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8F-FDG PET与99Tcm- MDP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对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并与99Tcm 亚甲基二膦酸盐 (MDP)骨显像比较。方法  4 3例确诊的肿瘤患者在 1个月内先后行1 8F FDGPET及99Tcm MDP骨显像 ,其中 2 4例经其他检查及随访证实为骨转移。对比分析 2种显像结果。结果  2 4例骨转移患者FDGPET显像均为阳性 ,骨显像阳性 2 2例 ,灵敏度分别为 10 0 %和 91.7%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19例无骨转移患者中FDGPET显像阴性 18例 ,骨显像阴性 11例 ,特异性分别为 94 .7%和5 7 9%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2种方法检测骨转移的准确性分别为 97.7%和 76 .7%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 8F FDGPET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与99Tcm MDP骨显像无明显差别 ,但有更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肿瘤显像与99Tcm 亚甲基二膦酸盐 (MDP)全身骨显像对检出骨和远处转移的价值。方法 对 16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患者进行18F FDGPET显像和99Tcm MDP全身骨显像 ,并对两种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16例肿瘤患者中18F FDGPET显像皆阳性 ,其中 14例患者有远处转移 ,转移病灶共 62处 ,其中骨转移病灶 2 0处 ;在全身骨显像中 ,11例有局限性异常放射性浓聚 ,其中 2例为单一病灶 ,9例为多发病灶 ,共检出病灶 5 7处 ,另 5例骨显像正常。结论 18F FDGPET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但对骨转移灶的诊断价值相对较差 ;99Tcm MDP显像阴性或单一病灶的可疑转移瘤患者有必要进行18F FDGPET检查 ,以明确诊断其他远处转移灶  相似文献   

3.
99Tcm-sandostatin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用于诊断肺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99Tcm sandostatin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35例肺部肿瘤患者静脉注射99Tcm sandostatin (991 6± 187 5 9)MBq后行平面及胸部断层SPECT显像 ,重建后获得发射 透射图像及融合图像。勾画感兴趣区 ,计算肿瘤和对侧正常肺组织的放射性比值 (T N)。所有病灶均经病理检查及 (或 )其他检查证实。 5例孤立性肺结节 (SPN)行1 8F 脱氧葡萄糖 (FDG)符合线路显像 ,1例小细胞肺癌 (SCLC)治疗前后均行99Tcm sandostatin显像。 15例受检者于99Tcm sandostatin显像后 1周内行全身骨显像。结果 99Tcm sandostatin显像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93 3%、5 5例和 94 3%。 2例鳞癌99Tcm sandostatin显像假阴性。 4例SCLC99Tcm sandostatin显像发现胸膜异常放射性浓聚区 ,病理检查证实为胸膜转移。15例骨显像中 12例发现骨转移 ,99Tcm san dostatin仅发现 5例骨转移。SCLC、非小细胞肺癌 (NSCLC)T N分别为 3 4 3± 0 6 6、2 2 4± 0 31,差异有显著性 (t=4 0 72 ,P <0 0 0 1)。SCLC对99Tcm sandostatin的摄取明显高于NSCLC。结论 99Tcm san dostatin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无创、安全、经济 ,对肺癌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骨转移全身骨显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分析了老年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1999年 11月~ 2 0 0 3年 1月在本院泌尿外科就诊资料完整的老年性前列腺癌患者 35例 ,年龄 5 0~ 83岁 ,平均 70 9岁。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核素骨显像 ,使用西门子e Cam双探头SPECT仪 ,配低能高分辨准直器。99Tcm 亚甲基二膦酸盐 (MDP)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静脉注射99Tcm MDP 1 11GBq ,注药后 3h ,患者排空小便后取仰卧位行前后位、后前位全身骨显像 ,由 2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阅片 ,以健侧部位或相邻正常骨组织为对照 ,放射性分布明显增高判为阳性 ,即转移病灶。骨转移经全身核素骨显像、X线片、MRI及临床症状 (局部压痛或疼痛 )且随防观察确诊。二、结果与讨论35例前列腺癌骨显像示骨转移 2 8例 (80 % ) ,其中多发骨转移 2 5例(89 3% ) ,有 1例呈“过度显像”。 2 8例骨转移患者共 2 0 8个骨转移病灶 ,依次为脊柱、肋骨转移 118个 (5 6 7% ) ,骨盆转移 71个 (34 1% ) ,四肢、颅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FDG SPECT/CT肿瘤代谢显像在诊断肺癌骨转移方面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2例肺癌患者分别进行^18F—FDGSPECT/CT显像和^99Tc^m-MDP全身骨显像,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其他影像学和临床随访结果为确诊依据,比较两种方法诊断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11个病人共48个病灶最终诊断为骨转移。^18F—FDG SPECT/CT诊断11个病人有骨转移^99T^m-MDP全身骨显像诊断10个病人。按病灶分析,FDG和MD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4%、71%、89%、92%、77%和83%、64%、79%、89%、53%。”F—FDGSPECT/CT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优于^99Tc^m-MDP全身骨显像(P〈0.05)。结论:^18F—FDG SPECT/CT显像在诊断肺癌骨转移方面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高于^99Tc^m—MDP全身骨显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肿瘤显像与^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对检出骨和远处转移的价值。