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伸肌腱止点重建治疗锤状指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应用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3例锤状指患者,于末节指骨终腱止点处作粗糙面熏取掌长肌腱游离移植。肌腱近端用3/0缝合线重叠缝合,远端用4/0丝线作“8”字缝合后绕行至指端皮肤外打结。远侧指间关节用直径1.0mm克氏针固定过伸位10°~15°,近侧指间关节石膏托固定屈曲位30°~40°。4周后拆除牵引线及外固定进行近侧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功能锻炼,6周后拔除克氏针进行末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随访2个月~2年,按Dargan功能评定法:优11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2.3%。结论伸肌腱止点重建术是治疗锤状指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瘢痕折叠缝合和指伸肌腱侧腱束转位治疗陈旧性腱性锤状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腱性锤状指患者,根据术中所见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8例采用指伸肌腱远、近断端瘢痕折叠缝合+克氏针内固定;22例采用指伸肌腱远端与近端伸肌腱单侧侧腱束转位后钢丝Kessler钮扣肌腱缝合+克氏针固定.术后均用石膏固定患指于远指间关节过伸位、近指间关节屈曲位6周.结果 术后30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6~24个月,平均(13.0±4.5)个月,疗效评价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分:优2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结论 陈旧性腱性锤状指断端间若形成松弛瘢痕连接,可采用瘢痕折叠缝合法强化;若断端分离短缩,可采用指伸肌腱单侧侧腱束转位治疗.依术中所见不同采用合适的方法治疗陈旧性腱性锤状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H形切口结合末节指骨双通道缝合法治疗锤状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17年2月-2019年6月,对36例锤状指畸形采用远指间关节背侧H形切口,结合末节指骨基底双通道缝合,于末节基底重建伸肌腱止点,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于轻度过伸位.术后手指伸直位支具固定4周,6周拔除克氏针.结果 34例伤口术后达到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特殊类型锤状指的方法。方法对32例手指伸肌腱止点离断的患者给予肌腱线经隧道双缝合法治疗,即在远节指骨基底部钻孔,远侧指间关节用直径1.0mm克氏针固定过伸位10°~15°,两根肌腱线反向穿过骨隧道后分别在肌腱断端止点近端做“8”字缝合及经止点背侧单圈缝合。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内固定开始末节指间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6.8个月),32例均一期愈合,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肌腱再断裂、皮肤坏死。按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优19例,良1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肌腱线经隧道双缝合法是临床上治疗特殊类型锤状指的一种简单、疗效确切、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锤状指是由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至中央腱束止点间伸肌腱断裂(即腱性锤状指)或撕脱部分指骨所致(即骨性锤状指).对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块大于关节面1/3的骨性锤状指,以往采用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但指腹掌侧固定的钮扣常导致皮肤压迫性损伤.2006年8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克氏针钢丝悬吊法治疗骨性锤状指4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锤状指是由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至中央腱束止点间伸肌腱断裂(即腱性锤状指)或撕脱部分指骨所致(即骨性锤状指).对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块大于关节面1/3的骨性锤状指,以往采用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但指腹掌侧固定的钮扣常导致皮肤压迫性损伤.2006年8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克氏针钢丝悬吊法治疗骨性锤状指4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锤状指是由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至中央腱束止点间伸肌腱断裂(即腱性锤状指)或撕脱部分指骨所致(即骨性锤状指).对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块大于关节面1/3的骨性锤状指,以往采用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但指腹掌侧固定的钮扣常导致皮肤压迫性损伤.2006年8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克氏针钢丝悬吊法治疗骨性锤状指4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锤状指是由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至中央腱束止点间伸肌腱断裂(即腱性锤状指)或撕脱部分指骨所致(即骨性锤状指).对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块大于关节面1/3的骨性锤状指,以往采用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但指腹掌侧固定的钮扣常导致皮肤压迫性损伤.2006年8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克氏针钢丝悬吊法治疗骨性锤状指4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锤状指是由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至中央腱束止点间伸肌腱断裂(即腱性锤状指)或撕脱部分指骨所致(即骨性锤状指).对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块大于关节面1/3的骨性锤状指,以往采用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但指腹掌侧固定的钮扣常导致皮肤压迫性损伤.2006年8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克氏针钢丝悬吊法治疗骨性锤状指4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克氏针钢丝悬吊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锤状指是由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至中央腱束止点间伸肌腱断裂(即腱性锤状指)或撕脱部分指骨所致(即骨性锤状指).对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块大于关节面1/3的骨性锤状指,以往采用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但指腹掌侧固定的钮扣常导致皮肤压迫性损伤.2006年8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克氏针钢丝悬吊法治疗骨性锤状指4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锤状指是由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至中央腱束止点间伸肌腱断裂(即腱性锤状指)或撕脱部分指骨所致(即骨性锤状指).