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招募慢性HBV携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基线时和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进行组内和组间的一般资料、病毒载量、转氨酶水平、以及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的比较。结果基线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0. 05);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滴度、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亦无显著差异(P 0. 05)。扶正祛毒方干预12周后,治疗组血清HBV-DNA和HBe Ag滴度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显著(P 0. 05),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表达较对照组上升,差异显著(P 0. 05);同时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显著(P 0. 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较基线时血清HBV-DNA和HBe Ag复制水平下降,差异显著(P 0. 05),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及IL-2表达较前上升(P 0. 05),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下降(P 0. 05);对照组12周后与基线时比较,血清HBV-DNA和HBe Ag水平、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以及Th2类细胞因子IL-4及IL-10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 (1)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P 0. 05);(2)扶正祛毒方抑制病毒复制同时对肝脏炎症反应无激活(P 0. 05),疗效安全;(3)扶正祛毒方对Th1/Th2类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P 0. 05),这可能是其抑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2.
大黄素对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文琴  杨潇  荆河  徐贤绸  童洪飞  林胜璋 《中草药》2008,39(12):1853-1855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肝移植大鼠排斥反应中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移植组、大黄素组,于术后第5天取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移植组IL-2、IL-12、IFN-γ、TNF-α表达明显升高,IL-4、IL-10表达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大黄素组IL-2、IL-12、INF-γ、TNF-α表达显著降低,而IL-4、IL-10表达显著升高,与移植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大黄素抑制肝移植排斥反应主要与其抑制IL-2、IL-12、IFN-γ、TNF-α等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使免疫反应由Th1型向Th2型偏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痤疮严重度与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新民  钟建能 《新中医》2014,46(10):115-116
目的:探讨痤疮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与痤疮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20例痤疮患者分为Ⅰ度(轻)、Ⅱ度(中等)、Ⅲ度(重度)、Ⅳ度(重度~集簇性)各30例。另取正常人30例为对照组。检测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以IFN-γ/IL-4比值作为反映Th1/Th2分化失衡状况的数据,最后分析其与痤疮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Ⅲ度、Ⅳ度痤疮患者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Ⅲ度、Ⅳ度痤疮患者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等级相关分析:痤疮严重度与IFN-γ水平成负相关(rs=-0.314,P=0.000),与IL-4水平成正相关(rs=0.357,P=0.000),与IFN-γ/IL-4比值成负相关(rs=-0.263,P=0.000)。结论:痤疮患者存在Th1/Th2特征性细胞因子失衡,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特征性细胞因子分化失常越严重,痤疮严重度越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维吾尔医(简称“维医”)综合疗法对细胞因子免疫调节机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维医综合治疗前后血清中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 (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4(IL-4),并与60例健康成人进行对照.结果 ①患者组治疗前血清IFN-γ、IL-2、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中IFN-γ、IL-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IFN-γ=0.043,PIL-2=0.008); IL-10、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IL-10=0.041,PIL-4=0.049).②治疗后,患者组IFN-γ、TNF-α、IL-10、IL-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FN-γ=0.803,PTNF-α=0.190,PIL-10=0.146,PIL-4=0.920),但IL-2高于对照组.结论 维医综合治疗可改善Th1及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失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补脾强力复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血清Th1/Th2/Th17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PF级雌性Lewis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及补脾强力复方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免疫诱导注射鼠源性AchR-α亚基97-116肽段方法制备大鼠EAMG模型。