方法 对16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患者进行^18F-FDG PET显像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并对两种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16例肿瘤患者中^18F-FDG PET显像皆阳性,其中14例患者有远处转移,转移病灶共62处,其中骨转移病灶20处;在全身骨显像中,11例有局限性异常放射性浓聚,其中2例为单一病灶,9例为多发病灶,共检出病灶57处,另5例骨显像正常。结论 ^18F-FDG PET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但对骨转移灶的诊断价值相对较差;^99Tc^m-MDP显像阴性或单一病灶的可疑转移瘤患者有必要进行^18F-FDG PET检查,以明确诊断其他远处转移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和99Tcm 亚甲基二膦酸盐 (MDP)对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和疗效评估。方法  6 1例临床拟诊骨良恶性病变患者分别进行 2项骨显像 ,其中 6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化疗前后显像。显像后均经手术、病理检查对比分析。结果 99Tcm MIBI显像 :73 %恶性肿瘤病灶肉眼见中、高度MIBI浓聚 ,6 0 %良性病灶肉眼未见MIBI聚集。恶性病灶部位与对侧正常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 (L C)即99Tcm MIBI摄取比值 (3 0 8± 1 6 7)明显高于良性病灶(1 36± 0 6 4) ,P <0 0 1。99Tcm MDP显像 :大多数恶性或良性病灶肉眼见中、高度MDP浓聚 ,但恶性病灶99Tcm MDPL C(3 76± 1 37)与良性病灶L C(3 10± 1 0 5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化疗可以抑制99Tcm MIBI摄取 ,99Tcm MIBI摄取程度与99Tcm MDP比较能较好反应治疗效果。结论 99Tcm MIBI对鉴别诊断良恶性骨病和评估疗效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与99Tcm MDP显像联合应用可更全面地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8.
18 F-FDG hPET/CT显像诊断肺部病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hPET CT显像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7例经病理检查或临床及其他影像学诊断的肺部病变患者进行胸部1 8F FDGhPET CT显像 ,勾划肺内病灶感兴趣区 (ROI) ,在对侧相应位置复制相同大小ROI,测定计数得靶 非靶比值 (T N)和病灶大小 ,并对良恶性病变的T N比值进行比较。结果  44个肺内病灶中1 8F FDGHDET CT显像示 2 7个为恶性 ,17个为良性 ,其T N比值分别为 8.49± 8.80和 3 .40± 1.92 (P <0 .0 1)。采用受检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 ,以T N比值为 3 .5作为判断肺部恶性病变的标准 ,1 8F FDGhPET CT诊断的灵敏度为74 1% ,特异性为 76.5 % ,准确性为 75 .0 %。结论 1 8F FDGhPET CT显像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及解剖定位的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并与^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进行比较。方法因怀疑恶性肿瘤或骨转移而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者55例,41例于^18F-FDG检查前后4周内进行了^99Tc^m-MDP全身骨显像。其中30例骨转移瘤患者,15例无骨转移瘤,10例^18F-FDG显像示可疑肿瘤直接骨侵犯(单独进行分析)。结果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和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性分别为100%,93%,97%,100%,98%和95%,50%,75%,86%,77%,前者特异性、阳性预测值、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骨显像(P=0.024,0.035,0.007);^18F-FDG显像发现30例骨转移瘤患者中的20例有骨外原发或转移肿瘤。10例^18F-FDG显像示可疑肿瘤直接骨侵犯患者中,4例被证实有骨受累,6例无骨受累,而骨显像对骨受累情况均作出了正确判断。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能发现骨外原发或转移性肿瘤;^99Tc^m-MDP骨显像对骨转移瘤也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显像是寻找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有效手段。拟探讨18F-FDGPET显像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并与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骨显像比较。方法:51例乳腺癌患者(平均49岁)在1个月内先后行全身18F-FDGPET显像和99TcM-MDP骨显像:静脉注射99TcM-MDP740MBq(20mCi)3~4h后行全身骨显像;禁食4h以上,静脉注射18F-FDG260~370MBq(7~10mCi)45min后行PET显像。两种方法检出病灶逐个进行比较。结果:9例患者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全身骨显像、99Fcm-MDPSPECT-CT与18F-FDG SPECT-CT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行常规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88例肿瘤患者同时行99Tcm-MDP SPECT-CT,同期(2周内)行18F-FDG SPECT-CT.回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和^99Tc^m-MDP骨显像对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诊断效能。方法临床明确的恶性肿瘤患者71例,3周内先后行^18F—FDG和^99Tc^m-MDP显像,以手术或穿刺病理、其他影像学方法和随访等结果为标准,对比2种显像方法在成骨性、溶骨性和混合性骨转移灶的诊断差异(χ^2检验),计算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71例患者共发现包括原发、转移和良性病灶350个,其中恶性病灶286个(81.7%)。