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术治疗肾上腺肿瘤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2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术切除肾上腺.术后随访2~24个月.结果:手术平均耗时85.7min,术中失血量平均57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5天.手术近期成功率为100%.3例肾上腺皮质腺癌患者,1例术后4个月死亡,1例术后6个月死亡,1例仍在随访.2例转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5个月和术后12个月死亡.其余患者随访均无复发,术前症状于术后2~3个月缓解.结论:后腹腔镜术治疗肾上腺肿瘤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后外侧入路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8月对23例踝关节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其中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Ⅲ度4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2例,旋前外旋型Ⅳ度7例.所有患者均同时有腓骨远段和后踝的骨折,其中17例存在内踝骨折,2例为单纯三角韧带损伤.同时对后外踝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外踝骨折处钢板放置于腓骨远端后侧,后踝骨折直接行螺钉或钢板固定.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同时按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术后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6~23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伤口无裂开、坏死,除1例术后10 d出现浅表感染,经积极换药及适量抗生素处理后愈合外,其余均愈合良好.1例术后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绛损伤症状,末做特殊处理,3个月后自行缓解.1例出现症状轻微的腓骨肌腱炎,骨折愈合取出钢板后症状消失.术后4~6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评分平均为91分,优良率为95.6%. 结论 后外侧入路可同时完成后、外踝骨折的治疗,能在直视下对后踝进行有效复位及可靠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胫后肌腱通过内踝后方的解剖学特点,明确其脱位的解剖学原因,为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11侧人下肢标本,测量胫后肌腱腱沟的宽度及深度,破坏胫后肌腱鞘管,查看胫后肌腱的稳定性变化.模拟临床术式判断手术效果.另外,对1例胫后肌腱脱位患者行骨性阻挡手术. 结果腱沟的平均宽度为8.8 mm,深度为3.4 mm.纵向切开鞘管时27%(3/11)的标本出现胫后肌腱脱位,9%(1/11)的标本出现肌腱不稳定半脱位.鞘管前方骨纤维结构切除1/2高度时,64%(7/11)的标本胫后肌腱脱位,27%(3/11)的标本肌腱不稳定半脱位.软组织修补术后55%(6/11)的标本出现肌腱不稳定半脱位;骨性阻挡术后所有胫后肌腱均稳定.1例胫后肌腱脱位患者术后随访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①鞘管及适当的腱沟高度是维持胫后肌腱稳定的解剖结构,鞘管及腱沟的破坏可导致胫后肌腱不稳定.②胫后肌腱脱位依其病理可分为三型.③手术重建腱沟高度可恢复肌腱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扩张后皮瓣在面部美容整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部色素痣、血管瘤、瘢痕等病损切除后创面的美容效果.方法 总结67例患者的治疗经验,根据面部病损的面积,选择适当容量的扩张器.切口一般选择在病损区,剥离平面位于SMAS筋膜浅层,剥离腔隙大于扩张囊边缘1.0~1.5 cm,止血完善后,置入扩张器,放置负压引流管.皮肤扩张充分后,扩张皮瓣的设计有推进皮瓣、旋转皮瓣、易位皮瓣等.推进转移利用扩张后的皮瓣面积充分,不需考虑供区缺损.易位皮瓣能最大限度利用扩张后皮瓣,并能克服旋转和推进皮瓣所带来的器官移位、变形等.同时,在面部设计皮瓣时应尽量减少切口,如切口不可避免时,使切口顺沿皮纹.结果 67例应用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部病损切除后创面,皮瓣成活良好.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面部有可供扩张的皮肤时,合理设计扩张后皮瓣修复病损切除后创面,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大鼠胚胎器官原基(后肾、胸腺)异种移植后的生长发育,作移植后肾、胸腺的形态检查,并检测移植后肾的功能.方法 取受孕第15天(E15)的Lewis大鼠胚胎后肾或胸腺分别植入Balb/c裸小鼠腹腔大网膜及肾包膜下,观察至移植术后第16周.移植术后第5周作移植后肾、胸腺的形态检查,并检测移植后肾的功能.结果 E15 Lewis大鼠胚胎后肾及胸腺在受体裸小鼠腹腔内发育增大明显,后肾伴有包裹性积液囊形成.移植后肾及胸腺行光镜和电镜检查可见发育完好的肾及胸腺的形态结构.移植后肾积液的肌酐、尿素氮浓度明显高于血清,但低于膀胱尿液中的浓度.后肾移植组双肾切除后的存活时间明显长于未作后肾移植组.至移植术后第16周,移植后肾出现萎缩硬化.结论 E15 Lewis大鼠胚胎后肾或胸腺原基异种移植至Balb/c裸小鼠,移植后肾及胸腺能够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成近似正常器官的形态结构,移植后肾具有一定的泌尿功能.  相似文献   

6.
