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研究学龄前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声导抗和耳声发射。方法选取75例3~7岁不同程度腺样体肥大儿童,依次进行声导抗和耳声发射测试,并记录结果和参数。结果腺样体Ⅲ度肥大患儿出现A型鼓室图的概率、声反射引出率、平均峰压值均明显低于I度及II度肥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样体III度肥大患儿的DPOAE较I度肥大患儿(1~8k Hz),较II度肥大患儿(1.5~8k Hz)引出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导抗为A型的患儿中,声反射未引出者的DPOAE在0.5~2k Hz区域引出率低于声反射引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腺样体肥大的学龄前儿童应常规行声导抗和/或耳声发射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该人群是否伴有分泌性中耳炎;不同程度的腺样体肥大对儿童的中耳影响不同,III度腺样体肥大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概率大,程度重。  相似文献   

2.
儿童腺样体切除术对相关疾病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术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及鼾症的临床作用。方法对住院行腺样体切除术的68例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及鼾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儿经切除肥大的腺样体,辅以相应的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腺样体肥大较易成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及鼾症发病的基础因素。切除肥大的腺样体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及鼾症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 256例住院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儿童进行纤维鼻咽镜或鼻内镜及声导抗检查,对声导抗结果异常的患儿行纯音测听或ABR检查,统计分析不同年龄、不同腺样体肥大程度及不同病程患儿SOM的发生率。结果 6 25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合并SOM者2 702例(43.19%,2 702/6 256),而病史中有明确听力减退主诉者仅654例(10.45%,654/6 256);3~5岁年龄段SOM的发生率最高,为69.76%(1 119/1 604),随年龄增长,SOM发生率逐渐下降;Ⅲ°腺样体肥大患儿中SOM发生率为61.73%(1 639/2 655),显著高于Ⅰ度(21.11%,163/772)、Ⅱ度(31.81%,900/2 829)腺样体肥大患儿(P<0.05);不同病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SOM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腺样体肥大患儿SOM发生率为43.19%,低龄和腺样体肥大程度是腺样体肥大患儿并发SOM的影响因素,而病程对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腺样体肥大对儿童听力的影响及手术后儿童听力的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140例,术前行声导抗和纯音听阈检测,术后1周复查听力学检查,分析肥大腺样体对患儿听力的影响以及手术后的听力康复情况.结果 全组病例中,主诉有听力下降者93例,其内20例(21.51%)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聋;声导抗检查88例(165耳)为B型曲线,5例(9耳)为C型曲线.47例无自觉听力下降,但听力学检查结果显示29例(53.19%)存在单耳或者双耳听力下降;声导抗检查30例(63.83%)存在声导抗鼓室曲线的异常,B型曲线22例,C型曲线8例.腺样体切除并行鼓膜置管术后,所有患儿听力均明显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样体肥大可引起传导性听力下降,部分还表现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能有效恢复患儿听力.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是儿童鼾症的主要原因,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如呼吸障碍、发育障碍,或出现腺样体面容,特别是腺样体肥大常可引起儿童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分泌性中耳炎,且久治不愈。彻底解决腺样体肥大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切除。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02~2003年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腺样体肥大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病因的关系,提高对两者关联性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诊断有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小儿鼾症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住院儿童742例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42例中有173例SOM,SOM中伴腺样体肥大的有65例,而腺样体肥大(包括伴有SOM)有570例,腺样体肥大中发生SOM的机率为11.40%。结论 单纯腺样体肥大不是引起SOM的主要因素,儿童SOM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腺样体大小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将140例患儿分为腺样体中度肥大组和病理性肥大组。分析腺样体肥大程度对中耳功能的影响及两组间SOM发病率的差异。