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今年是《中华放射学杂志》创刊60周年,在几代影像医学专家、作者、读者和编者的共同努力下,杂志勇于创新,精益求精,获得了丰硕成果.我们简要回顾神经影像学进展,纪念杂志创刊,并激发我们的斗志,以加倍努力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CT成像领域的进展 CT诊断脑缺血性病变一直是临床热点问题,包括脑灌注与血管成像,伴随软硬件改善,目前一次注射对比剂可以循序观察脑组织血流灌注和脑血管形态.有报道利用64层MSCT,应用容积穿梭扫描模式,可以得到80 mm脑灌注图像,全面显示脑灌注异常范围,还可以得到动态Willis 环4D-CTA图像[1],而利用256层CT大范围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脑血管联合成像行冠状动脉、颈动脉及脑血管一站式扫描,在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前提下,全方位评价心脑血管病,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更多信息[2].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胰腺癌的CT诊断主要依靠胰腺形态的改变和病灶与胰腺之间密度的差异[1].常规CT增强是胰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但是对肿瘤血供的观察仍有其局限性,不能全面准确反应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随着多层螺旋CT的应用,一种新的CT灌注成像技术应运而生,CT灌注成像的理论基础为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和中心容积定律[2].90年代初Miles 等[3]首先提出了CT灌注成像概念,并实际进行了肝、脾、肾等腹部器官的CT灌注成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脑CT灌注成像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120例脑出血患者分期单次CT灌注成像检查,分析血肿周围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以及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四组患者灌注参数图示脑出血后MTT明显延长,7天时达高峰,后逐渐缩短;TTP的变化趋势接近MTT;rCBF7天时最低,后逐渐升高;rCBV的变化趋势接近rCBF。同一参数各组间比较及4个参数各组间经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均得出,P〈O.05,各组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肿周围组织血流量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与临床研究中显示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过程相一致。脑血流的波动性改变反映了脑出血发生后血肿周围组织继发产生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动态CT脑血流灌注定量分析可提供脑组织微循环血液动力学定量信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同时反映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颈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早期主要采用多普勒超声及DSA评价术后颈动脉狭窄缓解程度,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imaging,CTP)是一种新近出现的血流动力学评价技术,目前已有研究利用CTP评价慢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灌注情况[3-5],但对于CAS术后脑灌注改善情况的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5.
儿童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排CT的出现到256层及320层多层螺旋CT(MDCT)的临床应用,使一些新的扫描技术如心脏冠脉成像、肿瘤灌注成像等得以实现.在过去20年间,全世界CT检查频率增长超过10倍[1].由于CT检查有较高的辐射剂量,促使公众越来越关注辐射剂量所致的受检者增加癌症发生概率的危害性,特别是儿童CT扫描诱发的癌症概率要高于成人,已获得了充分的证据支持[2].CT检查被认为是造成医源性辐射最重要的原因[3-4].因此,有必要对儿童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320层容积CT全脑灌注对于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对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症状出现至常规CT平扫与全脑灌注成像检查时间在4h-1个月。间隔2-3天后复查的CT和/或MRI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比较CT平扫与脑灌注图像发现缺血灶的敏感性,对比评价4层灌注及全脑灌注,并统计辐射剂量。结果:根据8例患者复查的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共发现22处脑缺血灶;8例患者首次常规Cr平扫仅发现9处低密度区,脑灌注图像中发现11处异常灌注区;11处异常灌注区中表现为CBF与CBV均下降,并MTT延长4处,CBF下降,CBV增高,并MTT延长7处。全脑灌注显示病灶范围优于4层灌注。辐射剂量总剂量为4.6mSy。结论:320层容积Cr灌注成像可以通过一次对比剂注射,获得常规CT扫描、全脑灌注、CTA的数据,可以实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7.
