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对312种单味中药的散剂和煎剂,分别用联苯胺、无色孔雀绿及邻甲苯胺三种显色剂,直接作隐血试验,结果312种煎剂和308种散剂均为阴性,仅紫河车、鹿茸、鹿角粉和鹿角霜为阳性,但按常规治疗量服用紫河车和鹿茸粉者,其大便隐血试验一般不出现阳性反应,说明服用中药对大便隐血试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药制剂用甜菊甙替代蔗糖势在必行彭红(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24001)关键词甜菊甙,蔗糖,制剂改革随着社会医药科学事业的迅速发展,中药制剂各种新剂型不断出现。其中,含糖的主要剂型就有冲剂、煎膏剂、糖浆剂、合剂和口服液等。而这“糖”,又以蔗糖为主...  相似文献   

3.
益肾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非酶糖基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肾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非酶糖基化的影响。方法:将7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益肾活血方”治疗组和单纯西药对照组,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益肾方煎剂,对肝肾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以及两种方法治疗过程中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1%,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疗效均优于单用西药的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方”与降糖药合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良好,中药益肾方煎剂治疗糖尿病肾病过程中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尤其明显,说明经典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抗糖化产物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型没药对外伤致血瘀的消肿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寻找没药入煎剂的科学依据。比较不同剂型药效的差异。方法:选取没药生品,清炒品与醋制品制成煎剂,散剂和混悬剂,以小鼠足跖的外伤肿胀数为指标,观察不同剂型,不同炮制品对外伤致血瘀的药效。结果:三种剂型,三种炮制品对外伤引起的血瘀肿胀均有显的消肿作用,各剂型的药效相近,各剂量组之间药效无显性差异。三种炮制品中,生品的作用较强。结论:没药入煎剂具有科学性,且没药生品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黄芪甲苷、芒柄花素对basal-like乳腺癌细胞株MDA—MB-468和MDA—MB-231增殖和磷酸化Akt(phospho-Akt,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黄芪注射液、黄芪甲苷和芒柄花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468和MDA-MB-231进行干预,以不加药物干预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再选取药物抑制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用细胞内蛋、白质印迹法观察对p-Akt(Thr308)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根据MTT比色法实验结果确定黄芪注射液、黄芪甲苷、芒柄花素和黄芪甲苷配伍芒柄花素的最佳浓度,黄芪注射液终浓度为生药含量1g/mL,黄芪甲苷终浓度为80μg/mL,芒柄花素终浓度为40μg/mL,黄芪甲苷:芒柄花素为1:4。干预MDA—MB-468细胞1d后,各用药组p-Akt(Thr308)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2d后,各用药组p-Akt(Thr308)水平显著下调(P〈0.05),其中以芒柄花素组、黄芪甲苷+芒柄花素组下调最为明显;芒柄花素和黄芪甲苷+芒柄花素明显下调P—Akt(Ser473)蛋白表达。干预MDA—MB-231细胞1d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芒柄花素组和黄芪甲苷+芒柄花素组p-Akt(Thr308)蛋白水平有明显的下调;在药物干预2d后,黄芪注射液、芒柄花素和黄芪甲苷+芒柄花素组p-Akt(Thr308)蛋白水平都有明显下调。备用药组p—Akt(Ser473)蛋白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注射液、黄芪甲苷、芒柄花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468和MDA—MB-231均有抑制增殖的作用,但抑制作用程度及其浓度存在差异,其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与下调Akt的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异黄酮类化合物芒柄花素(Formononetin,FMN,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又称刺芒柄花素、芒柄花黄素,广泛存在于黄芪、甘草、葛根、红三轴草等豆科植物中,易溶于甲醇、乙酸乙酯、乙醚、稀碱溶液,难溶于水~([1-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芒柄花素具有抗肿瘤、降血脂、抗心律不齐、抗菌、解痉挛、抗脂质过氧化、雌性激素等作用,能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还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血管平滑肌细  相似文献   

