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自我效能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106例老年MHD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的SPB得分为(37.64±6.72)分,其中90.57%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SPB;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心理弹性、自我效能与SPB呈负相关;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是患者SPB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MHD患者普遍存在SPB,护理人员可从增强患者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的角度入手,制订措施来减轻其SPB。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对200例老年CHF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SPB得分为(36.25±6.12)分,处于中度负担水平,83.5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SPB。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心功能分级、照顾者有无健康问题是患者SPB的影响因素。结论:受多种个体因素差异的影响,大部分老年CHF患者存在明显的SPB,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其SPB。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elf perceived burden,SPB)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中文版照顾者负担量表对1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的SPB得分为(37.75±6.30)分,其中91.5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SPB。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与SPB呈负相关(r=-0.431,P=0.007),照顾者负担与SPB呈正相关(r=0.509,P=0.001)。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经济负担、患病时间、心理弹性、照顾者负担是患者SPB的影响因素。结论 SPB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具有普遍存在性,护理人员应做好相关评估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轻患者的SPB。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首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及冠心病自我效能量表对204例首次PCI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204例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得分为(32. 19±7. 67)分,自我效能得分为(30. 84±8. 84)分,均处于中等水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医疗付费方式、对病情的了解程度、合并症数量、冠心病病程及自我效能为患者SPB的影响因素(P 0. 05),共可解释SPB总变异的61. 1%。结论:SPB在首次PCI术后患者中普遍存在,临床护理人员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的SPB。  相似文献   

5.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状况,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自编患者一般情况问卷和SPB量表,对80例老年COPD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患者SPB得分为(35,75:±6.64)分,处于中度负担水平,7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SPB,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情了解情况、病情严重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照顾者健康状况是其影响因素.结论 受多种个体因素差异的影响,大部分老年COPD患者存在明显的SPB,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其SPB.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对209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11~46(29.88±8.98)分,80.9%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家庭月收入、年龄、照顾者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4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自我感受负担总变异的21.0%。结论大部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自我感受负担,家庭月收入、年龄、照顾者健康状况、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住院化疗期间负担感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本土化的自我感受负担问卷(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和自编患者一般情况问卷,对108例确诊癌症住院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癌症患者住院化疗期间SPB得分为(90.00±12.20)分,重度SPB为45例(41.67%);中度SPB为33例(30.56%),轻度SPB为30例(27.78%)。不同职业状况、学历水平、是否手术、化疗次数、主要照顾者和照顾者健康状况的患者SPB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感受负担是癌症患者化疗期间普遍存在的负担体验,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减轻患者SPB体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及自我效能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关系.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采用Zarit护理负担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150例脊髓损伤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总分为(52.91±11.56)分,照顾者自我效能得分为(19.63±4.85)分,照顾者的照顾负担与自我效能水平显著负相关.结论 应重视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以减轻其照顾负担,提高照顾能力及患者所在家庭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自我感受负担(SPB)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确定影响其SPB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者SPB量表的平均得分为(36. 97±6. 23)分,处于中度水平。经济收入水平、自理能力水平、疾病认知程度、照护者因素以及自我效能是影响患者SPB的独立因素(P 0. 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较重,且受诸多因素影响,应给予更多关注,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增强照护者与社会支持度,能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25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2.15±7.80)分,83.53%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自我感受负担;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与年龄、患病时间、照顾者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自我感受负担,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患者64层冠状动脉CTA(CTCA)表现,并评估诊断准确率。 方法 对328例零CACS的疑似冠心病患者,分析CTCA表现,包括有无狭窄、斑块形态、位置和狭窄程度。其中69例有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零CACS患者CTCA诊断狭窄≥7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果 328例零CACS患者,CTCA示37例(37/328,11.28%)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和斑块,无或轻度狭窄26例(26/37,70.27%),中度狭窄8例(8/37,21.62%),重度狭窄3例(3/37,8.11%)。54个狭窄斑块包括软斑块39个(39/54,72.22%)、混合斑块8个(8/54,14.81%)及7个钙化斑块(7/54,12.96%)。基于病例(69例)和基于冠状动脉节段(997个节段)CTCA诊断狭窄≥7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4%(34/35)、94.12%(32/34)、95.65%(66/69)、94.44%(34/36)、96.97%(32/33)和94.23%(49/52)、99.58%(941/945)、99.30%(990/997)、92.45%(49/53)、99.68%(941/944)。 结论 CTCA可显示零CACS患者冠状动脉的不同程度狭窄和斑块,且诊断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Current guidelines and literature on screening for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for cardiac risk assessment are reviewed for both general and special populations. It is shown that for both general and special populations a zero score excludes most clinically relevan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importance of standardiz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measurements by multi-detector CT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的数字电影造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心病的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材料与方法3对5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结果:(1)右冠优势型42例(84.0%),左冠优势型3例(10.0%).均衡型5例(10.0%)。(2)冠状动脉单支病变10例,双支病变8例,3支病变3例,共累及37支血管,分别为前降支16支(43.2%),右冠状动脉11支(29.7%),左回旋支8支(21.6%)及左冠主干2支(5.4%).冠状动脉狭窄以中一重度多见,占26支(70.3%)。(3)10例见侧支循环。(4)发现室壁瘤5例。结论:(1)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的手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2)室壁瘤的形成与冠状动脉分布范围及狭窄程度密切相关。(3)侧支循环能防止心肌梗塞范围扩大和室壁瘤形成。  相似文献   

14.
