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泰安市中学生伤害的发生现况、分布特征及伤害发生的相关因素 ,为在该人群实施伤害预防干预活动提供依据。 [方法 ] 2 0 0 3年 3月对泰安市岱岳区 2所农村中学 1799名学生进行伤害现况调查。 [结果 ]过去 1年内伤害发生率为 3 1 91% ,男生为 42 2 6% ,女生为 18 92 % ;初中生为 3 9 3 0 % ,高中生为 2 1 2 7%。前 6位伤害为跌落伤、刀割伤、烧烫伤、动物咬伤、交通伤和硬物碰伤。中学生伤害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论 ]中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 ,应该针对发生原因、发生地点和重点人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皖南地区部分中学生伤害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探讨中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样取皖南地区5所中学的初、高中5个年级共38个班2135名学生进行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伤害的年发生率为67.03%,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于高中生;男生的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39.02%)、碰伤(37.00%)、交通伤(30.02%)、刀割伤(24.22%)、烧烫伤(20.98%)。伤害的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和学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运动、骑车、玩耍及走路;发生形式以自伤为主,其次为他伤。且伤害发生率与其父母化程度及是否独生子女有密切关系。结论:应针对伤害的特点和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中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伤害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宁波农村居民伤害情况及常见伤害种类和原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回顾调查了部州区1527户4037名居民1年中伤害的发生情况。[结果]1年内共发生伤害1052次,伤害总发生率为26.06%,居前5位的是跌伤(7.48%)、刀割伤(6.91%)、交通伤(3.94%)、碰撞伤(3.25%)和烧烫伤(2.06%)。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婴幼儿及中老年人发生率较高,夏秋季为高。平均每例伤害发生者需休息8.1d,活动受限8.4d,直接医疗费用251.9元。[结论]伤害在农村居民中常见且多发,对发生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职业人群伤害发生的原因、地点等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张家港市伤害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张家港市报告伤害19542例,其中男性12559例,女性6983例;本地户籍11640例(发生率为13.18‰),外地流动人口7902例(发生率为13.78%0)。伤害发生最多的前5位职业是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占44.43%)、从事家务(占11.04%)、学生(占8.48%)、办事人员(占6.37%)、商业服务人员(占6.10%)。除学龄前儿童、学生和军人外,其他职业人群发生伤害的首位原因均为交通事故。发生伤害时所从事的活动主要是工作、娱乐和驾乘交通工具。[结论]不同职业人群发生伤害的主要原因、地点和发生伤害时所从事的活动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临沂市罗庄区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程度及其特征,为制订中小学生伤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临沂市罗庄区抽取11349名中小学生,调查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伤害发生的种类、次数及受伤情况。[结果]发生10种共9864人次伤害,伤害发生率为41.6%,其中初中生为50.7%,高中生为43.4%,小学生为32.9%;男生为45.1%,女生为37.6%。前3位伤害为跌伤(1952人次)、碰伤(1255人次)、车辆伤(1067人次)。52.6%的伤害发生在校内。[结论]伤害严重危害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应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通江县农村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1998年对四川省通江县某乡324名0-14岁儿童1年中伤害发生现况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伤害发生率为38.89%,7.94%儿童1年中发生两次以上伤害。11种受伤害类型中的5 种为跌落伤(16.98%)、钝锐器伤(6.17%)、碰撞伤(5.25%)、刺伤(3.09%)、烧烫伤(2.47%),占伤害总例数的87.30%。不同年龄、性别、季节以及儿童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等伤害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并对受伤害的危险因素、场所、形式及部位、程度、伤后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示我们应针对儿童伤害发生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保护儿童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鄞县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我县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现况及常见的意外伤害种类和原因,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11所学校10568名中小学生在过去1年中的意外伤害情况。[结果]1年内有1207名学生发生意外伤害1757次,总发生率为16.63%,发生率以跌伤(5.95%),碰撞伤(2.55%),刀割伤(2.40%)为高;初中生发生率最高,男生高于女生;意外伤害主要在运动和玩耍时发生,有39.04%的病例去医院门诊,1.35%病例住院治疗,平均每例需休息3.24天,活动受限4.53天,缺课0.91天。直接医疗经费约149元。其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对子女伤害发生率有一定关系。[结论]伤害在中小学生中常见,多发,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城乡4社区居民伤害现况调查   总被引:57,自引:4,他引:53  