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FN-γ、TGF-β、TNF-α、IL-2、IL-4、IL-17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FN-γ、TNF-α、IL-2、IL-4、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TGF-β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脾强力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IFN-γ、TNF-α、IL-2、IL-4、IL-17水平明显降低,而TGF-β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醋酸泼尼松组大鼠血清TNF-α、IL-2、IL-4、IL-17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脾强力复方能有效降低EAMG大鼠IFN-γ、TNF-α、IL-2、IL-4、IL-17水平,升高TGF-β水平,从而纠正EAMG大鼠Th1/Th2/Th17细胞因子失衡,这可能是其治疗EAMG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与1型及2型辅助性T细胞相应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的孕妇87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新生儿脐血乙肝五项及HBV DNA检测结果,将其中14例检测阳性发生胎儿宫内感染者为宫内感染组,73例检测阴性未发生宫内感染者为宫内未感染组;同时选择44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每组孕妇外周血及新生儿脐血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各组IFN-γ、IL-12、IL-4及IL-6的水平变化及与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关性。结果宫内感染组孕妇血清IFN-γ、IL-12水平较宫内未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均0.05),IL-4、IL-6水平则较未感染组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而宫内未感染组以上各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孕妇血清IFN-γ与IL-12、IL-4与IL-6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均0.05),IFN-γ与IL-4、IL-6及IL-12与IL-4及IL-6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均0.05)。各组新生儿脐血中IFN-γ、IL-12、IL-4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Bs Ag阳性孕妇Th1/Th2型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导致Th1和Th2相关的细胞因子免疫水平失衡,IFN-γ、IL-12水平显著降低,抗病毒能力下降,导致孕妇体内HBV清除障碍,从而易引起HBV母婴垂直传播而发生胎儿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金银花、连翘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为金银花组和连翘组,每组再分为正常组、中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4个亚组进行处理,观察小鼠的临床状态,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金银花(0.01 kg/L)、连翘(0.01 kg/L)水煎液对小鼠大肠杆菌的感染有保护作用。与正常组及中药组比较,模型组与治疗组小鼠血清IFN-γ、IL-4表达及IFN-γ/IL-4、IFN-γ/IL-10比值均显著升高(P均<0.01);金银花治疗组较模型组IL-10表达显著升高(P<0.05),IFN-γ表达与IFN-γ/IL-4比值有升高趋势,IL-4表达和IFN-γ/IL-10比值有下降趋势;连翘治疗组较模型组IFN-γ和IL-4表达以及IFN-γ/IL-10比值有下降趋势,IL-10表达和IFN-γ/IL-4比值有升高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感染模型小鼠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2型(Th1/Th2)细胞因子分泌亢进,Th1/Th2平衡有向Th1型漂移的特点。金银花、连翘水煎液均能有效保护感染模型小鼠,其调节小鼠的免疫功能可能与调节Th1/Th2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银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消银汤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对照组予NB-UVB照射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并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IFN-γ、IL-2、IL-4、IL-10及对照组IFN-γ、IL-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银汤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确切,可能与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大鼠辅助性T细胞(Th)Th1/Th2信号漂移的变化规律及抵当汤的干预机制。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12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抵当汤小剂量组和抵当汤大剂量组,每组30只,每组又根据术后第1、3、7日处死时间的不同随机平均分笼饲养。Reyers法制备DVT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抵当汤大、小剂量组每日分别给予1.8、0.9g/100g体重抵当汤药液灌胃。于术后第1、3、7日灌胃2h后,取相应10只大鼠,腹腔麻醉,开腹,腹主动脉取血,检测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血栓形成后同一时相,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显著升高(P0.01)。随着干预天数的增加,模型组IL-10/TNF-α比值在第3天变小,第7天增大,而IFN-γ/IL-4比值在第3天增大,第7天回落。抵当汤治疗后TNF-α、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IL-4、IL-10水平及IL-10/TNF-α比值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P0.01),且抵当汤大剂量组作用强于抵当汤小剂量组。结论:Th1/Th2信号漂移与DVT的发生密切相关,抵当汤呈剂量依赖性地升高Th2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Th1细胞因子表达,进而调节Th1/Th2信号平衡,达到治疗DVT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母胎界面Th1/Th2型细胞因子TNF-α IFN-γ、IL-4及IL-10在正常妊娠与反复自然流产模型小鼠的不同表达.方法:建立反复自然流产小鼠模型CBA/J×DBA/2及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J×BALB/c,取孕14天的蜕膜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因子TNF-α、IFN-γ、IL-4及IL-10的表达.结果:TNF-α、IFN-γ、IL-4及IL-10在自然流产小鼠模型及正常妊娠小鼠模型蜕膜组织均有表达,但与正常妊娠组比较,TNF-α和IFN-γ的表达在反复自然流产小鼠明显升高(P<0.05),而IL-4和IL-10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Th1/Th2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4、IL-10的平衡可能在妊娠的维持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二陈平胃散辅助SOX化疗对胃癌术后患者疗效及外周血中Th1/Th2的漂移影响。方法将118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9例给予SOX化疗治疗,研究组59例给予二陈平胃散辅助SOX化疗治疗,2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持续治疗4个周期。