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丽婷  陈立刚 《海南医学》2011,22(6):110-112
目的对造成支原体液体培养法假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鉴定与药敏一体化试剂对322例妇科门诊患者分泌物进行检验,并对支原体阳性培养液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用已知可分解或不分解尿素和精氨酸的标准菌株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菌液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213例支原体阳性培养液中共分离出细菌14例,其中192例清的变红培养液细菌分离率为0%;21例混浊或微浊培养液培养出细菌真菌14例,分离率为66.7%。在干扰试验中,当菌液浓度〈10^4/ml时,培养液对细菌抑制明显;当菌液浓度≥10^4/ml时,培养液对细菌抑制效果不理想,培养液呈不同程度混浊,如果尿素和精氨酸分解试验至少有一项阳性的细菌,可导致假阳性。结论标本中如含有大量分解尿素或精氨酸的细菌,且支原体培养液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时,可造成支原体培养假阳性。所以培养液颜色变红和混浊时不能直接报告支原体阳性,应结合其他检测方法与临床症状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造成支原体假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500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并对支原体阳性培养液进行细菌培养。用已知可分解或不分解尿素、精氨酸标准菌株进行干扰试验。结果:86例变红的支原体阳性培养液共分离出细菌9例,其中70例上清液清的培养液细菌分离率为0%;16例混浊培养液培养出细菌真菌9株,分离率为56.3%。当茵液浓度〈10^4/mL时,培养基对细菌抑制明显,对高浓度(≥10^4/mL)细菌抑制效果不理想,培养液呈不同程度混浊或者假阳性。结论:标本中如含大量分解尿素或精氨酸的细菌时,支原体培养基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可造成支原体假阳性。  相似文献   

3.
用胰酶消化的中心浸液作基础培基,添加新生小牛血清、自制新鲜酵母浸液。从NGU患者的中段尿、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和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中分离尿素支原体共447份。其中NGU119例,68例为阳性(34.176%);慢性前列腺炎159例,33例为阳性(20.7%);男性不育患者89例,54例为阳性(60.6%)。用扫描电镜观察菌体呈卵圆形或球形,直径0.3~0.5μm,不呈长丝状或链状。在液体培基中,能分解尿素,产生NH_3,培基由黄色变为粉红色。在固体培基中,低倍观察菌落呈“油煎蛋”状。适宜的PH为6.0~6.5。适宜的气体为10%CO_2和90%N_2,我们认为尿素支原体的鉴定应分为两步;首先在液体培基中观察颜色变化;然后在固体培基上观察典型菌落形态。  相似文献   

4.
生殖道细菌对解脲支原体培养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生殖道标本中细菌对支原体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支原体液体培养法检测857份泌尿生殖道感染标本中的解脲支原体,24-48h后记录结果并取培养液沉淀物做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402例,阴性455例;402例解脲支原体阳性培养液中共检出154株菌,细菌83株(20.65%),真菌71株(17.66%),其中分解脲酶细菌31株(7.7%)。455例解脲支原体阴性培养液中检出81株菌,全部菌株均不分解尿素。结论:液体培养法操作简单,敏感度较高,但容易受到标本中杂菌的影响,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试验中假阳性、假阴性结果的原因及改进的对策。方法:485例泌尿生殖道标本接种支原体液体培养基,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培养48 h,液体培养基变红标本转种固体培养基确认,未变红标本延长培养时间至7 d。结果:培养48 h液体变红阳性217例,无颜色变化阴性268例。268例无颜色变化标本继续培养7 d液体变红阳性49例。266例变红阳性标本经固体培养基培养,观察典型支原体菌落,支原体生长阳性208例,支原体未生长阴性58例,58例阴性标本转种血平板均有杂菌菌落生长。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易被杂菌污染导致假阳性;标本中UU/MM含量过少、生长缓慢易导致假阴性。因此,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阳性结果应以固体培养基为准,阴性结果应延长培养时间至7 d为准。  相似文献   

