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 C(PC)和蛋白 S(PS)活性动态变化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对126例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发病时间和梗死范围分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浆中 AT-Ⅲ、PC 和 PS 的活性,并分析其活性变化与脑梗死年龄、发病时间及梗死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期青年组的 AT-Ⅲ、PC、PS 活性低于急性期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期 AT-Ⅲ、PC、PS 活性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恢复期AT-Ⅲ和 PS 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恢复期 PC 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研究发现,AT-Ⅲ、PC、PS 活性在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T-Ⅲ、PC、PS 活性降低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与45岁以下青年人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观察其活性变化对判断脑梗死病情的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s,PCC)中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方法依据2010版《中国药典》,分别采用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盐离子浓度、标准品与不同厂家试剂,测定PCC中凝血因子活性,分析影响PCC中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测定的因素。结果结果显示,前处理、盐离子浓度、标准品与不同厂家试剂是影响凝血因子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 PCC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上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湛江地区住院患者受血前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的感染情况,为输血治疗安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乙肝、丙肝和艾滋病与梅毒采用ELISA法和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测试,并进行相应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143例患者受血前检测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9.88%、2.45%、0.96%和0。校正后的感染率分别为9.92%、2.18%、0.95%和0.04%,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相应各病的感染率。结论 对受血治疗患者进行相应传染病检测,输血前感染性病原体感染情况,掌握感染证据,为评价治疗疗效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4.
糖化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监控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及糖化血清蛋白(GSP)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DM)监控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67例临床确诊的2型DM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HbA1c、GSP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型DM组FPG、2hPG、HbA1c及GSP等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患者的HbA1c与FPG、2hPG呈显著正相关.经过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的DM组FPG、2hPG、HbA1c及GSP等4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bA1c水平与FPG、2hPG水平并不完全一致.结论 FPG、2hPG、HbA1c及GS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2型DM的早期诊断,对控制DM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DM的预后监测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颌面颈部慢性瘘管多由深部感染灶引起以化脓性分泌物自瘘口排出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慢性疾病。我院自1982年3月至1994年3月,共收治108例(占颌面颈部手术病人的7.23%)。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湛江地区人群中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对2 487名体检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HBsAg的阳性率为18.74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阳性情况主要为两种模式:即HBsAg、抗-HBe、抗-HBc阳性;HBsAg、HBeAg阳性.结论:湛江地区体检者中HBsAg的阳性率较高,其中以20岁~40岁者HBsAg的阳性率最高,其人群分布与计划免疫、文化程度、卫生习惯、生活环境、性别和性格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骆赟  高发平  张景霞 《河北医学》2011,17(3):331-333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分为A组和B组,选择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等水平.结果:A、B组患者BUN、Cr、Malb及β2-MG均高于对照组(P<0.05);A组BUN、Cr、Ma...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近年来老年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的构成比及痰液细菌培养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及指导临床用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146例的痰液培养及耐药结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146份标本中培养出致病菌9种,检出62株细菌,阳性率为42.46%。革兰阴性(G-)杆菌总阳性率和革兰阳性(G+)球菌总阳性率分别为48.38%与40.32%,真菌感染率为11.29%。G-杆菌中,抗菌活性最好的是亚胺培南,敏感率达到86%~98%,临床中应将亚胺培南作为治疗G-杆菌感染的首选用药。G+球菌中,万古霉素对G+球菌均敏感,敏感率达92.4%~100%,因此治疗G+球菌感染时应首先选择万古霉素。结论对致病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及时通报给临床医务工作人员,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化学法与镜检法对尿红白细胞检测的准确性。方法:留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25例患者尿液标本,分别采取干化学法与镜检法对其中的红白细胞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尿沉渣镜检法检测尿白细胞阳性率为24.13%,干化学法检测尿白细胞阳性率为22.21%。尿沉渣镜检法检测尿红细胞阳性率为22.06%,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细胞阳性率为20.28%。结论:干化学法与镜检法对尿红白细胞的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别,两者应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健康成年人不同年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参考值并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用北京众驰伟业ZL9000C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湛江地区1088例不同年龄组的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仪器厂家提供的参考值作比较。结果:同年龄不同性别组间全血黏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不同年龄同性别组间全血黏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不同年龄组全血黏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和仪器厂家提供的参考值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分别建立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参考值,更能准确反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更有参考价值,为本区域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