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颈椎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2%利多卡因1mL+参麦注射液4mL进行椎间孔注射4次,对照组应用颈椎病推拿及颈椎牵引治疗4周。结果:2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定级(VAS)以及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PRI、VAS、PPI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颈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水针刀围刺项韧带钙化灶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5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颈型颈椎病伴项韧带钙化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予X射线透视引导下水针刀围刺松解项韧带钙化灶治疗,对照组30例予水针刀常规松解压痛点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及治疗3个月后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包括PRI、VAS和PPI评分),统计2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3周后2组间PRI、VAS、PP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PRI、VAS、PP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组中医病证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3.3%(22/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706,P0.05)。结论水针刀围刺项韧带钙化灶治疗颈型颈椎病伴项韧带钙化可明显减轻疼痛,而且可获得更满意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简化McGill量表评定“项八针”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项八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治疗,两组每周均治疗3次,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及治疗2个疗程后运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的PRI感觉项、PRI情感项、PRI总分、VAS以及PP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具有高度显著差异( P<0.01);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PRI情感项及PPI评分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组的PRI感觉项、PRI总分及VAS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PPI评分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PRI感觉项、PRI情感项、PRI总分及VAS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高度显著差异( P<0.01)。结论:“项八针”能明显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痛程度,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临床治疗作用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针灸颈夹脊穴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自拟中药方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定指数评分(PRI)、疼痛强度评分(PPI)。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PRI、PP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VAS、PRI、PP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颈夹脊穴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局部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颈三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君  庄礼兴 《新中医》2008,40(11):67-68
目的:观察颈三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例患者分为2组,2组均以电针治疗为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对照组单纯使用传统电针法,针刺为隔天治疗1次,15次为1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疼痛指数(PRI)积分差值比较,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现在疼痛状况(PPI).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颈三针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PRI感觉分、PRI情绪分、PRI总分、VAS、PPI颈三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颈三针组配合针刺治疗其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颈三针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罗小光 《新中医》2016,48(7):124-126
目的:观察仰卧斜扳法配合循经走罐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治疗组予仰卧斜扳法配合循经走罐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定级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等。结果:治疗前,2组PRI、VAS、PPI评分和N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RI、VAS、PPI评分和NDI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评分和ND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仰卧斜扳法配合循经走罐法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有效缓解疼痛、减缓颈椎功能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阿是穴配合颈肩部推拿治疗中青年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72例中青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穴位,进行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选取若干个敏感的阿是穴进行傍针刺法,2组患者接入频率均为100 Hz连续波,治疗5次,隔日1次。评定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功能及疼痛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颈椎病疗效标准评分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第1次、第3次及5次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PRI及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PRI及VAS评分相比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PRI及VAS评分降低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选穴治疗中青年颈型颈椎病,采取针刺阿是穴配合颈肩部推拿治疗可降低患者PRI及VAS评分,减轻肩颈部局部疼痛和不适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基于盛氏六脉诊疗技术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盛氏六脉诊疗技术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颈椎病疗效评分、莫克吉尔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6/30),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疼痛评级指数评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实疼痛强度评分(PPI)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PRI、VAS、PPI显著改善(P0.01),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盛氏六脉诊疗技术针刺具有治疗颈型颈椎病作用,在镇痛方面有显著优势;客观的经脉辨证方法与针刺补泻技术提供针刺临床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针刺法联合推拿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及疼痛状况的影响。方法将90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扶正祛邪针刺法联合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3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曲度、疼痛状况[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现在疼痛状况(PPI)],以及主要症状(颈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部压痛、上肢麻木疼痛、上肢肌力下降)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75.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曲度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RI评分、PPI评分、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颈肩部疼痛评分、颈部活动受限评分、颈部压痛评分、上肢麻木疼痛评分、上肢肌力下降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祛邪针刺法联合推拿能够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有助于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点揉推拿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改善效果。方法:将9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颈部推拿手法(约15min)后,在风池、颈根、肩井、天宗等穴行穴位点揉,每穴约2min,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推拿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个疗程后,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穴位点揉法可以更有效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优于单纯常规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结合针刺治疗,从临床疗效、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援5豫;对照组临床治愈14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豫.两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比较,在VAS、PPI、PRI评分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i>0.05).结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牵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针刺斜方肌起止点相关穴位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克  林晓辉 《中国针灸》2012,32(3):211-214
