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α2A肾上腺素受体(α2A-AR)、α2B-AR和α2C-AR基因多态性与患冠心病(CAD)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伴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基因测序法对107名正常对照者、129例T2DM伴SMI患者和192例T2DM伴心绞痛患者α2A-AR、α2B-AR和α2C-AR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α2B-AR基因多态性[插入(I)/缺失(D)]的基因型分布与等位基因频率在SMI组和心绞痛组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SMI组I/I基因型频率为34.9%,明显高于心绞痛组(19.8%,P=0.002)。结论α2B-AR基因多态性I/I基因型与患有CAD的T2DM患者发生SMI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住院2型糖尿病(T2DM)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合并症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26名T2DM住院患者的临床、肝脏彩超及生化指标检查资料,统计NAFLD的患病率,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合并症情况。结果住院T2DM患者中B超诊断NAFLD为82例(36.2%),其中26例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血清肝酶升高(31.7%)。男性NAFLD的患病率为39.3%,女性NAFLD的患病率为33.6%,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合并NAFLD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甘油三酯、尿酸、舒张压高于无NAFL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无NAFLD组(P0.05),NAFLD组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无NAFLD组。结论住院T2DM患者中NAFLD患病率高,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合并症更高发。  相似文献   

3.
张敏  张剑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2):2079-208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关系。方法: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5例T2DM患者(对照组)和71例T2DM合并SMI患者(SMI组)的IMT和血清MMP-9、IGF-1、CRP水平。结果:SMI组IMT和血清MMP-9、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IGF-1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P>0.05)。MMP-9、CRP与IM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颈动脉IMT、MMP-9和CRP指标的测定有助于临床上认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性,从而早期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Ⅴ活性(FⅤ:C)、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和组织因子(TF)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85例T2DM合并CHD患者[T2DM合并CHD组,根据CHD不同类型再分为T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9例)、T2DM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23例)、T2DM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5例)、T2DM合并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8例)]、29例无合并症的单纯T2DM患者(单纯T2DM组)和24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FⅤ:C、FⅧ:C、血浆TF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活性及血小板聚集率(PAR),并分析FⅤ:C、FⅧ:C、TF与VWF、PAR的相关性。结果 T2DM合并CHD组和单纯T2DM组FⅤ:C、FⅧ:C和T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T2DM合并CHD组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P0.01)。T2DM合并CHD组中,T2DM合并AMI组和T2DM合并UAP组FⅤ:C、FⅧ:C和TF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P0.001),且T2DM合并AMI组明显高于T2DM合并UAP组(P0.01);T2DM合并OMI组和T2DM合并SAP组TF水平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P0.01),但FⅤ:C和FⅧ:C水平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Ⅴ:C、FⅧ:C、TF与VWF、PAR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FⅤ:C和FⅧ:C及TF水平可作为T2DM患者并发CHD的诊断指标。TF对判断T2DM合并CHD患者病情的进展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血浆脑钠肽(BNP)浓度与早期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关系。方法:共入组233例患者,行血浆BNP测定、ECG、超声心动图和活动平板试验检查。根据活动平板试验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根据BMI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比较各组血浆BNP浓度和SMI的关系。结果:异常组的BN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BNP是预测SMI的独立指标(P<0.05)。肥胖组的BNP低于非肥胖组(P<0.001),BNP与BMI之间存在负相关(r=-0.438,P<0.05)。结论:血浆BNP浓度可预测早期T2DM患者的SMI,而肥胖患者的BNP较低。对于T2DM患者特别是肥胖者,应注意早期监测血浆BNP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SCH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女性T2DM患者526例,比较围绝经期、绝境后期SCH、NAFLD的患病情况及各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TSH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结果:围绝经期组中,NAFLD在SCH亚组所占比例增加。