^18F—FDG发现141个(40.3%),^99Tc^m-MDP发现209个(59.7%),χ^2=25.65,P〈0.01;两者共同发现恶性病灶(全为转移)65个(18.6%)^99Tc^m-MDP单独发现恶性病灶144个,^18F-FDG单独发现76个(χ^2=29.76,P〈0.01)。(2)^18F—FDG对65个和^99Tc^m-MDP对88个(144个中可区分类型的骨转移灶)骨转移病灶探查,成骨性、溶骨性和混合性病灶数前者分别为11(16.9%)、12(18.5%)和42(64.6%),后者为48(54.5%)、7(8.0%)和33(37.5%),χ^2=20.78,2.89,9.94,P均〈0.05。(3)^18F—FDG和^99Tc^m-MDP诊断27例有随访最终诊断者骨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1.72%(15/128)、91.67%(22/24)、24.34%(37/152)、8.33%(2/24)、88.28%(113/128)、88.24%(15/17)、16.30%(22/135)和53.91%(69/128)、75.00%(18/24)、57.24%(87/152)、25.00%(6/24)、46.09%(59/128)、92.00%(69/75)、23.38%(18/77),其中灵敏度、准确性、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0~46.21,P均〈0.01);两法合计的诊断指标分别为60.94%(78/128)、70.83%(17/24)、62.50%(95/152)、29.17%(7/24)、39.06%(50/128)、91.76%(78/85)、25.37%(17/67),与^18F—FDG法相比,除特异性、假阳性率和阴性预测值外,余诊断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59.55,P均〈0.01)。与^99Tc^m-MDP法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92,P均〉0.05)。结论对软组织和骨恶性病灶的发现能力、骨转移灶类型的诊断差异,各种诊断指标上^99Tc^m-MDP和^18F—FDG各有优势,但两者结合可相互补充,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PMT)的临床特点及其综合影像学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8例PMT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8~72岁, 中位年龄45.5岁)的临床资料,以及超声、CT、MRI、99Tcm-联肼尼克酰胺-酪氨酸3-奥曲肽(99Tcm-HYNIC-TOC)SPECT/CT、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SPECT/CT骨显像和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并总结PMT的临床特点及其综合影像学表现。 结果 PMT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全身骨痛、肌肉无力以及肿瘤原发部位局部不适等;术前患者的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显示血磷水平降低。38例患者中,有超声、CT、MRI、99Tcm-HYNIC-TOC SPECT/CT、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和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者分别为8、20、18、12、8、7例。PMT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为肿瘤内低或混合回声,血流信号丰富。50.0%(4/8)骨组织来源的PMT患者在CT上表现为溶骨性病变;软组织来源的12例PMT患者在CT上表现为异常软组织密度灶或软组织肿块。PMT患者的病灶在 MRI上均表现为T1加权像等低信号、T2加权像高低混杂信号,增强MRI表现为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PMT患者99Tcm-HYNIC-TOC SPECT/CT显像阳性率为83.3%(10/12)。PMT患者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均呈多发异常骨代谢活跃灶,其中1例软组织来源的肿瘤显示为病灶放射性摄取轻度增高。PMT患者18F-FDG PET/CT显像中所有病灶的葡萄糖代谢均增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为3.1~10.7,中位数为4.0。 结论 PMT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肿瘤导致的低磷性骨软化,而原发肿瘤的表现不突出;影像学表现没有特异性,99Tcm-HYNIC-TOC SPECT/CT、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及18F-FDG PET/CT检查可能有助于临床对PMT进行准确地定位并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F-FDG PET显像对于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并与99Tcm-MDP骨显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97例肿瘤及疑诊为肿瘤的患者在30天内先后行18F-FDG PET-CT及99Tcm-MDP骨扫描,对比分析两者的显像结果。结果:97例中经临床和病理确诊基于病例分析,为骨转移63例,62例18F-FDG PET显像阳性,1例假阴性;99Tcm-MDP骨显像阳性49例,假阴性14例,两者敏感度分别为98.4%和77.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4例为阴性患者,其中PET显像阴性29例、假阳性5例,骨显像阴性21例、假阳性13例,两者的特异度为85.3%和61.8%(P>0.05),符合率为93.8%和72.2%(P<0.05)。基于病灶分析,97例中共分析1261个骨骼区,骨转移存在于226个骨骼区,剔除不能定性的14个区,18F-FDG PET显像阳性222个区,假阴性4个区;而骨扫描显像阳性154个区,假阴性72个区;两者的敏感度分别为98.7%和68.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021个阴性区,其中18F-FDGPET显像为阴性1010个区,假阳性11个区;骨扫描显像阴性1001个区,假阳性20个区;两者特异度分别为98.9%和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的诊断符合率为98.8%,骨显像为92.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CT表现分组,溶骨性病灶和CT上无明显异常改变病灶的FDG PET和骨扫描的检出率分别为99.4%和72.6%及81.5%和40.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诊断敏感度及准确性均高于骨扫描对溶骨病灶和CT上无明显改变病灶的检出优于骨扫描。  相似文献   

