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研究为分析我国学龄初儿童血压偏高的发生率、地区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抽选了29个省会市7~8岁男女学童23434人,作人群流行病学分析。按血压百分位数的P_(95)筛检出 8.5%的收缩压和4.0%的舒张压偏高儿童。检出率华北最高,华东最低。相关分析和组间方差分析提示体重、身高和BMI指数与儿童血压间有显著正相关。提示高血压一级预防应从学龄初儿童开始。  相似文献   

2.
儿童少年血压的轨迹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97名初不则年龄7~14岁儿童进行3年的纵向研究,用追访血压Z值与初测血压Z值的相关系数描述轨迹现象的大小。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关系数范围分别是0.30~0.57和0.22~0.41,血压偏高组轨迹现象最明显,初测值重血压持续偏高的影响因素,提示血压偏高且肥胖的儿童成为持续性血压偏高者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儿童血压自然史的追踪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197名7~14岁学龄儿童进行3年纵向研究.用追访血压“Z值”与初测血压“Z值”的相关系数描述轨迹现象大小.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相关系数范围分别是0.30~0.57和0.22~0.41.血压偏高级轨迹现象最明显.初测体重是血压持续偏高的影响因素.提示血压偏高且肥胖的儿童成为持续性血压偏高者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海岛地区6~13岁儿童血压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解海岛地区6~13岁儿童血压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对血压偏高儿童实施有效地干预。方法 对海岛地区3536例6~13岁儿童进行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和血压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海岛地区6~13岁儿童高血压检出率为6.3%,其中,男童6.2%,女童6.4%。不同居住区域儿童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城区8.0%,农区6.5%,渔区2.2%。结论 体重超重、缺少运动、不良饮食习惯等为儿童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国17~21岁男青年血压水平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大样本的抽样调查,观察和比较我国不同地区17~21 a男青年血压偏高的地区分布特点.方法以正常普通人群儿童青少年血压的95%分位数和WHO规定的成人临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将血压偏高划分为不同类型,采用SPSS11.0软件,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压与体格测量指标、机能指标、地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全国血压偏高的检出率为13.3%,明显偏高的检出率为5.0%.不同地区血压、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存在差异,华北、东北地区的平均血压最高、血压偏高的检出率最大,分别为25.9%和14.7%,明显偏高的检出率分别为10.5和5.7%,西南地区的平均血压最低,血压偏高的检出率最低,为5.2%,明显偏高的检出率为2.3%.逐步回归分作者徐勇勇析结果,身高、体重指数(BMI)、年龄、心率、肺活量、经济状况为正影响;年平均气温、海拔高度和降雨量为负影响(P<0.01).结论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存在地区差异,血压受体型和居住地区影响,同时血压也影响着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6~8岁儿童不同时期偶测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差异,为揭示白大衣高血压现象对儿童血压测量真实现况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基于北京儿童生长与健康队列(PROC),于2018年10月—2019年6月收集基线身体测量和血压基线及重复3次测量数据,最终纳入1 785名拥有完整数据的儿童进行分析。采用《中国3~17岁儿童性别、年龄别和身高别血压参照标准》对基线、重复测量第1次、重复测量后2次的平均血压偏高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时间儿童血压偏高检出率的波动。  结果  6~8岁儿童3次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分别为57.65%,25.88%和15.46%,男生基线与重复测量第1次、基线与重复测量后2次、重复测量第1次与重复测量后2次血压偏高检出率均高于女生(58.03%,27.49%,17.08%;57.27%,24.31%,13.87%),基线血压偏高检出率明显高于重复测量第1次和重复测量后2次的平均血压偏高检出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基线与重复测量后2次的平均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高、血压偏高的诊断一致性在3组血压一致性比较中最低。3组血压偏高的一致性比较中,收缩压偏高的一致性相对高于舒张压。  结论  基线血压和重复血压测量的第1次均存在血压波动,重复测量后2次的平均值可能会较好地反映儿童真实血压。  相似文献   

7.
