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24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莉玲 《内科》2007,2(4):491-493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评价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价值。方法对24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单纯血压升高118例为原发性高血压组,伴靶器官损害128例为伴靶器官损害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伴靶器官损害组24h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1);(2)靶器官损害数目累及3个器官组与累及1个器官组相比,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和血压负荷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和血压负荷越高,靶器官损害数目越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pressure,EH)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分布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7人,男89例,女38例。其中,EH(1)组:有靶器官损害者64例,EH(Ⅱ)组为靶器官未受损者63例,另设老年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61例。所有患者均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EH(1)组收缩压(SBP)、收缩压负荷(SPBload)、脉压(PP)、收缩压变异性(SBPV),大于EH(Ⅱ)组和对照组(P<0.05)。舒张压、舒张压负荷、舒张压变异性,在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EH(1)组24小时血压分布呈非杓形。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收缩压负荷、收缩压变异性、脉压差,对靶器官的损害意义较大。动态血压非杓形节律是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因素,这对指导合理治疗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60~80岁老年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分为靶器官损害组(n=75)和单纯高血压组(n=75),对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两组的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分析与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相关的因素。结果靶器官损伤组的血压负荷值(BPL)尤其是夜间的血压负荷值(63.31±13.26)%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52.32±11.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器官损伤组的昼夜节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血脂、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左室质量指数、24 h尿微量白蛋白、合并心血管疾病与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注重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重视夜间血压负荷值,以最大限度降低对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价值.方法对232例已经接受服药治疗并且至少伴有一个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累及靶器官损害数目和并存心脏、脑和肾脏临床状况分为3组,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靶器官损害数目与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和血压负荷增高密切相关,靶器官损害累及3个器官与累及1个器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存脑血管疾病组夜间平均舒张压增高显著,并存心血管疾病组和肾脏病变组的患者以24 h平均收缩压增高和血压负荷增加显著,并存临床状况的患者,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多见,并存心、脑和肾临床状况组分别与靶器官损害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和血压负荷越高,靶器官损害数目越多;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多见于并存临床状况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负荷值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老年EH患者的动态血压负荷值与其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8例老年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46例无靶器官损害为A组,132例并发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分别为B、C、D组,分析其24h、白昼和夜间血压负荷值。结果:A组血压负荷值明显高于正常值,但夜间血压负荷值较白昼血压负荷值明显降低。B、C、D组血压负荷值均较A组血压负荷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其白昼与夜间血压负荷值较接近。结论:与不存在靶器官损害的老年EH患者相比,存在靶器官损害者的夜间血压负荷值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动态血压参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参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消失与否将其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靶器官损害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心、脑、肾各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两组脑卒中、左室肥厚、心力衰竭和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动态血压参数与各种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不同。结论24h动态血压各参数对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不同,血压负荷、昼夜血压曲线消失和血压波动幅度与靶器官损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值(BPL)及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1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是否有靶器官损害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和靶器官损害组(B组),并对两组的BPL及血压昼夜节律进行分析。结果 B组的BPL,尤其是夜间BPL以及血压昼夜节律较A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在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应重视降低血压负荷值,尤其是夜间血压负荷值,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8.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及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 47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及 2 2 9例健康查体者 (非高血压者 )进行了 2 4h动态血压监测 ,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 2 4h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者 ;高血压病人靶器官损害者的 2 4h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者 ;各年龄组间的血压变异性无明显差别。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 2 4h血压变异性增加 ,靶器官损害者的 2 4h血压变异性高 ,未发现血压变异性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将120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62例存在靶器官损害患者作为A组,无靶器官损害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B组.结果 两组24h平均收缩压、脉压、血压昼夜节律、夜间平均舒张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4h平均收缩压、脉压、血压昼夜节律、夜间平均舒张压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平稳降压有利于减少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应用美国产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40例原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并与96例血压正常进行比较。结果:单纯高血压患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24小时血压负荷值均比血压正常组高(P<0.01),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又比单纯高压患高(P<0.01),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关,血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多,多脏器损害血压最高,脑,肾损害血压次之。  相似文献   

11.
