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戊四氮(PTZ)致幼鼠癫痫(EP)后在不同脑区的变化,探讨EP发作后脑组织的损伤情况。方法40只21日龄幼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A组,8只)及实验组(32只)。实验组按体质量40 mg/kg腹腔注射PTZ ,对照组腹腔注射与致痫剂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根据EP发作后的时间,随机于其发作后1 h(B组)、6 h(C组)、24 h(D组)、72 h(E组)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 HMGB-1的改变;RT-PCR方法观察各组大鼠额叶、海马、中脑中 HMGB-1的变化。结果EP发作后,幼鼠额叶、海马、中脑HMGB-1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动态升高,其中额叶、海马HMGB-1蛋白于发作6 h后开始升高,24 h达高峰,72 h逐渐下降,其中额叶、海马在发作后6、24、72 h高于对照组,中脑升高值仅于72 h高于对照组。结论 EP发作可造成大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浓度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对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病后72h内进行血清NSE、S100B、MBP浓度检测,并结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62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B、MBP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病人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组之间NSE、S100B、MB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以脑梗死后72h血清NSE浓度20μg/L、S100B浓度1.0μg/L、MBP浓度8.0μg/L为临界标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NSE特异度为70.00%,敏感度为70.27%;S100B的特异度为75.00%,敏感度为75.68%;MBP特异度为80.00%,敏感度为64.86%;另外,脑梗死体积越大,血清NSE、S100B、MBP浓度越高。结论脑梗死后血清NSE、S100B蛋白、MBP浓度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髓鞘碱性蛋白(MBP)在癫痫(EP)大鼠痫性发作后各时间点血液中的动态变化,以寻求测定这些生化指标在癫痫诊治中的作用及临床前景.方法 海人酸(KA)局部注射雄性大鼠海马部位建立癫痫动物模型,在痫性发作后3、6、12、24、48、72h抽取血液,测定血清中NSE、S-100β、MBP含量的变化.结果 血清中NSE、S-100β含量在癫痫发作后均逐渐增加,并皆在24h达高峰;MBP在痫样发作后72h达到最高.结论 检测血清NSE、S-100β、MBP可为临床癫痫诊治过程中客观评价神经元损伤、神经胶质细胞、神经髓鞘结构损伤程度和预后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戊四氮(PTZ)诱导的慢性癫痫模型幼鼠血清和海马中硫氧还原蛋白(TRX)、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水平及球形红假单胞脂多糖(LPS-RS)、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其表达的影响,对比LPS-RS与mNGF干预后的差异大小。方法:清洁级wistar雄性幼鼠130只,随机分为4组:A组(空白对照组,n=31只)、B组(EP癫痫组,n=33只)、C组(mNGF组,n=33只)、D组(LPS-RS组,n=33只)。A组幼鼠每天给予9g/L生理盐水,B、C、D组3组的幼鼠每天给予PTZ 40mg/kg腹腔注射,给药14d后B、C、D组3组建立慢性癫痫模型。第15~21天为干预阶段(共7d):A、B组幼鼠每天予等量9g/L生理盐水,C组幼鼠每天腹腔注射mNGF 4μg/kg, D组幼鼠每天腹腔注射LPS-RS 0.1mg/kg,给药后均观察1h,记录其行为学表现;末次干预结束后A、B、C、D 4个小组每组随机取27只幼鼠进行标本采集,每组于3h、24h、72h三个时段各随机采集9个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海马中TRX、NSE的浓度。结果:血清...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戊四氮(PTZ)诱导建立的慢性癫痫(EP)幼鼠模型,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处理后幼鼠海马细胞色素C(Cyt C)的表达,探讨 NGF在 E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50只SD幼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阳性对照组(B组)、NGF低剂量组(C组)、NGF中剂量组(D组)、NGF高剂量组(E组)。NGF用药后3 d ,取海马组织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yt C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Cyt C阳性细胞数及mRNA 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与B组比较,C~ E组Cyt C阳性细胞数及 mRNA 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NGF可减少海马Cyt C的表达,促进EP幼鼠体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S-100β蛋白在癫痫(Epilepsy,EP)急性发作患者中的变化,从而估测癫痫(Epilepsy,EP)急性发作后脑损伤程度。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癫痫急性发作患者24h内和正常对照组血液NSE和S-100β蛋白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癫痫急性发作患者的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癫痫急性发作患者的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明显增高,其增高程度与癫痫发作后脑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S100B蛋白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二血管加低血压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F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丙酮酸乙酯处理组(EP组)3组,每组24只,各组再分成再灌注1、12、24 h等3个亚组,EP组于恢复血流即刻腹腔注射丙酮酸乙酯40 mg/kg,然后每隔6小时注射1次,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亚组均在相应时点取股动脉血,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S100B蛋白水平,然后断头取脑,取海马区制作切片,在光镜下观察损伤细胞。