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无缝隙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未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80例患者作为实施前组,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80例患者作为实施后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在转运交接情况与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结果在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科室间电话询问次数、责任推诿次数、危急值漏交接次数明显低于实施前,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无缝隙护理能使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过程更加顺利,差错次数减少,为抢救争取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诊-ICU急危重症患者承接引入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急诊科收治并送入ICU的231例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时不实施无缝隙管理;对2014年3月~2014年12月急诊科收治并送入ICU的284例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无缝隙管理,包括无缝隙护理管理小组建立、小组研究前培训、转运前充分准备及妥善实施、严格履行交接流程。比较开展前后的两组患者因交接问题进行科室间电联次数、交接双方责任纠纷次数及将患者遗漏交接次数。而后,急诊科及ICU曾参与过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工作的52名护理人员对交接过程中各项目的满意度进行评分,并最终进行整体满意评分。结果:无缝隙管理开展后的电话确认次数、双方推责次数显著好于开展前(P<0.05)。开展前后的患者交接遗漏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无缝隙管理开展后,急诊-ICU护理人员在各交接类目上的满意评分均显著优于开展前(P<0.05),且患者交接的整体满意评分在开展后也显著提升(P<0.05)。结论:急诊-ICU患者转运承接引入无缝隙护理管理可极大地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交接,极大地提升了急诊-ICU护理团队之间的协作效率,有效地促进了临床重症护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人民医院急诊科ICU需要院内转运的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58)与对照组(n=59),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内转运护理模式,观察组无缝隙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急诊ICU患者的转运交接情况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过程中转运设备、贵重物品、电话询问、生命体征、交接时间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转运交接情况急诊与ICU之间的科室间电话确认次数、危急值漏交接次数、责任推卸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4.7%(P<0.05)。结论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优势显著,交接时间明显缩短,护理工作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对患者的生命安危可提供有效的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的1月至2017年的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并进行转运的270例患者,我院急诊科收治并进行转运的27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院期间是未实施风险管理时期,在转运过程予以传统护理。研究组在院期间则为我科已实施风险管理时期,对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接收科室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均更高,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转运效率和安全性,提升急诊科与各科室的配合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132-135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配合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诊与重症监护患者转送中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接收并转运至重症监护的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5例,三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及传统转运交接模式,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B组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C组采用无缝隙护理配合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观察三组患者的转运交接效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C组患者转运交接中各项护理效果评分、满意度评分、整体护理效果评分及整体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A组和B组(P0.05),且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A、B两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配合SBAR标准化护理模式可降低急诊与重症监护患者转送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区域内危重新生儿的无缝隙转运工作的实践经验.方法 通过成立区域内危重新生儿的无缝隙转运工作小组,建立和完善无缝隙转运的相关制度及流程、完善设施和设备、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反馈等方式,保障危重新生儿安全、及时、有效地转运.结果 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我院共转运危重新生儿85例,转运成功率100%;转运交接由2次(转诊医院与急诊科、急诊科与NICU)变为1次交接(转诊医院与NICU),节省一半交接时间,争取了抢救时间;出院回访转运患儿家属满意度由无缝隙转运前的87.3%提升至97.6%.结论 区域内危重新生儿的无缝隙转运降低了患儿转运风险,缩短了患儿交接时间,提升了患儿家属满意度,对于成功救治患儿、改善患儿预后、提高工作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要素和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急诊科转运的331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对照组,对该组患者采用常规转运护理方式;2009年1月~2010年1月急诊科转运的438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实施安全转运护理。结果通过分析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所花时间、护理纠纷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转送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加强安全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医患之间产生的护理纠纷,同时也可以缩短转运时间和增加转运满意度。急诊科对患者转运时完全可以推行安全转运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对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应用全程安全转运与前瞻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患者120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置流程,观察组实施全程安全转运和前瞻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转运治疗期间的时间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时间、治疗等待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程安全转运和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对于急诊中的危重病人而言,能够减少治疗的转运时间和等待时间,减少因救治不及时而发生的不良事件,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医院急诊科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在急诊住院患者与病房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无缝隙理论找出转运过程的薄弱环节,再造和规范交接流程,将2012年95例急诊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102例急诊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了无缝隙护理前、后一年内的急诊住院患者转至病房的交接情况。