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功能性子宫出血(无排卵性功血)中医学将其归为“崩漏”范畴。我科从1990年7月~2007年8月采用补肾益气止血调经系列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6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益气固冲补肾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尊宇  刘俐 《山西中医》1997,13(3):18-18
益气固冲补肾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00例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750001)罗尊宇刘俐候建宁关键词功能性子宫出血益气固冲补肾法固本止崩汤补肾调冲汤笔者自1995年8月至1996年7月,采用自拟固本止崩汤和补肾调冲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00例,疗效满...  相似文献   

3.
申伟平 《光明中医》1997,12(4):17-19
谈功血与用药申伟平河南省濮阳市中医医院(457000)功血,即指功能性子宫出血,归属于祖国医学“崩漏”等范畴(不包括器质性病变)。临床中分为有排卵型与无排卵流功血型两大类,其中有排卵型功血多发生于生育期、流产后,而无排卵功血多发生于青春期、更年期。临...  相似文献   

4.
补肾调冲汤治疗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调冲汤治疗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口服补肾调冲汤煎剂;对照组50例,口服安宫黄体酮.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7.9%,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痊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88.0%,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肾调冲汤治疗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标本兼治,伴随症状改善明显,且无副作用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无排卵型子宫出血是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一种,临床以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及排卵功能障碍为特征,多发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本病属中医学的“崩漏”范畴,但又不能与崩漏完全等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兴华  王希浩 《中医研究》2009,22(11):62-62,F0003,F0004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青春期功血,又称室女崩漏,属于中医学“崩漏”范畴,是由于青春期少女性腺轴功能尚未成熟,周期性调节机制尚不稳定,虽有成批卵泡形成,却无排卵,从而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该病多发生于初潮1~2年,发病率占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的20%,其中无排卵和黄体形成者占55%~75%。现代学者对青春期功血的临床研究较多,而动物实验研究较少。近年来青春期功血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闫周丹  赵可宁 《世界中医药》2016,(4):656-658,661
青春期崩漏为青春期少女常见疾病,属于西医的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范畴,影响患者身体发育与正常生活,危害较大。赵可宁主任认为本病的本源在于肾虚,治疗上标本兼治,止血以治标,应用补肾调周法以治本,以促进月经周期的恢复及排卵。  相似文献   

8.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青春期功血”),是青春期少女因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所致的无排卵型子宫出血[1~2]。根据其不同发展阶段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学“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月经后期”、“室女崩漏”等不同病症范畴讨论。近年来,中医药研究青春期...  相似文献   

9.
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一类月经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是妇科的常见病,其中无排卵功血多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我们采用益气健脾祛瘀法治疗围绝经期崩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补肾调冲法为主治疗无排卵型功血60例北京市顺义中医院(101300)董玉华关键词无排卵型功血,补肾调冲法自1988年~1994年12月,笔者以补肾调冲法为主,结合止血固冲法治疗无排卵型功血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0例,其中...  相似文献   

11.
补肾法治疗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6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性腺轴功能失调引起内分泌改变而导致的不规则子宫出血,属中医“崩漏”范畴,好发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笔者根据“经水出诸肾”这一中医基本理论,选择以补肾为主的中药治疗无排卵型功血69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9例中,青春期女性32例,年龄在18岁以下,病程6个月~5年;育龄期妇女7例,年龄24~40岁,病程3个月~3年;更年期妇女30例,年龄45~53岁,病程6个月~6年。2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无排卵型功血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有不规则子宫出…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子宫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中医》1997,17(4):206-207
功能性子宫出血主题词子宫出血/中医病机子宫出血/中医药疗法子宫出血/针灸疗法“无排卵功血”因机证治谈李翠萍河南中医学院(450003)无排卵功血,实乃中医所称“崩漏”,《景岳全书·妇人规》谓其“经乱之甚”。“经”是指崩漏属于月经病的范畴,“乱”指月经...  相似文献   

13.
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与中西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子宫出血病(功血)是由于内分泌功能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出血,有别于因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分无排卵与有排卵2型,前者约占功血的80%,后者较为少见,一般功血即指无排卵型功血.无排卵型功血多见于青春期与绝经前期,其原因是在性成熟与衰退过程中,易出现无排卵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补肾固经汤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肾固经汤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60例赵素云,文顺金(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050000)张晓燕,赵明忠(山西侯马电缆厂职工医院)我们从1989~1993年自拟补肾固经汤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60例,疗效较好,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60例均未婚。年龄1...  相似文献   

15.
崩漏是妇科临床上的常见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笔者于1994年5月至1998年10月,运用中医补肾固冲法,治疗青春期崩漏症60例,并设20例服用宫血宁胶囊、云南白药胶囊、维生素K4等药物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艳青  毕红征  孙红 《四川中医》2007,25(12):79-80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共观察本病56例,出血期用自拟益气固冲止血方,血止后用补肾养血调冲方,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结果:痊愈16例(占28.57%),显效20例(占35.71%),有效13例(占23.21%),无效7例(占12.5%),总有效率为87.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补肾调冲中药对治疗功能性无排卵患者的促排卵作用。方法:采用服药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选择60例功能性无排卵患者,以针刺配合补肾调冲中药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基础体温(BBT)的变化、B超检测卵泡及子宫内膜生长发育情况,同时进行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的测定比较。结果:治疗后排卵率达74.8%,基础体温连续测定双相率明显提高,卵泡及子宫内膜生长发育的比较显示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增加,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亦比治疗前明显提高。结论:针刺配合补肾调冲中药有较好的促进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正常分泌的作用,能明显促进卵泡及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有强烈的促排卵、健内膜作用,可显著提高排卵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而下,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断,是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调的一种月经病.青春期崩漏属于西医无排卵型功能性出血.笔者自1997年10月~2001年10月采用自拟固冲止血汤治疗青春期崩漏116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补肾调冲法诱发排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补肾调冲法对治疗功能性无排卵患者的保排卵作用。方法:将60例无排卵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治疗组根据补肾调冲法则,以自拟补肾益冲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山茱萸、黄精、紫河车粉、鹿角胶、续断、菟丝子、巴戟天、淫羊霍、香附)和活血调冲汤(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皂角刺、泽兰、赤芍、牡丹皮、穿山甲、党参、菟丝子、枸杞子、黄芪)按月经不同阶段治疗;对照组以克罗米芬、己烯雌酚、安宫黄体酮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经周期。B超观察排卵情况、血雌二醇(E2)、孕酮(P)及主卵泡增长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E2和P水平显著提高,主卵泡直径明显增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180个周期,出现排卵90个周期,痊愈率达76.7%;对照组180个周期,出现排卵92个周期,痊愈率达83.3%。2组总和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冲法具有较好的促进E2和P正常分泌、使主卵泡直径增大和诱发排卵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体质学类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体质学类型观察王佩娟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28)主题词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药疗法青春期功血,中医归于室女崩漏的范畴,历代医家对此病早有阐述。近年来随着中医体质学研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临床工作者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