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度与方形黄鼠蚤鼠疫媒介效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几种选定的温度下,对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的鼠疫媒介效能进行了实验室测定。结果表明,在2 ̄4℃,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的鼠疫媒介效能为0.009,9 ̄12℃为0.05,19 ̄21℃为0.09,26 ̄28℃为0.01,33 ̄35℃为0。认为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不但是达乌尔黄鼠鼠间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而且在保存鼠疫自然疫源性方面还具有相当于储存宿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非鼠疫疫区方形黄鼠蚤成龄蚤的菌栓形成能力钱存宁,张晓雪,冯玉明,姜万武,曹鸿翥,黄赤忠(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乌鲁木齐市830002)在非鼠疫自然疫源地中,寄生于长尾黄鼠的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Citellophilustesquorusaltaicu...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甘肃省兰州地区鼠疫自然疫源性初步调查结果,该地区与查明的大祝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和会宁,平川阿拉善黄鼠源地接着,其自然地理景观,啮齿动物种群构成与分布特征,媒介蚤类组成等与黄鼠疫源地基本相同。主要宿主动物为阿拉善黄鼠,主要媒介为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和阿盖新蚤。未检出鼠疫菌和IHA阳性血清,但PIR检出1:10以上滴度血清5份,其中1份为1:640。对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兰州地区存在鼠疫自  相似文献   

4.
鼠疫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鼠疫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原体为鼠疫耶尔森氏菌,主要经蚤叮咬而传播,亦可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传染性强,病死率高。迄今为止,全世界约有1.6亿人死于鼠疫。如今人间鼠疫已不多见,但鼠间鼠疫在疫区还很猖獗,而且该菌还曾被用于生物恐怖,因此鼠疫不仅对疫区人民的健康构成危害,还严重威胁国家生物安全。目  相似文献   

5.
固原鼠疫疫区地处甘宁阿拉善黄鼠(简称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东部边远地带,历史上无人间鼠疫流行记载.1977年和1978年连续两年在固原县北部黑城镇辽坡村的双岭子、阳洼梁自黄鼠体内检出6株鼠疫菌,从而被判定为甘宁黄土高原黄鼠疫源地的一部分.主要染疫动物为黄鼠,主要媒介为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简称黄鼠蚤).当时黄鼠密度为4~3只/hm2,经过十年灭鼠,至1987年考核验收时,黄鼠密度为0.2只/hm2,达到基本控制标准.1994年后黄鼠密度从0.67只/hm2逐年上升,到2001年已达2.45只/hm2.1979年至2001年的各年度监测中一直未检出鼠疫菌,但在2000年监测中,检出4份阳性血清,滴度最高为1 : 640,阳性检出地为黑城镇辽坡村老疫点,现将2001年鼠疫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监测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染疫动物及其寄生蚤种类构成,探讨其宿主地位和保菌作用。方法 统计分析近50年间阿拉善黄鼠自然疫源地有关鼠疫防治的调查与监测资料。结果 在该疫源地的3次动物间鼠疫流行中判定染疫动物7种,染疫蚤4种,分离出鼠疫菌159株。结论 阿拉善黄鼠是该疫源地染疫动物的绝对优势种群,鼠疫菌的主要贮存宿主,与其主要寄生蚤—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Ctm)的共同作用是造成鼠疫传播与流行的主要因素。其他动物参与流行,对鼠疫菌的保存与延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围场县啮齿动物及寄生蚤的种群组成和数量动态,收集可检材料,开展动物鼠疫疫情监测。方法在不同的生境中,捕获啮齿动物调查其数量,收集其寄生蚤,并进行细菌学和血清学检验。结果发现围场境内有啮齿动物14种,以达乌尔黄鼠为优势种平均密度1.87只/hm^2;蚤类30种.以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为优势种;近5年剖验各种动物2183只,蚤培养144组1109只,动物血清1153份,经检验均为阴性。结论虽未分离出鼠疫菌,但仍存在着动物鼠疫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在人工条件下,进行了长尾黄鼠感染鼠疫菌后的带菌越冬试验。两年共感染黄鼠90只,其中40只冬眠,冬眠期死亡鼠仅从局部淋巴腺体培养到鼠疫菌;冬眠结束后,将醒眠鼠处死,未培养到鼠疫菌;抗体检查阳性率为68%,抗体滴度主要在1:32~1:64之间。提示长尾黄鼠可以带菌进入冬委但其带菌越冬的可能性不大,在保存鼠疫菌越冬的作用上,可能低于其主要寄生蚤-方形黄鼠蚤。  相似文献   