结果科室之间由于问题不清电话询问例数、需科主任协调的服务不到位例数、急诊住院患者及家属满意度3个观察指标均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在急诊住院患者与病房的交接过程中应用,使急诊护理工作的流程更具有科学性、有序性、规范性,无缝隙服务模式为实现整体护理提供了又一个高效有序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有效地加强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交接转运的风险管理,提高急诊危重患者内外部交接时的工作效率、转运途中的安全性和护理记录的完整性。方法通过分析急诊科危重患者交接转运过程中存在的人身及信息安全问题,建立相应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制定院内交接转运流程,培训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急救技能,加强急救药品、物品、设备的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院内交接转运时护理事故为"0",危重患者及时明确诊断得到快速救护,家属满意度升高,交接问题减少,交接效率提高,部门合作矛盾减少。结论加强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交接转运的风险管理,对保证危重病及时诊治与救护、提高急诊护理服务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胡林珠 《吉林医学》2014,(35):7950-7951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56例实施无缝隙护理组的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实施无缝隙护理前收治的15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和治疗状况。结果:无缝隙护理组抢救成功率为94.23%,而对照组为84.62%。无缝隙护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无缝隙护理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和插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全程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院内转运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转运情况结果。结果护理组转运过程中死亡患者0例,意外事件发生患者1例,护理纠纷患者1例,成功转运率为100.00%。对照组转运过程中死亡患者3例,意外事件发生患者5例,护理纠纷患者7例,成功转运率为82.22%。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科危重患者采用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明显提升院内转运成功率,减少转运过程中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次数,提升转运效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转运过程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郑爱熔 《中外医疗》2013,32(7):152-153
目的对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以及成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在2010年1月—2012年7月间该院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21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在实施院内转运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将者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得知,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转运途中意外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为重患者在院内进行转运的过程中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意外的发生率,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30例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1例患者呼吸减慢,血氧饱和度由92%下降至80%,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转运和检查。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转运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转运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病房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冯夏冰 《中外医疗》2016,(8):133-135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8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全程护理组40例.结果 全程护理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t=6.17、11.44、10.54,全程护理组危重症患者痰液堵塞诱发的呼吸困难或者窒息、气管插管发生移位、氧气供应中断、各种管道脱落或者堵塞、坠床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x2=10.53、7.79、7.79、7.79、7.79、50.00,全程护理组危重症患者服务态度满意度、护理操作技术满意度、抢救过程满意度、 沟通水平满意度、 接受和急送患者满意度、 安全和舒适转运满意度均低于对照组,x2=22.22、16.22、10.53、16.22、22.22、22.2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在急诊科室中对于患者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诊科患者18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90例观察组以及90例对照组患者,对照组仅接受急诊科常规监护,观察组则在常规监护的基础上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缺陷率、抢救物品完好率、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中缺陷率、抢救物品完好率、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室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良好,有利于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促进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以及护理质量分数、护理合格率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效、安全的患者院内转运流程,以提高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通过方便性抽样选择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2011年1月流程再造前转运患者500例和2011年3月流程再造后转运患者500例,对实施流程再造前后患者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率、患者及家属对转运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流程再造后所测得的患者意外发生率(0.2%)低于流程再造前,患者及家属对转运过程的满意度(98.2%)也高于再造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造后的转运流程更符合高效、安全的标准,有效提高了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急诊科所收治的13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69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采取团队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服务满意度以及各项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急诊科病区内的服务态度满意和各项护理质量都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团队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髓机选取实施转运交接管理前3 0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后3 0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转运交接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不满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管理系统显著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急诊患者转运交接中应用SBAR全程转运交接单,以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转运交接质量和工作效率。方法基于SBAR沟通模型,设计急诊患者SBAR转运交接单,于2016年6月至12月在我院急诊患者转运交接中应用。与未使用SBAR全程交接单前,2015年同期相比,分别比较急诊科护士和病区护士满意度。结果对急诊科护士的总满意率由57.69%上升为80.76%;病区护士满意率由61.11%上升到86.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BAR模式的急诊患者转运交接单能优化急诊患者交接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