SCH+NAFLD组TC、TG、HDL及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CH是中老年女性T2DM患者NAFLD的独立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图提示TSH对NAFLD的诊断有意义,TSH与TG、CRP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中老年女性T2DM合并SCH患者发生NAFLD的危险增加,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高TSH是T2DM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通过影响血脂、CRP等因素增加该人群患NAFLD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浆Alarin水平与糖脂代谢及慢性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肥胖情况分为T2DM肥胖组(n=128例)和T2DM非肥胖组(n=172),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浆Alarin水平;比较各组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 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T2DM肥胖组血浆Alarin水平高于T2DM非肥胖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非肥胖组血浆Alari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肥胖组FINS、2 hINS及HOMA-IR水平高于T2DM非肥胖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非肥胖组FINS、2 hINS及HOMA-I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肥胖组HbAlc、FPG、TC、TG、LDL-C水平高于T2DM非肥胖组和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T2DM非肥胖组和对照组(P <0.05);T2DM非肥胖组HbAlc、FPG、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肥胖组CRP、IL-6和TNF-α水平高于T2DM非肥胖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非肥胖组CRP、IL-6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T2DM患者血浆Alarin与FINS、2hINS、HOMA-IR、HbAlc、FPG、TC、TG、LDL-C、CRP、IL-6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Alarin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以及慢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血浆Alarin水平随代谢异常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三维测量方法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腺体积(PV)、胰体比(PVI)的变化,以期为T2DM的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经临床诊断为T2DM患者96例为T2DM组,收集同期相同年龄段在消化内镜科、肛肠科及泌尿外科住院排除糖尿病和胰腺疾病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167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SCT腹部平扫+增强扫描,三维PV测量方法,薄层重建图像层厚取1 mm,测量两组对象的PV、计算PV与体表面积的比值即胰体比(PVI),并进行比较,以了解T2DM患者的PV、PVI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中,男性的PV[(80. 85±15. 27) cm^3vs (64. 09±14. 43) cm^3,P=0. 000]和PVI[(42. 75±6. 90) cm^3/m^2vs (38. 23±7. 37) cm^3/m^2,P=0. 000]分别大于女性;T2DM组中,男性的PV大于女性[(65. 76±13. 50) cm^3vs (57. 61±16. 89) cm^3,P=0. 010],男性的PVI与女性相近[(34. 13±6. 50) cm^3/m^2vs(33. 34±8. 17) cm^3/m^2,P=0. 615];正常对照组男性和女性的PV、PVI均大于相同性别T2DM患者(P <0. 05,P <0. 01)。用PVI判别研究对象是否为T2DM,在男性,当阈值取39. 89 cm^3/m^2,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819,敏感度和特异度为65. 2%和88. 7%;在女性,当阈值取31. 87 cm^3/m^2,其AUC为0. 677,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4. 0%和48. 8%。结论用MSCT薄层扫描进行三维PV测量能很好应用于人体的PV评估;T2DM男、女性患者的PV、PVI均较同性别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且T2DM患者男性的PVI下降幅度大于女性,提示当人体PVI下降到一定程度时,T2DM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影像学检查能否在早期发现T2DM患者胰腺的病理变化、进而为T2DM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多有效信息,有待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的差异,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男性和52例女性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按性别分别分为A、B、C组,对比各组临床资料差异,并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A的危险因素。结果不同IMT的男性患者之间,年龄、病程、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IMT的女性患者之间,年龄、病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病程为男性T2DM患者发生CA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年龄、UA水平为女性T2DM患者发生CA的危险因素(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DM2)患者糖耐量实验前后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方法 DM2患者50例及正常对照者(NC)35人,行标准餐实验,测定Leptin及血糖(Plasma glucose,PG)及胰岛素(insulin,Ins).结果 与NC组相比,DM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显著增高(P<0.01),空腹胰岛素(Fins)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增高.与NC组相比,DM2组Leptin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女性患者高于男性(P<0.05),肥胖患者高于非肥胖者.结论 DM2患者空腹Leptin水平明显升高,且女性患者高于男性,肥胖患者高于非肥胖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Ⅰ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T2DM)合并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H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广东地区无血缘关系的T2DM患者共262例,所有患者按是否并发CHD分为T2DM CHD组扣T2DM组,对照组100例为健康体检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综合分析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与T2DM并发CHD的关系.