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锐孔-凝固浴法制备薏苡仁酯微胶囊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锐孔-凝固浴法制备薏苡仁酯微胶囊化的工艺条件,得出包埋率高、感官质量好的薏苡仁酯微胶囊产品。方法丙酮为溶剂提取薏苡仁酯;以海藻酸钠为壁材,锐孔一凝固浴法进行微胶囊化。结果正交实验得出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壁材海藻酸钠初始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g/L,芯材薏苡仁酯与壁材海藻酸钠的质量之比为0.6:1,乳化剂在壁材与芯材乳化分散液中的质量浓度为单甘酯0.5g/L及蔗糖酯0.5g/L,固化液CaCl2的质量浓度为10g/L。结论由此得到的微胶囊于室温下鼓风干燥,包埋率达80.4%,包埋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Doehlert设计优化叶黄素微胶囊化制备处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萍  赵洁  王新春  尹俊涛 《农垦医学》2011,33(6):489-492
目的:Doehlert-效应面法优化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处方。方法:以高剪切一喷雾干燥法制备叶黄素微胶囊,以包封率、载药量及归一化值为评价指标,以芯材与壁材质量比,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质量比及固形物含量为考察因素,Doehlert-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实验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非线性方程拟合,效应面法确定最佳处方配比。结果:二项式是描述各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最佳模型。优化处方制备微胶囊,叶黄素微胶囊平均载药量为1.88%,平均包封率为83.15%,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小,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结论:Doehlert-效应面法优化法筛选叶黄素微胶囊是一种简便、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法,制得水分散体的制备工艺简单,不涉及有机溶剂,包封率和载药量均较高,可用于药品和食品加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及其性能表征。【方法】以阿拉伯胶(GA)-壳聚糖(CS)为囊壁材料,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微囊,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筛选微囊最佳制备工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微囊中高良姜乙醇提取物的含量,利用红外光谱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微囊进行性能表征。【结果】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微囊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壁材比(GA/CS) 6∶1,芯壁比1∶1,凝聚时间45 min,固化剂用量3 mL。此条件下制备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微囊的载药量为27.17%,包封率为80.07%,且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微囊缓释性能优于高良姜乙醇提取物。【结论】复合凝聚法制备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微囊具有较好的包封性,方法简单且稳定可靠,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杜仲叶提取物急慢性降压作用。方法以间接测压法测量清醒大鼠尾动脉血压:①测量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多次灌胃杜仲叶提取物的血压变化,观察其慢性降压作用;②测量肾性高血压大鼠1次灌胃杜仲提取物后1、2、4、6、8、h血压,以观察提取物急性降压作用。结果①连续18d灌胃杜仲叶提取物4.2g/kg或6.3g/kg均明显降低SHR血压;②1次性灌杜仲叶提取物4.2g/kg或6.3g/kg均明显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结论杜仲叶提取物有明显的降低急慢性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5.
β-环状糊精对pEGFPC3 质粒DNA 酸变性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β-环状糊精对pEGFPC3质粒DNA酸变性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首先检测pH1.0-2.5范畴内的本液对pEGFPC3质粒DNA的变性作用,然后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了β-环状糊精的保护效果。结果:pH1.0的酸液对pEGFPC3质粒DNA的变性作用最强,pH1.5-2.5的酸液对其有部分变性作用,pH1.5-2.5范围内β-环状糊精对质粒DNA具有较为明显的保护作用,对于pH1.0的情况仍不足提供相应的保护。结论:β-环状糊精对质粒DNA防止酸变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交试验法探讨心乐片中挥发性成分β-环状糊精包裹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正交试验法探讨心乐片中挥发性成分β-环状糊精的包裹工艺。方法 包裹物挥发油含量作为本实验考察指标,考察了β-CD的用量、混合方式、包裹时间、β-CD与水配比量4个因素。结果 最佳包裹工艺条件为A2B2C3D1,即挥发油:β-CD;水按1:6:200的比全钐胶体磨混合30min的包工艺为最佳。结论 经差热分析,包物为一新物相。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健脑软胶囊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确定健脑软胶囊成型的基质和囊材。以流动性、切断性和沉降体积比为指标,对软胶囊内容物的处方进行筛选。结果 以大豆油为基质,内容物配比以每1 000粒软胶囊中加入超临界提取物173 g、浸膏粉171 g、蜂蜡25 g、棕榈油15 g、大豆卵磷脂15 g为最佳,并以明胶-甘油-水(2∶1∶2)为囊材制成软胶囊。结论 本工艺稳定,操作简便,对产品大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E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包合工艺参数,研究超声法制备维生素E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β-环糊精为壁材,运用包结络合法对维生素E进行微胶囊化。结果:得到超声法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包合时间20 min、包合温度30℃、超声功率150 W、m(VE)∶m(β-CD)=1∶9。在优选的条件下包合得包合率为83.5%,产物收率达到71.3%。结论:在此条件下维生素E油β-环糊精包合物成功解决了维生素E易氧化、遇光和热不稳定的难题,提高了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拟考察以月见草油同姜黄素制备微胶囊的方法及其形状,并进一步的考察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首先以喷雾干燥的方式制备微胶囊,以姜黄素-月见草油及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为芯材,并以明胶及β-环糊精为壁材,制备微胶囊。通过对微胶囊表征参数及溶出特性的测定后,确定其产品的稳定性,并进一步的考察其溶出度以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之前设定的配方可设定配置产品的配方为:芯材∶壁材=1∶20,明胶∶β-环糊精=1∶1,姜黄素∶月见草油∶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1∶40∶2,最终可以获得形态稳定的微胶囊,微胶囊的粒径范围在2.7~8.8μm,平均粒径为6.2μm。经过计算,该微胶囊包埋率为28.8%,SEM结果显示,其颗粒稳定光滑无裂痕。根据红外光谱的结果可知,该微胶囊的芯材同壁材是通过物理键相结合的,同时,本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稳定,释放程度较低,而在模拟肠液中,其释放程度较高,而且可以达到缓释释放的目的。而制得的月见草-姜黄素微胶囊可以显著性的降低大鼠的血脂参数,经过12周的灌胃,大鼠的TG、TC、LDL-C及HDL-C水平均显著下降。HE染色显示,微胶囊组的血管同立普妥组类似,与模型组比较,内膜较光滑,平滑肌细胞排列较规则,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结论:以月见草油同姜黄素制备的微胶囊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均有所提高,并抑制了高脂饮食模型大鼠的动脉硬化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杜仲叶中杜仲醇含量的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杜仲叶中杜仲醇含量在不同季节的动态变化,为确定杜仲叶的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同一种植区域,不同采收期的杜仲叶中杜仲醇的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显著水平上,不同采收期杜仲叶中杜仲醇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杜仲叶中杜仲醇的含量在9月中旬最高(1.450%),5月最低(0.173%),以杜仲醇为指标的杜仲叶最佳采收期应为9月中旬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