目的 调查浙江省4个社区人群伤害发生现况。方法 选择不同经济状况的城市、农村社区各2个,对城市2843P、农村2985户共16899名居民1年中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伤害总发生率为15.64%,其中城市17.18%,农村15.30%,男性18.06%,女性14.06%,死亡9例。以跌伤/坠落、刀割/锐器伤、交通伤、碰撞/硬物击伤、烧烫伤和动物咬伤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80%、3.86%、2.07%、1.99%、1.13%和1.06%。交通伤以45岁以上者发生率为高,其中自行车导致的占37%;5岁以下儿童跌伤/坠落伤发生率为12%,动物咬伤则以15岁以下者较高,农村高于城市。平均每例伤者休息8.62天,活动受限7.92天,医疗费用324.21元。结论 浙江省社区居民伤害发生率较高,导致较大的经济和家庭负担,预防控制社区人群伤害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居民伤害发生情况、流行特征以及疾病负担,为创建安全社区提供决策支持。[方法]采用二阶段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到10400户共25153名常住居民对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期间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主要内容有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职业、伤害原因、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伤害时的活动、伤害部位和性质。[结果]伤害粗发生率为3.10%,95%可信区间为2.79%~3.21%;标化发生率为2.50%;伤害次数发生率为3.30%,标化发生率为2.64%。前三位伤害原因是跌倒/坠落、交通事故、烧烫伤。发生地点以住所、街道公路、公共管理区域为多。伤害性质以浅表伤、脱位/扭伤/劳损、骨折为多。每例伤害患者治疗费用为3047元人民币。随着年龄的增长伤害发生率也提高(伤害发生率l~14岁组为1.45%,15~44岁组为1.54%,45~65岁组为3.18%,65岁及以上年龄组为6.48%)。伤害发生率有性别差异,男性伤害发生率为2.33%,女性为3.82%。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伤害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文盲为4.47%,小学为4.59%,初中为4.38%,高中/中专为3.27%,大专为1.89%,大学为1.57%)。伤害发生还与婚姻状况有关,未婚者伤害发生率为1.30%,已婚者为3.15%,离异或丧偶者为7.35%。[结论]安全社区建设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干预工作,重点干预女性、老人、文化程度低、离异独居的人员;干预重点场所应该为住所、街道公路、公共管理区域;减少因跌倒、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长途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发生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铁路旅客意外伤害的发生现况并探索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调查铁路旅客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用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其危险因素。结果 铁路旅客总的伤害发生率为1.2%,男女差异无显性,伤害类型以烫伤、碰伤和跌伤为主(占93.28%)。性格内向、饮食差、睡眠差、旅行中饮酒是旅客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有伤害忧患意识和经常出差则是旅客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铁路旅客是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必须重视这一巨大人群的伤害预防。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意外伤害发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百色市中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855名百色市中学生,对其意外伤害的发生及心理健康状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31.81%,初中生伤害的发生率高于高中生;意外伤害的发生与年龄及SCL-90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的心理因子有关。结论 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中学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应对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安全训练,预防和控制中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苏南地区未成年人伤害发生的现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苏南地区的22624名未成年人在2004年9月1日~2005年8月31日期间的伤害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3.1录入数据,转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伤害事件发生率为20.7%。男性、女性分别为24.60%、14.94%。以3~5岁(幼儿园组)最高为25.02%。前6位伤害类型是跌伤、碰挤压伤、扭伤、昆虫动物咬伤、烧烫伤、割刺伤。受伤害部位第1、2、3位分别是下肢、手指/脚趾、上肢。受伤害后住院、医院门诊处理、自己/他人处理、没有处理,分别占4.77%、54.77%、27.51%、7.73%。[结论]苏南地区未成年人伤害事件发生率较高,给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发展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威胁,并导致一定的经济负担,加强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的伤害已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及造成的社会及经济损失。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深圳特区内外2个市区6所中小学校2181名学生2000年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年伤害发生率为15.59%,男生高于女生(P<0.01),中学生高于小学生(P<0.01),发生率年龄增长而上升,高中为高发年龄段。居前三位的伤害为跌伤、交通伤、碰撞伤,其主要发生原因为运动、骑车及玩耍。校外或校内受伤机会远多于家中,分别为43.52%,37.37%和19.11%。结论 开展以学校为主体的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伤害病例在伤害发生时间、发生原因、发生意图以及伤害临床信息等方面的差异,为开展针对性的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米易县2006-2007年监测哨点医院报告首诊的14993例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2006-2007年合计报告伤害病例14993例。其中,男性10388例,占69.29%;女性4605例,占30.71%。不同性别病例伤害发生时间分布无差异(P〉0.05);不同性别伤害发生地点与发生时的活动不同(P〈0.01)。中毒、动物伤所占比例.女性分别为9.47%、8.17%,男性分别为3.56%、5.62%;自残/自杀所占比例,女性为5.80%,男性为1.31%。