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利湿化瘀法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及用药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 67%,对照组为66. 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BUN、Scr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健脾补肾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陈卫明 《新中医》2015,47(9):87-88
目的:观察参麦地黄丸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肺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盐酸贝那普利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地黄丸,2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与尿蛋白、尿红细胞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红细胞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地黄丸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阴虚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阴虚湿热型的患者以猪苓汤为基本治疗方并随证加减,水煎取药汁100mL,同时加入烊化后的阿胶,分早晚两次口服,1月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治疗前后水肿消退、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尿蛋白变化、尿中红细胞数变化等情况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完全缓解16例占37.21%,基本缓解17例占39.53%,好转4例占9.30%,无效6例占13.95%,总有效率为86.05%。治疗前后水肿、临床症状及体征、尿蛋白、尿中红细胞数等指标测定差异显著。结论: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阴虚湿热型的一种较好方法,临床缓解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热脱敏方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紫癜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清热脱敏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尿蛋白、尿红细胞和血肌酐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对照组为8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h尿蛋白、尿红细胞和血肌酐组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脱敏方治疗紫癜性肾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肾复康1号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滋补肝肾祛瘀,清热凉血止血中草药治疗(组成:小蓟、大蓟、三七、地榆、白茅根、蒲黄、菟丝子、山茱萸等);对照组30例,口服血尿胶囊。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临床症状、尿红细胞、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尿红细胞、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AC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复康1号方治疗慢性肾炎血尿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补肾活血为主的中药汤剂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尿蛋白、尿红细胞、肌酐等的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对照组为6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化验指标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地降低尿蛋白、尿红细胞,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隔姜灸联合补肾健脾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补肾健脾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隔姜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尿蛋白计数明显降低,尿红细胞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治疗组患者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降低更为明显,临床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联合补肾健脾方能有效降低患者尿蛋白及尿红细胞计数,提高临床疗效,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有确切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易建革 《国医论坛》2013,28(1):36-37
目的:观察中药肾宁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肾宁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及尿红细胞的变化情况并判断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0%,对照组为78.12%;尿蛋白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36%,对照组为65.63%;尿红细胞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42%,对照组为75.75%.两组临床总疗效、尿蛋白、尿红细胞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肾宁汤能有效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和红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2组均治疗12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肌酐(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及血浆白蛋白(Alb)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Cr、BUN、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及Alb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参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失访2例)服用人参汤;对照组26例(失访4例)服用肾炎舒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尿蛋白及尿红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1%,对照组为57.7%;尿蛋白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对照组为57.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尿红细胞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1%,对照组为67.9%,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值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人参汤能明显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亏虚证的临床表现、降低尿蛋白和红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3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健脾益肾、利湿化浊的健脾益肾汤疗效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86%,治疗前后比较腰酸痛有效率92%,水肿有效率84%,乏力有效率90%,头晕有效率75%,24h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P〈0.01),尿沉渣RBC计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健脾益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控制饮食、适度活动、控制血压及其他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黄葵胶囊口服,5粒/次,3次/d;治疗组予益气养阴清热利湿的肾炎2号方治疗,1剂/d,水煎口服。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TC、TG、血尿β2-MG及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P均0. 05),ALB均显著上升(P均0. 05),且治疗组治疗3个月时上述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 05)。结论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治疗IgA肾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中医症状及血尿、蛋白尿,提高ALB,并可调节血脂,降低β2-MG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宁水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宁水汤。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对照组总有效率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均降低,血红蛋白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红蛋白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宁水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延缓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脾益肾方应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镇江市中医院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8例,依据随机原则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实验组在此基础联合补脾益肾方治疗,2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个月,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肾功能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 50%、66. 67%,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开展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均较前好转,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尿蛋白水平,保护肾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一半汤联合氯沙坦治疗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氯沙坦钾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一半汤。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7.14%和62.8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BUN、Cr、AL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AL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半汤联合氯沙坦治疗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可显著降低尿蛋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光明中医》2021,36(12)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肾虚血瘀证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肾虚血瘀证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数(高倍视野)和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为73. 3%,2组均有一定疗效,但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尿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数(高倍视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肾虚血瘀证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参苓白术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疗效:对照组有效率为64. 00%,治疗组有效率为88. 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医证候疗效:对照组有效率为80. 00%,治疗组有效率为92. 00%,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含量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通络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单纯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祛风化痰通络方,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7%。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改善尿红细胞数、24h尿蛋白定量、内生肌酐清除率。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减少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的排泄,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二冬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二冬汤治疗,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肾功能以及中医证候积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冬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真武汤加味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进行治疗的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加味,观察分析患者的尿红细胞、24 h尿蛋白排泄量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尿蛋白排泄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尿红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真武汤加味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可使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