评定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质量KPS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以及Th1/Th2的漂移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和IL-4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KPS评分、IFN-γ和IFN-γ/IL-4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均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二陈平胃散辅助SOX化疗治疗胃癌术后患者能明显改善外周血中Th1/Th2的漂移,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中Th1/Th2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90例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诊断为脾胃湿热证(50例)及脾胃虚弱证(40例),并设立10名健康者为对照。对各组患者分别检测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L-2(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结果:Th1(IFN-γ、IL-2)、Th1/Th2(INF-γ/IL-4)比值,脾胃湿热组脾胃虚弱组对照组(P0.05),而Th2(IL-4、IL-10),对照组脾胃虚弱组脾胃湿热组(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Th1/Th2左偏,其脾胃湿热证及脾胃虚弱证不同证型的区别与Th1/Th2漂移程度有关,脾胃湿热证左偏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姚希乐  孙慧 《新中医》2017,49(3):92-94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表虚不固证的抗变态反应作用。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130例随机分为2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口服液,试验组给予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疗程为4周。记录治疗前后风团数目、风团大小、瘙痒程度、持续时间、皮肤划痕征、水肿程度等症状、体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水平。记录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85%,高于对照组的81.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1,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FN-γ、IL-2和IL-10均升高,TNF-α和IL-4水平均下降(P0.01),治疗后试验组IFN-γ、IL-2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和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12周,试验组复发6例,复发率9.23%;对照组复发18例,复发率27.69%,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7.358,P0.01)。结论: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表虚不固证,临床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并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丘嫦  陈前军  戴燕  关若丹  徐飚  宋雪  王婷 《新中医》2014,46(8):139-142
目的:观察扶正益气法对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扶正益气法通过改善肿瘤生存的内环境而对化疗起"减毒增效"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行6周期TEC方案化疗(21天/周期),观察组加用参芪扶正液静脉滴注。观察比较2组第1周期化疗前、第6周期化疗后第7天血清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化疗后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均较化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仍呈高表达强势,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后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均较化疗前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化疗后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在化疗后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化疗后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变化不明显,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Th2细胞因子IL-6、IL-10变化不明显,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IL-4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化疗后观察组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降低较对照组明显,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疗可降低Th1细胞因子的水平,而Th2呈高表达强势,提示Th1向Th2漂移,表明辅助化疗可导致进一步的免疫抑制。参芪扶正液可改善辅助化疗患者的Th1细胞因子水平,抑制使其在化疗后进一步降低,提示扶正益气法可以抑制Th1向Th2漂移,有效改善机体免疫抑制和纠正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外周血Th1/Th2平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51例(包括湿重于热22例,热重于湿9例,湿热并重20例),另设健康志愿者10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安速Hp血清快速检测法判定Hp感染率,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血清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结果脾胃湿热证组患者Hp感染率(41.18%,21/5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和湿热并重各亚型组Hp感染率分别为45.45%(10/22)、22.22%(2/9)和45.00%(9/20),其中湿重于热、湿热并重亚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患者外周血IFN-γ、IL-12、IL-4及IL-10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脾胃湿热证IFN-γ和IL-12表达呈增高的趋势,而IL-4表达则呈下降的趋势。脾胃湿热证各亚型组比较,均呈现湿热并重组IFN-γ、IL-12、IL-4表达以及IFN-γ/IL-4、IL-12/IL-4比值较湿重于热组、热重于湿组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发生可能与Th1/Th2平衡改变相关,"湿"和"热"邪可能是介导Th1型细胞因子免疫反应的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Th细胞亚群(Th1/Th2)在不同证型中的变化规律,为微观辨证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选取DVT患者66例,分为湿热下注型组、血瘀湿重型组,并设30例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血清中Th1/Th2相关因子TNF-α、IFN-γ、IL-4、IL-10水平。