结果:在男性,对照组和T2DM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24,P=0.876),但T2DM CHD组G等位基因频率及G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及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1,P=0.029及X2=4.933,P=0.026);在女性,3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37,P=0.981及X2=1.243,P=0.871).根据不同基因型对T2DM CHD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在男性,G基因型患者冠脉病变的Genisini积分高于A基因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3,P=0.029);在女性,则未观察到这种差异(F=1.156,P=0.324).结论:ACE2基因A9750G多态性可能与男性T2DM并发CHD的遗传易感性相关.并且与其冠脉痛变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10年400例结直肠癌(CRC)患者(病例组)临床资料,收集同期400例未合并肿瘤、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DM)发病率及病程、体质量指数、结直肠癌家族史的区别及相关性。结果 (1)病例组中男性多于女性,且随年龄增加,男性比例升高;(2)病例组中合并DM发病率为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RC家族史、超重和肥胖、DM是CR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CRC发生风险与DM病程呈正相关(P0.05),DM病程4年、4~8年及8年患者CRC发生风险分别为1.79(95%CI:1.05~3.06)、2.52(95%CI:1.52~4.20)、5.54(95%CI:3.52~8.73);(5)CRC合并DM患者为中晚期64.6%,明显高于CRC不合并DM患者的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CRC家族史、超重及肥胖的男性DM患者应警惕CRC发生;CRC发生风险与DM病程呈正相关;DM会增加CRC发生风险,且其可使CRC患者病情恶化及淋巴结或血行转移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T2DM)血尿酸(S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分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G1组)49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G2组)31例,另选35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G3组).检测入选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UA、尿微量白蛋白(uA1b).结果 G1组、G2组间FPG、2hPG、T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FPG、2hPG、TG、HDL-C、LDL-C、uA1b、S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G1组SUA水平明显高于G2组和G3组(P<0.01),G2组高于G3组(P<0.05).对CAS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先后入选的变量是SUA、HDL-C和uA1b.其中SUA的影响因子最为突出.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CAS时SUA水平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与CAS相关,SUA可能是男性T2DM及CAS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部分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脂分布特点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155例T2DM患者行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体脂百分比(PBF)测量,同时测量空腹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W)、身高(H)、腰围(WC)、臀围(H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对体脂参数与代谢危险因素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无论男女,腹部内脏型肥胖(VFO)的BMI水平高于腹部皮下型肥胖(SFO),男性VFO的TG水平高于SFO。女性患者PBF、TC及LDL-C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少数民族男性患者VA、PBF显著高于汉族男性。在校正年龄、病程、BMI后,女性患者WHR与DBP呈正相关,PBF与LDL-C呈正相关。男性患者的BMI与SBP、VA与DBP、VA与PBF和HDL-C有关联;女性患者的BMI与SBP、WHR与DBP有关联。结论 T2DM患者体脂分布均以腹型肥胖为主,尤其是以VFO为特点,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与体脂水平增加有关,更与VFO有关,且存在性别、族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南方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 (OH) D3]的浓度,探讨25(OH)D3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47例为2型糖尿病组,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35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25 (OH) D3浓度,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25(OH) D3浓度较低,但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之间以及两组人群男、女性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DM组为(23.10±1.59) μg/L,对照组(23.11 ±1.65) μg/L(t =0.064,P=0.949).T2DM组男、女性患者血清25 (OH) D3浓度分别为(23.22±1.54)、(22.95±1.65) μg/L(t=0.209,P>0.05).对照组男、女研究对象血清25(OH)D3浓度分别为(23.03±1.73)、(23.18±1.59) μg/L(t =0.436,P>0.05);(2)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比例在T2DM组比较高,但两组人群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8.0%与94.8%,2.0%与5.2%;x2=2.034,P=0.154); (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 D3与甘油三酯呈显著负相关(r=-0.218,P<0.01).