15.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骨转移的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核素显像方法较多,放射性核素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在DTC骨转移中主要用于骨转移的诊断、术后随访及疗效评价。放射性核素显像目前主要包括SPECT显像和PET显像,前者包括131I显像、99Tcm-MDP显像等,后者包括124I显像、18F-FDG显像、18F-NaF显像等。笔者将放射性核素显像方法在DTC骨转移中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与唧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全身骨显像对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93例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同时接受18F-FDG PET-CT和99mTc-MDP全身骨显像(时间间隔在1周之内),对比分析两种显像结果,骨转移的诊断通过随访2年,由病理、X射线片、CT或MRI检查结果综合决定.结果 93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经过2年随访或病理证实骨转移44例,其中18F-FDG PET-CT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5.4%、91.8%和93.5%,99mTc-MDP全身骨显像分别为90.9%、63.3%和76.3%.18F-FDG PET-CT对转移性骨肿瘤诊断的灵敏度与99mTc-MDP全身骨显像相近,但特异度(t=2.53,P<0.05)和准确率t=2.47,P<0.05)均明显高于99mTc-MDP全身骨显像.结论 PET-CT对转移性骨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研究18F-FDG PET/CT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SPECT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经临床确诊的29例多发性骨髓瘤初治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39~81(60.14±10.41)岁。所有患者均于两周内先后行18F-FDG PET/CT显像及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对比分析18F-FDG PET/CT和99Tcm-MDP SPECT显像检出的骨异常改变,对两种显像方法检出MBD例数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χ2检验。 结果 2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伴发MBD,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28例(骨骼局灶型摄取显像剂18例,弥漫型骨髓摄取1例,混合型摄取9例),99Tcm-MDP SPECT骨显像阳性21例(表现为骨骼单发或多发放射性浓聚灶),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6.6%(28/29)和72.4%(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P<0.05)。 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比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对MBD的探测更为灵敏,且对骨髓浸润及髓外侵犯亦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乳腺癌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132例乳腺癌患者的210个病灶行局部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以临床随访及病理检查获得最终诊断结果,计算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比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 ①210个病灶经SPECT/CT融合断层显像正确诊断的恶性病灶82个(39.0%),良性病灶112个(53.3%),诊断准确率为92.4%(194/210),灵敏度为94.3%,特异度为91.1%,阳性预测值为88.2%,阴性预测值为95.7%.②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对不同部位的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不一致,脊椎的诊断准确率最高,为95.9%(94/97),肋骨最低,为83.7%(36/4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P<0.05).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能够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病灶进行准确诊断,其对不同部位的病灶的诊断准确率有差异,脊椎的诊断准确率最高,肋骨最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患者功能不全性骨折(IF)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6月于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90例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的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和阳性部位的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结果,分析联合显像对IF的临床诊断效能。9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58例,年龄(67.56±7.68)岁,其中22例可疑IF、68例已确诊局部IF。所有患者的最终诊断结果均经过6个月以上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证实。 结果 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共检出IF病灶234个,均表现为显像剂摄取增高,病变部位及个数为骨盆78个、腰椎49个、胸椎46个、肋骨45个、股骨8个、胫骨4个、跟骨3个及胸骨1个。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IF的诊断灵敏度为100%(234/234)。68.89%(62/90)的患者联合显像检出的IF数目多于显像之前已知的骨折数目。在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范围内,CT显示骨折病灶293个,其中SPECT/CT诊断新鲜IF病灶234个、陈旧性IF病灶59个,SPECT/CT对新鲜IF的诊断灵敏度为100%(234/234)。 结论 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患者IF病灶数目的全身显示及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