CT灌注成像可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可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因而受到重视.实质性脏器灌注成像的价值已被证实.肺灌注成像在肺结节、肺梗塞等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灌注扫描带来X射线辐射剂量的增加和设备负荷的加大,其应用受到限制.低剂量的扫描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若能在灌注扫描中较大幅度降低剂量,则可在不增加辐射剂量的条件下实施有选择病例的灌注扫描,对疾病诊断起辅助作用.笔者尝试以猪为实验模型,通过降低管电流来降低CT剂量,初步寻求出肺部灌注扫描最低合理电流,减少被检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CT灌注成像在脑梗死前期局部低灌注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前期局部低灌注的CT灌注成像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分析15例临床诊断为脑局部缺血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常规MRI、MRA及CT灌注成像的表现.结果: 15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均未发现新的脑梗死灶,CT灌注成像发现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I1期4例、I2期7例、II2期3例,MRI发现缺血灶14个,MRA发现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例.结论: 脑梗死前期局部低灌注,常规CT,MRI无异常发现.CT灌注成像可超早期发现脑组织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并可分期区分低灌注的脑局部微循环的病理生理学状态,对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影像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逐渐从形态成像向功能成像转变,并广泛应用于临床。CT灌注成像即为研究组织血流动力学最方便有效的方法之一,可在病变的早期阶段提供功能信息。本文简要介绍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并对成像的原理、参数及面临的问题等予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在全上腹部器官扫描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96例患者注射对比剂后,利用Toshiba 320排CT进行上腹部容积扫描。将数据导入Toshiba体部灌注软件对全上腹部器官进行灌注分析,同时选择最佳时相重组平扫、增强各期图像,重组动脉CT血管造影(CTA)、静脉及门静脉CT静脉成像(CTV)。并分组对一站式检查进行辐射剂量分析。结果 89例获取良好的平扫及多期增强容积图像、动态DSA图像、门静脉CTV以及全上腹部低剂量灌注图像。连续动态成像提示动脉期成像最佳时间点分布于19~22 s之间,门静脉最佳成像时间点分布于33~36 s之间。其中发现合并或单发血管病变累计57处;发现合并或单发上腹部器官异常灌注72处;剂量对比发现辐射剂量轻度增加。结论 320排容积CT上腹部一站式检查可以动态观察所有脏器平扫至增强各期血流灌注情况,同时对病灶本身、整个脏器及邻近脏器灌注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能排除个体差异影响,准确选择最佳时相显示动脉、静脉系统血管形态及动态血流信息,真正实现了上腹部一站式容积扫描,对于上腹部病变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三维CT脑灌注血容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洁  李坤成 《放射学实践》2006,21(10):1069-1071
动态CT脑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能够反映脑内血流灌注情况,快速、可靠的评价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诊断急性脑缺血方面一直是研究热点[1,2]。由于CTP是二维技术,且检查范围受到限制,即使采用64排螺旋CT也仅能进行40mm扫描,通常无法显示全脑灌注情况[3,4]。三  相似文献   

12.
灌注CT成像是在常规CT增强扫描的基础上,结合快速扫描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成像方法。能够反映组织的血管化程度及血流灌注情况,提供常规CT所不能获得的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正摘要目的通过与80 kV脑CT灌注成像所得到的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相比较,探讨70 kV脑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30例接受双源CT灌注检查的疑似脑缺血病人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大鼠脑血肿周围脑组织血流变化的CT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建立大鼠脑血肿周围脑组织血流变化的CT灌注成像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 雄性大鼠70只,采用随机数字抽样法将其分为注血组和对照组。分别将40μl新鲜自体血或生理盐水通过微量注射泵注入大鼠右侧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利用CT灌注成像对各组动物模型血肿周围脑组织血流变化进行观察,并与HE染色和红四氮唑(TTC)染色标本对照。通过计算机辅助CT脑灌注成像软件制作灌注CT参数图,并对血肿周围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进行相对值(病侧/健侧)测量。结果 注血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存在不同程度低灌注梯度,血肿周围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rCBF)呈波动性改变,在注血后1h rCBF降至最低,随后逐渐回升、下降,分别于注血后6h和24h2次回升至峰值。TTC染色血肿呈黑褐色,血肿周围未见白色梗死区。病理学检查显示在出血灶与正常脑组织间存在过渡带即血肿周围区,周围区内组织疏松,细胞不同程度水肿,星形细胞肿胀,神经细胞变性,出血灶周边可见毛细血管增生及炎细胞浸润。