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IKK/I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心肌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和化学抑制法分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分别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正常血清对照组、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5%、10%、20%)组。通过脂多糖诱导复制心肌细胞损伤模型,检测含药血清预处理后心肌细胞NF-κBp65、IKK-β、IκB-α和p-IκBα蛋白表达,NF-κBp65核移位情况,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正常血清对照组心肌细胞NF-κBp65、p-IκBα和心肌细胞核内NF-κBp65蛋白表达增加(P0.01),心肌细胞IKK-β、IκB-α蛋白表达降低(P0.01),细胞上清液IL-1β、IL-6和TNF-α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苓桂术甘汤5%、10%、20%浓度含药血清组心肌细胞NF-κBp65、p-IκBα和心肌细胞核内NF-κBp65蛋白表达降低(P0.05),心肌细胞IKK-β、IκB-α蛋白表达增加(P0.05),细胞上清液IL-1β、IL-6和TNF-α含量降低(P0.05),且干预效应与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呈浓度依赖趋势。结论苓桂术甘汤可调节IKK/I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干预下游靶分子的转录调控,有效抑制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20,(8)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L-1β、TNF-α、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脑缺血再灌注造模,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当归多糖低、中、高剂量组(30、45、60 mg/kg),每组12只,预灌胃给药14 d。缺血再灌注24 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ELISA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抓力降低,血清和脑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及脑组织NF-κB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当归多糖中、高剂量组(45、60 mg/kg)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抓力增加,血清和脑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及脑组织NF-κB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预给药当归多糖(60 mg/kg)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的炎症反应,有助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7,(3)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对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心室重构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冠脉结扎复制心梗后心室重构大鼠模型,造模2 w后,药物连续干预4 w,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模型大鼠心肌组织NF-κBp65、IKK-β、IκB-α及p-IκBα的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及IL-6的含量,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心室重构模型大鼠出现明显的心肌细胞损伤及间质纤维化等病理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组织NF-κBp65、p-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IKK-β、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苓桂术甘汤各剂量干预4 w后,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心肌组织损伤,抑制NF-κBp65、p-IκBα蛋白表达、上调IKK-β、IκB-α蛋白表达,降低血清TNF-α、IL-1β及IL-6含量(P0.05或P0.01)。结论:苓桂术甘汤改善心肌组织损伤、抵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与抑制心肌组织NF-κB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6,(4)
目的研究藏红花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与藏红花酸抗细胞凋亡作用的关系。方法将30只健康Wiste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藏红花酸组。实验前7 d分别给予相应处理,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7 d后,取下心脏,用4%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石蜡包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及调控基因TNF-α、NF-κB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心肌细胞中Caspase-3、TNF-α、NF-κB表达明显增多。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藏红花酸组大鼠心肌细胞中Caspase-3、TNF-α、NF-κB表达较减少。结论藏红花酸可减少Caspase-3、TNF-α、NF-κB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其可能是藏红花酸抗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腧穴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IκB)α、IκB激酶(IKK)β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心经腧穴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心经组、电针肺经组,每组10只。电针心经组针刺"神门""通里",电针肺经组针刺"太渊""列缺",两组均采用电针刺激,刺激电压为1 V,频率为2 Hz,每次刺激20 min,每日1次。模型复制前共刺激7 d。模型组、电针心经组、电针肺经组大鼠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复制急性MIRI模型。假手术组开胸后不结扎,仅在相应部位用针空穿1次。检测各组大鼠心电图,分析ST段位移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κBα、IKKβ蛋白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0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扎后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ST段位移值升高(P0.05),电针心经组低于模型组和电针肺经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KKβ蛋白表达升高(P0.05),IκBα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和电针肺经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KKβ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电针肺经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KKβ蛋白表达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P0.05),电针肺经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降低(P0.05);与电针肺经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电针心经腧穴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KK/IκB/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6.