7.
"免煎中药颗粒"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免煎中药颗粒”(以下简称“免煎颗粒”)是指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选用适当的溶媒和程序,将中药饮片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浸出,经浓缩干燥,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散剂或颗粒剂。单味定量包装,供药剂人员遵临床医嘱随证处方,按规定剂量调配给病人直接服用。“免煎颗粒”不需煎煮,即服即冲,将中医药传统的汤剂,转变成为一种快捷、简单、方便的剂型,是重要汤剂改革的一项尝试。在临床应用中“免煎颗粒”剂型改革还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药煎煮忌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药煎剂的质量 ,直接影响临床疗效。而煎煮容器的选择与中药煎剂的质量密切相关 ,历代认为 ,煎药容器须用砂锅、瓦罐而忌用铁器 ,如李时珍曰 :“凡诸草木药皆忌铁器……。”又曰 :“煎药并忌用铜铁器……。”[11] 笔者通过对常用中药 1 0 0种进行实验观察 ,试图对古人煎药忌铁的说法提供依据。1 实验方法1 .1 药 材 选择常用中药 1 0 0种 ,分别煎煮 ,制成 1 0 %溶液备用。1 .2 方 法 取每种煎液各 1 0 ml,加入 Fe Cl3 试剂 2~ 3滴 ,混合 ,观察其色泽变化。2 实验结果2 .1 煎液颜色与 Fe Cl3 混合后有反应  1 0 0种中药煎液颜…  相似文献   

9.
<正> 毒剧中药的炮制目的,主要是改变其化学性质,使其毒性降低,消除药物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如乌头有大毒,《神农本草经》记载“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经甘草黑豆炮制后,其有毒成分乌头硷转变为低毒的乌头原硷,降低了毒性,可入汤剂,处方用量可达9克,而生乌头一日极量:煎剂3克,散剂仅1.5克。梁代陶弘景就半夏而言,“凡使半夏,须用汤洗十余遍,令滑尽,不尔有毒,戟人咽喉。”说明中药的炮制与防病治病  相似文献   

10.
1含糖中药制剂的历史与现状含糖制剂,中西药品中均有,而以中药制剂为甚,且主要集中于中药制剂中的冲剂、口服液、糖浆剂、煎膏剂以及丸剂等剂型。中药制剂中使用的糖包括蔗糖、冰糖、饴糖、蜂蜜等,而以蔗糖为主;在制剂中主要作为粘合、矫味、填充、润湿、吸收等作用的附加剂使用,也有极少情况下用于治疗目的。中药制剂加糖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史料记载中,主要是为了治疗的需要,把糖作为一种药物加入。如,《备急千金要方》的“地黄羊脂煎方”中的蜜糖,“益母草膏”中的红糖等。尽管中药制剂加糖由来已久,但应用不多,《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双参平肺方中不同配伍对知母芒果苷提取率的影响,并以成分配伍研究影响复方提取率的作用机理。方法 根据处方中药含有成分的类别进行处方拆方、配伍,分为知母单煎组、处方合煎组、知母-皂苷类中药复方组、知母-酚酸类中药复方组、知母-碱基类中药复方组。以知母中芒果苷提取率为指标,分析配伍对芒果苷提取率的影响;根据拆方结果,对显著影响芒果苷提取率的桑白皮,以其所含的生物碱成分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氨基酸等代表性成分进行不同配伍,考察桑白皮中成分对知母中芒果苷的影响,探讨芒果苷提取率的影响机理。结果 知母单煎、处方合煎、知母-皂苷类中药复方、知母-酚酸类中药复方、知母-碱基类中药复方配伍的提取率分别为97.33%、47.03%、94.08%、57.53%、34.31%;进一步拆分表明,处方中桑白皮与知母配伍时对芒果苷的提取率影响最为明显,其中桑白皮生物碱部位、DNJ、甘氨酸、β-丙氨酸溶液分别与知母合煎,芒果苷的提取率分别为16.64%、28.13%、40.75%、48.56%。结论 双参平肺方煎煮提取时主要是桑白皮、地骨皮影响了芒果苷的提取率,推测桑白皮中生物碱及氨基酸与芒果苷形成缔合物,团聚分子量增大,影响了芒果苷煎出时的成分溶出。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药剂型的不断进步、创新,已由传统的煎剂、散剂、丸剂、颗粒剂等向胶囊剂、喷雾剂、注射剂等剂型快速发展。随着品种和剂型的不断增加、临床应用的更加广泛,有关不良反应报道也日益增多,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其开发研制的合理性、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千金要方》两种重要传本《备急千金要方》、《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在内容上多有不同,其中在方剂文献方面的差异特别值得重视。宋人对《千金要方》原书的散剂相关内容进行了诸多改动,包括论述散剂的章节与内容、药味计量单位、药味重量、散剂制法等,其所有的改动均无任何标示,书前的“凡例”亦无任何说明。从内容来看,由于增补了诸多散剂相关医学资料,宋校本较之新雕本显然更为丰富,书籍的章节编排更为明确合理。作为中医临床百科全书,宋校本更便于阅读与使用。但从传统的文献整理的角度来看,径改原书确为学者之大忌。  相似文献   

