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文红 《吉林医学》2014,(9):1866-1866
目的:探析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晕厥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回顾分析法,分析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24例晕厥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结果:在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期间,124例患者中共有54例患者在监测期间发生晕厥,发生率为43.55%,其余患者在监测期间未发生晕厥。观察晕厥患者与未发生晕厥患者的心电图R-R间期发现,晕厥的所有患者R-R间期≥3 s。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对诊断因心率失常所导致的晕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微创外科不断发展,对围术期的麻醉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传统麻醉的呼吸管理大多采用气管插管,近年来喉罩以操作简单、气道损伤少、患者易耐受等优点而被逐步应用于腹腔镜手术。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08~2012-05实施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军人患者60例,采用喉罩与气管插管相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胆石症、胆囊炎中医临床辨证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胆石症、胆囊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推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基于常规护理前提下实施中医临床辨证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88%)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临床辨证护理干预对胆石症、胆囊炎患者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年轻人单纯性中心型肥胖者QT离散度(QTO、QTcd)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的关系。方法对年龄在18~35岁的38例单纯性中心型肥胖、34例正常体重的年轻人测量血压、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QTO、QTcd值;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否斑块。结果肥胖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为正常高值(高血压前期),BMI,WHR、QTO、QTcd均增大,与正常体重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肥胖者检出QT离散度〉50ms 30例(78.95%),超声检出预动脉内中膜不光滑及斑块7例(18.42%),两者比值比OR=31.36。结论年轻人单纯性中心型肥胖者QT离散度大于正常参考值、颈动脉内中膜异常;QT离散度〉50ms时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提示QT离散度可作为预测心血管病变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背景 星形胶质细胞是脑内重要的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能量代谢、信号转导、电活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支持作用.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影响了神经元的存活和整个大脑的功能恢复. 目的 以星形胶质细胞能量代谢改变为切入点,探索治疗脑缺血疾病的新策略. 内容 从星形胶质细胞正常的能量代谢、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能量代谢的改变、缺血引起能量代谢改变的可能机制以及临床意义4个方面进行综述. 趋向 为寻找基于星形胶质细胞的缺血早期干预和治疗措施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黄颖  唐文红  张琴 《广西医学》2012,34(3):311-312
目的 探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施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 5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施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均行标准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测量并计算QTd、QTcd,比较治疗前后其差异性.结果 52例患者术后QTd、QTcd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良好,可提高心肌复极的稳定性,使QTd明显缩短.QTd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疗效观察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年轻单纯性中心型肥胖者QT离散度(QTd、QTcd)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8~35岁单纯性中心型肥胖38例及年龄与肥胖者相匹配的正常体重34例,分别测量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QTd、QTcd值;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有否斑块。结果肥胖者的血压增高、BMI、WHR、QTd、QTcd增大,与正常体重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离散度>50 ms者发生IMT异常的危险度高于QT离散度<50 ms者(OR=7.0,P<0.05)。结论年轻人单纯性中心型肥胖者QT离散度大于正常参考值,颈动脉内中膜异常;QT离散度>50 ms时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QT离散度可作为预测心血管病变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heart rate,DC)检测是近年来发现的在动态心电图基础上所做的一项新的检测,是进行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的一项最新无创性心电技术,其能定量、独立地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目前该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上对判断自主神经受损程度、危险分层及在猝死高危人群的筛选与早期预警方面有较强的使用价值;在2型糖尿病的研究中发现糖尿病患者的DC值变化与血糖控制有关,但DC能否作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DCAN)的新的参考指标尚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证实。该文对DC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年龄≥60岁及年龄60岁胸部恶性肿瘤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前、中、后动态心电图(DCG)的异常检出率的比较。方法选择90例胸部恶性肿瘤行IMRT的患者,于IMRT前、中(放射剂量至30 Gy)、后(放疗量至50-60 Gy)进行ECG及DCG检查,按年龄≥60岁及60岁分为老年组(A组)及非老年组(B组),比较两组间前、中、后DCG的异常检出率情况。结果在IMRT前,两组患者的DCG异常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MRT中、后,A组患者的DCG异常检出率明显较B组更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60岁)胸部肿瘤患者DCG异常检出率在IMRT中及后高于B组(年龄60岁);提示在临床上,使用IMRT前、中与后动态心电图,对患有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老年予以检查诊断的效果良好,可对早期对放射性心脏损伤予以发现,并进行及时干预,帮助患者更好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邓晓钧  唐文红  马永青 《医药世界》2010,(10):1277-1277
对颌面部多发伤及巨大异物存留麻醉处理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3岁。体重65kg,ASAⅡ级(急),因施工不慎巨大砂轮贯穿颌面部并存留,无术前化验及检查直接送入手术室。诊断面部开放性外伤,颌面部巨大异物存留,颧骨上颌骨眶底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齿槽骨骨折伴牙缺失,舌切割伤,腭部贯通伤伴腭骨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