对照组CT灌注成像、TTC染色和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大鼠脑血肿周围脑组织血流变化的CT灌注成像方法稳定可靠,能准确反映脑出血周围脑组织异常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是活体研究脑出血周围脑组织损伤较为理想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微机辅助CT脑灌注成像以及定量测量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目的:报告微机辅助CT脑灌注成像以及定量测量方法。方法:以PentiumⅡ300MHz微处理器,128MB内存,16MB显存,6G硬盘PC机和Windows98第2版为平台,用VissualC 为开发语言,根据中心容积定理,利用动态CT图像分析并计算脑血流动力学的有关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等。最后,将脑血流动力学数据根据色阶分别处理成脑血流量图(mapping of CBF),脑血容量图(mapping of CBV),平均通过时间图(mapping of MTT)和峰值时间图(mapping of TTP)。结果:动态增强CT图像经软件处理后可以在微机上显示脑组织的CBF,CBV,TTP和MTT灌注原始图像以及分割颅骨,皮下组织和脑室后的图像。急性脑缺血患者在MR T1加权像,T2加权像,平扫CT以及增强CT未显示的责任病灶,脑CT灌注图像可以清楚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的异常。结论:微机辅助CT脑灌注成像简单铁行,可显示常规CT和MR无法发现的早期脑缺血区的血流异常。与MR灌注成像相比更适用于急诊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应用的可能性,评估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CT灌注参数及图像,并与头颅CT平扫进行比较。结果 17例中CT平扫见创伤组织及周围脑实质低密度灶13例;CT灌注参数显示脑组织低灌注11例(64.7%),术区及挫伤脑组织高灌注4例(23.5%),2例未见明显脑组织灌注异常。低灌注者预后不良。结论对创伤性颅脑损伤行CT灌注有助于了解颅脑损伤后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对预后判断提供帮助;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中不仅注意脑低灌注,还应注意高灌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常规CT主要反映大体形态学的变化,而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在显示形态学变化的同时尚反映生理功能的改变,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1~4].因其可反映或测得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可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准确显示常规CT、MRI检查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死,同时还能揭示脑肿瘤的病理和生理改变,从而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而越来越受到医学影像学界和临床所重视.  相似文献   

18.
CT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T灌注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的功能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可较准确地反映肝脏和肝脏疾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它在肝硬化的诊断、治疗、随访及判断预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肝脏CT灌注成像的血流特点,肝脏和肝硬化CT灌注的研究现状以及多层螺旋CT在肝硬化灌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常兔脑多层螺旋CT灌注及MR灌注成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MR在正常兔脑血流动力学测量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健康新西兰种大白兔15只,行CT平扫后,选择基底节层面及相邻层面,经耳缘静脉途径以0.5ml/s速率注入CT造影剂,同时开始连续50s多层动态扫描;CT造影剂排空后,经耳缘静脉途径快速团注MR造影剂,同时开始连续43s多层动态扫描,经后处理获得CT及MR灌注图像。对感兴趣区测量血流量、血容量及平均通过时间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小脑的相应值相比进行分析。结果:应用CT灌注可以获得较好图像质量,MR灌注可反映出全兔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CT灌注及MR灌注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相对值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及MR灌注成像为兔脑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无创性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脑CT灌注成像对诊断颈动脉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方法 对20例临床诊断为TIA的病人行常规CT,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评价CT灌注成像的峰值时间(TTP)、血流量(CBF)、血容量(CBV)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结果 15例TIA病人在TTP图上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TTP较对侧延迟.CT灌注显示异常灌注病灶的数目及范围多于平扫.患侧TTP延长及对侧的TTP分别为(13.0±3.8) s和(8.3±1.7) s,P<0.01,而CBF无显著性差异.20例病人40支颈动脉CTA观察到4支血管闭塞,31支血管狭窄,颈动脉狭窄程度同TTP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脑灌注成像结合CTA,可同时观察颈内动脉的血管形态变化及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