背景 术后疼痛依然是麻醉医师所面临的挑战之一.作为术后镇痛的一线药物,阿片类药物常伴有一些副作用也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任何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并增强术后镇痛效果的多模式术后镇痛方案均推荐用于术后镇痛.研究发现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增强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目的 现就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术后镇痛的影响作一综述. 内容 从镇痛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给药策略以及对不同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等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趋向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增强腹部术后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但其对其他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及最佳镇痛方案函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患者存活率为86.7%.至4年随访终点,存活26例患者中25例移植肾功能良好.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逆转.17例次发生感染,经抗感染处理后全部康复.2例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免疫抑制方案未做调整,分别在术后32 d和58 d恢复泌尿.结论 肾移植术后采用SRL联合CsA和糖皮质激素作为初始治疗,术后3个月开始减少直至停用CsA是有效、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膝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于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性骨折,采用膝后内侧入路显露,采用空心螺钉或聚乙烯线捆绑固定骨折块,术后支具固定,早期行功能训练.结果 12例病例术后6周所有病例均显示骨性愈合,无骨折块移位.术后3月复查后抽屈试验均为阴性.按膝关节膝关节韧带损伤治疗效果判定标准(JOA),优良率为92%.无血管、神经损伤、关节液漏等并发症.结论 膝后内侧入路显露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性骨折,采用空心螺钉或聚乙烯线捆绑固定骨折块,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对17例脊柱后凸畸形行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42.4˙.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型:C级1例,D级2例.E级14例.17例均有腰背部疼痛不适,1例伴有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2例先天性后凸还表现为后凸进行性加重.结果 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7.2˙.术后腰痛均消失,神经功能Frankel C级1例恢复到D级,1例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者术后症状有改善.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可安全实施,矫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后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实施PD手术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6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28例次,并发症发生率24.6%.术后死亡2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0%.结论 采取适当的手术方法可以预防术后胰漏及出血,发生胰漏及出血后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可以降低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后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电切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经验.方法 经后腹腔镜施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32例.其中输尿管肿瘤20例,肾盂肿瘤12例.肿瘤位于右侧17例,左侧15例.2例输尿管肿瘤合并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镜距输尿管口约0.5 cm环形切透膀胱全层,对输尿管末端电灼彻底封闭输尿管开口.输尿管末端电切结束退出电切镜后留置尿管.采用腰部3个穿刺套管针入路,行根治性肾切除,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下腹部行5~9 cm切口,取出.肾标本,然后行下端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结果 31例手术顺利,1例术前有经皮肾镜术史,术中发生十二指肠瘘,手术中转开放修补十二指肠,术后恢复顺利.手术时间2.0~6.5 h,平均3.5 h.出血量25~1 500 ml,平均163 ml.术后随访2~36个月.29例患者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个月发生膀胱、盆腔转移,目前带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年发生膀胱肿瘤,电切后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第3个月死于心脏疾病.结论 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和输尿管肿瘤,切口明显小于开放手术,术后恢复快.用电切镜环状切除输尿管末端可完整切除输尿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康复训练,确保术后良好效果.方法:选自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本院45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经科学指导术后功能训练,功能恢复明显良好.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如何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科学的规范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保障手术成功率,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介绍 患者老年女性,因双侧后背部肿块8年,右侧疼痛伴右上肢阵发性麻木不适2个月入院.查体:双侧后背部肩胛骨后外侧可见明显隆起肿块,皮肤无炎症表现、肿块质硬、界限不清、活动性差、表面光滑,约18 cm×16 cm(左侧),20 cm×18 cm(右侧).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3年.术前诊断脂肪瘤?纤维瘤?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给予手术切除(图1).术后病理为弹力纤维瘤.术后放置引流管.术后患者右上肢麻木症状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经验.方法 执行正确的术前指导与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相结合能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1周内活动范围均达90°,术后2~3周去拐行走,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后进行早期全面康复锻炼,是保持手术效果,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结合临床病例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病人的呼吸管理.方法 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40例次肝移植术后病人呼吸治疗的情况.结果 有针对性地强化肝移植术后早期病人的呼吸管理,明显有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结论 加强肝移植术后早期病人的呼吸支持,对于其术后顺利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寰枕后膜推拿松解术对寰枕后间隙的影响.方法 观察30例寰枕后膜挛缩症的患者使用寰枕后膜推拿松解术治疗对寰枕后间隙的影响情况.结果 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寰枕后间隙间距改善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寰枕后膜推拿松解术可通过松解挛缩的寰枕后膜从而使寰枕后间隙间距恢复,降低局部内压,以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终末期冠心病患者施行心脏移植的临床经验,探讨术后血管病变的预防策略.方法 在体外循环下采用双腔法原位心脏移植.术后采用环孢菌素A、骁悉和泼尼松等药物抗排斥反应,并监测其血药浓度.结果 患者术后8h清醒,56h脱离呼吸机.围手术期过程平稳,术后1个月心功能分级(NYHA)恢复至Ⅱ级,10个月后恢复至Ⅰ级.结论 心脏移植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终极治疗措施,术后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经后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劈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后髁劈裂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取膝关节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劈裂骨折12例.结果 患者获得10~25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进行综合评分: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 经膝关节后内侧或后外侧人路,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具有疗效确切、经济、创伤小、操作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隧道法与传统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效果的对比.方法 实验组用隧道法,对照组用传统的切开挂线法,比较两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尿潴留,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术后出血,住院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后肛门变形、移位等.结果 手术时间,术后尿潴留,术后疼痛等级方面,两组无统计学上的差别,而住院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后肛门变形、移位,术后出血,隧道法组优于传统切开挂线法组.结论 隧道法治疗高位肛瘘具有更多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7月-2006年2月,收治9例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男性患者.年龄52~71岁,平均61.8岁.喉癌术后7例,下咽癌术后2例.病理检查均为鳞状细胞癌.咽瘘出现时间为全喉切除术后5~62 d,平均14.7 d.均经25~46 d保守治疗无效.术中见内瘘口直径为1.9~4.1 cm.采用大小为2.5 cm×2.4 cm~4.6 cm×4.0 cm的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咽瘘,术后留置胃管.供区皮肤经松解游离后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Ⅰ期愈合,无明显瘢痕.1例有术前放疗史患者于术后10 d再次出现瘘口,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均一期修复成功.患者术后14~22 d拔除胃管并经口进食,均无吞咽梗阻感.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8个月,平均27个月.患者颈部外形恢复满意,咽腔内无胡须生长.结论 颏下岛状皮瓣具有距咽瘘口近、血供丰富、切口隐蔽、成活率高等优点,是修复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