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隶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_2型糖尿病患者8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42例,为冠心病组;46例确诊为未合并冠心病患者,为非冠心病组;_根据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分为1支、2支、3支、病变组;并测定空腹血糖(FBS)与餐后2小时血糖(PBS)水平,结果空腹血糖水平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无差异,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冠心病组高于非冠心病组;不同冠状动脉病塞组之间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均无差异.结论 .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PBSFCMI.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痛患者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8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42例,为冠心痛组;46例确诊为未合并冠心病患者,为非冠心痛组;根据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分为1支、2支、3支病变组,并测定空腹血糖(FBS)与餐后2h血糖(PBS)水平。结果FBS水平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PBS水平冠心病组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组之间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BS水平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但预防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还应考虑其他危险因素,控制血糖仅仅是控制大血管病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全球糖尿病(DM)患病率的快速增长,DM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高脂血症、高血压、腹部肥胖等患病率上升趋势与空腹血糖(FPG)水平升高有关.心血管疾病的高危群体和年龄较大的多病性群体可使FPG水平增高,增强多种危险因素的聚集性,从而加快年龄较大群体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2].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225例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空腹血糖水平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低血糖及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进一步为老年患者空腹血糖的控制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已确诊为Ⅱ型糖尿病的123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冠心病分为2组,其中单纯糖尿病(Ⅰ组)7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Ⅱ组)53例,检测血压、血糖和血脂。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餐后2h血糖、血压、血脂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结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予以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冠心病合并或未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将18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66例)和非糖尿病组(117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糖尿病组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发生率及空腹血糖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均P<0.01),而且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发生率(36.36%)与非糖尿病组(29.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三支病变患者的病程明显长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非糖尿病组三支病变患者的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以及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均P<0.05).结论 应该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的干预治疗,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应该注重对其高密度脂蛋白及血糖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收集296例2型糖尿病病人中54例合并冠心病和242例非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有关危险因素(年龄、病程、血压、餐后血糖、家族史及血生化指标等)的研究。[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与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比较,年龄、舒张压、C反应蛋白及冠心病家族史显著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冠心病家族史。[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年龄、舒张压、C反应蛋白及冠心病家族史有关。护理人员应重点评估2型糖尿病病人的年龄和家族史、监测C反应蛋白及舒张压,以防止并发冠心病。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31例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餐后高血糖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将62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规范的护理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餐后血糖变化、心肌缺血改善程度和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2周后实验组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餐后血糖,明显改善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状况,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时点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00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糖控制情况进行监测,定期监测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8)、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比较不同血糖水平的患者术后1年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了解影响该类患者PCI预后的因素。结果2hPG、FBG均控制理想的患者组术后1年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所有原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衰入院等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仅2hPG或FBG控制良好或两者均控制不理想的组别,而仅以HbA1c水平为分组标准的两个对照组的预后无显著差异。结论FBG、2hPG水平均是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协同一体规范化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收治的6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协同一体规范化护理;比较入院1 d、干预4周后两组治疗依从性、血糖指标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心功能[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治疗依从性、FBG、2 hPBG、HbA1c、LVEDD、LVESD、LVEF均优于入院1 d(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协同一体规范化护理干预对策,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血糖水平,维持心功能处于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餐后高血糖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将62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规范的护理干预,2周后比较两纽患者餐后血糖变化、心肌缺血改善程度和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2周后实验组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餐后血糖,明显改善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状况,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患者冠心病事件的影响。方法116例糖尿病患者分成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控制血糖及其它危险因素,阿司匹林组加用阿司匹林100mg。随访1~5年,观察两组冠心病事件发生的例数及发生率。结果3年后阿司匹林组冠心病事件的发生例数和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饮食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对36例已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2、3、4个月进行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于干预后1、2、3、4个月测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饮食干预可降低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围术期的血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丽慧  周燕丰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2):2098-2100
手术患者无论有无合并糖尿病,围术期高血糖往往导致术后并发症、院内感染、死亡率增加及住院时间延长.积极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病率及死亡率[1-4].因此,围术期的血糖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手术及创伤应激下高血糖的病理生理过程及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管理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在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两组,单纯糖尿病组10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110例,另选非糖尿病患者128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红细胞分布宽度、空腹血糖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再将所有糖尿病患者以红细胞分布宽度13%为界限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冠心病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糖呈逐渐升高趋势[(12.51±0.36)%比(12.72±0.56)%比(13.13±0.53)%;(5.00±0.41)mmol/L 比(6.57±1.03)mmol/L 比(7.07±1.97)mmol/L],且各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糖呈正相关(r =0.275,P =0.000)。红细胞分布宽度高的糖尿病组冠心病发生率明显高于红细胞分布宽度低的糖尿病组(67.3%比36.2%,χ2=4.603, P =0.000)。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判定2型糖尿病的病情程度和大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郭红  杨秀玲  金屏  李劲松  尚娟娟 《全科护理》2016,(20):2103-210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应用微量泵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5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诺和灵R皮下注射控制血糖,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均采用自行设计的监测表记录,对两组病人血糖、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每日用量、低血糖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血糖控制效果好,血糖达标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采用微量泵注射胰岛素可以灵活、有效地控制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的血糖,有利于病人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6.
焦俊华 《全科护理》2016,(11):1178-1179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垂体瘤合并糖尿病病人术前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96例垂体瘤合并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行以知信行模式为框架的健康教育,术前1d比较两组病人疾病相关知识得分、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结果]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以知信行模式为框架的健康教育合理运用于垂体瘤合并糖尿病病人术前血糖控制,可帮助病人有效控制术前血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准血糖管理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12月我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血糖管理;试验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精准化血糖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住院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住院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血糖管理能有效降低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确保患者手术安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曾智 《华西医学》2009,(9):2317-2318
目的:比较优泌乐(赖脯胰岛素)与优泌林R(常规人胰岛素)改善餐后2 h血糖波动疗效。方法:报道本院369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结果:优泌乐治疗组餐后2 h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均显著降低,且无任何显著性不良事件或持久性低血糖发生。结论:优泌乐能够快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方便患者,顺应性好,获得患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全面防治2型糖尿病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血糖水平尤其餐后高血糖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无论糖尿病患者还是非糖尿病个体,早期全面控制血糖达标,减少血糖波动至关重要。全面血糖控制包括降低空腹血糖、改善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本文重点介绍2型糖尿病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血糖水平尤其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不同消化道重建手术方式对术后近期和远期血糖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远端胃癌患者69例均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其中采用BillrothⅡ式消化道重建术者46例(billrothⅡ式组),BillrothⅠ式消化道重建术者23例(billroth Ⅰ式组),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近期(1个月)、远期(3~6个月)空腹和餐后血糖的变化.结果 69例患者术后近期血糖均升高,胰岛素用量加大,1个月后其空腹和餐后血糖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BillrothⅡ式组患者术后3,6个月空腹和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且餐后血糖下降更明显,与BillrothⅠ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llrothⅡ式消化道重建方式有助于降低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进而影响糖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