结论 (1)南方地区健康人群和T2DM患者维生素D水平均低下,且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比例达90%以上;(2)甘油三酯是T2DM患者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8例T2DM不伴CHD患者、21例CHD不伴T2DM患者及19例T2DM合并CHD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选择同期行体检的2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及血常规分析法分别对上述各组血清Hcy、Ox-LDL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结果 1CHD不伴T2DM组血清Hcy、Ox-LD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T2DM不伴CHD组,T2DM合并CHD组血清Hcy、Ox-LDL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T2DM合并CHD组血清Hcy水平与Ox-LDL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861,P0.01)。3CHD不伴T2DM组MPV、PDW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T2DM不伴CHD组(P0.05),T2DM合并CHD组MPV、PDW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高水平MPV、PDW、Hcy及Ox-LDL均为造成CHD的危险因素,因此T2DM患者应注意定期对上述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检测,以预防并发CHD。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体血细胞葡萄糖细胞膜转运进行研究。方法 T2DM组(40例)、T2DM前期组(前期组,34例)、对照组(40例)抗凝全血分别加入同体积生理盐水和ATP,37℃水浴3h,观察葡萄糖水平变化,计算葡萄糖下降值和下降比例。结果组内比较,加ATP管葡萄糖下降值高于盐水管(P0.01)。组间比较,盐水管葡萄糖下降比例,T2DM组、前期组、对照组依次增加,T2DM组低于对照组(P0.01),T2DM组低于前期组(P0.05)。ATP管葡萄糖下降比例,T2DM组低于对照组(P0.05)。T2DM患者加ATP后葡萄糖下降值由盐水管的(2.81±0.52)mmol/L增加到(4.73±0.69)mmol/L。结论 T2DM患者存在葡萄糖细胞膜转运障碍,与病程进展相关,ATP能够改善葡萄糖的细胞膜转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单核巨噬细胞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92例T2DM患者,其中T2DM伴大血管病变者53例(大血管病变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者39例(单纯糖尿病组).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组受检者血清sCD163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大血管病变组血清sCD163、hs-CRP水平及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均P<0.05),而单纯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 (P<0.05);血清sCD163水平与hs-CRP浓度、IM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41,r=0.793,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D163水平是影响T2DM患者IMT值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sCD163水平与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和随访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在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港口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79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NAFLD及是否有Hp感染分为4组,Ⅰ组:T2DM合并NAFLD及Hp感染,65例;Ⅱ组:T2DM合并NAFLD,41例;Ⅲ组:T2DM合并Hp感染,43例;Ⅳ组:T2DM未合并NAFLD及无Hp感染,30例。记录并比较4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结果 T2DM患者NAFLD发生率为59.2%(106/179),Hp感染率为60.3%(108/179),同时患NAFLD与Hp感染者比例为36.3%(65/179)。与Ⅳ组比较,Ⅰ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男性与女性)、舒张压、空腹C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升高,糖尿病病程较短,Ⅱ组BMI、腰围(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TG、空腹C肽水平均升高,糖尿病病程较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女性)水平降低,Ⅲ组糖尿病病程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Ⅲ组患者BMI、腰围(男性)、舒张压、TG、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尿酸水平均降低,HDL-C(女性)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指标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TC、TG、LDL-C是T2DM患者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7、0.342、2.501、5.862,P<0.05);TC是T2DM患者合并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7,P<0.05)。结论 NAFLD与Hp感染会加剧T2DM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积极控制NAFLD危险因素、开展Hp普查工作,可为临床早期监测、预防和治疗T2DM及其相关疾病提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脉散汤剂治疗2型糖尿病(T2DM)气阴两虚证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T2DM气阴两虚证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生脉散汤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以及心电图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Hcy、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FPG、HbA1c、FINS、HOMA-IR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 0.05)。结论生脉散汤剂治疗T2DM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安全、有效,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控制血糖水平,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