结果 F组内三个亚组的血清S100B蛋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 IR组、EP组两组组内比较,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S100B蛋白逐渐升高(P<0.05), 但在同一时点,EP组均低于IR组(P<0.05)。海马区切片显示,IR组、EP组两组,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损伤细胞逐渐增多(P<0.05),但两组同一时点亚组比较,EP组损伤细胞少于IR组(P<0.05)。结论 丙酮酸乙酯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创伤后脑损害生化标志物(NSE和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血清与脑脊液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改良Feneey法制作右顶局灶性脑损伤模型。选择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伤后1h,3h,6h,12h和24h组(各10只)。各组在相应时间点经枕大池和心脏穿刺抽取脑脊液和血液标本,测定NSE和S100B蛋白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于伤后1h的NSE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3h开始升高,6h达高峰,12h下降,24h降至正常;而S100B蛋白在伤后1h就明显增高,并持续升高至伤后6h,12h~24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脑脊液NSE和S100B蛋白水平与其血清水平呈直线相关(NSE:r=0.78,P〈0.05;S100B:r=0.65,P〈0.05)。结论联合监测血NSE和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能真实准确的反映出脑损害的情况,具有简单、方便和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血清S100B、NSE和MBP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NSE和MB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0名健康人和146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NSE和MBP水平.结果 146例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血清S100B、NSE和MBP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不同组别颅脑外伤患者血清S100B、NSE和MBP水平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颅脑损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S100B、NSE和MBP浓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血清S100B、NSE和MBP检测可作为诊断早期脑损伤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酌情给予控制颅内压、控制血压及血糖、营养脑细胞、止血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20μg肌肉注射,1次,d,连用2周。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48,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期间分别出现药物不良反应3例和5例,症状较轻,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0.14,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病例组)予以控制颅内压、血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细胞及防治并发症等对症支持治疗2周。根据脑梗死灶面积大小≥5 cm^2和〈5 cm^2分为大面积组(21例)和小面积组(19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和脑梗死灶大小的变化,并观察病例组脑梗死灶面积与NSE、S100B蛋白水平的关系。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其与病例组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①病例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32.57±7.12)、(2.15±0.43)ng/mL]明显高于健康组[(7.34±1.98)、(0.34±0.07)n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7.26、8.92,P〈0.01)。治疗2周后,病例组患者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18.72±3.65)、(0.97±0.18)ng/mL]均较治疗前[(32.57±7.12)、(2.15±0.43)ng/mL]明显下降,且治疗后脑梗死灶面积[(4.37±1.06)cm^2]亦较治疗前[(5.75±1.58)cm^2]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5.31、2.34,P〈0.05或P〈0.01)。②病例组脑梗死灶大面积组NSE、S100B蛋白水平[(38.56±8.14)、(2.38±0.49)ng/mL]明显高于小面积组[(24.30±6.17)、(1.83±0.3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2.30,P〈0.05或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异常升高,其水平与脑卒中灶面积有一定的关系,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程度、面积、疗效评价和预后估计的血清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动态变化对诊断新生儿窒息和判断窒息后脑损伤的价值。