目的:比较针刺斜方肌起止点相关穴位与针刺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针刺斜方肌起止点穴位,如天柱、风池、曲垣、巨骨、阿是穴,对照组针刺颈部夹脊穴,均每周治疗5次,2周为一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运用国际简化McGill量表,对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进行评分,并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PRI感觉项评分、PRI情感项评分和总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VAS、PP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0.0%(21/3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斜方肌起止点相关穴位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能起到肯定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针刺颈部夹脊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羌活胜湿汤加减结合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中频脉冲电疗治疗,研究组采用羌活胜湿汤加减联合中频脉冲电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有疼痛强度(PPI)及颈椎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P 0.05)。两组治疗后VAS、PRI、PP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VAS、PRI、PP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颈椎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颈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羌活胜湿汤加减结合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颈部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陆氏针灸"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平补平泻手法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VAS、PPI及PR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VAS、PPI及PR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VAS、PPI及PRI评分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7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陆氏针灸"烧山火针刺手法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古法针刺、夹脊电针及口服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差异,探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60例CSR患者随机分成古法针刺组60例、夹脊电针组60例和颈舒颗粒组40例。古法针刺组采用古法针刺操作手法治疗,取腕骨、昆仑、外关、曲池、肩井、风池;夹脊电针组采用电针C4-7夹脊穴治疗;颈舒颗粒组采用口服颈舒颗粒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简化MPQ(SF-MPQ)量表评定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各项PRI评分(PRI感觉分、PRI情绪分及PRI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古法针刺组治疗后各项PRI评分与夹脊电针组和颈舒颗粒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夹脊电针组治疗后PRI感觉分与颈舒颗粒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VAS评分、疼痛强度(PPI)评分及总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古法针刺组治疗后VAS评分、PPI评分及总积分与夹脊电针组和颈舒颗粒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夹脊电针组治疗后VAS评分、PPI评分及总积分与颈舒颗粒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古法针刺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能迅速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根据骨度分寸法结合临床经验定点进行非直视下针刀松解疗法,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疗法,2组均每周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压痛点计数、疼痛评估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现时疼痛强度(PPI)及颈椎活动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压痛点计数、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及颈椎活动度均能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显著(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软组织松解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提高临床疗效,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结合针刺治疗,从临床疗效、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临床治愈14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两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比较,在VAS、PPI、PRI评分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P〈0.05),治疗后两纽间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i〉0.05)。结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牵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刃针微创术配合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刃针微创术配合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Mc Gill量表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4.17%,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治愈率为25.00%,总有效率为79.17%;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RI、VAS、PP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刃针微创术配合正骨手法可显著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恢复颈部关节活动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使用龙氏牵引下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龙氏牵引下正骨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牵引推拿治疗。2均治疗14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中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14 d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7. 5%,对照组愈显率57. 5%,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治疗14 d后PRI评分、疼痛VAS评分及PP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3、14 d后ND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3、14 d后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P 0. 05)。结论龙氏牵引下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快速改善和恢复颈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脊神经定位诊断结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法"与常规针刺法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本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脊神经定位诊断结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比较2组患者症状、体征与功能状态的临床评分,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表各项评分(PRI、VAS、PPI评分及Mc Gill总分)。结果 2组第1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临床评分、疼痛问卷表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第2疗程后上述评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第1疗程(P0.01)。组间比较:第1疗程后,治疗组临床评分、PRI、PPI评分、Mc Gill总分(PRI+VAS+PPI之和)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第2疗程后治疗组PRI评分、Mc Gill总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评分、VAS及PPI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针刺取穴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快速缓解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改善日常功能;在改善患者疼痛综合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