对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块大于关节面1/3的骨性锤状指,以往采用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但指腹掌侧固定的钮扣常导致皮肤压迫性损伤.2006年8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克氏针钢丝悬吊法治疗骨性锤状指4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锤状指是由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至中央腱束止点间伸肌腱断裂(即腱性锤状指)或撕脱部分指骨所致(即骨性锤状指).对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块大于关节面1/3的骨性锤状指,以往采用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但指腹掌侧固定的钮扣常导致皮肤压迫性损伤.2006年8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克氏针钢丝悬吊法治疗骨性锤状指4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锤状指是由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至中央腱束止点间伸肌腱断裂(即腱性锤状指)或撕脱部分指骨所致(即骨性锤状指).对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块大于关节面1/3的骨性锤状指,以往采用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但指腹掌侧固定的钮扣常导致皮肤压迫性损伤.2006年8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克氏针钢丝悬吊法治疗骨性锤状指4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锤状指是由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至中央腱束止点间伸肌腱断裂(即腱性锤状指)或撕脱部分指骨所致(即骨性锤状指).对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块大于关节面1/3的骨性锤状指,以往采用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但指腹掌侧固定的钮扣常导致皮肤压迫性损伤.2006年8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克氏针钢丝悬吊法治疗骨性锤状指4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锤状指是由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至中央腱束止点间伸肌腱断裂(即腱性锤状指)或撕脱部分指骨所致(即骨性锤状指).对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块大于关节面1/3的骨性锤状指,以往采用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但指腹掌侧固定的钮扣常导致皮肤压迫性损伤.2006年8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克氏针钢丝悬吊法治疗骨性锤状指4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的疗效.方法 对28例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的患者,采用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掌长肌腱腱片移植加强修复伸肌止点的手术方法.术后6周拔出克氏针,随访时按照Patel评价体系评定.结果 术后25例获得随访,3例失访,随访时间为3~15个月,平均10个月.优9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结论 采用掌长肌腱腱片移植加强修复指伸肌腱断端,可明显纠正畸形,并获得良好的关节活动度,是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的疗效.方法 对28例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的患者,采用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掌长肌腱腱片移植加强修复伸肌止点的手术方法.术后6周拔出克氏针,随访时按照Patel评价体系评定.结果 术后25例获得随访,3例失访,随访时间为3~15个月,平均10个月.优9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结论 采用掌长肌腱腱片移植加强修复指伸肌腱断端,可明显纠正畸形,并获得良好的关节活动度,是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远指间关节过伸角度固定对锤状指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8至2010年收治伸肌终腱止点近端1~3 mm断裂致锤状指34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于0°位,B组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于过伸5°~15°位;两组均不固定近指间关节,常规缝合肌腱断端.术后6周取出克氏针,经3~6个月功能锻炼后,测量患指远指间关节屈伸角度及活动范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远指间关节屈、伸角度及活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6例患者延迟拆线3~5d,9例伤口皮缘表现轻度血运障碍,其中2例出现小范围浅表坏死结痂,1例肌腱再次断裂.结论 锤状指手术时固定远指间关节过伸角度应该以健侧对应手指或相邻手指作为对照,尽量接近中立位,过伸角度不超过5°.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多小切口联合末节指骨骨隧道缝合法治疗腱性锤状指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 烟台山医院手外科采用多小切口联合末节指骨骨隧道缝合法治疗腱性锤状指畸形9例, 均为单指、闭合性新鲜损伤, 男7例, 女2例;年龄23~51岁, 平均3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10 d。于近端小切口内缝线套圈缝合肌腱断端近侧, 向远端牵拉并通过远端骨隧道打结固定, 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骨间关节(DIP)背伸位, 肌腱断端间断加强缝合。术后予石膏托功能位保护性固定3周, 3周后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骨间关节(PIP)正常活动, 6周后拔除克氏针。出院后采取门诊、微信等方式随访, 观察患指外形及功能。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17个月, 平均9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 无感染, 无皮肤坏死及线结外露等并发症, 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总主动活动度(TAM)功能评定法评定DIP活动, 优7例, 良2例。结论采用多小切口联合末节指骨骨隧道缝合法治疗闭合性腱性锤状指畸形, 能实现肌腱断端低张力连接, 手术创伤小, 并发症少, 是一种治疗腱性锤状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指伸肌腱终腱止点及末节指骨的解剖学观测,以物理力学方法对锤状指的形成原因做进一步的探讨。方法在成人新鲜尸体手指标本上,通过模拟手术,对指伸肌腱终腱止点及末节指骨的结构特点进行应用解剖学观测,用物理力学原理对指伸肌腱终腱及末节指骨进行受力分析。结果指伸肌腱终腱止点呈浅帽状被覆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的“舌”形骨嵴顶端,远侧指间关节侧面观呈规则的圆弧形,末节指骨在屈伸肌腱的牵拉下围绕一个固定的轴心在中节指骨头表面做屈伸运动;终腱或舌形骨嵴在手指纵轴线处受力最大,在垂直于手指纵轴线处受力最小。结论“指伸肌腱终腱-止点系统”的命名利于对锤状指的形成原因作进一步解释,并为锤状指治疗方法的改进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