芍药苷减轻LPS致小鼠急性脑损伤的抗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6,(2)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芍药苷低、高剂量组,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7 d。7 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LPS造模,6 h后取材。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含量;比色法检测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水平;RT-PCR法检测脑组织中TNF-α、IL-1β及i NOS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IκB-α、NF-κB、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芍药苷可降低内毒素致急性脑损伤小鼠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降低脑组织中MPO、i NOS活性及NO含量;降低脑组织中TNF-α、IL-1β和i NOS mRNA表达;可使脑组织中IκB磷酸化蛋白表达减少。结论:芍药苷能减轻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核转位,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组织形态、肝细胞凋亡、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核因子(NF)-κB m RNA表达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ringle's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芩苷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黄芩苷组给予黄芩苷灌胃。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RT-PCR检测肝组织i NOS、NF-κB 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i NOS和NF-κB m RNA表达、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及肝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组i NOS和NF-κB m RNA表达、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及肝细胞凋亡指数下降(P0.05),肝损害明显改善。结论黄芩苷通过下调肝组织i NOS和NF-κB的表达、抑制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脏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GSTT)对模拟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核因子-κB(NF-κB)核移位及其调控下游基因TNF-α、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GSTT大、小剂量组。放免法检测TNF-αI、L-1β,免疫组化定性观察NF-κB p65核移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STT大、小剂量组TNF-α、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0.05),NF-κB p65核移位明显。结论GSTT对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可减轻炎症损伤,其机制与上游调控枢纽核转录因子NF-κB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TLR-ILR/NF-κB"通路下游的几个关键信号分子及其炎症效应产物探讨痛风宁颗粒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痛风宁组、痛风定组、塞来昔布组共5组;使用尿酸盐结晶制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膝关节液细胞因子PGE-2、IL-8的含量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IκB-α、IKK-α的表达情况。结果痛风宁颗粒降低发病关节液中PGE-2、IL-8的含量及病变关节滑膜组织IKK-α的表达,促进IκB-α表达,与模型组及痛风定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痛风宁颗粒可能通过影响"TLR-ILR/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IκB-α、IKK-α的表达,抑制PGE-2、IL-8的生成,从而达到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②模型组、③人参皂苷Rg1 1mg/kg、④人参皂苷Rg1 5mg/kg⑤人参皂苷Rg1 10 mg/kg。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测心肌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电泳法测定心肌组织中p65,IκB表达。结果:10 mg/kg人参皂苷Rg1预处理可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心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细胞凋亡程度,降低TNF-α,IL-1β含量和p65蛋白表达,增加IκB蛋白表达。结论:人参皂苷Rg1对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NF-κB通路,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参心麦和颗粒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疗效的基础上,探讨参心麦和颗粒对心肌缺血损伤大鼠在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尔硫卓组(36 mg·kg-1)、参心麦和颗粒低、中、高剂量(0.17,0.51,1.53 g·kg-1)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连续ig给予相应药物7 d,每天1次;基于NF-κB信号通路,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 NOS),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热休克蛋白(HSP 70)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IL-6和IL-8含量明显升高(P0.01),NF-κB,TNF-α,i NOS,ICAM-1和VCAM-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COX-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VEGF和HSP 70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心麦和颗粒能显著降低NF-κB信号通路中IL-6和IL-8含量(P0.01),抑制NF-κB,TNF-α,i NOS,ICAM-1和VCAM-1 mRNA的表达(P0.01),抑制COX-2蛋白表达(P0.01),促进VEGF和HSP 70蛋白表达(P0.01)。结论:参心麦和颗粒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损伤作用,其机制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的炎症因子,激活血管保护因子,二者协同作用实现的,该研究为参心麦和颗粒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在体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7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溶剂(1%CMC-Na)对照组、复方丹参组及黄连解毒汤(HLJDT)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24 h后,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40 min)。免疫印迹法检查心肌NF-κB的活性,并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核因子IκB诱导激酶(NIK)、IκB激酶β(IKKβ)、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IκBα)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NF-κB活性显著增加,NIK、IKKβ水平明显增高,IκBα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溶剂对照组比较,HLJDT中高剂量组与复方丹参组的NF-κB活性显著降低,NIK、IKKβ水平明显降低,IκBα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黄连解毒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IK、IKKβ水平的表达,减少IκBα蛋白的磷酸化降解,从而抑制NF-κB的过度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抑制蛋白(IκB)-α蛋白表达的作用,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作UC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以下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溃结灵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治疗10天后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采取免疫组化(IHC)法检测IκB-α的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模型组结肠黏膜IκB-α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结肠黏膜IκB-α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溃结灵使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IκB-α蛋白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头针组。线栓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动物模型。头针组大鼠采用透刺法针刺右侧百会、曲鬓穴。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脑组织NF-κB、TNF-α蛋白的定性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和ELISA法分别检测缺血脑组织NF-κB、TNF-α蛋白的定量表达情况。结果:头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再灌注3天、7天,m NSS评分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头针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缺血脑组织中NF-κB、TNF-α蛋白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但头针组大鼠缺血脑组织中NF-κB、TNF-α蛋白含量均较同时间点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头穴透刺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NF-κB、TNF-α蛋白表达、降低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盆消炎方对慢性子宫内膜炎模型大鼠NF-κB、磷酸化IκB-α、TNF-α、MCP-1的表达及其TNF-α、MCP-1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混合菌株接种法制作慢性子宫内膜炎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妇乐组、中药组(慢盆消炎方),另设同龄正常大鼠为正常组,连续灌胃给药3周。给药结束取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Western blot分析NF-κB、磷酸化IκB-α蛋白在子宫内膜组织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各组子宫内膜组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NF-α、MCP-1含量。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子宫内膜组织NF-κB蛋白、磷酸化IκB-α蛋白、TNF-αmRNA、MC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或P0.05),血清中TNF-α、MCP-1含量亦明显上升(P0.01);病理学显示模型组子宫内膜呈炎症改变,各层组织均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并且黏膜层有出血。2、与模型组相比,妇乐组子宫内膜组织NF-κB蛋白、磷酸化IκB-α蛋白、TNF-αmRNA、MCP-1 mRNA表达水平有所下降(P0.05),但下降程度不如中药组;病理学显示上皮细胞结构已有较明显的修复,排列较整齐,但子宫内膜仍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伴腺体轻度扩张。3、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子宫内膜组织NF-κB蛋白、磷酸化IκB-α蛋白、TNF-αmRNA、MCP-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血清中TNF-α、MCP-1含量亦明显下降(P0.01);病理学显示中药组子宫内膜各层结构基本恢复正常,仅见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慢盆消炎方具有治疗子宫内膜炎的功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磷酸化IκB-α、TNF-α;MCP-1表达及降低TNF-α、MCP-1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6.