14.
从《小品方》的方剂组成、治法、剂型及煎制、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小品方》的方剂学成就。《小品方》组方简单,加减化裁灵活,已经初具方剂学治法体系,体现了"八法"的治疗原则,同对剂型多样,重视煎制法对方剂疗效的影响,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保元汤传统煎剂和免煎剂对脾虚小鼠负重游泳和MΦ吞噬功能的对比研究,对比两种剂型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昆明品系小鼠,造成脾虚小鼠模型,再灌以等量的保元汤免煎剂和水煎剂,空白组灌以蒸馏水,分别在灌药后对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和MΦ吞噬功能进行测定。结果保元汤免煎组与煎剂组数值均高于空白组,传统煎剂组高于免煎剂组。结论保元汤的传统煎剂疗效强于免煎剂,说明不同的剂型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喷施不同浓度钾对红芪药材性状及异黄酮类成分的影响.方法 设置高、中、低3个浓度钾盐水平,观察采收期红芪药材的外观性状,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样品中K、Ca、Mg、Zn、Fe、Cu、Co等7种无机元素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等4种异黄酮类...  相似文献   

17.
甘草大戟同用对大鼠心肝肾功能及病理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十八反中甘草与大戟同用对大鼠心、肝、肾功能及形态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甘草组、大戟组、甘草加大戟组及对照组4组,分别灌服等量甘草、大戟、甘草加大戟煎剂和生理盐水,连续7d,观察大鼠心、肝、肾功能及形态的变化。结果:单纯大戟对动物肝功能有一定影响,但配伍甘草后对肝功能影响加重。甘草加大戟对大鼠心功能有明显影响,对肾功则无影响。对大鼠心、肝、肾脏组织形态有一定影响,但停药后可以恢复。结论:甘草、大戟同用后有一定的副反应,建议临床上宜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散剂的应用与改进邱玉英(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昌330006)关键词中药药剂临床应用改进1中药散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中药散剂是一种传统剂型,见效快,制剂简单,携带方便,能随证加减,在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最近笔者走访了南昌市3家医院,发现中药散剂在临...  相似文献   

19.
中药煎煮方法与煎取量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煎煮方法与煎取量间的关系.方法本文对中药煎剂中的茎、叶、花、根、根茎、子实、果皮、枝干、皮、藤、石、介、虫、甲5大类25种中药的重量、加水量、倒出量、吸蓄量进行实验探讨.结果得出处方药重量、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和煎取量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的计算公式.结论对中药煎剂加水量和达到预期煎药量的量化指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黄芪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炒黄芪、酒黄芪、生黄芪三种不同的炮制方法,炮制完后,提取不同炮制方法下黄芪黄酮类、糖类成分,比较炒黄芪、酒黄芪、生黄芪三种炮制方法的黄酮类、糖类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酒黄芪毛蕊异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生黄芪、炒黄芪(P<0.05),酒黄芪、生黄芪芒柄花素含量均显著高于炒黄芪(P<0.05)。酒黄芪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含量显著高于生黄芪、炒黄芪(P<0.05),酒黄芪、生黄芪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含量均显著高于炒黄芪(P<0.05)。炒黄芪、酒黄芪水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生黄芪(P<0.05),炒黄芪还原性糖含量显著高于酒黄芪、生黄芪(P<0.05),炒黄芪、酒黄芪多糖含量均显著高于生黄芪(P<0.05)。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黄芪的黄酮类及糖类成分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酒黄芪的黄酮类成分含量较高,炒黄芪的糖类成分含量较高,因此,须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