超声心动图与冠状静脉窦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冠状静脉窦 (CS)造影与超声心动图检测 CS进行对比研究 ,建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测冠状静脉窦的方法学。方法 :对 1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术前行 TTE检查 ,在变更的心尖四腔心切面分别测量冠状静脉窦口 (CSO)和距窦口 1cm处 (CS1)冠状静脉窦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 ;术中行冠状静脉窦逆行造影 ,测量 CSO和 CS1最大内径。结果 :左前斜位 45°CS造影图像与 TTE变更的心尖四腔心 CS长轴形态相似 ,CS造影测量的 CS内径最大值与 TTE收缩末期 CS内径测值存在高度正相关 (CSO r=0 .92 ,P<0 .0 0 1;CS1r=0 .91,P<0 .0 0 1)。结论 :TTE变更的心尖四腔心切面为测量 CS内径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何元军  范中才 《华西医学》2005,20(4):693-694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胸痛患者中冠心病的患病率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因胸痛在我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连续308例患者的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8例胸痛患者中130例诊断为冠心病,患病率42.21%.其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66.16%,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病变血管以LAD最为常见,占40.31%.分叉病变占非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的44.12%.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28例,其中一支血管闭塞的患者23例,两支5例.单支、双支和3支血管病变分别为64例、41例和25例,分别占冠心病患者的49.23%、31.54%和19.23%.冠状动脉最狭窄病变狭窄程度越重,其两支及多支血管病变以及合并左主干病变的发生率越高.101例(77.69%)冠心病患者需要行血运重建治疗.结论:冠心病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胸痛患者中首要病因.大多数冠心病患者需要行血运重建治疗.对住院胸痛患者,尤其对具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老年男性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浓度对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9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01例和非冠心病组268例,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高于非冠心病组。三支、闭塞病变的冠心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Logistic回归显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脉病变紧密相关,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预测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附19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IHD)的关系.方法对用常规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19例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8例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19例,发生率为0.94%.19例中有16例符合IHD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心肌桥段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百分比(PSN)等于或大于75%者的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比例(11/13)和严重程度[0~3(2)]均大于PSN小于75%者[(1/6)和1~0(2)],P<0.05.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能与肌桥段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0年前后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对照分析我院1995年7月至1996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56例和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57例患者,比较其在临床诊断及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支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分别确诊冠心病90例和174例,对比两组间在性别、年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间临床诊断的比较得出,2004-2005年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所占比例显著增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2)两组间冠状动脉病变的比较得出,2004-2005年组诊断冠心病病例显著增加(P=0.040)。(3)两组诊断为冠心病病例危险因素间的比较发现,与10年前相比,年龄构成中<60岁患者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70岁病人所占比例显著减少(P<0.001);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6),合并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2)。结论:同10年前相比,冠状动脉造影病例的临床诊断呈加重趋势,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显著增加;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显著增多;年龄构成上呈低龄化;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合并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上述变化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9.
经食管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食管心脏超声技术在20例成年患者中成功的显示了27条左和/或右冠状动脉.并对其中10例作了同期冠脉造影,结果提示两种方法对冠脉直径测定值近似。结论认为,作为非创伤、非放射线性冠状动脉解剖学诊断措施。经食管心脏超声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20.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对桡动脉及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介入手术对桡动脉的影响。方法 :选择 10 9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 CA)患者 ,其中男性 91例 ,女性 18例 ,年龄 37~ 81岁 (平均 6 6 .8± 8.9岁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桡动脉直径和血流速度的变化 ,并同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在压迫和不压迫桡动脉情况下 ,测量尺动脉直径和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经桡动脉介入手术前后桡动脉直径和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术后未见血肿、动脉瘤、动静脉瘘及桡动脉闭塞发生。结论 :在Allen试验阴性的患者中 ,采用经桡动脉介入手术安全、可行 ,不会造成手部缺血。桡动脉也可作为冠脉介入的入径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