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在系统分析叶天士89则奇经辨证案例的基础之上,发现叶天士对《黄帝内经》奇经八脉理论的继承和运用,表明医家对《黄帝内经》理论传承的主体作用,以此作为中医学以经典为主线的传承模式的重要例证。方法:通过文献搜集和对比,将叶氏医案中奇经辨证的运用经验与《黄帝内经》奇经八脉理论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叶天士在其奇经辨证的理论中充分运用并发挥了《黄帝内经》奇经八脉理论。结论:医家是《黄帝内经》理论传承的主体,清代医家叶天士对《黄帝内经》奇经八脉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吕安卿是近现代岭南医学流派早期代表性医家之一,对岭南医派之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临证风格特色鲜明,尤擅妇儿科,立"松、通、清"法辨治温病传里、邪困心包及温病、杂病郁热内伏之证,为叶天士、吴温病学术在岭南本地化的体现,于岭南医林中独树一帜.于妇科疾病重视调气理血,对妇科血病、调经有着独到与丰富的经验;于幼科倡导小儿外感四...  相似文献   

3.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应用建中汤方证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证指南医案》是记录清代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的医案专著,由其门人华岫云等依据叶天士临证医案整理编撰而成。书中辑录经方医案展示了叶天士的诊疗经验和思想且包括许多方症具备的案例,反映了叶天士对张仲景建中汤的临床应用心得,是对张仲景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4.
金元医家刘完素是火热论的倡导者,其理论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兴起具有先导作用。清代医家叶天士不仅在温热病的辨证治疗上对刘完素的理论进行吸收和创新,还在内伤杂病的辨治方面对刘氏的理法有继承和发挥,并归纳成外感热病、燥证、中风病和玄府理论4个方面。将二者之间的学术渊源进行系统的梳理,能够更加全面地揭示叶天士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不仅将小茴香运用在温病的治疗中,还广泛运用于其他各类疾病的诊治,疗效显著,深化了对小茴香的认识,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叶天士用小茴香临床特色主要体现在宣气化湿、调补冲任、通利二便、暖肝散寒、和胃调中、通络蠲痹等方面。认真学习与总结其运用小茴香的临床特色及创新之处,于当今临床颇多裨益。  相似文献   

6.
叶天士确定的温热病"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不少人认为是指卫分、气分界限分明,马虎不得。但无论是细究叶天士《温热论》原文,还是参考后世众多温病临床医家的意见,均可以得出结论:二者界限并不是特别严格,"卫气同治"应该是中医临床常用且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应用仲景泻心汤方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证指南医案》记录了清代医家叶天士临床诊疗经验,由其门人华岫云等依据叶氏临证医案整理编撰而成。其辑录运用经方医案数量可观,反映了叶天士的医学思想和思路方法,具有鲜明的学术特点。对《临证指南医案》中明确提出泻心汤方名,或药物组成确为仲景泻心汤,或虽未明确方名,但明确提出泻心法,且方症具备的案例有22例进行分析,归纳叶天士对仲景泻心汤的临床应用,对继承和发挥张仲景思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清代医家叶天士、王清任皆是治疗瘀血证的名家,对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及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有关瘀血证的治疗作一归纳分析,试探讨叶、王治疗瘀血证特有见解及临床经验,通过比较加深对二人学说的认识,同时为临床治疗瘀血证提供对比经验。  相似文献   

9.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前人对奇经八脉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理法方药较为完备的奇经辨证理论体系,故分别从"理"与"法"两个方面探寻叶天士奇经辨证的的内涵与思路。"理",即叶天士奇经辨证的理论基础,主要从叶天士对奇经八脉理论的继承及奇经与脏腑的联系等方面进行探讨;"法",即叶天士奇经辨证的诊法及治法,主要探析叶天士治疗奇经病独具特色的"通补奇经"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0.
叶天士是清代温病大家,亦颇善用经方,实为仲景之学的杰出传人。其经方医案多由其弟子整理,见于《临证指南医案》与《未刻本叶天士医案》等书。本文对叶天士运用旋覆代赭汤医案加以分析,并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1.
<正> 温病试题选[题一]清代温病学家以哪些医家为代表?他们在温病学术方面有哪些重要著述?答:清代温病学家以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为代表。他们对温病学术的发展都有重要的贡献。叶天士:在根据他口授整理而成的《温热论》中,对温病的病因病机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卫之后方言  相似文献   

