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对骨质疏松症有积极作用,但其治疗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仍未清楚。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的发现,有助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机械应力可以调节OPG/RANKL/RANK信号通路,参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进程。本文就应力敏感信号通路OPG/RANKL/RANK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免疫系统相关因子与肠道菌群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绝经后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骨保护素(OPG)水平,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分析骨免疫系统RANKL/RANK/OPG相关因子、肠道菌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影响,评价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分析骨免疫系统RANKL/RANK/OPG相关因子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RANKL水平、大肠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OPG水平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1)。骨免疫系统RANKL/RANK/OPG相关因子、肠道菌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联合诊断的AUC为0.912。RANKL、大肠杆菌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独立危险因素,OPG、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独立保护因素(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RANKL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r=-0.594、-0.579,P<0.01),与大肠杆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r=0.602,P<0.01);OPG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r=0.601、0.581,P<0.01),与大肠杆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r=-0.613,P<0.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免疫系统RANKL/RANK/OPG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临床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治疗骨质疏松,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OPG、RANK和RANKL水平的变化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228例为病例组,同期因其他外伤入院者106人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OPG、RANK和RANKL的水平。比较2组OPG、RANK和RANKL的水平及OPG/RANKL比值的变化。结果骨折后病例组OPG水平上升,至伤后1周达到最高(206.64±57.22)p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2周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病例组RANK和RANKL在伤后第3天达最高,分别为(108.45±20.45)pg/m L和(107.45±32.67)pg/m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然后逐步下降。病例组OPG/RANKL比值在伤后呈升高趋势,至伤后2周达到高峰(2.13±0.02),伤后第3天、1周、2周、4周的比值均显著高于伤后第1天(P0.05)。OPG与RANKL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OPG/RANK/RANKL系统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的愈合有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活血壮骨汤联合夹板外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代谢指标、腕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情况等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夹板外固定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活血壮骨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骨代谢指标[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保护素(OPG)]、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骨折愈合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BMP-2、BGP、OPG、BALP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痛时间、消肿时间、瘀斑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夹板外固定联合活血壮骨汤治疗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促进骨代谢各指标水平的提高,提升腕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5.
骨保护素(OPG)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通过与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竞争性结合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而调节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PG/RANKL/RANK系统除在骨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参与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将对OPG/RANKL/RANK系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对大鼠种植体周围骨沉积的影响。方法全麻下在20只Wistar大鼠右侧胫骨内植入纯钛螺纹状种植体,根据是否被动吸烟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被动吸烟组。3个月后,处死动物获取胫骨标本,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种植体周围骨结合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水平。结果被动吸烟持续组界面骨表面吸收陷窝增多、增深,骨质沉积降低;RANKL的表达强,范围广泛,颜色深,光密度值(I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PG的表达弱,均散且染色淡,IO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被动吸烟可减少大鼠种植体骨界面的骨沉积,机制涉及RANKL的表达水平的升高和OPG表达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骨保护素(OPG)是由成骨细胞分泌的一种无跨膜结构的可溶性糖蛋白,是由Simonst等首次发现的一个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超家族的新成员。OPG是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诱导受体,OPG通过与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RANK)的竞争性结合来阻断RANKL与RANK的结合从而抑制破骨细胞(OC)的分化成熟并诱导OC的凋亡,OPG在骨形成和骨吸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PG在心血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现将OPG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做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给予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南少林牵抖手法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1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2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给予石膏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南少林牵抖手法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情况、疼痛程度、生命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上肢功能损伤量表(DASH)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6周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治疗6周后两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OL-C30)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96%,低于对照组的20.35%(P<0.05)。结论:给予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南少林牵抖手法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腕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情况,缓解疼痛程度,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芹菜素对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及对创伤性骨折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闭合式股骨干骨折术构建创伤性骨折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芹菜素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各组给予相应干预30 d。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测定大鼠骨小梁密度和厚度,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大鼠软骨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中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股骨组织OPG、RANKL、RANK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对照组大鼠软骨组织正常,结构完整;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出现严重损伤,骨小梁密度和厚度、血清BGP、ALP及股骨组织OPG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血清iNOS、TNF-α、IL-6及股骨组织RANKL、RANK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清骨保护素(OPG)、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该院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纳入研究,分为研究组(并发大血管病变,n=45)和对照组(未并发大血管病变,n=75)。