实验人员氨、甲醛、二甲苯接触水平为小于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因素接触水平为小于1/10职业接触限值。结论生物医药实验室化学有害因素危害大,涉及人群广,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及检测,有助于为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某运动皮鞋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寻找制鞋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法、职业健康检查等定性定量相结合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的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高温、紫外线、粉尘和化学毒物等。粉尘包括矽尘、煤尘和其他粉尘。化学毒物主要包括环己烷、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1,6-亚己基二异氰酸酯、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正己烷、丙烯腈、苯乙烯、1,3-丁二烯等。其中,岗位噪声8 h等效连续A声级检测结果为71.1~99.2 dB(A),超标率为41%(43/105);岗位高温检测结果为29.1~30.8℃;紫外辐照度检测结果UVC和UVB分别为未检出~2μW/cm~2和未检出~6μW/cm~2,超标率为59%(10/17);粉尘检测结果C_(TWA)为0.24~30.3 mg/m~3,超标率为21%(7/33)。其中:①矽尘检测结果C_(TWA)为1.26~1.57 mg/m~3,超标率为100%(3/3);②煤尘检测结果C_(TWA)为1.0~1.12 mg/m~3,超标率为13%(4/30);煤尘检测结果C_(TWA)为1.0~1.12 mg/m~3。检测的化学毒物78个岗位中,擦拭处理剂岗位丁酮和配胶房乙酸乙酯检测结果C_(TW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分别为302和378 mg/m~3;其他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该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局、辅助用室、职业病防护设施(整改后)、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该建设项目在进行个体防护后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某箱包制造企业2015年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和职业病防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法对该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情况分析。结果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其他粉尘、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乙二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噪声。其中,印刷车间调墨岗位二甲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78.3 mg/m~3、印刷岗位二甲苯C_(TWA)=101.3 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缝纫车间、印刷车间通风不佳。劳动者个体防护用品佩戴情况不佳。结论车间调墨岗位、印刷岗位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项目。重点岗位防毒措施欠缺,需尽快整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某多功能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确定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通过检查表分析法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对工作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与评价。结果检查表分析显示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未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甲醇0.1~0.2 mg/m3,乙二醇0.2~0.5 mg/m3,异丙醇0.05 mg/m3,氢氧化钠0.1~0.6 mg/m3,盐酸1.26~3.19 mg/m3,氨0.33 mg/m3,二氧化氮0.04 mg/m3;其他粉尘0.5~3.5 mg/m3,8 h等效噪声64.5~82.1 dB(A),WBGT指数为25.7~29.6℃。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由化学毒物和粉尘引起的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病患者。结论该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管理制度得到落实,能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识别湿法薄毡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分析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不足及确定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检验法对本项目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生产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盐酸、甲醛、噪声、高温;甲醛检测合格率60%,其中粘结剂循环罐工作地点检测浓度为4.63 mg/m~3,浸渍工作地点检测浓度为0.92 mg/m~3,均超过甲醛的接触限值(0.5 mg/m~3);其他危害因素检测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生产线浸渍岗位的防护设施不全面,导致工作场所中的甲醛浓度超标,企业应对防护设施进行整改并及时防护检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涂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及管理现状,为同类型企业职业病防治提供借鉴。方法于2018年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等方法,辨识该涂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检测浓度(或强度)。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检测结果中二氧化钛粉尘、石灰石粉尘和其他粉尘(0.29~2.37 mg/m~3),矽尘(0.34~1.30 mg/m~3),甲醛(0.027~0.183 mg/m~3),噪声[75.1~82.1 dB(A)]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接触甲醛的作业岗位未配备防毒口罩。结论北京市某涂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整体防控效果较好,应加强个体防护,保障劳动者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4S维修店与普通维修店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在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选择7家4S维修店和33家普通维修店,通过收集2016—2018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接害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4S维修店电焊烟尘、噪声、苯、甲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检测结果[(0.22±0.14)mg/m~3、(81.04±3.74)d B(A)、(0.36±0.23)mg/m~3和(1.61±0.36)mg/m~3]与普通维修店C_(TWA)[(0.21±0.06)mg/m~3、(81.53±3.64)d B(A)、(0.33±0.21)mg/m~3和(1.83±0.64)mg/m~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4、0.43、0.42、1.85,均P0.05);4S维修店其他粉尘、二甲苯C_(TWA)[(1.24±0.78)mg/m~3、(1.29±0.51)mg/m~3]与普通维修店C_(TWA)[(2.46±0.50)mg/m~3,(1.78±0.42)mg/m~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0、4.24,均P0.05);工作场所噪声合格率比较,4S维修店不合格率为21.4%,普通维修店为2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2018年共有648人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62人检查结果异常,检出率为9.6%,4S维修店与普通维修店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05)。噪声接触者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高于粉尘和苯系物接触者。结论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维修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覆盖率低、检测项目不全、噪声危害较重、职业健康检查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应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保护工人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饮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特征,并对关键控制措施施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学调查、危害因素定量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该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控制措施分析。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化学毒物、粉尘和高温。粉尘(含其他粉尘、活性炭粉尘和矽尘)浓度未超标;重点检测化学毒物有乙酸、丁酮、氢氧化钠、盐酸、磷酸,其中乙酸称量过程接触乙酸CSTEL浓度超标(8.7~34.5 mg/m~3),整改后符合标准要求;噪声强度为79.6~96.2 d B(A),噪声普遍超标。结论此类高度机械化企业噪声危害严重,化学毒物危害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江苏省某公司高档家具生产线升级技术改造及扩建项目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情况和拟采取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2018年12月,采用职业卫生调查、类比法和工程分析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木粉尘、二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丁醚、紫外辐射、噪声和高温等。木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0.2~0.4 mg/m~3,超限倍数0.10~0.27;甲苯TWA1.2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1.2 mg/m~3;二甲苯TWA3.3 mg/m~3,STEL3.3 mg/m~3;乙酸乙酯TWA 3.9~56.6 mg/m~3,STEL 6.2~66.6 mg/m~3;甲醛浓度为0.110~0.130 mg/m~3;环己酮TWA0.1 mg/m~3,超限倍数0.1;噪声(8 h等效A声级)68.3~87.9 dB(A);紫外辐射0.164~0.228μW/cm~2;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30.5~31.4℃;工频电场0.001 kV/m。类比企业各岗位中,除个别岗位噪声和WBGT指数不符合相应限值外,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值均符合标准。拟采取的防护措施均符合相关要求。结论本项目在完善职业病危害控制补充措施后,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苏州某企业清洗防护板过程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该项目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硝酸、氟化氢、盐酸及氯化氢、氢氧化钾、氧化铝粉尘、铜尘及噪声。检测结果表明,化学因素均未超出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其中硝酸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为0.021~0.035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为0.205~0.315 mg/m3;氟化氢Cmax为0.021mg/m3;盐酸及氯化氢Cmax为0.8 mg/m3;氢氧化钾Cmax为0.037 mg/m3;氧化铝粉尘(个体粉尘)TWA浓度为0.1 mg/m3,超限倍数为0.1倍;铜尘TWA浓度为0.014~0.118 mg/m3,超限倍数为0.1~1.4倍。噪声检测合格率为70.6%,高压水枪冲洗岗位噪声8 h等效声级(LEX,8 h)为110.9~111.4 d B(A),人工熔射岗位LEX,8 h为97.2~97.4d B(A),喷砂岗位噪声为94.5~95.6 d B(A),均超出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部分岗位噪声超标化学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较好,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