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许月影  林婷  雷改兰 《当代医学》2021,27(12):111-112
目的 探究药剂科在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的550例病历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抗菌药物使用;另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的550例病历作为观察组,采取药剂科干预抗菌药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单次剂量、药物选择、联合用药、更换药品不合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药物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剂科能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选择的干预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解放军第三○五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评分组与常规组,各29例;评分组患者根据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痰液状况、呼吸功能、影像学特点对肺部感染情况进行评分,评分≥6分者予以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方案治疗,首选广谱抗菌、耐酶的三代头孢菌素以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治疗72 h后根据细菌学和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的选择敏感抗生素;<6分者以及常规组患者均由查房医师决定抗菌药物应用方案。统计两组患者抗生素应用疗程、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控制时间、总住院费用、日平均住院费用及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真菌定植率和病死率。结果评分组和常规组患者真菌定植率分别为10.3%和27.6%,病死率分别为10.3%和31.0%,评分组患者真菌定植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评分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并发症控制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10.6±2.9)d比(19.1±4.1)d、(4.3±1.6)d比(6.4±1.2)d和(14.2±4.9)d比(24.6±5.2)d](均P>0.05);评分组总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6594±210)元比(10 593±229)元](均P<0.01)。两组患者日平均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肺部感染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治疗时间,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甲状腺肿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取抗菌药物干预措施实施前(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来海南省东方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取干预措施实施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来该院就诊的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46.25%)明显少于对照组(100.0%),不良反应发生率(2.5%)明显少于对照组(23.75%,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机把握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疗程(7.68±0.23)d明显少于对照组(2.41±0.1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甲状腺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同时缩短用药疗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评分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选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由临床医师根据自身经验选择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以肺部感染评分为依据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时间(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并发症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日平均住院费用和总住院费用)、住院期间真菌定植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并发症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日平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真菌定植率为5.17%,低于对照组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感染评分应用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选择中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总住院费用和真菌定植率,以及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优于临床医师根据自身经验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吴婉秋  马庆宁 《吉林医学》2014,(22):4857-486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保留输卵管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腔镜手术治疗52例(腔镜组),开腹手术治疗50例(开腹组),两组病例均采取输卵管开窗术,并在输卵管系膜局部注射50mg甲氨喋呤,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82.38±20.88)ml]与开腹组出血量[(82.38±20.88)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腹部手术切口长度[(2.44±0.36)cm]明显小于开腹组[(7.62±0.98)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曲马多镇痛用量[(253.85±122.41)mg]明显要少于开腹组[(528.00±152.92)mg],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3.04±4.27)h]与开腹组[(29.64±5.28)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0.44±1.86)h]与开腹组[(27.97±3.11)h]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住院时间[(4.83±1.46)d]明显短于开腹组[(8.36±2.3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住院费用[(4.26±0.77)万元]明显高于开腹组[(2.79±0.410)万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恢复日常工作所需时间[(13.75±2.19)d]明显短于开腹组[(18.64±5.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畅率78.85%明显高于开腹组66.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1.5年内同侧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和开腹保留输卵管手术均能有效治疗输卵管妊娠,但腹腔镜手术具有显著的微创效果,且能提高输卵管通畅率,非常适合有生育要求的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超声检测子宫肌瘤假包膜到浆膜面的最短距离(myometrial free margin,MFM)在宫、腹腔镜两种术式去除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病例选取经济有效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2月期间行宫腔镜(实验组)和腹腔镜(对照组)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去除术的分别为103例和87例。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记录阴道超声观察术前子宫肌瘤的直径,位置(子宫肌瘤包膜到子宫浆膜面的最短距离和到子宫黏膜面的最短距离)及肌瘤的数目、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术前阴道超声检测宫、腹腔镜手术的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的数目和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包膜到浆膜面的最短距离(MFM),宫腔镜组为(5.88±1.60)mm,腹腔镜组为(4.92±2.62)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子宫肌瘤包膜到子宫黏膜面的最短距离分别为宫腔镜组(2.78±2.16)mm,腹腔镜组(9.45±6.284)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腹腔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2.32±22.48)min和(88.34±18.42)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28±36.28)m L和(48.39±32.61)m L,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分别为(7.98±6.20)g/L和(16.32±4.53)g/L,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2.23±1.02)d和(5.03±1.10)d,住院费用分别为(4 989.52±988.98)元和(12 523.23±2 871.08)元,上述指标宫腔镜组均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术后组织病理均为良性子宫平滑肌瘤。