结果:两组之间SOM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声导抗图的类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腺样体肥大程度与SOM发病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病因的关系,提高对两者关联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有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小儿鼾症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住院儿童742例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42例中有173例SOM,SOM中伴腺样体肥大的有65例,而腺样体肥大(包括伴有SOM)有570例,腺样体肥大中发生SOM的机率为11.40%。结论单纯腺样体肥大不是引起SOM的主要因素,儿童SOM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儿童中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58例住院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均常规进行病史采集、鼻咽侧位片、声导抗检查;对部分患儿进行鼻内镜检查录像,单盲评估腺样体肥大程度及其与咽鼓管咽口的关系。统计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258病例中经声导抗检查证实合并分泌性中耳炎者108例(41.9%),而病史中有明确听力减退主诉者仅27例(10.5%);对合并和未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病例的相关影响因素统计分析发现,患儿性别、病程长短、腭扁桃体大小等因素对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无明显影响,低龄患儿、腺样体过度肥大、腺样体与咽鼓管园枕或咽口关系密切者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性大,多元回归分析证明其中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腺样体与咽鼓管园枕或咽口关系密切程度。结论有必要对所有腺样体肥大患儿常规进行听力学检查,以确认或除外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低龄患儿、腺样体过度肥大或与咽鼓管园枕及咽口关系密切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腺样体形态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腺样体随年龄的增长发展、退化、消失的演变过程,以及其肥大的临床意义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鼻内镜技术对2~87岁有鼻阻塞及相关症状门诊患者2650例,3~85岁健康对照810例腺样体形态进行研究。根据鼻内镜下腺样体的大小分为0~Ⅲ度记录。镜下取腺样体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39例。结果患者组2—9岁年龄段高度肥大型(Ⅲ度)、轻中度肥大型(Ⅱ度)腺样体分别占81.1%(198/244)、18.9%(46/244),其中2~5岁66例患儿腺样体均为Ⅲ度;10岁以上各年龄段腺样体从以Ⅱ度为主逐渐向Ⅰ度萎缩型和0度消失型过渡。60~69岁腺样体消失(0度)占多数(66.5%),81岁以上达100%。腺样体消失出现的最小年龄(19岁)和Ⅲ度肥大腺样体出现的最大年龄(21岁)均发生在20岁左右。健康组各度腺样体所占比例与患者组比较,除2~9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Ⅲ度占57.9%(22/38),Ⅱ度占42.1%(16/38),x^2=10.373,P〈0.01],其余各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内镜下观察Ⅲ度腺样体阻塞后鼻孔的部分其外观类似于肥大的腭扁桃体,Ⅱ度形态多样,Ⅰ度基本形态为橘瓣状。组织病理学上儿童腺样体淋巴组织丰富,成人腺样体淋巴组织渐变分散而炎性反应明显。患者组各度腺样体中鼻窦炎和鼾症的发病率以Ⅲ度为高,分别为47.4%和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1.28和40.26,P值均〈0.01)。结论10岁以下儿童腺样体体积最大,低龄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异常肥大的腺样体容易造成后鼻孔阻塞;10岁以后其腺样体呈萎缩趋势,对于20岁以上患者高度肥大的“腺样体”应注意与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对213例患有鼻-鼻窦炎和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分别按腺样体肥大程度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按病程长短分为3个月以下组和3个月以上组。所有患者均行电耳镜、声导抗等检查,并计分评价其中耳功能。结果轻度组的中耳功能明显好于重度组(P〈0.05);3个月以下组的中耳功能明显好于3月以上组(P〈0.05)。结论鼻-鼻窦炎和腺样体肥大影响儿童中耳功能,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和病程的延长对中耳功能的影响越明显;早期对患有鼻-鼻窦炎和腺样体肥大的儿童进行干预,有利于保护儿童的中耳功能和听力言语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所致鼻呼吸阻塞对儿童颅面发育的影响。方法对30例腺样体肥大儿童(腺样体肥大组)和27例正常儿童(正常儿童组)分别进行声反射鼻测量和X线头颅测量。结果腺样体肥大组鼻咽腔容积为(15.49±6.59)cm3,较正常儿童组(20.78±4.91)cm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样体肥大组鼻气道阻力为(5.58±3.28)cmH2O/Lmin,较正常儿童组(2.28±1.30)cmH2O/Lmin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头颅测量显示腺样体肥大组儿童面部形态呈明显的垂直向生长,下颌后缩,下颌角变大,其中前下面高为(68.32±6.66)mm,较正常儿童组(62.09±6.30)mm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面高比例为0.7±0.08,较正常儿童组0.77±0.11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样体肥大可致鼻阻力增大和鼻咽腔容积减小;鼻气道阻塞可明显影响儿童颅面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OSAHS与腺样体、扁桃体大小的关系。