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19岁,因"发作性胸痛1年,再发3个月余"于2018年6月17日入院,缘患者1年前劳累后出现心前区闷痛,阵发性,每次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未予以重视。3个月前胸闷痛再发,性质程度较前加重,遂就诊于省人民医院,查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脏彩超提示:EF 28%,冠脉造影提示:LAD自发性夹层,未予以支架植入,以抗血小板、逆转心肌重构及改善心肌能量代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3岁,因胸骨后疼痛36小时,于2000年12月18日收住我院.其发病于12月17日中午12时.午饭后骑自行车时,突发胸骨后闷痛.伴大汗、恶心,且呕吐1次,持续不缓解.在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频发室早.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符合我国医学伦理的规范要求,符合2013年版赫尔辛基宣言.患者女,50岁,2020年2月12日因头痛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患者专科检查显示一般情况可,神志清;双眼视力正常,无视野缺损,调节反射及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侧指鼻实验(-),甲功全套及垂体激素全套未见明显异常.血电解质检验...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9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8 h"入我院诊治.患者凌晨2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约巴掌大小,无放射痛、冷汗、气促、恶心、腹痛等,持续约3 h(未服用药物),因上述症状多次出现,至当地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7岁,哈萨克族,主因"咽部疼痛4 d"于2010年3月12日来我院就诊.入科后查体:体温体温38.7℃,脉搏78次/min,呼吸15次/min,血压120/80 mmHg.神志清晰,查体配合.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可见少量脓苔附着,双颌下可触及3个约花生米大小的肿大淋巴结,质中,压痛,边界清楚.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7岁,哈萨克族,主因"咽部疼痛4 d"于2010年3月12日来我院就诊.入科后查体:体温38.7℃,脉搏78次/min,呼吸15次/min,血压120/80 mmHg.神志清晰,查体配合.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可见少量脓苔附着,双颌下可触及3个约花生米大小的肿大淋巴结,质中,压痛,边界清楚.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7.
胰腺韧带样纤维瘤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38岁,主因"上腹部闷痛伴皮肤黄染10天"就诊.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剑突下闷痛伴皮肤黄染.查体:患者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压轻痛,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8岁,因"反复右上腹痛半年,发现肝占位3天"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闷痛,无食欲减退,无腹泻等不适,未诊治,近日症状加重,遂就诊于我院.否认肝炎及其他传染病史,无服用特殊药物史.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下缘位于肋下5 cm,质硬,边界清楚,脾脏未触及.肝功能:GGT 325U/L,ALP 219U/L,ALT 25U/L,AST 20U/L,HbsAg阴性.甲胎蛋白及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阴性.腹部彩超:肝脏右叶见约14 cm×12 cm强回声团块,内回声分布不均匀,呈结节分叶状,周围可引出血流信号,诊断为肝右叶实质性占位病变,原发性肝癌待除外.  相似文献   

9.
1 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性,50岁.主因上腹部闷痛伴大汗0.5 h就诊于某基层医院,当时确诊为急性前壁、高侧壁大面积心肌梗死(MI).  相似文献   

10.
王艳  崔炜  杨晓红  谷国强  张光明 《临床荟萃》2009,24(22):2009-2010
患者,男,38岁,主因间断胸骨后闷痛2年,腹胀、腹痛4天,于2008年9月24日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骨后闷痛,不伴有恶心、呕吐、放射痛、黑朦及晕厥,经休息约6分钟后症状缓解,未给予特殊处理。之后,上述症状时有出现,多出现于活动后,每次持续6分钟左右。半月前无明显诱因胸闷突然加重,急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急予“尿激酶”溶栓治疗,3小时后症状有所缓解,并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后室性期前收缩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高龄老人异时性癌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88岁.因胃癌术后3.5a,全身乏困、疼痛1个月余入院.患者缘于2005 12初出现呕血、排柏油样便,就诊于当地医院经行胃镜检查提示:胃癌;行病理检查提示:胃体部高分化腺癌2期.再就诊于我院肝胆外科行全胃切除术,后行空肠近断端与Roux- en-Y肠袢端侧Y型吻合,术后未行放化疗,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2.
1例老年高危急诊冠脉搭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1岁,因劳力性胸闷14年,加重12 h于2007年9月入院.高血压40年,糖尿病25年.1993年开始出现劳累后胸部闷痛,入院前12 h复发入院.心电图示Ⅱ、Ⅲ、AVF、V3-6导联广泛ST段压低.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28岁,孕1产l,哺乳期.停经56天,伴恶心、呕吐,下腹不适就诊.妇检子宫增大如鹅蛋大小,余(一),尿免试验阳性.当天行刮宫术,刮出大量胎膜样组织,术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一星期后,患者突然出现下腹胀痛不适,阴道流血量增多.B超声像图所见:膀胱中度充盈,子宫腔内见长条形2.1×0.9cm无回声分离暗区.于右侧附件区探及2.4×2.ocm无回声光团,内见强回声组织反射,未探及原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B1是临床常用的水溶性维生素 ,我们在门诊治疗中 ,发生维生素B1肌内注射引起严重过敏性休克 1例 ,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70岁 ,因下肢乏力不适于 1999年 11月 6日就诊 ,体格检查 :四肢活动自如 ,肌力、肌张力、腱反射及各种神经反射正常 ,未引出病理性神经反射。既住有坐骨神经痛史 ,诊断为坐骨神经痛。按医嘱给予维生素B1(广州天心制药厂生产 ,批号 :9812 0 7) 10 0mg肌内注射 ,注射后约 2min ,患者突感胸闷不适 ,恶心 ,颜面及四肢皮肤潮红 ,脉搏细弱 ,血压测不到 ,呼吸急促 ,32次 min ,继而出现神志不清 ,…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性,10岁.以"以胸部闷痛不适1周"之主诉就诊.既往7年前因患川崎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在我院儿科治疗,住院期间曾发生心跳猝停,经心肺复苏抢救,病情好转后出院.平素生活、学习如其他同龄儿,未加以特殊对待.近1周无明诱因感胸部闷痛不适,前来就诊,胸部X片提示:影增大.心电图示:旧性前壁心肌梗死.遂申请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所见:房室腔扩大(左房内径32 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2 mm、收缩末期内径48 mm),有房室腔内径正常,大血管位置及内径正常,主动脉根部内径21 mm.室间隔与左室前壁厚度变薄(厚度5 mm),心肌回声增强,3层结构消失,运动幅度平坦.  相似文献   