方法:30例临床诊断为窒息的新生儿,分别于生后12h、72h、7d取外周静脉血血清-70℃低温保存。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S100B、NSE的血清浓度。以2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轻、重度窒息新生儿生后12h血清NSE、S100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重度窒息新生儿组间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S100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窒息新生儿组内各时间点(12h、72h、7d)血清NSE水平比较,只有12h和72h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S100B蛋白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窒息新生儿30例中有14例(重度窒息5例,轻度窒息9例)生后5~7d头颅CT示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性改变。结论:S100B蛋白、NSE在窒息新生儿血清中显著升高。NSE、S100B蛋白血清浓度升高持续时间越长,预示发生新生儿窒息后颅脑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HD)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脑水肿和脑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复苏组、BHD组。建立窒息型大鼠CPR模型,于复苏后24 h取样,采用干湿重法计算脑组织含水量,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和脑组织匀浆的S100B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复苏组在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24 h脑水含量增加,复苏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S100B、NSE含量显著升高;与复苏组比较,BHD组脑水肿减轻,大鼠血清和脑组织匀浆S100B、NSE含量显著降低。结论:BHD能够降低脑水肿,降低脑损伤指标,可能在CPR中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石菖蒲挥发油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方法:依照随机数字原则将成年雄性SD大鼠66只,分为对照组(6只)、癫痫组(30只)、石菖蒲挥发油组(30只),后两组采用氯化锂-匹鲁卡品灌胃法建立癫痫动物模型.在痫性发作后6h、12h、24h抽取血液和脑脊液,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及脑脊液中CGRP和NSE含量.结果:癫痫组与石菖蒲挥发油组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中CGRP含量在致痫后6h开始上升,24h达到最大值.两组血清和脑脊液中CGRP含量在相同时间点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CGRP含量在相同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与石菖蒲挥发油组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中NSE的浓度在致痫后6h数值最高,12h-24h逐渐下降.两组血清和脑脊液中NSE含量在相同时间点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清NSE含量在相同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和脑脊液中CGRP与NSE表达水平的变化是癫痫后脑损伤的早期生化指标,石菖蒲挥发油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及脑脊液中NSE的表达、升高CGRP的表达,而减少神经元的损伤,达到对致痫后大鼠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过程中细胞凋亡与一氧化氮合酶(NOS)、核因子-B(NF—B)的关系。方法采用戊四氮(PTZ)致痫大鼠模型,检测癫痫发作后神经细胞凋亡、NOS和NF—B的变化。结果细胞凋亡率在癫痫发作后6h开始升高,至24h达到高峰,48h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NOS在癫痫发作后1h、24h有2个分泌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大鼠海马没有NF—B核转位细胞,而致痫后NF—B核转位细胞显著上调,24h达高峰(P〈0.01)。结论PTZ致痫大鼠模型中NOS早期可能参与癫痫发生,后期可能通过诱导NF—B产生而参与了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异氟醚麻醉对急性脑外伤患者血清S100B和NSE的影响,比较其脑保护作用。方法:136例急性脑外伤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血肿清除术,按麻醉药物不同分为丙泊酚组及异氟醚组(n=68)。分别比较两者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开始2h、手术结束时的血清S100B和NSE。结果:两组患者S100B和NSE在手术2h及术毕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S100B和NSE无差异(P〉0.05);手术结束时,丙泊酚组的血清S100B和NSE均显著低于异氟醚组(P〈0.05)。结论:患者在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时血清S100B和NSE含量均显著升高,丙泊酚与异氟醚都能显著降低这些物质,但丙泊酚作用更强,提示丙泊酚脑保护作用优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对戊四氮(PTZ)慢性点燃癫痫大鼠海马Fas表达的影响及其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PTZ单纯致痫组(B组)、TPM40mg/kg干预组(C组)、TPM80mg/kg干预组(D组),通过腹腔注射PTZ建立慢性癫痫模型,观察大鼠行为、脑电图及海马组织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Fas蛋白的表达。结果TPM可以明显抑制大鼠的痫性放电,减少其痫性发作级别,C组、D组与B组比较重型发作率明显降低(P<0.01);此外,TPM干预组凋亡相关基因Fas表达明显减低(P<0.01)。结论在PTZ慢性点燃癫痫大鼠模型中,TPM可降低凋亡相关基因Fas表达,从而减轻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