结论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是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对于直径<65 mm,子宫肌瘤包膜到浆膜面的最短距离5 mm的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选择宫腔镜电切术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子宫平滑肌瘤组织中基质金属酶(MMP-2)、基质金属抑制酶(TIMP-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平滑肌瘤组织中和50例子宫平滑肌组织中MMP-2、TIMP-2的表达.并分析MMP-2、TIMP-2的表达与肌瘤大小个数之间有无密切关系.结果 (1)在50例子宫平滑肌瘤组织中MMP-2阳性表达检出率为52.0%(26/50);高于在50例子宫平滑肌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8.0%(14/50),(P<0.05).TIMP-2阳性表达检出率在两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0%(13/50)、20.0%(10/50),表达无差异(P>0.05).(2)MMP-2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平滑肌瘤个数、大小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 提示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生发展与MMP-2、TIMP-2表达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对直肠、膀胱和性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宫旁切除长度[(3.39±0.28) cm vs (3.41±0.37) cm]和阴道切除长度[(3.50±0.47) cm vs (3.63±0.52) cm]、平均手术时间[(40.4±6.8) h vs (48.2±7.3) h]、术中出血量[(41.6±10.5 mL vs (55.2±9.6) 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40.4±6.8) h]、排便时间[(77.5±12.4) h]短于对照组[(48.2±7.3) h、(85.6±15.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膀胱最大容量较术前明显减少,最大尿流率和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和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尿急尿刺激、便秘腹泻、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0(0/26)、3.85%(1/26)、11.54%(3/2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3%(5/26)、15.38%(4/26)、46.15%(12/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在保护患者直肠、膀胱功能,减少性生活障碍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球囊介入动脉闭塞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及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45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在膀胱镜检查+双侧输尿管逆行插管术+球囊介入髂总动脉闭塞术下施行二次剖宫产术(介入组),21例直接行二次剖宫产术(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产后出血率、子宫切除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围生儿情况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介入组术中出血量[(1596.08±156.25)mL]、输血量[浓缩红细胞:(4.42±2.10)U],血浆:(534.34±36.12)mL]、产后出血率(29.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96.08±184.38)mL、(7.27±2.05)U、(1164.10±75.26)mL、47.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介入组住院费用[(27308.90±4390.99)元]明显高于对照组[(11679.10±845.93)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组子宫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在球囊介入动脉闭塞术下行剖宫产术,具有有效、安全、创伤小等优点,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的65例直径≥5.0 cm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0)。研究组患者给予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经期、血红蛋白、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治疗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经期短于对照组[(6.8±1.2)d比(7.8±1.3)d],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92±3)g/L比(86±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1%(34/35)比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3%(5/35)比33.3%(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3%(33/35)比7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治疗直径≥5.0 cm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指导老年肺炎患者抗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186例老年肺炎住院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3例。对照组根据医生临床经验决定抗菌素的使用,观察组则根据PCT及CRP监测情况决定抗菌药物使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影像学转阴时间和痰培养转阴时间分别为(5.1±1.1) d、(6.3±1.4) d和(6.5±1.4) 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6±2.4) d、(12.5±2.5) d、(12.7±2.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含量和PCT含量分别为(6.5±1.2)×109/L、(0.415±0.024) ng/mL和(5.482±1.032) ng/m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1.4)×109/L、(0.542±0.035) ng/mL和(6.812±1.248)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经费分别为(7.1±1.2) d、(9.1±3.2) d和(6575.4±240.6)元,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8±2.2) d、(13.8±4.1) d、(10426.5±312.4)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细菌耐药1例、菌群失调0例、二重感染1例,对照组分别为8例、7例、10例,观察组患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低于对照组的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指导老年肺炎患者抗菌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经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相秀英  董杰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130-133
目的调查比较《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出台前、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5种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切除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内固定物取出术、白内障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为规范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整群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4月734例手术患者出院病历为干预前组,2011年6月-2012年4月1198例手术患者出院病历为干预后组,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种类、给药时机、用药时限、住院天数及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学干预后围术期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1.30±1.25)d比(9.79±1.12)d,P〈0.05];平均住院总费用、平均药品总费用、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均明显减少(均P〈0.05),平均药品费用占平均住院总费用的比例由31.26%降至26.00%,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占平均总药费的比例由40.06%降至22.36%;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也明显缩短[(4.6±1.2)d比(1.9±0.3)d,P〈0.05)],使用率由100%(734/734)下降至61.51%(737/1198);抗菌药物种类由7类16种下降至6类12种。结论临床药师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利于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但与《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的相关要求仍有差距,须进一步加强整治干预。  相似文献   

13.