6.
李昌庆 《四川医学》2012,33(2):346-347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非特异性炎症常见的几种致病菌对支原体鉴定药敏板的影响。方法实验室从非特异性阴道炎标本中分离的野生菌株采取定量培养方法于支原体鉴定药敏板,24~48h后观察培养基显色情况。结果临床分离的野生菌株使培养基显色的细菌量低于标准菌株,野生菌株之间的显色浓度没有明显差异;野生菌株分解尿素产氨的几率明显高于标准菌株。结论临床实验室进行支原体培养的同时需加做一般细菌培养,并在阳性标本出现后将阳性培养液再培养以排除干扰菌造成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7.
1986年我们从2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2株能迅速发酵乳糖的O_(152):K?型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粪便标本接种于SS琼脂,按常规分离大肠杆菌,自383例急性腹泻患者中检出2株EIEC,患者均为男性成人。菌株呈粉红色菌落,直径1~2mm,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暗视野检查无动力;均能分解葡萄糖、阿拉伯胶糖、甘露醇、山梨醇、蕈糖、鼠李糖、木糖;不分解蔗糖、侧金盏花醇、七叶苷、卫茅醇、尿素;不产生H:S,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大庆地区解脲、人型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药物敏感试验.方法 选择来我院就诊的464例患者,无菌操作采集标本后,接种到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h、48h后分别观察记录结果.结果 在464例患者中,阳性标本160例,占34.5%.其中单纯解脲支原体(Uu)阳性114例,占阳性总数71.2%;单纯人型支原体(Mh)阳性19株,占阳性总数11.9%;解脲与人型混合阳性27株,占阳性总数16.9%.且在阳性标本的药敏试验中,交沙霉素、克拉霉素药物敏感率较高.结论 在支原体感染中,单纯解脲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并且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美满霉素对治疗支原体感染有效,临床有必要做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9.
高发平  骆赟  吴鸿 《河北医学》2004,10(7):614-616
目的:探讨具有分解脲素酶的细茵种类和数量与支原体假阳性培养的相关性。方法:将150份支原体阳性培养物,分混浊、透亮清瓶底有沉淀、透亮清瓶底无沉淀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转种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板;用不同浓度具有脲素酶的常见细菌及茵量加入支原体肉汤培养基内进行培养。结果:50例混虫的培养管分离出50株细茵,分离率100%(50/50);透亮清但有沉淀的分离出21株细菌,分离率42%(21/50);透亮清无沉淀物的没有分离出细菌;当加入含有脲素酶的细菌低于10^4/ml时,对支原体肉汤培养基影响不大;而加入茵量高于10^4/ml时,则可导致培养呈假阳性或混浊。结论:加入标本中含有大量能分解尿素的细茵时,对支原体培养基有影响,可导致假阳性。  相似文献   

10.
解脲支原体与临床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卓锦 《中原医刊》2001,28(5):32-33
Shepard(1954年)首先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体内分离到类似肺炎支原体样的微生物。因其培养所形成的菌落微小而被称为T株(Yiny-stain)和T支原体(TNY-ffCOPLasma)。近年来按其能水解尿素的特性命名为溶脲脲原体,解脲支原体或尿素支原体(Ureaplasma Ureaiyticum即 UU)。 UU是人类泌尿生殖道的最常见的支原体,它可以是一种致病原,也可以是一种共生菌。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已有较多的证据表明UU与人类自发性流产,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新生儿低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造成支原体检测假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对180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并对支原体阳性培养液进行细菌培养,并用已知可分解尿素或精氨酸标准菌株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75份培养液颜色变红的标本共52份培养出支原体,检出率为69.3%.75份变红的液体培养基分别转种在血平板培养后,16份明显浑浊者培养出细菌真菌15株,分离率为93.8%,59份未见混浊者培养出细菌真菌18株,分离率为30.5%.结论 判断支原体阳性的结论最终是建立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典型支原体菌落,而不是仅靠液体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12.
马凤玲 《广西医学》2009,31(9):1345-1347
目的了解产脲酶细菌和不产脲酶细菌对支原体液体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支原体液体培养法检测857份泌尿生殖感染标本中的脲支原体,24~48h后记录结果并将培养液沉淀物做细菌、真菌分离鉴定。结果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402例,阴性455例:402例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中分离出细菌83株,真菌71株,其中分解脲酶的细菌31株,占细菌分离37.35%(31/83),占解脲支原体阳性率7.71%(31/402)。455例解脲支原体阴性培养液中检出细菌32株,真菌49株,均不产生尿素酶。结论产脲酵细菌的生长可导致液体培养基解脲支原体出现假阳性结果,增加细菌分离和尿酶检测可提高支原体培养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情况以及支原体对不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对1 046份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衣原体抗原检测,同时对支原体培养阳性标本进行菌落计数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 046份标本中共检出阳性450株,占43.0%;检出支原体254株,其中解脲脲原体(Uu)阳性217株(20.7%),人型支原体(Mh)感染12株(1.1%),Uu与Mh混合感染 25株(2.4%),Uu阳性率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原始霉素和强力霉素对支原体敏感率高,但混合感染的耐药性(敏感率仅为43.8%)明显升高.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原始霉素和强力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男性泌尿生殖道不同标本(尿道分泌物、前列腺液、精液)支原体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对初诊疑泌尿生殖道感染者412例,复查患者308例。分别取尿道分泌物、前列腺液、精液为标本进行支原体检测。结果:初诊412例中,尿道分泌物标本支原体阳性194例,占47.0%;前列腺液标本支原体阳性202例,占49.0%;精液标本支原体阳性214例,占51.9%;214例精液支原体阳性标本覆盖前列腺液标本阳性202例,覆盖尿道分泌物标本阳性194例。精液支原体阳性漏诊率为0,前列腺液漏诊率为5.6%,尿道分泌物漏诊率为9.3%。三个标本组两两间比较支原体阳性率及漏诊率无显著性差异。复查患者308例,尿道分泌物标本支原体阳性30例,占9.7%;前列腺液标本支原体阳性61例,占19.8%;精液标本支原体阳性77例,占25.0%。77例精液标本支原体阳性覆盖前列腺标本支原体阳性59例。漏诊2例;覆盖尿道分泌物标本支原体阳性30例;总阳性79例,精液标本支原体漏诊率2.5%(2/79),前列腺液标本支原体漏诊率22.8%(18/79),尿道分泌物标本支原体漏诊率62.0%(49/79)。前列腺液标本支原体阳性率与尿道分泌物标本支原体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精液标本支原体阳性率与前列腺液标本支原体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精液标本支原体阳性率与尿道分泌物标本支原体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标本组间两两比较漏诊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精液标本覆盖面广,支原体培养标本应首选精液。  相似文献   

