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经过急诊初步处理后,因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的需要须进行院内转运,院内转运是危重患者救治生命链中的重要一环。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时间虽然很短,由于患者病情不稳定、护理措施不当或转运途中的条件限制,可导致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71%的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并发症,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病死率比平常高9.6%,具有很高的风险,常常引发医疗纠纷。本文结合临床及相关文献对我院急诊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状况进行分析,查找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出现的意外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抢救生命的第一线。各种急危重患者经过急诊的初步处理后,常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进行院内转运。做好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在院内急救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笔者通过对527例患者在院内转运途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对应的防范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曹丽雯 《大家健康》2016,(12):244-245
通过深入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影响因素,研究院内转运的护理策略,有助于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在开展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做好转运前的相关评估,药品、医疗器械等也要充分准备,此外,要加强相关接入科室的协调工作。医院要不断强化医疗工作者的急救技能训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变能力和责任心,确保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要素和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急诊科转运的331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对照组,对该组患者采用常规转运护理方式;2009年1月~2010年1月急诊科转运的438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实施安全转运护理。结果通过分析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所花时间、护理纠纷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转送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加强安全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医患之间产生的护理纠纷,同时也可以缩短转运时间和增加转运满意度。急诊科对患者转运时完全可以推行安全转运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刘海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3,(36):4836-483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急诊科转运的4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转运,2011年1月-2013年5月转运的5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护理干预方法进行转运:确定转运目标、风险评估、完善院内转运流程、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转运过程中发生并发症0.93%、护理纠纷0.19%、转运时间(18.33±6.43)min。均少于对照组的5.63%、1.67%和(23.67±7.34)min(P〈0.01);转送科间满意度为99.26%,高于对照组的87.92%(P〈0.05)。结论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干预可提高转运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安全护理的效果,探讨临床价值。方法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实施院内转运的急诊科危重患者80例,实施转运前、转运途中、转运后系列安全护理。结果 8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均达到安全转运的目的,其中CT、X-线、超声等检查均做到零等待,全部患者转运时,无1例因病情加重造成途中抢救和死亡,无护理纠纷的发生,转运时间平均(11.09±2.84)min;患者家属对转运护理满意79例(98.75%,79/80)、相关科室满意78例(97.50%,78/80)。结论经过检查前的充分评估,有效地计划,组织、准备及实施相应的安全护理措施,可以将急诊科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危险事件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危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过急诊科早期处理后,需转运到病房或送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尽管途中的转运时间不长,但对患者病情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甚或危及生命的隐患,如呼吸、心搏骤停、呼吸道梗阻、静脉输液管路脱出或堵塞、气管插管脱出、氧气供给不足等。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病死率较正常高9.6%[1]。因此,转运对降低危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死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院急诊科转运的危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院内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2020年1—12月南通市锡通科技产业园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常规护理模式院内转运580例(对照组),2021年1—12月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院内转运580例(观察组),对比2组急诊科护理质量、院内转运风险事件、患者及家属对院内转运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的2021度急诊科护理人员考核风险评估、配合能力、急救技术、应变能力、转运流程评分高于2020年度(P<0.05);观察组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1.21%,低于对照组的4.31%(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告知、转运流程、转运技术、服务态度、转运时间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减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不良事件,提升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院内转运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转运情况结果。结果护理组转运过程中死亡患者0例,意外事件发生患者1例,护理纠纷患者1例,成功转运率为100.00%。对照组转运过程中死亡患者3例,意外事件发生患者5例,护理纠纷患者7例,成功转运率为82.22%。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科危重患者采用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明显提升院内转运成功率,减少转运过程中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次数,提升转运效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转运过程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7年1月~2010年1月急诊科实施转运共3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173例。对照组为单纯的卫生员或护士平车护送,包括常规的血压计手工监测、氧袋吸氧、浅静脉穿刺输液;干预组采取一系列完整的转运前、中、后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比较干预组发生转运中意外情况、死亡、患者及家属护理投诉少,转送科间满意程度高(P〈0.05)。结论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丽云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942-2942
急诊科是抢救病人生命的第一线,患者经急诊人员初步的抢救处理后,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往往需要进行院内转运,尽管转运的时间短暂,但风险却不容忽视。我院于2012年共转运危重患者256例,均运用模式化护理,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无缝隙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诊科危重患者90例作为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前组,将2014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诊科危重患者90例作为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后组,对2组患者转运交接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各项护理工作评分、转运交接状况均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失误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科急危重患者院内转送护理监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急诊科院内转送急危重患者共666例,优化危重患者转运流程,设立转运合格率目标值。质控组成员对转运全程动态评估并记录于监测表格中,对监测数据每月统计分析,制成趋势图,以PDCA循环促进转运质量提高,对转运过程出现各种意外事件在全科质量控制会中分析改进。结果:转运合格率由监测初期的88.5%提高至96.7%。结论:我科开始实施对急症危重患者转运加强护理监测后,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转运途中的并发症及其他各种意外,不断提高安全转运系数,减少纠纷发生,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由于急诊危重病人突出了急、危、重的特殊性,随时都有病情变化和生命危险的存在.因此,急诊危重病人收住院后能否安全转运到目的地,是急救工作的重点.笔者根据急救抢救护理记录对本院急诊内科1年内的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及途中监护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发现从急诊科到辅助检查科室、住院部,途中存在诸多威胁患者生命的隐患,易引起医疗纠纷.故急诊转运此类病人时,应采取转运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准备必要的抢救物品,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到达病房后应与接诊护士认真交接患者的病情及抢救过程等措施,保证患者及时安全的到达相关科室.  相似文献   

15.
院前危重患者转运的风险因素及防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钱虹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68-69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院前转运时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急诊科近年来682例危重患者院前转运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82例转运途中需抢救的有204例,占29.9%。结论做好转运前的病情评估,进行有效的医疗处置,转运中严密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可降低转运风险,提高转运的成功率,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长途转运危重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方式。方法选择我中心2011年9月—2014年9月期间37例经长途转运的危重患者,对其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并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生命体征平稳人数和心理状态良好人数与护理后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37例患者中仅有1例死亡病例,占2.7%。结论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升长途转运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的1月至2017年的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并进行转运的270例患者,我院急诊科收治并进行转运的27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院期间是未实施风险管理时期,在转运过程予以传统护理。研究组在院期间则为我科已实施风险管理时期,对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接收科室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均更高,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转运效率和安全性,提升急诊科与各科室的配合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转运时采用转运床,在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血压等情况进行监测,在以上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面的安全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在死亡、转运意外和护理纠纷三个指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采取全面安全护理措施,可提高院内转运专业护理的质量,降低转运危险性和医疗纠纷发生率,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全面安全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对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应用全程安全转运与前瞻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患者120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置流程,观察组实施全程安全转运和前瞻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转运治疗期间的时间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时间、治疗等待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程安全转运和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对于急诊中的危重病人而言,能够减少治疗的转运时间和等待时间,减少因救治不及时而发生的不良事件,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医院急诊科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王玉婷  王翠鹏  李强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8):281-281,284
我院急诊科是接诊各类危重患者的前沿窗口,尤其是接诊各类癫痫发作患者。他们绝大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进行医院内转运。如何做好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运用整体护理理念,把护理程序运用到癫痫患者的院内转运中,收到一定效果。现将我院急诊科2003年6月-2005年6月收治34例癫痫患者在运转中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