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在儿童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比较穴位贴敷与常规抗过敏治疗对过敏性鼻炎患儿鼻部症状的影响。[方法]将60例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西替利嗪糖浆治疗,治疗组使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EOS计数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疗效和治疗后EOS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复发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能够调节机体免疫机能,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过敏性鼻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姜玲 《新中医》2022,54(5):181-185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非敏感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给予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检测鼻部症状评分、Th1/Th2细胞因子谱及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球蛋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8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 IgE)、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 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抗原(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计数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IgE、IL-6、IL-8、CRP、ECP水平和EOS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Ig A和Ig G水平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59例。2组均采用三伏天针刺治疗,观察组同时施以三伏天穴位贴敷。2组均连续治疗3年。观察2组治疗前后鼻症状总积分及生活质量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1%,对照组为79.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症状总积分、生活质量积分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天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伏天贴敷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物质的影响,以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6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三伏期间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固定在相同穴位,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量表(SF-36)、鼻炎症状自评量表(RS)评分,于每次治疗时和治疗后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T-Ig E)、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检测,比较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SF-36总分、RS总分、EC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g E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天贴敷能提高过敏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减轻鼻炎症状,降低ECP水平,证明三伏天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桂枝汤对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OVA)作为致敏原诱发豚鼠制备过敏性鼻炎模型,血涂片观察EOS数,以酶联免疫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ECP)的水平,考察桂枝汤对EOS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桂枝汤高、中剂量组EOS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桂枝汤高、中剂量组鼻灌洗液ECP水平和鼻黏膜Eotaxin阳性率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桂枝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与其通过降低Eotaxin和ECP水平抑制EOS的聚集和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丙酸氟替卡松组、穴位贴敷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应用鸡卵白蛋白腹腔注射、滴鼻和雾化建立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造模后模型组大鼠每侧鼻孔5μl生理盐水滴鼻;穴位贴敷组大鼠在其双侧"肺俞"、"脾俞"、"肾俞"处贴敷0.5 cm×0.5 cm的膏药2 h后取下;丙酸氟替卡松组大鼠每侧鼻孔丙酸氟替卡松鼻腔喷雾剂5μl滴鼻。各组大鼠均隔日1次,共7次。采用HE染色法观察鼻黏膜形态,并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鼻黏膜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黏膜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鼻黏膜破坏明显,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数、TLR4和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升高(P0.05);丙酸氟替卡松组和穴位贴敷组大鼠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数、TLR4和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且穴位贴敷组较丙酸氟替卡松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穴位贴敷可能通过对大鼠鼻黏膜TLR-NF-κB通路的调节,改善鼻黏膜炎性症状,从而治疗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8.
吴锋  朱雍鸣  张晓莹 《四川中医》2020,38(2):178-180
目的:观察通窍鼻炎方配合中药穴位贴敷对过敏性鼻炎(AR)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06月~2018年0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AR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通窍鼻炎方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清IgE、IL-8、IL-10水平、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E、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OS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窍鼻炎方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AR的疗效显著,能够提高IL-10水平,降低血清IgE、IL-8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联合鼻三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特异性IgE抗体的影响。方法将7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鼻三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鼻三针联合氦氖激光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特异性Ig E抗体水平及总有效率。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IgE抗体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与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氦氖激光联合鼻三针能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降低血清中Ig E抗体的含量,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鼻炎贴穴位贴敷配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在三伏天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制鼻炎贴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鼻症状总积分(TNSS)及鼻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为7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SS和RQLQ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NSS和RQL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炎贴穴位贴敷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分为对照组48例及观察组32例,观察组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用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中医证候总积分、EOS占比、IgE水平、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较好,且复发少。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7,(1):107-108
目的:观察温针灸颈夹脊穴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均分为A、B、C组各40例。A组给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B组采用穴位贴敷治疗,C组给予温针灸颈夹脊穴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三组临床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嗜伊红性白血球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情况,统计治疗效果。结果:1C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B组(P0.05),治疗6个月复发率低于A、B组(P0.05),但A、B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三组症状总积分、IgE、ECP降低,生活质量评分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不同时间症候总积分、IgE、ECP降低幅度高于A、B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升幅度高于A、B两组(P0.05),但A、B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颈夹脊穴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有效率高,患者症状积分、免疫指标改善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R)气阴两虚型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将122例儿童AR气阴两虚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1例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治疗组61例予益气养阴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21 d。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E(IgE)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33水平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变化;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4%,对照组总有效率70.4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IgE及IL-4、IL-33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外周血EOS计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92%)低于对照组(21.31%,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儿童AR气阴两虚型,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夏季三伏期间采用穴位贴敷配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氯雷他定糖浆联合辅舒良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穴位贴敷配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91.7%,但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鼻腔嗜酸粒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夏季三伏期间,采用穴位贴敷配合玉屏风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儿鼻塞、流涕症状,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过敏性鼻炎(AR)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转化生长因子beta 1(TGF-β1)和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探讨穴位贴敷对AR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穴贴组,每组10只。采用卵白蛋白注射及鼻黏膜刺激法建立AR大鼠模型。穴贴组大鼠予双侧"肺俞""脾俞""肾俞"穴位贴敷,隔日1次,药物组每日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滴鼻,均治疗14d。观察大鼠治疗前后行为学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gE、TGF-β1的含量,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鼻黏膜EOS浸润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及血清IgE、TGF-β1水平明显上升(P0.05),鼻黏膜EOS数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穴贴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及血清IgE、TGF-β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鼻黏膜无明显EOS浸润;穴贴组与药物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对AR的治疗效果显著,其对AR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血清中IgE、TGF-β1水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托里通窦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21年9月96例肺脾气虚型慢性鼻窦炎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托里通窦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鼻腔体征[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评分]、通气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比值、峰值呼气流速(PEF)]、炎性指标[免疫球蛋白E(IgE)、EOS、EC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鼻塞、鼻痒、喷嚏、流涕、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SNOT-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的疗效及其对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 E)、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将过敏性鼻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以14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对Ig E和EOS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 E、EOS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可以降低Ig E和EOS,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中医组(穴位贴敷配合、艾灸组)、西药组、中西医组(穴位贴敷配合、艾灸加药物西药组)各50例。对比3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西医组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明显,且复发率低,有助于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土家药香.枫膏冬病夏治内病外治穴位贴敷防治哮证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86例和治疗组86例,治疗组采取香枫膏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每年夏天初、中、伏末伏各一次,3年为一疗程,连续二个疗程;对照组在哮喘缓解期不予治疗,只参加随访观察。观察两组哮喘发作频次、程度及其对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5)、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95.34%,明显高于对照组74.41%,P<0.01。结论:香枫膏穴位贴敷治疗哮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五味石膏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其对IgE、EOS、EC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共计纳入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47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和麻黄素滴鼻液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采用五味石膏汤加减治疗,持续服药2周。收集患者的血液样本,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E、嗜酸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含量,对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定,对比两组间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状况。结果:对照组改善率74.47%低于研究组改善率91.49%,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IgE、EOS、ECP含量降低,发作性鼻痒、流清涕、鼻塞、鼻甲肿大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治疗2周后血清IgE、EOS、ECP含量较低,发作性鼻痒、流清涕、鼻塞、鼻甲肿大较低(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无病例脱落现象,两组间不良率对比,无差异(P0.05),对照组基本痊愈复发率37.50%低于研究组基本痊愈复发率4.76%,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五味石膏汤可以提高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中医证候,降低IgE、EOS、ECP含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