方法:2008—06—2010—10期间在我科门诊和病房以PSG确诊的338例OSAHS患儿为病例组,并根据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0AI)或AHl分为轻、中、重3个亚组,同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同期就诊的无上呼吸道阻塞症状的207例声带小结患儿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口咽部、电子鼻咽喉镜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腺样体、扁桃体大小与儿童OSAHS的相关性。以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Ⅲ、Ⅳ度腺样体以及Ⅲ、Ⅳ度扁桃体的比例分别为89.7%、6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9%、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例组中,Ⅳ度与Ⅲ度腺样体比较,Ⅳ度与Ⅲ度扁桃体比较,前者发生OSAHs的危险程度明显增高。腺样体、扁桃体分度的比例在病例组轻、中、重亚组中逐级递增(P〈0.01)。采用张口压舌法与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对多数病例组患儿扁桃体大小和咽腔狭窄的判断结果一致。但35例张口压舌法检查为I、Ⅱ度的扁桃体,其中13例(37.1%)以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扁桃体为Ⅲ度。结论: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是儿童OSAHS的危险因素,其中Ⅳ度腺样体和Ⅳ扁桃体的发病风险明显增高;腺样体、扁桃体大小与儿童OSAHS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是儿童OSAHS病因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且有助于包埋型扁桃体大小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声反射对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建立上气道气流场生物力学数值模型,定性分析患儿鼻腔、鼻咽腔形态特征及气流场分布情况。方法 对35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行鼻咽侧位片及鼻声反射检查,根据腺样体/鼻咽腔(adenoid/nasopharynx,A/N比率)分为三组(A/N≤0.60,0.60<A/N≤0.70,A/N>0.70),分析三组间鼻腔最小横截面积(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MCSA)、鼻腔最小横截面积距离前鼻孔的距离(distance of the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 from the nostril,DMCA)、鼻腔阻力(nasal airway resistance,NR)、鼻腔容积(nasal volume,NV)及鼻咽腔容积(nasopharyngeal volume,NPV)的参数有无显著性差异。据其中9例受试者上气道CT影像,三维重建上气道生物力学数值模型,分析气流流场特征。结果 35例受试者鼻声反射曲线特点为后段低平。随A/N比率增大NR逐渐增大,NV、NPV下降,各组间MCSA、DMCA、NR、NV无显著性差异(P>0.05),NPV有显著性差异(P =0.000)。患儿鼻咽部气流形态紊乱,压强变化梯度主要集中在鼻阈及腺样体与扁桃体交界区域,呼吸道的高流速区主要集中在鼻阈、中鼻道和鼻咽部。结论 鼻声反射可用于腺样体肥大患儿鼻咽腔容积的定量分析,可验证患儿上气道计算机仿真模型的真实及可靠性,二者结合可从三维立体角度考虑患儿上气道的阻塞因素,不仅能应用于腺样体肥大患儿的筛查工作,也可为临床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及术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童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情况及腺样体切除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方法1382例腺样体肥大的儿童行腺样体切除手术前后经鼻咽侧位片、声导抗检测及电测听检查,统计分析伴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及其与腺样体肥大的关系。结果1382例中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92耳,腺样体切除术后3个月复查,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治愈528耳(59.19%),好转298耳(33.41%),总有效率达92.60%。结论腺样体过度肥大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一大诱因,鼻内镜下切除肥大腺样体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明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潜在危险因素及其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 方法 因打鼾、呼吸音粗、张口呼吸等就诊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行多导睡眠(PSG)监测的患儿纳入研究对象。经过PSG监测确诊为OSAHS的321例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患儿为病例组(OSAHS组)。采用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方法,纳入经过PSG监测排除OSAHS的321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这两组患儿口咽部检查和电子鼻咽喉镜等检查结果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伴有鼻窦炎的患儿OSAHS发生率较无鼻窦炎时高3.229 78倍(P<0.001);与Ⅰ度扁桃体比较,Ⅱ度扁桃体发生儿童OSAHS的OR为1.596 58(P=0.032 2),Ⅲ度和Ⅳ度扁桃体发生儿童OSAHS的OR分别为2.306 52(P=0.000 8)和4.430 85(P<0.001)。与Ⅰ度腺样体比较,Ⅱ度腺样体发生儿童OSAHS的OR为1.804 33(P=0.005 1),Ⅲ度和Ⅳ度腺样体发生儿童OSAHS的OR分别为2.883 38(P<0.001)和3.220 91(P=0.000 2)。