儿童期血压偏高危险因素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益民 《中国校医》1998,12(4):249-251
为了解早期干预对于儿童血压及血脂水平的影响,对70名8~11岁血压偏高的儿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生活习惯干预。结果表明:生活习惯干预能显著降低血压偏高儿童的血压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从而提示:加强儿童期血压偏高危险因素的监测与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血压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6600名安徽省7-17岁儿童青少年660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组,比较各组间血压值Z分和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差异,并探讨BMI与血压的关系。结果儿童青少年收缩压(SBP)Z分、舒张压(DBP)Z分以及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均呈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和肥胖是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OR=2.358,OR=5.466;95%CI:1.191~1.262,3.648—8.191)。结论超重和肥胖是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吕建中  华飞  黄晓燕  徐洪  高枫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3):3610-3612
目的:研究常州市区7~12岁年龄组的儿童高血压患病率情况,为高血压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常州市教委直属4所小学6 016例小学生为调查对象,以《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评价调查对象的高血压发生率。结果:从6 016例儿童中,实际监测血压5 991例,检出血压偏高者392例占6.54%。男性儿童3 109例,检出血压偏高者272例占8.75%,女性儿童2 882例,检出血压偏高者120例占4.16%。不同性别血压偏高的发生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7,P<0.005),即男性儿童显著高于女性儿童。将5 991例儿童分为非超重、超重、肥胖三组,分别观察血压偏高发生率及进行两两比较,血压偏高发生率是非超重组<超重组<肥胖组,血压偏高的发生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3.09、100.22,均P<0.005),即肥胖组显著高于超重组,超重组显著高于非超重组。结论:在儿童中对高血压易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及干预,对预防成人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肥胖和血压偏高7~9岁儿童的生长发育及体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特点,为开展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 777名7-9岁儿童分为肥胖血压偏高组、肥胖血压正常组、不肥胖血压偏高组和不肥胖血压正常组,比较其生长发育和体质状况。结果肥胖检出率为9.11%(男12.65%,女5.63%),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6.29%(男28.07%,女24.54%)。肥胖血压偏高检出率为4.43%,肥胖血压正常检出率为4.68%;不肥胖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1.86%,不肥胖血压正常检出率为69.04%。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形态发育水平较高,肺功能和运动素质较差。结论成年病的一级预防应从学龄儿童开始,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应作为一级预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1.
探讨天津市河西区学龄期儿童血压偏高的相关因素,为学龄期儿童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2022年,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天津河西区39所小学7~10岁学龄期儿童8 040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探讨学龄期儿童血压偏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8 040例儿童,其中男性4 211例(52.38%),女性3 829例(47.62%);年龄7~10岁,平均(8.51±0.66)岁;血压正常6 760例(84.08%),血压偏高1 280例(15.92%);男性血压偏高722例(17.15%),女性血压偏高558例(14.57%)。将血压偏高儿童归为血压偏高组,血压正常儿童归为血压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2组儿童年龄、总胆固醇、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儿童在性别构成、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生长发育、吃盐口味、是否喜食油炸/甜食、体育锻炼、玩电子游戏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甘油三酯异常、肥胖及超质量、吃盐口味偏咸、喜食油炸/甜食、经常玩电子游戏是血压偏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体育锻炼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对肥胖及超质量儿童进行体质量控制,多进行体育运动,减少电子游戏时间,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对预防和控制儿童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12~17岁我国青少年收缩压、舒张压和血压偏高的流行情况,探讨体格测量指标(BMI、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与血压偏高之间的关联关系,为相关部门制定儿童青少年的高血压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1991-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研究对象为资料完整的5 554名12~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定义采用2018年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发布的“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行业标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偏高与4个体格测量指标的关联关系。结果 1991-2015年我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单纯收缩压偏高及单纯舒张压偏高的检出率分别为9.67%、1.57%和6.41%。瘦和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三个亚组的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8.79%、17.88%和27.45%,单纯收缩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39%、3.03%和5.88%,单纯舒张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5.99%、10.91%和12.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偏高、单纯收缩压偏高及单纯舒张压偏高的风险随BMI增大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 中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人群中血压偏高检出率较高。预防和控制超重和肥胖是有效应对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范晖  刘宇丹  康利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8):1254-1256
