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穴位贴敷治疗肥胖症的选穴及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中穴位贴敷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经验总结等相关文献,将检索词设置为“肥胖”“贴敷”等进行检索,筛选有效选穴及用药处方,检索时间为自建库之日至2022年7月30日。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统计穴位及药物频次,分析穴位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和核心穴位及药物组合。结果:穴位贴敷治疗肥胖症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神阙穴、中脘穴、天枢穴;任脉、胃经的使用频次最多;选穴部位以胸腹部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组合为中脘穴-关元穴、中脘穴-气海穴、中脘穴-天枢穴;以中脘穴为中心,联合关元穴、气海穴、水道穴、天枢穴是穴位贴敷治疗肥胖症的选穴组方核心;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茯苓、大黄、白术;用药的四气五味中温、甘、苦、辛比例最高,药物归经以脾经、肝经、胃经居多;常用药物组合有白术-茯苓、陈皮-茯苓等;以白术为中心,联合茯苓、泽泻、大黄、莪术、山楂、陈皮是穴位贴敷治疗肥胖症组方用药的核心。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肥胖症选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慢性咳嗽选穴及所用中药的性、味、归经等规律及特点,为小儿慢性咳嗽穴位贴敷治疗标准化提供参考和借鉴,为腧穴配伍及穴位贴敷用药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等自建刊以来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中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文献,采用数据挖掘中的频次分析方法,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选穴及用药规律。最终纳入文献31篇,包括21个穴位,48味药物。结果与结论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所属经脉穴位选择上以肺俞穴为主穴,以腰背部的膀胱经穴为主,穴位类型以背俞穴为主;用药以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为多,以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多归于肺经,药性多温,药味以辛、苦、甘味为主,主药固定且多以生姜为药引。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及用药规律,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知网、维普网及万方数据库中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文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频次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和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47篇,包括43个穴位及79味中药。在穴位选择上,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足三里穴。用药频数排名前10位的分别为红花、桂枝、黄芪、川芎、当归、细辛、丹参、牛膝、冰片、赤芍。结论: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选穴以足三里穴、涌泉穴、三阴交穴为主,可补益气血,通调一身阳气。用药以活血化瘀药为基础,性味多辛温,意在温阳辛散,改善血运。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选穴与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CBM)四大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2月30日。以"穴位贴敷""穴位敷贴""穴位外敷""腧穴敷贴""功能性消化不良"为检索词,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结果:对穴位贴敷治疗FD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共检出252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文献48篇,其中穴位21个,中药72味。使用频次在5次以上的腧穴有10个,使用频次前3位的分别为中脘、神阙、天枢穴。穴位贴敷治疗FD的腧穴共涉及6条经脉,其中以任脉、督脉最多。使用频次在5次以上的药物有26味,使用频次较多的有细辛、白芥子、吴茱萸、肉桂、木香等。穴位贴敷治疗FD所用中药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有7味,以温里药、理气药为主。穴位贴敷主治FD的用药归经以脾、胃、肾经为主。结论:针灸治疗FD选穴以脘腹部的任脉穴位为主,此外督脉、足阳明胃经穴位也较为常用,而用药则以具有温阳、理气、散寒之功的辛温药物居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每年三伏、三九天予以穴位贴敷治疗6次,连续3年;观察组在穴位贴敷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穴位贴敷及内服中药次数的增加,疗效有提高的趋势。结论: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对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透皮吸收贴剂穴位贴敷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贴敷组、针刺组、局部贴敷组,每组30例。穴位贴敷组采用中药贴剂穴位贴敷法,局部贴敷组采用中药贴剂局部贴敷法,均为每日1次,每次贴敷4 h;针刺组采用穴位针刺,每日1次,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3组均为15 d为1个疗程。通过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压痛、颈部活动度的变化判断临床疗效。结果穴贴组、局贴组、针刺组均可改善颈型颈椎病的症状与体征;穴贴组近远期疗效不劣于针刺组,且优于局贴组。结论中药透皮吸收贴剂穴位贴敷治疗颈型颈椎病可同时结合药、穴双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吴磊  勇入琳 《新中医》2019,51(9):209-21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三伏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选穴及用药规律,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1998年1月—2018年7月在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三伏穴位贴敷治疗AR的临床文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三伏穴位贴敷治疗AR的选穴和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26篇,包括19个穴位及23味中药。在穴位选择上,三伏穴位贴敷治疗AR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肺俞穴。用药频数排名前10的分别为白芥子、细辛、生姜、延胡索、甘遂、辛夷、冰片、白芷、丁香和麻黄。结论:三伏穴位贴敷治疗AR选穴以背俞穴为主,调肺脾肾三脏;以大椎穴为要,助一身之阳气。用药以天灸方为基础、以发泡药为重点,重视温阳辛散。  相似文献   

8.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6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穴贴组33例,将自制的膏药贴敷在神阙和中脘穴位上;服药组29例,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口服;穴贴加服药组28例。同时予穴位贴敷和中药内服。观察3组临床疗效、唾液淀粉酶、血清锌及铅等的变化。结果:愈显率、总有效率穴贴加服药组与服药组、穴贴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穴贴加服药组治疗后唾液淀粉酶和血清锌含量上升、血清铅含量下降,各项指标与穴贴组、服药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与中药内服对治疗小儿厌食症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穴位贴敷具有操作简便、患儿依从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梅花针配合中药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三伏天梅花针叩刺配合中药贴敷特定穴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梅花针叩刺加中药贴敷组 (治疗组 )、中药贴敷组、中药组分别治疗 ,前两组取穴以大椎、肺俞、膏肓俞为主穴 ,并根据辨证选取配穴。结果 治疗组与中药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与贴敷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3组疗效治疗组 >贴敷组 >中药组 ,且年龄越小、治疗次数越多疗效越好。