中度、重度伤害所占比例,女性分别为28.38%、3.28%,男性分别为30.78%、2.56%(P〈0.01)。伤后4h内就诊者所占比例,女性为66.34%,男性为70.42%(P〈0.01)。[结论]不同性别人群发生伤害的特点不同,开展伤害干预时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门头沟区中学生伤害流行现状,为制定中学生伤害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门头沟区2所初中、2所高中1 10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填写过去1 a里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门头沟区中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2.7%.初中学生伤害发生率(13.1%)高于高中学生伤害发生率(12.4%).男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x2 =31.169,P<0.01).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是扭伤(24.3%)、跌坠伤(8.4%)、自伤(6.4%).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27.6%),其次是校内体育场/馆(21.8%)和校内其他地方(14.8%).结论 中学生伤害多发、频发,意外伤害是中学生伤害的主要因素.要针对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伤害干预措施.家庭是伤害干预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浦东新区社区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和影响伤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二阶段无放回PPS整群抽样,组织实施以16 661名居民为对象的回顾性入户调查。以伤害发生率、伤害特征性构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描述和分析伤害流行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上海市浦东新区伤害发生率为1.72%,男女伤害发生率的比例为1.29∶1;伤害发生主要地点是居所和街道公路;伤害发生时主要活动是家务和工作;伤害发生主要部位是下肢;伤害所致临床表现前3位依次为骨折〉开放性伤〉挤压伤;居前5位的伤害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碰撞/挤压〉交通事故〉割伤/刺伤〉烧烫伤。跌倒/坠落为各年龄段伤害发生的首位原因;睡眠时间少、使用精神类药物以及预防伤害知识知晓水平低是伤害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伤害的发生涉及多类因素的协同作用,伤害防治不仅要从宏观上掌握伤害发生效应及原因的流行水平和特征,也要深入研究伤害相关、种类繁多的危险因素作用机制,并建立因地制宜的有效干预策略或措施;伤害数据的收集应该由专业机构伤害就诊监测、重点人群伤害监测与社区伤害调查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17.
孕期及产后妇女家庭暴力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研究显示,在一般妇女人群中,家庭暴力发生率为3.4%~30%。而孕期及产后妇女更容易在生理和心理上受到伤害,且往往引起母胎或母婴双方的严重后果。因此,家庭暴力对这一时期妇女的影响尤为引人关注。本文在河南省初步调查孕期及产后妇女家庭暴力的发生现况,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上海市长宁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况及影响因素,为伤害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选取长宁区2所小学、2所初中的在校学生,进行基本信息和伤害发生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组间差异性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进行伤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1821名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0.1%,其中小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未成年人伤害发生原因及其分布特征,为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11月,在镇江市城区抽取部分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7012人,过去1年内603人发生过伤害,伤害发生率为8.600;发生767例次,例次发生率为10.94%。伤害发生率,男性为10.43%,女性为6.85%(P〈0.01);4~6岁组最高.16~17岁最低,有随着年龄增加逐渐下降的趋势(P〈0.01)。伤害发生例次居前5位的是跌倒/坠落、交通事故、碰撞/挤压伤、昆虫/动物咬伤、扭伤。最常见的伤害部位为手指/脚趾和下肢;41.33%发生在家里/宿舍,35.85%在娱乐活动时发生。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增大是未成年人发生伤害的保护因素,男生、单亲家庭、自己骑自行车上学、家庭成员相处常有矛盾是未成年人发生伤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小、男生、单亲家庭、自己骑自行车上学、家庭成员相处常有矛盾的未成年人更易发生伤害。  相似文献   

20.
威海市居民伤害发生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威海市城乡居民伤害发生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分析城乡居民伤害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减少伤害发生率提出伤害预防控制对策,提高人群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方法]本次调查涉及威海市的4个市(区)。首先把每个市(区)的所有镇(街道办事处)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好、中、差三类,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本次调查抽取了12镇(街道办事处),72个行政村(居委会),8600户居民家庭,在对伤害相关信息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检验的基础上,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论]本次调查共有390人4l8人次遭遇过伤害,按人数计算的伤害发生率总体为l9.06‰。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患慢性疾病、是否了解伤害知识等因素是影响伤害发生率的显著因素。[结论]伤害是威海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按人数计算的伤害发生率总体为19.06‰,主要的伤害类型分别是交通事故、碰撞伤和跌落伤,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是影响伤害发生率的显著因素,应加强伤害方面的研究工作,有效减少伤害及其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