分层分析显示,伴有鼻窦炎的患者中随着腺样体肥大程度的递增,OSAHS的发病危险增加的趋势高于不伴有鼻窦炎的患者(P=0.004 1)。 结论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鼻窦炎是儿童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鼻窦炎可以与肥大的腺样体产生协同作用,共同增加OSAHS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儿童变应性鼻炎及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诊断为变应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9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应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过敏药物治疗,研究组观察3、6个月,对照组观察3个月,采用VAS评分记录患者鼻过敏和睡眠打鼾症状的变化,采用鼻内镜检查及鼻咽侧位片A/N比检测患儿腺样体大小的改变。结果 ①两组患者治疗后鼻过敏症状、睡眠打鼾症状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②常规抗过敏药物治疗组睡眠打鼾症状VAS评分低于舌下含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治疗后腺样体A/N比率均小于治疗前,且常规抗过敏药物治疗组小于舌下含服组(P<0.05)。结论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可有效控制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儿的过敏症状、睡眠打鼾症状及腺样体大小,可作为非手术干预治疗变应性鼻炎伴腺样体肥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因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所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6月资料完整的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患儿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4~12岁。患儿全部在全麻下行鼻内镜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憋气、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多动及厌食等症状明显缓解,术后2个月随访行多道睡眠监测(PSG)检查,治愈37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呼吸暂停指数(AHI)术前(18.28±7.56)次/h,术后(4.60±2.28)次/h(t=13,46,P〈0.05);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术前(80.20±3.27)%,术后(94.88±1.23)%(t=29.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OSAHS疗效显著,具有低温微创、术中出血少、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恢复期短、创面愈合·陕、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与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抽选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收治的6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均对患儿进行鼻咽侧位像DR扫描,测定腺样体/鼻咽腔比率(A/N比值)来评定腺样体的大小,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供患者对疾病程度和生活质量所受的影响程度进行自我评估,依据症状发作的频度,持续时间,对睡眠、学习及工作的影响程度评分。应用Spearman秩相关对二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6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合并变应性鼻炎20例,占33.3%。腺样体肥大1级患儿4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1-4分;2级6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2-7分;3级10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4-10分。腺样体肥大等级越高,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也越高。腺样体肥大与合并变应性鼻炎呈正相关。结论儿童腺样体肥大和变应性鼻炎具有显著相关性,腺样体肥大也是造成变应性鼻炎患病的因素之一。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明确主要病因与腺样体肥大有关时,可采用对腺样体肥大的专业治疗,可有效消除变应性鼻炎的病源,改善患儿变应性鼻炎的症状,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AH)合并慢性鼻窦炎(CRS)对分泌性中耳炎(OM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7年至2018年行腺样体切除术或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腺样体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病史和体征,电子鼻咽镜检查,声阻抗测试以评估腺样体肥大患者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鼻窦炎的患病情况。并使用统计软件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8例AH儿童中,有分泌性中耳炎的50例(24%),在学龄儿童(6~12岁)腺样体肥大患者中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最高。腺样体肥大组和腺样体肥大合并慢性鼻窦炎组之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有差异(P=0.001)。结论患有慢性鼻窦炎的腺样体肥大儿童患分泌性中耳炎的风险相应增加,而学龄期的腺样体肥大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