9.
1991-2000年对某宁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连续开展了10年鼠疫监测,结果表明该疫源地动物鼠疫散在流行,其主要宿主黄鼠密度0.7-2.3只/hm^2,鼠体蚤指数为2.5,洞干蚤指数为0.3,巢蚤指数为3.9。剖检各种动物材料34240份,检出鼠疫菌4株,昆虫材料37719份,结果阴性,做间接血凝44499份,判定阳性90份。10年来在动物鼠疫流行较为活跃的情况下,连续38年未发生人间鼠疫。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察右后旗1988~2000年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2000年,按照《内蒙古自治区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察右后旗的鼠疫动物病进行了系统的监测。结果在13个年度中有4个年度从长爪沙鼠体内查出鼠疫F1阳性血清,1个年度检出鼠疫菌,说明该旗近年来存在鼠间鼠疫的微弱流行,在宿主动物中,长爪沙鼠(59.45%)为优势种,达乌尔黄鼠(2.98%)为常见种,布氏田鼠(35.89%)呈岛状分布,为个别地带的优势种,在媒介昆虫里,方形黄鼠蚤,二齿新蚤,秃病蚤和光亮额蚤合计占86.49%,为广布种,近代新蚤,短跗宗眼蚤,角尖眼蚤占11.38%,为常见种。  相似文献   

11.
会宁鼠疫自然疫源地是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为该疫源地的西部边缘区,疫源面积37000ha,占整个疫源面积的12.91%,疫史可追溯到1738年,1962年人间鼠疫为最后一次流行,共发病26人,死亡11人,并从人尸和沙狐体内分离出鼠疫杆菌。1963年从主要宿主阿拉善黄鼠及其主要媒介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体内分离到鼠疫杆菌。动物间鼠疫的流行在时间分布上仅限于阿拉善黄鼠地面活动的4 ̄8  相似文献   

12.
1985~1987年4—9月,在白银市平川区(原为靖远县)对阿拉善黄鼠(以下简称黄鼠)鼠疫区的媒介昆虫,在不同地段(疫区、疫区外围(非疫区)捕获黄鼠,检体蚤、探洞、剖巢和家屋粘蚤纸等方法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监测结果,探讨防控对策。方法按《鼠疫联防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宿主、媒介调查和鼠疫细菌学、血清学检验。结果捕获动物2目6科10属12种,黄鼠为优势种,平均密度为0.30只/hm^2;采集蚤类4科6属12种,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优势种,黄鼠体蚤指数为1.50,染蚤率为60.20%;细菌学培养和血清学检验未检出阳性。结论该疫源地动物间鼠疫处于相对静息状态,但针对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该疫源地的特殊性,鼠疫对疫区乃至周围人群的危害性依然存在;应密切联防协作,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疫情报告网络,提高鼠疫控制应急反应能力和鼠疫处理工作能力;重新细化监测方案,扩大流动监测规模,提高先期发现动物间鼠疫流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棕形额蚤传播鼠疫媒介效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棕形额蚤Frontopsylla spadix是一广布蚤种,在云南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种群组成中居第4位,是齐氏姬鼠、黄胸鼠、褐家鼠的重要寄生蚤之一,在该疫源地棕形额蚤的自然感染率为0.67%,1975~1994年从此蚤分离到鼠疫菌14株,仅次于方叶栉眼蚤而高于特新蚤指名亚种。为弄清云南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主要蚤种的媒介地位,作者系统研究了棕形额蚤传播鼠疫的媒介效能。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室 全自动恒温恒湿室,面积10m~2,温度19±0.5C,湿度80±5%。1.1.2 实验动物 齐氏姬鼠和大绒鼠捕自非疫区  相似文献   

