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活性维生素D(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并探讨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2010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45例IgA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次,1次/d)、活性维生素D组(口服骨化三醇胶丸0.25 μg/次,1次/d)、联合治疗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次+骨化三醇胶丸0.25 μg/次,均1次/d),每组15例,治疗1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血肌酐、血钙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尿蛋白、血肌酐、血钙及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厄贝沙坦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尿蛋白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570±66)mg/24 h与(977±116)mg/24 h;(286±72)mg/24 h与(931±140)mg/24 h],且联合治疗组患者尿蛋白均低于厄贝沙坦组和活性维生素D组[(607±143)m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3组患者血肌酐、血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患者血钙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升高[(2.30±0.06)mmol/L与(2.28±0.1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未出现高钙血症.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患者CD+4、CD+4/CD+8较本组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性维生素D联合厄贝沙坦能有效降低Ig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且安全性好;下调CD+4及CD+4/CD+8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30例IgA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均用双嘧达莫150 mg/d、厄贝沙坦150~300 mg/d,观察组加用1,25-二羟维生素D3 0.25~0.5 μg/d,观察8周.检测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血钙.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6例IgA肾病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后尿蛋白的作用和变化.方法:36例IgA肾病患者分成3组,1组:大量蛋白尿组(尿蛋白定量≥13.0g/d).2组:中等量蛋白尿组(尿蛋白量>1g/d,但<3.g/d)).3组:小量蛋白尿组(尿蛋白量<1g/d),三组患者均服用厄贝沙坦:150mg/片,一天二次,每次~片,总疗程为12周.疗效判断:显效:疗程结束时尿蛋白定量下降≥75%或转为阴性.有效:疗程结束对尿蛋白定量下降>25% 但<75%.无效:疗程结束时,尿蛋白定量下降<25%或末减少,或反而增加.结果:所有患者在服用厄贝沙坦后尿蛋白均有下降,总有效率:1组为80%,2组为85%,32为72.7%.本组36例患者,血压增高者12例,经服用厄贝沙坦后血医均降至正常,其余24例血压正常者,服用厄贝沙坦后血压并不下降.结论:厄贝沙坦对小量,中等量及大量蛋白尿的IgA肾病患者均有明最的降蛋白尿的作用,尤其是对予中等量蛋白尿者其降白蛋白的作用尤为明显.疗效的好坏与其病理改变的轻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IgA肾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IgA肾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双嘧达莫150mg/d、厄贝沙坦150mg~300mg/d,共12周;对照组单纯给予双嘧达莫150mg/d,共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肌酐和血K±等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肌酐均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用药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肌酐均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能明显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梁艳  张小玲  刘冰  朱清  邵凤民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2):1426-1431
背景 IgA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雷公藤多苷、厄贝沙坦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两者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从根源上缓解IgA肾病的进展尚未被证实。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尿足细胞排泄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IgA肾病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雷公藤多苷组(42例)、厄贝沙坦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6例)。雷公藤多苷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次,3次/d;厄贝沙坦组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次,2次/d;联合治疗组同时服用雷公藤多苷片(20 mg/次,3次/d)和厄贝沙坦片(150 mg/次,2次/d);所有患者治疗12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实验室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SUA)、血清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蛋白〕,尿蛋白缓解效果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尿足细胞。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Alb高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低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Scr、24 h尿蛋白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Alb、eGFR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BUN、SUA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尿足细胞少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尿足细胞均少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患者疗效及减少尿足细胞排泄的效果优于单一雷公藤多苷或厄贝沙坦治疗方案,即二药联用对肾足细胞损伤具有更好的协同保护作用,从而延缓了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火把花根片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对IgA肾病不良预后因素的作用.方法:IgA肾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火把花根片治疗,5片/次,3次/d;治疗组32例,在给予对照组同样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150~300 mg/次,1次/d.3个月后,观察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urine protein,Upr)、尿红细胞计数(urinary red blood cell,URBC)、血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和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Upr、URBC、Scr等指标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且治疗组血压、Upr、URBC、Scr等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Alb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或P <0.01),治疗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火把花根片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能有效地降低IgA肾病患者的血压及Upr、血尿等促使IgA肾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善IgA肾病病情或延缓IgA肾病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娜  梁祎  刘婷 《西部医学》2015,27(2):249-251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激素与滋阴益肾活血方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强的松1.0mg/(kg·d),服用2个月后逐渐减量至10mg/d,厄贝沙坦150mg/d治疗。研究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益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素氮、尿β2-MG、血浆白蛋白、血β2-MG、血肌酐和超敏C蛋白等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随访3个月和半年,研究组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P<0.05)。结论滋阴益肾活血方联合西药疗法治疗IgA肾病的临床效果更优,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及厄贝沙坦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24 h尿蛋白影响.方法 54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24例和联合用药组30例,分别给予厄贝沙坦75 mg,1次/d,厄贝沙坦75 mg,1次/d联合前列地尔10 μg,1次/d,疗程均为14 d,观察用药前后24 h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素氮的变化.结果 联合用药组与厄贝沙坦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可明显减少24 h尿蛋白(P<0.05),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P<0.05).