结论 梅花针合中药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是一种行之有效、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法 ,能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整理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现代文献,探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取穴与用药规律,为临床上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提供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文献,建立穴位贴敷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数据库,针对穴位应用频次、归经、分布和腧穴所属类型以及用药规律进行总结。结果共纳入文献124篇,涉及穴位34个,主穴穴位频次121次,共涉及79味药物。结论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较为常用,以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为主,以肺俞穴为主穴,多以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穴位多分布在腰背部,穴位类型以背俞穴为主;用药以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居多,多归于肺经,药性多温,药味多辛、苦,常用生姜汁调和制成药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将200例住院治疗的先兆流产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肌内注射激素保胎、止血,治疗组加中药贴敷足底穴位治疗。观察组间治愈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95.2%,优于对照组的78.2%,P<0.01。结论:穴位贴敷对改善先兆流产孕妇的临床转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腹泻选穴及所用中药的性、味、归经等规律特点,为腹泻的临床腧穴配伍及穴位贴敷用药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限定检索时限为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检索有关穴位贴敷治疗腹泻的临床文献,采用数据挖掘中的频次分析方法,分析穴位贴敷治疗腹泻的选穴及用药规律。【结果】最终共纳入文献64篇,包括27个穴位、80味药物。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所属经脉穴位选择上,以神阙、天枢、中脘、足三里等穴为主穴,以任脉、胃经、膀胱经穴为主;用药上,以吴茱萸、肉桂、丁香、白术、干姜为多,其功效以散寒止痛为主,药性多呈辛、温、热,归经多属脾、胃经。【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常用单穴为神阙,常用配穴为天枢、中脘、足三里,多使用温阳散寒药物,总体体现了散寒止痛的治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消滞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对小儿厌食疗效及食欲调节因子影响。方法选取62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健胃消食片治疗,试验组予以消滞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身高以及食欲调节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体质量、BMI较高,中医症状积分较低,促食欲激素/瘦素、神经肽Y较高(P0.05);2组治疗前后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滞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有助于上调促食欲激素/瘦素、神经肽Y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接诊的121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差异分组,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90.16%)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73.33%)高(P0.05);观察组用药后出血停止时间、腰痛与腹痛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予以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同时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其安胎效果,该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1次/隔日,选取两侧肺俞穴或定喘穴交替进行穴位注射,3个月为1个疗程。中药穴位贴敷1次/日,贴于双侧肺俞、双侧膏肓、双侧定喘、膻中、天突、大椎,每次贴敷8~10小时。每年三伏、三九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年。结果治愈25例,显效40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总结近5年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不同证型的研究进展。从疾病辨证分型、辨证用药、组穴规律方面对单纯或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的文献进行综述。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但仍需紧密结合慢性胃炎中医证型的条目更新,实施严谨的科研设计以进一步论证中药穴位贴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穴位贴敷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1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穴位贴敷组(穴贴组)58例,针刺组50例.穴贴组以中药制膏贴敷中脘、关元、气海等穴;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中极、关元、气海等穴.3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穴贴组总有效率为84.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6.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臀围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下降,组间比较无差别;腰臀比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临床症状积分比较,2组治疗后均有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单纯性肥胖不仅疗效确切,而且穴位贴敷使用方便,无疼痛及毒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8.
[背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目的]采用系统综述方法评价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取穴及用药规律。[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CNKI、VIP和WF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2月)。[纳入标准]①研究设计:穴位贴敷防治慢性胃炎临床观察,不限定语言或发表方式。②观察对象:慢性胃炎,年龄、性别及种族无限制。慢性胃炎确诊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③结局评价指标:腧穴选用频次及所属经脉、贴敷用药频次及归类。[数据收集与分析]2名评价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提取资料,不同之处交流确定。资料提取:贴敷腧穴选用频次及所属经脉、用药频次及归类。[主要结果]初筛文献87篇,排除重复文献11篇,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最终纳入文献59篇,27个穴位(使用总频次159次),80味中药。腧穴选择以中脘,足三里为主,任脉穴次最多;贴敷药物频次排序为延胡索、木香、丁香及吴茱萸,理气和温里药为主。[问题与展望]尚缺乏统一操作标准,机理研究尚浅,疗效评定标准不一,辨证贴敷不多。未来期待大样本多中心规范研究,深层次探讨作用机理,针对不同证型挖掘更精准贴敷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食疗治疗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病例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食疗治疗)和对照组(黄体酮治疗)各6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β-HCG、孕酮、E2值变化和中医证候积分,B超检查2组孕囊发育及胚芽、心管搏动情况以评断其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血β-HCG、孕酮、E2均上升(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食疗治疗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与常规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贴敷组和针刺组各50例.贴敷组应用三伏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穴取大椎、肺俞、膏肓、膻中、气海;针刺组于同期采用针刺疗法,穴取中府、天突、膻中、定喘、丰隆,观察两组远期疗效.结果:贴敷组总有效率为94.0%,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天中药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