蚁附超细微粉对RA-MsPGN大鼠模型NF-κB/I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蚁附超细微粉对RA-MsPGN大鼠模型NF-κB/I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RA-MsPGN大鼠模型后,给予蚁附超细微粉干预7周,采用ELISA法检测肾脏NF-κB p65、磷酸化IκB-α和IL-1β含量的变化。结果:RA-MsPGN模型大鼠与正常组相比NF-κB p65、磷酸化IκB-α和IL-1β含量均较空白组显著增高,而蚁附超细微粉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NF-κB p65、磷酸化IκB-α和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RA-MsPGN模型NF-κB/IκB信号通路处于高度活化状态,蚁附超细微粉对高度活化NF-κB/IκB信号通路有显著的抑制和/或阻断作用,提示NF-κB/IκB信号通路可能是蚁附超细微粉发挥肾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双参通脉颗粒(ST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IRI),西药合心爽组(DH),双参通脉颗粒低剂量组(STG-L),中剂量组(STG-M),高剂量组(STG-H)。连续灌胃2周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模,检测左心功能及Na+-K+-ATP酶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核转录因子-κB(NF-κB),IκB激酶α(IκBα),Iκκβ蛋白表达。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结果:与MIRI组比较,STG各剂量组,DH组的左心功能及Na+-K+-ATP酶活性改善显著(P0.05);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心肌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IκBα和Iκκβ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STG可能通过减少IL-1β,IL-6及TNF-α含量,抑制NF-κB蛋白表达,增加IκBα和Iκκβ蛋白表达抑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及其抑制蛋白(inhibitor ofκB,IκB)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高剂量组、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四组大鼠采用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Fs)/乙醇联合造模法诱导UC动物模型。造模后第3天,正常组及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各治疗组予以药液灌胃,连续治疗14天,观察大鼠活动、体重、大便性状等一般情况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粘膜IκB-α、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中药高剂量组、柳氮磺吡啶组与中药低剂量组结肠组织IκB-α与NF-κB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11.41±1.46)%与(9.12±1.36)%、(13.13±1.67)%与(10.35±0.95)%、(13.28±1.55)%与(10.50±1.02)%,均低于模型组(20.05±1.77)%与(19.42±1.24)%(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柳氮磺吡啶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治疗UC的作用机理可能与下调IκB-α及NF-κB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酒精性肝损伤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和NF-κB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大鼠灌胃给予55度红星二锅头复制肝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损伤模型对照组、Res低剂量组(25mg/kg)、Res中剂量组(50mg/kg)、Res高剂量组(100mg/kg)、联苯双酯组成(100mg/kg),每日给药2次,连续7d。以Elisa试剂盒分别测定血清TNF-α、IL-6、ICAM-1含量和肝组织NF-κBp65、磷酸化IκB-α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中TNF-α、IL-6、ICAM-1水平和肝组织NF-κB、磷酸化IκB-α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Res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6、ICAM-1含量,抑制肝组织NF-κB、磷酸化IκB-α水平。结论:Res通过抑制NF-κB、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对于酒精性肝损伤的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Aβ1-40所致AD大鼠模型,探讨补阳还五汤胶囊对AD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向大鼠单侧海马Ca1区定向注射Aβ1-40的方法复制动物模型,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NF-κBp65,IκB-α,GFAP的蛋白表达。结论:补阳还五汤胶囊能够抑制AD大鼠海马区和皮质区中GFAP、NF-κBp65蛋白的表达,能够促进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GFAP蛋白表达: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西药组与模型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补阳还五汤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补阳低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具有差异(P0.05)。NF-κBp65、IκB-α蛋白表达: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西药组与模型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补阳还五汤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补阳低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具有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