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是否有靶器官损害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合并心脏损害组(B组),脑损害组(C组),肾损害组(D组),多脏器损害组(E组),对各组动态血压值、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及血压负荷值进行分析。结果合并脏器损害组的动态血压值、血压负荷值较单纯高血压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在多脏器损害组中收缩压变异性明显增大(P〈0.01);靶器官损害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明显增多(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对预测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指导合理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年龄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296例观察对象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血压正常组92例,单纯血压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组8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为伴靶器官损害组118例。296例根据动态平均脉压水平分为3个亚组(脉压〈40mmHg组、40mmHg≤脉压〈50mmHg组、脉压≥50mmHg组),对比分析24h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将伴靶器官损害组按年龄分为〈60岁、≥60岁2个亚组,观察对比24h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1)伴靶器官损害组24h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1);(2)随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的加重,脉压也随之增大(P〈0.01),依次为伴靶器官损害组、原发性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3)伴靶器官损害组两年龄间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脉压的变化可以反映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舒张压低及动态脉压增大是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临床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各种心、脑、肾器官损害的发病率和血压升高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应用无创性血压监测仪对1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各类高血压患者心、脑、肾损害的发生率及在不同病程的发生率.结果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29.3%,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占14.6%,混合性高血压占56.1%.靶器官损害以脑损害为主占37.4%,心脏损害占27.6%,肾损害占9.8%.靶器官损害与高血压病程、血压负荷值呈正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以脑、心、肾等为主,积极减少靶器官损害,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与动态血压各参数值的关系。方法对5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26例健康老人在平衡饮食后行PRA、AngⅡ水平检查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组动态血压各参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肾素正常者相比,高血压组中肾素增高者(PRA>800ng/Lh)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及血压负荷值显著增高(P<0.01),24小时平均收缩压亦明显增高(P<0.05),其夜间非构型发生率高。结论高肾素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血压节律消失,血压负荷值尤其是夜间血压负荷明显升高,易引起各靶器官的功能损害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EH)并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观察了 2 6 1例老年EH与 2 0 8例非老年EH患者的 2 4h动态血压、2 4h动态心电图、心脏B超、头颅CT或MRI及血液生化检查。结果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在老年EH组多见 ,并且老年EH尤其是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较非老年EH并发靶器官损害多见。结论 :老年EH具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的临床特点 ,其临床特点与并发靶器官损害相关。因此 ,临床应重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并且在降压治疗过程中注意血压节律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研究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北京四季青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对23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照靶器官损害数目进行分组和统计分析。结果靶器官损害数量与24 h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夜间平均舒张压增高及血压夜间异常节律密切相关,靶器官损害严重的患者,常伴有颈动脉内膜厚度异常、心肌肥厚和心脑血管事件(P0.01),血压夜间节律异常和晨峰血压发生率高(P0.01)。结论靶器官损害与24 h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密切相关;血压夜间异常节律和晨峰血压危害更大,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发现夜间血压异常和晨峰血压,以指导临床治疗来减少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24h动态血压、24h脉压与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将92例单纯老年高血压患者、88例单纯老年MS患者和117例伴靶器官损害的老年MS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MS组与单纯老年高血压组比较:MS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24h平均脉压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或P0.05),昼夜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值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伴靶器官损害MS组与单纯MS组比较:伴靶器官损害MS组白昼平均收缩压(dMSP)、nMSP、24h平均脉压较单纯MS组增高(P0.05或P0.01),24hMDP、dMDP、nMDP较单纯MS组降低(P0.05)。结论血压的昼夜差值与MS,脉压与MS及靶器官损害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内科》2015,(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杓型和非杓型血压类型改变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国费希尔动态血压监测仪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24 h动态高血压类型分为杓型组(28例)和非杓型组(28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冠脉血管造影(CTA)、头颅MRI、肾功能及眼底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靶器官损害情况。结果非杓型组患者靶器官损害程度较杓型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可以预测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情况,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方法 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测、颈动脉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24 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2组:勺形组40例及非勺形组30例,并对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左室肥厚(LVH)及动态血压各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 CAS及LVH检出率非勺形组均高于勺形组(P<0.01);2组间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舒张压(24hDBP)、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24hSBPL、24hDB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勺形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及舒张压(dDBP)、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dSBPL、dDBPL)高于非勺形组(P<0.05).勺形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舒张压(nDBP)、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nSBPL、nDBPL)明显低于非勺形组(P<0.01).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的消失与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同时还需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的变异特点以及其与靶器官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接受治疗的非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对照,对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其血压变异性。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及心脑靶器官损伤进行检测,比较分析血压变异性与年龄、血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与靶器官损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以收缩压变异性均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对心脑靶器官和肾功能的损伤程度也更高,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会随血压分级的升高而升高,且血压变异性增加与靶器官损伤之间密切相关。血压变异性情况可以作为参考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病情进行评估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