15.
刘军  王士东  赵婷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75-3876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标本中支原体分离率及对六种抗菌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IST试剂盒,对415例疑为NGU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了支原体检测,同时对支原体检测阳性标本进行了菌落计数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415例标本中支原体分离率为39.5%,其中男性标本中支原体分离率为21.5%,女性标本中支原体分离率为55.0%。Uu菌落计数结果,≥104cfu/ml比例女性(74.4%)高于男性(60.0%);Mh菌落计数结果,≥104cfu/ml比例女性(35.8%)与男性(36.4%)基本相同。支原体对PRI保持敏感,对DOX、JOS、OFL、ERY、TET的耐药率女性和男性标本各不相同。结论:NGU患者中支原体是主要的病原,监测支原体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原始霉素(PRI)和强力霉素(DOX)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NGU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分离率及对九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IST和ChemtrueTM试剂盒对353例疑为NGU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了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同时对支原体检测阳性标本进行了菌落计数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353例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分离率为37.4%,其中男性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分离率为23.9%,女性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分离率为45.7%。Uu的菌落计数结果,≥104cfu/ml比例女性(48.6%)与男性(48.0%)基本相同。Mh的菌落计数结果,≥104cfu/ml比例女性(31.0%)与男性(30.0%)基本相同。支原体对MIN、DOX耐药性较低,对JOS、CLA、ROX、AZI、OFL、LEV、SPA的耐药率女性和男性标本各不相同。结论:NGU患者中支原体和衣原体是主要的病原,监测支原体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MIN、DOX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NGU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张卫华 《吉林医学》2012,(32):7056-7057
目的:研究并探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不同抗生素体外敏感情况。方法:以收治的180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疑为泌尿生殖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了支原体检测,并对所有患者的支原体检测阳性标本进行了科学的菌落计数以及抗生素敏感性等进行了检测。结果:单纯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为34例;单纯人型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为4例,单纯解脲支原体与单纯人型支原体双重感染的患者为16例。结论:支原体感染是导致患者出现泌尿生殖系统炎性反应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选用合理的抗生素来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耐药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解脲支原体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从5份产妇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到3株解脲支原体的试验结果.在改良的Taylor-Robinson培养基中解脲支原体生长迅速,液体培养基中12~24小时就能分解尿素产硷,使含有酚红的培养基变色,但培养基不混浊、亦不呈表面生长.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后仍然出现前述的生长现象.固体培养基在37℃烛缸培养48小时整个琼脂平板产硷变红,却无可见的生长现象,用显微镜放大100倍方可见直径15~30μm、圆形、凸起由细小颗粒聚集而成的微小菌落,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菌落可增至60~80μm,某些菌落表现为典型的油煎蛋样.电子显微镜观察解脲支原体无细胞壁,是仅由一层浆膜包统的原核型生物.本文还就解脲支原体的生长条件、营养要求、液体中生长特点、生化反应及培养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女性泌尿生殖道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方法:随机选取784例由妇科、产科、生殖医学科送检的泌尿生殖道标本,将这些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引起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什么,以及采用何种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最好。结果:经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我们发现784例标本中,支原体培养显示为阴性的有356例,显示阳性的有428例,检出率为54.6%,在这些阳性标本中,病原体只有解脲支原体的标本有364例,占所有阳性标本的85%,病原体只有人型支原体的标本有14例,占所有阳性标本的3.3%,病原体为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两种支原体的有50例,占所有阳性标本的11.7%。结论:经过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以看出,引起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解脲支原体,治疗所用药物可以采用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  相似文献   

20.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目前所知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支原体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其中对人体有致病性的主要有三种:肺炎支原体、尿素分解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前者主要寄居于呼吸道,后二者则主要寄居于泌尿生殖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