15.
剑川石龙山区是野鼠鼠疫流行的现疫区。动物病猛烈流行与缓和交替出现,疫源性表现出基础疫源地的特征。迄今,从鼠和蚤共分离到182株野鼠型鼠疫菌。1982年在分离鼠疫菌的过程中曾发现一株鼠疫菌有自然噬菌体生长,经核对该株噬菌体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用小白鼠皮膜长尾黄鼠抗凝血液喂饲鼠疫菌感染的Ⅱ龄期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C.tesquorumaltaicus)的试验结果表明:其菌栓形成持续时间为38天,菌栓率为5.4%;小白鼠供血基本上能反映该蚤种在自然宿主供血条件下的菌栓形成情况;皮膜抗凝血液供血基本上能满足鼠疫菌营养需求,不阻止菌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甘宁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45年动物间鼠疫流行监测材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为今后该疫源地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新理论、新方法。结果在该疫源地内共发现哺乳类动物30种,阿拉善黄鼠为主要宿主;发现蚤类59种(亚种),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主要传播媒介;45年中有4次动物间鼠疫流行,9个年份检出鼠疫菌159株,23个年份检出阳性血清488份。检菌及阳性血清出现的时间仅限于主要宿主地面活动的3~9月,流行高峰出现在5~6月,流行时阿拉善黄鼠平均密度在(3.26±1.11)只/hm^2。疫源地核心地带位于海原县境内月亮山与南华山之间。结论认为现阶段的疫情监测能够有效地阻止人间鼠疫的发生,也能在人类不幸受到感染时加以及时处理。但从疫源地动物间鼠疫的监测效果上分析,仍然不能尽如人意。针对该疫源地的特殊性,在以往监测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动物间鼠疫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规律性,加强疫源地内鼠疫联防组织的监督作用,重新规定细化监测方案,扩大流动监测规模,提高其先期发现动物间鼠疫流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甘宁阿拉善黄鼠鼠疫动物病流行特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疫源地为一块独立的自然疫源地,面积2286.4km^2。属典型的黄土高原西部丘陵干草原景观。主要宿主为阿拉善黄鼠,主要媒介为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鼠疫菌为黄土高原A、B型。疫源地空间结构上分集中地段(核心)和相对分散地段。鼠疫动物病的流行呈长期性和间断性表现,大流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黄鼠密度和鼠体蚤指数的变化在一定年际中呈急剧回升的征象。对策与措施应为:认真扎实地做好在核心区地段的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疆乌苏古尔图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规律,及时发现该地动物鼠疫疫情,防止动物鼠疫传到人间。方法参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鼠疫监测方案》中有关方法进行。结果 2010年灰旱獭平均密度为0.93只/hm2,长尾黄鼠平均密度为16.5只/hm2;长尾黄鼠体外总蚤指数为9.2,其中方形黄鼠蚤占77%;长尾黄鼠鼠疫间接血凝阳性率为0.65%;共检出鼠疫菌23株,其中1株检自灰旱獭,5株检自长尾黄鼠,12株检自方形黄鼠蚤,4株检自似升额蚤,1株检自宽新蚤;2010年未发现人间鼠疫疫情。结论 2010年乌苏古尔图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呈高强度流行。动物鼠疫疫情发生后,除加大动物鼠疫疫情监测外,还加强了人间鼠疫疫情监测,有效地防止动物鼠疫疫情传到人间。  相似文献   

20.
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的鼠疫感染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以下简称黄鼠蚤)是长尾黄鼠(Citellus undulatas,以下简称黄鼠)的优势寄生蚤种,我区1955—1980年自该蚤共分离到35株鼠疫菌,占染疫媒介昆虫的27%,被认为是鼠疫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为深入了解该蚤对于鼠疫的作用,我们在新疆北天山犄河县境灰旱獭—长尾黄鼠双宿主疫源地内进行了该种的感染、菌栓形成、传病能力等方面的野外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