结果:DVT不同证型的Thl/Th2细胞因子水平有不同的变化特点。湿热下注型组、血瘀湿重型组的TNF-α、IFN-γ、IL-4、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湿热下注型组的Thl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血瘀湿重型,说明该型患者Thl细胞因子占优势,Th细胞向Th1分化;血瘀湿重型的Th2细胞因子IL-10、IL-4水平明显高于湿热下注型,说明此型患者Th2细胞因子占优势,Th细胞向Th2分化。结论:Th1/Th2细胞因子在DVT不同证型中存在不同变化规律,为DVT证型客观化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健脾止动汤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大鼠外周血、结肠、皮质、纹状体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亚氨基二丙腈(IDPN)腹腔注射法建立TS动物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泰必利组、健脾止动汤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灌胃,其余2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泰必利混悬液和健脾止动汤颗粒溶液,连续给药6周。给药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分别检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结肠、皮质、纹状体IFN-γ与TNF-α表达水平。结果:1)健脾止动汤组IL-1、IL-2、IL-6、IFN-γ、TNF-α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和泰必利组(P<0.05);2)健脾止动汤组IFN-γ、TNF-α表达较模型组(P<0.05)和泰必利组(P<0.05)显著下降;3)健脾止动汤组IFN-γ、TNF-α表达较模型组(P<0.05)和泰必利组(P<0.05)显著下降,泰必利组IFN-γ、TNF-α表达较模型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IDPN诱导TS模型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健脾止动汤可抑制外周和中枢组织多种炎症介质释放,其抑炎作用可能对控制TS发作具有一定辅助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通督胶囊对肾虚寒凝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入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口服补肾通督胶囊,对照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均服药12周,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h1/Th2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血清IFN-γ、IL-4、TNF-α、IL-1β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与各自组治疗前相比,Th1、Th1/Th2显著降低(P<0.01),Th2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Th2升高更为明显(P<0.01),对照组的Th1降低更为明显(P<0.01),Th1/Th2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IFN-γ、TNF-α、IL-1β显著降低(P<0.01),IL-4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IL-4升高更为明显(P<0.01),对照组IFN-γ、TNF-α降低更为明显(P<0.01),IL-1β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通督胶囊可以明显改善肾虚寒凝型RA患者Th1/Th2的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对肺经郁热型变应性鼻炎Th1/Th2、Th17、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肺经郁热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VAS评分,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QLQ-C30)评分,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及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喷嚏、鼻涕、鼻塞及鼻痒积分,IL-4、IL-5、IL-17及IgE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IL-2、IL-10及IFN-γ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和6个月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肺经郁热型变应性鼻炎可有效减轻鼻部症状体征,提高日常生活质量,调节Th1/Th2、Th17、Treg细胞水平,且有助于降低远期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脾胃虚实证候大鼠模型胸腺、脾脏、外周血Th1/Th2平衡的相关性。方法将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一组为脾虚组,一组为湿热组,一组为正常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技术对大鼠模型血浆、胸腺、脾脏组织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胸腺方面,与正常组对比,脾虚组的IFN-γ表达下降,IL-4表达和IFN-γ/IL-4比值升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组的IFN-γ表达和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P0.05),IL-4表达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脾脏方面,与正常组对比,脾虚组的IFN-γ表达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表达明显下降(P0.05),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P0.05);湿热组的IFN-γ表达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表达明显下降(P0.05),IFN-γ/IL-4比值明显上升(P0.05)。在外周血方面,与正常组对比,脾虚组的IFN-γ表达明显下降(P0.05),IL-4表达升高,IFN-γ/IL-4比值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组的IFN-γ表达与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P0.05),IL-4表达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虚组和湿热组在脾脏的IL-4表达均表现出下降趋势,IFN-γ/IL-4比值呈升高趋势,脾脏的Th1/Th2平衡在不同证型中可能均向Th1漂移。胸腺、脾脏、外周血等不同组织的IFN-γ/IL-4比值在脾胃虚实证候的呈现不同,提示不同部位的细胞因子表达差异性与不同证候的相关性,这可能是脾胃虚实证候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