结论 前列地尔和厄贝沙坦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较厄贝沙坦单独应用能更快地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人群的降压效果及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6例并发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150 mg/d,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150 mg/d联合氨氯地平5 mg/d,同时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疗程为8周.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血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但观察组降压作用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β-MG、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两组β-MG、24 h尿蛋白量减少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厄贝沙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并发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可提高降压效果,在保护肾脏功能方面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嘧达莫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IgA肾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以及血尿素氮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双嘧达莫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有助于改善肾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糖肾宁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肾宁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对78例早期DN(Ⅲ期)患者采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糖肾宁组)与对照组(西药常规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替米沙坦80mg,1次/d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加服中药糖肾宁1剂,分2次口服,8周为一疗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78例早期DN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血清和尿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尿IL-6、TNF-a、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血、尿中上述细胞因子水平逐步下降,但治疗组在治疗4周和8周后均下降明显(P<0.01);对照组4周时无明显变化;8周后也下降(P<0.05)。对照组TGF-β1治疗4周、8周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血、尿中IL-6、TNF-α、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因子与DN的发病、发展有密切关系,糖肾宁对血、尿中IL-6、TNF-α、TGF-β1有明显的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英夫利昔单抗(IFX)联合硫唑嘌呤(AZA)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将170例克罗恩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硫唑嘌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英夫利昔单抗。比较2组生物学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总蛋白(STP)]、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和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2组WBC、ESR、CRP、STP、CD4、CD4/CD8、CD8、IgA、IgG、IgM、TNF-α、IL-12、TGF-β、IL-10水平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WBC、ESR、CRP、STP、CD4、CD4/CD8、CD8、IgA、IgG、IgM、TNF-α、IL-12、TGF-β、IL-10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硫唑嘌呤可有效改善克罗恩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免疫球蛋白A1(IgA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儿科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HSP急性期患儿200例,按照尿常规结果分为HSP组(n=109)和紫癜性肾炎(HSPN)组(n=91)。选取同时期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三组儿童的血清IL-21、TGF-β、TNF-α、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比较各组间IgA/C3值变化,并对HSP组患儿血清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HSP组和HSPN组患儿的IL-2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GF-β、TNF-α、IgA1、IgA水平和IgA/C3显著高于对照组,且HSPN组TNF-α、IgA水平和IgA/C3显著高于H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IgG、IgM、C3和C4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21与TGF-β、TNF-α、IgA1、IgA及IgA/C3均无相关性(P>0.05),TGF-β与TNF-α呈正相关(P<0.05),IgA1与IgA、IgA/C3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血清IL-21、TGF-β、TNF-α及IgA1有助于明确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发展,及早采取措施,可防止病情继续恶化形成紫癜性肾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灌洗对煤工尘肺合并稳定期肺结核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煤工尘肺合并稳定期肺结核患者95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容量肺灌洗治疗,观察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清IL-6、TGF-β1以及TNF-α(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1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8.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2组患者肺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肺功能均无显著变化;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L-6、TGF-β1以及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2组患者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容量肺灌洗治疗煤工尘肺合并稳定期肺结核具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IL-6、TGF-β1、TNF-α水平,但是对于患者的肺功能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血清及耳积液内炎性因子和转化因子水平变化,并分析指标水平与SOM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SOM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急性组、亚急性组和慢性组,每组各抽取患者30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耳积液内的炎性因子和转化因子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SOM的相关性,其中多组间指标水平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 结果 SOM患者与对照组血清及SOM患者中耳积液内的炎性因子与转化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SOM患者血清TNF-α、IL-5、IL-8、TGF-β1和TGF-β2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急性组相比,亚急性组及慢性组的血清及中耳积液内的TNF-α、IL-5、IL-8、TGF-β1和TGF-β2水平均显著升高,且慢性组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亚急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OM患者血清及中耳积液内的TNF-α、IL-5、IL-8、TGF-β1和TGF-β2水平与SOM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SOM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水平异常,血清及耳积液内炎性因子、转化生长因子水平与SOM的病情严重程度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维生素D代谢物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炎性因子TGF-β、TNF-α、IL-6、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60例为DM组,早期DN 90例为DN组。DN组再随机分为治疗亚组和对照亚组各45例。对照亚组常规治疗,治疗亚组常规治疗+骨化三醇胶丸,疗程均3个月,比较各组1,25-(OH)_2D_3、24 h尿蛋白定量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DN组1,25-(OH)_2D_3水平低于DM组(P<0.05);TGF-β、TNF-α、IL-6、hs-CRP,24 h尿蛋白定量、SCr水平均高于DM组(P<0.05);治疗亚组治疗后TGF-β、TNF-α、IL-6、hs-CRP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1,25-(OH)_2D_3水平较前升高(P<0.05)。对照亚组与治疗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vs.11.11%,P>0.05)。结论早期DN患者1,25-(OH)_2D_3缺乏,炎性因子水平增高,补充骨化三醇胶丸可以改善炎性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17.
