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目的:了解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老年性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取符合条件的老年性白内障44例(44眼),男23例,妇女1例,平均年龄67.7岁。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用巴比妥酸反应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e,GSH-PX)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犬血、房水、晶状体中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在维持晶状体透明过程中的相关关系及作用。方法选用 8~12 kg健康成年杂种犬 20只,雌雄不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丙二醛(MDA)用巴比妥酸反应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用改进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消耗法,VitC和 VitE分别用微量荧光法和比色法测定。结果SOD,GSH-PX,VitC,VitE及MDA在血、房水、晶状体中相互间存在26个明显相关方程(t检验,P<0.01或P<0.05)。结论在正常情况下,在大血、房水、晶状体中抗氧化酶之间和抗氧化物之间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协调、制约的动态平衡相关关系是保持晶状体透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正常犬血、房水、晶状体中是否存在着天然的抗氧化屏障及其作用。方法 选用8~12kg健康成年杂种犬20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丙二醛(MDA)用巴比妥酸反应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用改进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消耗法,总抗氧化力(TAC)和VitC用微量荧光法测定,VitE用比色法测定。结果 除VitE外,上述指标在血、房水、晶状体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从抗氧化角度看正常犬晶状体透明是由于存在着血、房水、晶状体3道要互联系的抗氧化屏障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血、房水、晶体中的抗氧化物对晶体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取符合条件的老年性白内障40例(40眼)。VitC和VitE分别用微量荧光法和比色法测定。结果实验组血中VitC和VitE含量明显高于实验组房水和晶状体中二者的含量,并且二者在血-房水和血-晶状体中含量有显著性差异(F检验,P<0.01);对照组房水和晶状体VitC明显高于血中,并在对照组的血、房水、晶状体其含量有显著性差异(F检验,P<0.01),对照组中VitE含量基本接近。结论在房水和晶状体中VitC、VitE含量的下降是形成老年性白内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血、房水、晶体中的抗氧化酶对晶体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改进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消耗法分别测定40 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血、房水和晶体中的抗氧化酶(SOD) 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并与20 只实验犬作对照。结果:实验组血中SOD和GSH- PX活性明显高于实验组房水和晶体中二者的活性,GSH- PX在血- 房水和血- 晶体中活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 检验,P< 0.01);SOD在三者中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检验,P> 0.05);对照组房水和晶体SOD 明显高于血中,并在对照组的血、房水、晶体中其活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 检验,P< 0.01) ,对照组血和房水中GSH- PX 活性明显高于晶体中,并且GSH- PX 在三者中其活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 检验,P<0 .01)。结论:在房水和晶体中SOD和GSH- PX活性的下降是形成老年性白内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测定101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及正常同龄人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了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机体的抗过氧化能力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程度,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1.人群分组:①正常组:50~70岁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香烟烟雾对大鼠晶状体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以及对抗氧化酶活性和非蛋白质巯基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造成香烟烟雾损伤模型并测定晶状体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非蛋白质巯基(non-proteinsulphydrylgroup,NP-SH)的水平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的活性。结果吸烟组大鼠晶状体中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NP-SH的含量、SOD和GSH-Px的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香烟烟雾可能是导致白内障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能量色散X线老年性白内障晶体冷冻制样方法与分析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邵建强军事医学科学院仪器测试中心电镜室张德添能量色故X线分析(EnergyDisPPfsiVCAnalysisofX-ray简称EDAX)即利用检测特征X线能量来确定样品中的元素成分的一...  相似文献   

9.
体外培养大鼠白内障模型晶状体的早期生化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ong D  Lu A  Liu Y  Jia W  Hou W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5):344-347,I021
目的 进一步探讨白内障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器官培养方法,以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及半乳糖作用于晶状体,诱发大鼠晶状体形成白是,在培养初期测定晶状体内非蛋白质疏基(nonproteinsulfhydryl,NP-SH)、蛋白质疏基(protein sulfhydryl,P-SH)和不溶性蛋白质二硫键的含量,脂类过氧化水平,以及与谷胱甘肽代谢有关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eroxidase,GS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μ(glutathioneS-transferaseμ,GSTμ)基因缺失与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方法,对59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及11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GSTμ基因检测。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患者GSTμ基因缺失率达6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9%(P<0.05)。按吸烟与否分析表明,吸烟的白内障患者GSTμ基因缺失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吸烟的白内障患者GSTμ基因缺失率虽达到72.4%,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与GSTμ基因缺失密切相关,该基因缺失可能是个体易患白内障的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兔眼晶体机械性损伤后不同时间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其结果表明:伤后8小时至21天内,GSH-PX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M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提示晶体外伤后抗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是导致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和白内障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青光眼视网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健康雄性成年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用25g?L-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0.2mL注入家兔前房内,制作青光眼模型。白藜芦醇治疗组按每日300mg?kg-1体质量给予白藜芦醇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28d后测定视网膜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抗氧化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还原型抗坏血酸(ascorbicacid,AsA)含量及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和丙二醛(methanedicarboxylic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视网膜抗氧化酶SOD、GPX、CAT活性及抗氧化物质GSH、AsA含量分别为(42.0±3.3)U?mg-1、(18.3±1.7)U?mg-1、(1.9±0.2)U?mg-1、(33.3±2.7)mg?mg-1和(97.0±7.6)mg?mg-1,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NO和MDA含量分别为(37.0±2.9)μmol?mg-1和(18.0±1.7)μmol?mg-1,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白藜芦醇治疗组视网膜上述抗氧化酶活性、GSH和AsA含量分别为(49.2±2.9)U?mg-1、(24.1±3.2)U?mg-1、(2.8±0.2)U?mg-1、(43.0±3.5)mg?mg-1和(108.4±8.1)mg?mg-1,均高于模型组,但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NO和MDA含量分别为(30.1±2.4)μmol?mg-1和(12.4±1.0)μmol?mg-1,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够增加视网膜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GSH和AsA含量,从而可以减青光眼视网膜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3.