16.
马镇江  谢美英 《新医学》2006,37(5):329-329
患者男,14岁.因注射甲、乙型肝炎疫苗后出现头晕、眼花、无力、全身冷汗于2005-05-22入我院.患者于入院前到本院门诊注射肝炎疫苗,先在其左上臂皮下注射重组CHO乙型肝炎疫苗(兰州产,批号20040101-4)10μg,后在右上臂皮下注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浙江产,批号20041005)1 U,随即出现头晕、眼花,大汗淋漓,四肢无力,站立不稳,滑倒在地.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曾按国家规定按时注射卡介苗、麻疹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后果.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120次/分,呼吸32次/分,血压测不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神志模糊,呼之能答.双肺清晰,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率120次/分,心律整齐,未闻及杂音.肝、脾不大.四肢无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17.
我院收治了1 例19岁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塞患者,临床上较少见,经治疗和护理基本痊愈出院.1 病历简介患者男,19岁.阵发性胸闷15天,持续胸骨后闷痛10h,于1995年1月9日入院.患者15天前休息中突感胸闷,20min后自行缓解,按“胃炎”服药治疗不详,反复发作,无腹痛、呕吐,10h前突然胸骨后发闷痛醒,压榨样,窒息感,来院就诊.体检:T36.6℃,BP16/10kPa,痛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7岁,于4个多月前情绪激动时出现头晕、步态不稳等不适,以右侧枕部为著,无规律或多出现于用力时,伴左眼视力下降,无恶心、呕吐,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发病后在外院就诊头颅CT提示:右侧颞叶占位性病变.遂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一步就诊.入院体格检查示:双眼视力下降,左眼颞侧视野有缺损,左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浅表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  相似文献   

19.
心包血管肉瘤1例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2 9岁。因胸骨后闷痛不适 2个月入院。患者自述胸骨后闷痛不适并向左肩背放射。无恶心、呕吐 ,无晕厥 ,亦无下肢水肿等。查体 :BP 1 6.0 /9.3 k Pa,心率 80次 /min,心界扩大 ,心前区无隆起 ,未触及细震颤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外院 MRI诊断 :心包内占位病变 ,心包间皮瘤  相似文献   

20.
一、病例摘要女,45岁。因高烧,抽搐,昏迷3小时于1987年10月12日18时急就诊。患者前一天中午在高温下搬运货物,两次被雨淋,当晚感头昏,皮肤灼痛,多汗。次日上午头痛,腹痛,口干,多汗,多饮,肌注阿托品1支后汗少,腹痛缓解。下午因气急、胸闷、烦燥,高烧40℃再次就医,肌注安乃近、鲁米那钠各1支后症状缓解。于18时突然高烧,大汗淋漓,频繁抽搐,昏迷。体检,体温41.5℃,脉博26次/分,叹息样呼吸,血压测不到,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弱,肾迷状态。皮肤弹性差,呈Ⅱ°脱水征。心音微弱,心律不齐,两肺可闻湿性罗音。腹肌紧张,肝、脾未及。四肢呈强直痉挛状态,病理反射未引出,患者衣,裤、毛发全湿如洗。拟诊:中署高热,抽搐。经吸氧,补液,纠酸,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