  目的  分析儿童血压发育的轨迹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儿童血压偏高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自贡基于学校的心血管代谢风险队列研究”,纳入1 177名接受5次血压测量的儿童,使用中国儿童血压参照标准判断儿童的血压状态。基于群组的轨迹模型探索儿童血压的发育轨迹,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儿童血压发育轨迹与超重肥胖出现次数的关系。  结果  儿童5次测量血压偏高的流行率分别为1.9%,6.6%,7.0%,12.5%和11.2%。儿童血压的发育轨迹分为血压偏高的低风险组和血压偏高风险持续升高组。血压偏高的低风险组,其血压偏高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较为平稳。血压偏高风险持续升高组,其血压偏高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研究期间出现超重肥胖次数越多的儿童,其血压偏高风险升高(OR=1.34,95%CI=1.17~1.53,P < 0.01)。  结论  儿童血压的发育轨迹不同,超重肥胖儿童的血压偏高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需关注超重肥胖儿童的血压发育轨迹,预防其出现血压偏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我国儿童青少年不同肥胖类型对血压偏高的相加交互作用,为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数据来自于2012年中国七个省市的儿童青少年的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变量之间的组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肥胖类型和血压偏高之间的关联,分析一般性肥胖和单纯性腹型肥胖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0 015名儿童青少年,一般性肥胖、单纯腹型肥胖和复合型肥胖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比例分别为17.7%、12.0%和23.2%。复合型肥胖对男生和城市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影响较大(男生OR=2.80,95%CI:2.55~3.07;城市OR=2.95,95%CI:2.69~3.24 ),收缩压和舒张压偏高呈现相同结果。在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人群中,由一般性肥胖和单纯腹型肥胖的相加交互作用所引起的血压偏高的比例占22%。结论 一般性肥胖比单纯腹型肥胖对血压的影响更大,在不同肥胖类型中,复合型肥胖仍然是导致血压偏高最危险的因素。在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人群中,一般性肥胖和单纯腹型肥胖具有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3~6岁儿童血压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津市3~6岁儿童血压水平,高血压检出率及主要影响因素,对血压高于正常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更好地控制成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市18个区县共抽取15940名3~6岁儿童(男8337人,女7603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发育指标。血压值位于同性别、同年龄儿童血压值P10~P91,为临界高血压;超过P95,为血压高于正常。[结果]天津市3~6岁儿童高血压检出率为9.4%(男童8.6%,女童10.2%),临界高血压检出率为7.3%(男童8.2%,女童6.4%),其中,肥胖儿童高血压检出率为13.8%,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男女童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男女性别间差异亦有显著性,男童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同年龄组女童,城区组男女童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农村组同性别年龄组儿童。[结论]应将儿童血压测定列为儿童常规体检内容,及早发现血压偏高儿童,连续监测、实施干预是降低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1989年9~10月对哲盟地区的2485名4~14岁蒙古族儿童及其父母进行了血压的测量,探讨儿童血压与父母血压的关系.结果表明儿童血压与父母血压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并且父母患高血压时,其子女就有较大的机率发生血压偏高.本研究结果提示父母血压水平可作为预示儿童将来血压水平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17.
李双双  马传伟  席波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449-1452
了解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1993-2011年血压水平和血压偏高检出率变化趋势,为我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基于1993,2000和2011年3次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横断面数据,选取具有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完整资料的4 715名7~17岁的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1993-2011年儿童青少年SBP和DBP水平分别增长3.4和1.5 mmHg,其中男生、7~12岁和城市儿童增长幅度较大.血压偏高、单纯收缩压偏高和单纯舒张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从1993年的10.0%,2.1%和9.3%增加到2011年的12.9%,3.0%和11.7%,分别增长2.9,0.9和2.4百分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从1993年的4.8%,1.4%和4.9%增加到2011年的10.8%,8.8%和19.7%,分别增长6.0,7.4和14.8百分点(x2值分别为61.4,132.7,229.7,P值均<0.05).相对于男生,女生血压偏高的OR值为0.79(95% CI=0.66~ 0.95);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超重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OR值为2.11(95%CI=1.57~2.84),肥胖OR值为3.14(95%CI=2.15~ 4.59);与正常腰围相比,腹型肥胖OR值为1.65(95%CI=1.22~2.22).结论 1993-2011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血压偏高、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检出率均呈增加趋势.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肥胖是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大学生血压水平及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东省大学生血压水平及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动态变化,为开展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测试细则》要求,以年龄别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第95百分位数(P95)为标准,筛检血压偏高者。结果2000-2005年的5a间,山东省19~22岁大学生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不同程度增长,以舒张压增长更为明显。血压偏高检出率明显上升(P〈0.01),男生由20.53%上升到34.23%,女生由21.35%上升到32.94%。结论山东省大学生血压水平和血压偏高检出率上升速度较快。加强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血压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为预防儿童血压偏高提供依据。方法测查血压、身高、体重等相关体格指标,用问卷方式对相关因素进行回顾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血压偏高率为5.7%,血压与BMI呈正相关,男女儿童肥胖及血压偏高的发生率差异有显性,肥胖儿童以舒张压偏高为特点。结论应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建立并完善健康检查制度,控制体重以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20.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济南市区6所小学的8~10岁血压偏高的儿童进行了4h尿中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PGI2,放射免疫法)排出量的对比观察。结果发现,血压偏高组儿童尿中TXB2排出量高于血压正常组,而PGI2排出量则低于血压正常组。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儿童血压(收缩压)与尿中TXB2排出量呈正相关(r=0.22,P<0.05)与PGI2的排出量呈负相关(r=-0.25,P<0.05)。提示儿童血压与尿中TXB2、PGI2排出量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