随机点立体图刺激引起的立体视觉诱发电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自制电视静态随机点立体图(TV-staticrandomdotsstereogram,TV-SRDS)作视差刺激,记录了35例正常人用三棱镜破坏与不破坏立体视时,16.56'视差刺激的VEP和28例立体视盲者该视差刺激的VEP。结果:(1)33例正常人于刺激后恒定出现一负正复合波;(2)用三棱镜破坏立体视,VEP波形消失;(3)立体视盲组,除1例麻痹性斜视外,均未记录到电位变化。作者认为:本实验条件下TV-SRDS刺激产生的VEP是与视差刺激相关的特异性VEP,TV一SRDS是以电生理方法客观测定立体视的有效刺激,是探讨立体视觉的发生、发育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低温—80℃保存的浓缩血小板第3因子活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温-80℃保存的浓缩血小板冻存前、后血小板第3因子活性的比较。方法 利用中国蝰蛇毒试剂(Chinese Russell’s Vuiper Venon Reagent,CRVV)以蝰蛇毒复钙时间(CRVV-RT)对最终浓度为4%~6%的二甲基亚砜(DMSO)低温-80℃冷冻保存的浓缩血小板,进行血小板第3因子活性(PF-3a)测定和分析。结果 4%~6%的DMSO低温-80℃冷冻保存的浓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脂质过氧化反应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关系。方法 本文测定了39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MDA含量、SOD活力;48例血浆MDA含量、红细胞SOD活力,并以12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内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高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SOD活力低于显著对照组(P〈0.01),机体脂质过氧化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相似文献   

16.
LFA-1和ICAM-1在由HSV-1感染角膜所致的疱疹性疾病中的作用[英]/DennisRF…∥CurrEyeRes,-1995,14(1).-55~62用单纯疙疹病毒Ⅰ型(HSV-1)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小鼠角膜,很快造成角膜上皮病变,2周后发展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氩激光虹膜切除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的发生机制。方法观察了26只家兔氩激光虹膜切除术后15分钟、60分钟、6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眼压变化情况及房水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动态变化与眼压的关系。结果激光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均发生在术后6小时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伴有房水内SOD活性的显著下降(P<0.01)。术前肌注VitE、VitC,术后未发生明显的眼压升高,房水内SOD活性亦无显著下降。结论氩激光虹膜切除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与术后房水内SOD活性下降有关,术前肌注VitE、VitC对兔眼氩激光虹膜切除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外源性SOD对兔急性高眼压致视网膜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Bai Y  Guan J  Pi J 《中华眼科杂志》1997,33(6):429-432
目的探讨高眼压后活性氧自由基对视网膜组织的损伤情况及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对高眼压致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6.67kPa(1kPa=7.5mmHg)、维持1.5h的高眼压解除24h内兔视网膜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情况及球后注射Cu-Zn-SOD对高眼压解除后12h时兔视网膜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结果MDA在高眼压解除后0~12h逐渐增加,12~24h维持较高水平。SOD活性和GSH-Px活性在高眼压解除即刻均低于正常水平,以后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SOD活性在高眼压解除4h后又开始下降。GSH在高眼压解除后24h内无明显变化。球后注射Cu-Zn-SOD能减少兔视网膜组织中MDA生成,增加SOD活性。结论活性氧自由基参与了高眼压致视网膜损伤,球后注射大剂量SOD对提高视网膜抗氧化损伤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酶活性变化和氧化损伤对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1.取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和正常透明晶状体进行酶组织化学染色,观察SDH,LDH,G6PD,ATPase活性的变化。2.观察培养牛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后及维生素C治疗后SDH,LDH,G6PD活性的改变。结果 1.老年性白内障SDH,LDH,G6PD,ATPase活性降低。2.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经过氧化损伤后SDH,LDH,G6PD活性显著降低,维生素C可使酶活性显著提高。结论 氧化损伤使能量产生减少,可能是白内障发生的原因之一,维生素C对氧化损伤具有部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测定了30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眼房水内及血清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Ⅰ)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结果表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眼房水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较血清内低(P<0.01)。而房水内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却高于血清(P<0.05)。本文还分析了房水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增多对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的影响。推测由于外界因素诸如阳光、紫外线、辐射、外界温度等是造成房水内活性氧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