苟燕 《河北医学》2016,(12):1948-195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丹红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寻找理想的治疗方式。方法:选择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24h尿蛋白定量(24h Upro)、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UN、SCr、24h Upro、β2-MG、UAER及血清IL-6、IL-18、TNF-α、hs-CRP 水平相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UN、SCr、24h Upro、β2-MG、UAER及血清IL-6、IL-18、TNF-α、hs-CRP 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丹红可以有效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吡非尼酮对大鼠尿道损伤后狭窄形成的预防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10只/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吡非尼酮组。吡非尼酮组:切开后尿道海绵体建立大鼠尿道损伤模型,按100 mg·kg-1·d-1腹腔注射吡非尼酮;模型组:同对照组构建大鼠尿道损伤模型,腹腔注射等量溶剂;假手术组:不予尿道损伤处理,但腹腔注射等量溶剂。术后2周逆行尿道造影观察尿道狭窄,留取尿道损伤组织,行HE染色观察尿道组织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检测胶原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a-SMA和TGF-β1的蛋白表达,qRT-PCR检测大鼠尿道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mRNA的表达。结果 吡非尼酮组大鼠较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组体质量下降,逆行尿道造影显示阳性对照组大鼠尿道显著变窄,吡非尼酮组大鼠尿道较阳性对照组大鼠明显好转(P<0.05)。HE染色显示阳性对照组尿道上皮细胞增生,管腔狭窄,炎性细胞增多;吡非尼酮组病理学表现与阴性对照组相似。Masson染色显示吡非尼酮组较阳性对照组胶原纤维含量少,排列规则有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尿道a-SMA和TGF-β1表达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P<0.01),而吡非尼酮能够抑制TGF-β1和α-SMA的表达。qRT-PCR结果显示吡非尼酮能够抑制损伤组织中TNF-α、IL-6、IL-1β等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P<0.05,P<0.01)。结论 吡非尼酮可预防尿道损伤后纤维化及狭窄,并可能与抑制TGF-β1通路和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防纤汤对放射性肺炎大鼠肺部组织病理、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防纤汤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疗效和作用机制。 方法 将9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和3个治疗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利用6 mV X射线对治疗组、模型组大鼠全胸照射,总剂量20 Gy,进行放射性肺炎大鼠造模处理,治疗组予灌胃防纤汤,模型组及空白组予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照射后第1天灌胃用药直至照射后6周,照射后第2、4、8周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取材,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7(IL-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C 反应蛋白(CRP)、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SP-A、SP-D)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肺组织充血及水肿较轻或无,炎症细胞浸润性少或无,间质内存在较少或无胶原纤维增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治疗组IL-3、IL-6、IL-7、TNF-α、TGF-β、CRP水平均明显升高(中剂量治疗4周,P值分别为0.012、0.033、0.027、0.018、0.024、0.009),SP-A、SP-D水平均明显降低(中剂量治疗4周,P值分别为0.004、0.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IL-3、IL-6、IL-7、TNF-α、TGF-β、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SP-A、SP-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结果分析发现,IL-6与SP-A、SP-D呈强负相关性,IL-3、IL-7与SP-A、SP-D呈负相关性,TNF-α、TGF-β与SP-A、SP-D呈弱正相关性。不同剂量的治疗组对大鼠肺组织病理和所检测的体液因子的影响具有剂量相关性。 结论 防纤汤改善放射性肺损伤炎性程度的疗效明确。SP-A、SP-D的变化与IL-3、IL-6、IL-7、TNF-α、TGF-β具有相关性,推测防纤汤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上调SP-A、SP-D水平,抑制炎症因子IL-3、IL-6、IL-7的释放。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The non-hemodynamic effects of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RB) in the delay of progress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remain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irbesartan on the urinary excretion of cytokines in patients with CKD.
Methods  In this randomized perspective clinical trial, different doses of irbesartan (150 mg/d and 300 mg/d) were given to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a cross-over design. Blood pressure (BP), creatinine clearance (Ccr) and 24-hour proteinuria were examined. Urinary excretion of cytokines was determined by human inflammatory cytokine antibody array. A two-fold change in spot intensity was considered significant.
Results  Urinary excretion of cytokines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 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 interferon γ (IFN-γ), interleukin 1β (IL-1b), IL-2, IL-6, IL-8, IL-11, IL-15 and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1d (MIP-1d)) in group B (irbesartan 300 mg/d)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comparison to group A (irbesartan 150 mg/d) after 8-week treatment. In group A, 8 weeks of treatment induced a two- to nine-fold reduction in urinary cytokine levels (GCSF, GM-CSF, IFN-γ, IL-1a, IL-11, IL-12p40, MCP-2, MIP-1a), while increasing the dosage to 300 mg/d further decreased the excretion of GCSF, GM-CSF, IL-12p40, MCP-2 and MIP-1a by week 18.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P or Cc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owever, 24-hour proteinuria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both groups, and in group A the reduction was dose dependent.

Conclusion  Irbesartan offers additional renoprotection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by reducing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excretion in the urine of CKD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