柳明哲 《中外医疗》2016,(17):197-198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整群收集2012年10月—2015年10月该科住院的腹股沟斜疝患儿264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132例,比较手术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4.4±3.1) min、出血量(2.7±0.4)mL、出院时间(3±0.5)d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4.5%,明显优于对照组15.2%(P<0.05)。结论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干预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及应对措施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163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药师是否参与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将163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观察两组患者抗菌药合理应用比例、手术切口感染率、平均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指标. 结果 干预组抗菌药合理应用比例为83.5% (71/85),切口愈合优良率为95.3% (81/85),平均住院时间为(11.4±2.3)d,治疗费用为(3 784.5±211.8)元;非干预组抗菌药合理应用比例为57.6% (45/78),切口愈合优良率为82.1% (64/78),平均住院时间为(18.5 ±2.1)d,治疗费用为(5 329.7 ±115.6)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导,能显著提高抗菌药合理使用比例,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围术期实施药学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药剂科2011年1~12月实施药学干预的白内障手术围术期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药剂科2010年1~12月未实施施药学干预的白内障手术围术期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抗菌药物治疗费用以及抗菌药物种类等。结果①研究组患者切口感染率[1.4%(1/70)]和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0.0%(0/7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和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10.0%(7/70)、7.1%(5/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住院时间[(7.8±0.7)d]、住院费用[(0.41±0.02)万元]、抗菌药物治疗费用[(0.10±0.01)万元]以及抗菌药物种类[(1.1±0.2)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9.3±1.2)d]、住院费用[(0.62±0.07)万元]、抗菌药物治疗费用[(0.27±0.02)万元]以及抗菌药物种类[(0.27±0.02)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术后5 d体温[(37.03±0.16)℃]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5 d体温[(38.3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术期加强药学干预是可行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进一步规范患者临床用药。同时,针对性的药学干预措施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整个干预措施效果明显,针对性强,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绝经前期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米非司酮 12 .5mg 1次 /d口服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 2 0例 3个月 ,治疗前和 3个月后分别用彩色超声波测量子宫及肌瘤体积 ;同法取同期绝经前期子宫肌瘤 18例为对照组期待观察 3个月。结果治疗组 3个月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均缩小 (P <0 .0 1) ,而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米非司酮对绝经前期子宫肌瘤有效 ,是一种较好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提高抗菌药物在儿科应用的合理性。方法:从我院2008年1~6月的门诊儿科处方中随机抽取1200张,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1%,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阿奇霉素,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7.3%。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其中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使用最为普遍,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LIHR使用巴德3DMax补片免钉合与普通平片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并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郑州颐和医院普外二科使用补片行50例LIHR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例数分别是(94.32±18.31) min﹑(5.62±1.2)d﹑(9234.81±2074.13)元,显著低于对照(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率11%,较对照组23%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DMax补片免除固定补片,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少﹑费用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相关的因子。方法选取绝经前子宫肌瘤患者66例,分为两组,一组为米非司酮治疗后再行手术组,另一组为直接手术组。第一组病人治疗前后分别用B超测量肌瘤的三维经线,肌瘤体积缩小≥20%为治疗有效。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比较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中IGF-1、TGF-β、肥大细胞的表达差异。结果 (1)在米非司酮治疗组和未用药物组中,IGF-1的表达分别为2.18±2.49和3.31±1.9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GF-β和肥大细胞的表达在两组间没有差异(P>0.05)。(2)在米非司酮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IGF-1的表达分别为3.30±2.68和0.57±0.7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GF-β和肥大细胞在两组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下调了子宫肌瘤中IGF-1的表达,IGF-1的表达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20.
陈飞燕 《华夏医学》2014,27(1):75-77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剥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剥除子宫肌瘤;治疗组:56例,采用腹腔镜下剥除子宫肌瘤.分析两组疗效、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07%,高于对照组的7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93.63±52.91) ml,少于对照组的(137.24±60.65)ml,住院时间(4.62±0.84)d,少于对照组的(6.29±0.9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优于开腹剥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