12.
岭南医家认为岭南温病有不同于岭北温病的特点,提出温病为岭南多发病,岭南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导致岭南温病多湿多热,且较岭北为甚,由此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并开发岭南草药治疗岭南温病。这种将温病经典理论与岭南地域特点相结合的研究,有助于拓展温病经典理论的临床普适性,也有利于构建岭南中医学术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祛湿法是温病治疗中的重要大法之一,主要用于湿温病和暑温(暑湿)病.自温病学派叶天士、吴鞠通等人创温病祛湿法以来,后世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发展了祛湿法的理论和应用范围.祛湿法除用于治疗外感热病外,还广泛应用于内伤杂病中,包括内、外、妇、儿各科领域.现将温病祛湿法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论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的争鸣,已历数百年之久,直到今天,还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认识。伤寒学派尊奉汉朝张仲景《伤塞论》以六经作为辩证论治的基础;温病学派为明王安道所创始而为清叶天士、吴鞠通所发展,尊奉叶天士的卫气营血和吴鞠通的三焦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与温病之争在临床上的反映就是经方  相似文献   

15.
清代医家叶天士是著名的温病学家,后世医家多认为其用药偏苦辛寒凉,但其对于温法的应用亦有独到之处.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温法相关医案的整理及归纳,探讨叶天士从与五味相合配伍运用温法的学术思想,为现今临床温法的运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巫翠玲  鲁玉辉 《光明中医》2016,(8):1068-1069
目的探讨温病大家叶天士创立的"辛润通络法"。方法运用描述性研究法分别从辛润通络法的来源、叶天士对辛润通络法的运用及其疾病治疗的临床发展来探析辛润通络法。结果叶天士创立"络病"学说,并独创辛润通络法,其临床应用广泛,可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如各种疼痛性疾病、胃痛、糖尿病等病证。结论叶天士创立的"辛润通络法"治疗原则,为中医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代著名医家吴瑭早年发奋刻苦治医,一生对温病很有研究,创立了“三焦辨证”,著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及《吴鞠通医案》诸书,临床积累颇多治验,他师法叶天士、薛雪诸家,强调“人身气贵流行,百病皆由愆滞”的论点。于是吴瑭把“气化气机“这个方面,作为他的学术思  相似文献   

18.
叶天士(1667—1746年),名桂,号香岩,晚号上津老人,江苏吴县人,清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创立的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纲领,为温病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对杂病的生理、病理、治疗亦多有发挥与创见。值得一提的是叶天士创立胃阴学说,提出温通胃阳,以升降为契机,燮理阴阳,阐述脾胃分治之理,对脾胃学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就叶天士对脾胃学说的发挥与创新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临证指南医案》是记录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临床实践的医案专著,此书记载了叶天士治疗多种病证的遣方用药。其中的丸剂、膏剂及特殊服药法,在多个医案的方后注中均有详细说明。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的丸剂及其赋形剂、膏剂、送服法、服药时间、煎药用水的统计汇总,探析了叶天士在临证中对丸剂、膏剂及服药法的运用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玉辉  杜松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512-2513
叶天士是清代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他的主要学术贡献有:创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发挥三焦分证之理,临证诊断尤重辨舌验齿之法。叶天士论治内伤杂病亦有颇多建树,如倡导脾胃分治,善于甘润养胃;发展前人中风学术,立"阳化内风"之说;阐明络脉病理论,开创络治法之先河。叶天士学术思想是构建温病理论体系的基石,叶氏医术是华夏医学史上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