检测纳入研究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以评估大血管病变程度,检测血清OPG、RANKL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左右两侧CIMT均厚于对照组(P0.05);血清OPG、RANK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OPG/RANKL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HbAlC、CRP、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血清OPG、RANKL水平与CIMT、血清HbAlC、CRP、Hcy水平均呈正相关,OPG/RANKL比值与CIMT、血清HbAlC、CRP、Hcy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OPG、RANKL水平及OPG/RANKL比值的显著升高与并发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早期减重支持训练对卒中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影响。 方法 将脑卒中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密钙息、阿法骨化醇、福善美)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减重支持训练。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和出院1年后(随访时)检测2组患者的腰椎BMD和骨转化调节指标(包括OPG、RANKL、RANKL/OPG)。 结果 2组患者骨密度(BMD)、OPG、RANKL、RANKL/OPG在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后,其OPG和RANKL分别为(11.9±9.7)pmol/L和(290.7±87.0 )pmol/L,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OPG、RANKL和RANKL/OPG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和出院1年后,治疗组患者的BMD、OPG、RANKL、RANKL/OPG均显著改善,且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相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应用减重支持训练可显著下调脑卒中后骨质疏松症患者OPG、RANKL的表达,提高RANKL/OPG比率,改善BMD及其骨质疏松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研究组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肠胃功能和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能有效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我科收治的胫骨干骨折患者共5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行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中情况(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00 Vs 84.00%,P<0.05);研究组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负重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0 Vs 20.00%,P<0.05)。 结论 MIPPO较ORIF治疗胫骨干骨折疗效更佳,骨折愈合更快,且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Vitapex糊剂行根尖诱导术治疗年轻恒牙根管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8例年轻恒牙根管感染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两组均行根尖诱导治疗术,对照组予以氢氧化钙糊剂治疗,研究组予以Vitapex糊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龈沟液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IL)-1、IL-8、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根尖闭合时间、并发症和根管再感染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1、IL-8、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根尖闭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健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itapex糊剂行根尖诱导术治疗年轻恒牙根管感染疗效确切,能有效抑制炎症,加速根尖闭合速度,利于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脂、炎症介质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南阳豫西健和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口服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炎症介质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不良反应、出血事件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PT、TT、APTT高于对照组,FIB水平、MPA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研究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和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凝血功能,调节血脂,抑制炎症反应,降低MACE发生率,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固本益肾方辅助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7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固本益肾方。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琢)。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5.68%(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琢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本益肾方辅助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囊后三角入路刮吸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9 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 94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7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手术,研究组 采用胆囊后三角入路刮吸法腹腔镜术式。 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 24%h 血清炎症介质指标(肿瘤坏死因子 -α 、白细胞介 素 -6 )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术后 24%h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 );两组术后 24%h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 、白细胞介素 -6 等炎症介质水平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 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 P <0.05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26% ,低于对照组的 17.02% ( P <0.05 )。 结论:采取胆囊后三角入路刮吸 法腹腔镜术式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缩短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阳补肾方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组织中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普通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6只,分为正常组(n=10)和造模组(n=36)。应用改进马血清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法制作SANFH模型。造模后随机选取正常组2只、造模组4只处死,用于模型鉴定。再将造模组剩余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n=8),中药低(n=8)、中(n=8)和高(n=8)剂量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生理盐水10 ml/d灌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以6.44 g/(kg·d)、9.66 g/(kg·d)、12.88 g/(kg·d)灌胃温阳补肾方汤剂,连续8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OPG、RANK和RANKL的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空骨陷窝率显著高于正常组(t=17.085, P 0.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OPG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 0.01),RANK和RANKL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 0.01);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OPG mRNA表达明显升高(P 0.01),RANK和RANKL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 0.01);中药中、高剂量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温阳补肾方能提高兔SANFH股骨头组织中OPG的mRNA表达,抑制RANK和RANKL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清MMP-3、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RANK)、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因子(OPG)水平用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及骨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间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95例,其中116例为早期RA,79例为非早期RA,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85例作为对照组。均于入院后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MMP-3、RANK、RANKL、OPG水平,并对比分析上述血清学指标在早期RA骨关节损伤和未损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影像学指标与早期RA患者血清学指标相关性。结果入院时RA患者血清MMP-3、RANK、RANK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早期RA患者OPG水平明显比非早期RA组及对照组低,组间统计差异显著(P0.05)。早期RA骨关节损伤组患者MMP-3、RANK、RANKL水平显著较骨关节未损伤组患者高,而OPG水平明显低于骨关节未损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RA患者不同部位BMD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RA组(23.28%)和非早期RA组(36.71%)骨质疏松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早期RA患者骨侵蚀评分与大转子、总股骨区BMD呈现一定负相关性,r=-0.387、-0.358,P0.05,而与Sharp评分评分呈较强正相关性(r=0.712,P0.05);肌腱炎评分与关节肿胀数及关节压痛数均有正相关性(r=0.372、0.369,P0.05);此外,OPG及MMP-3表达水平均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Sharp评分存在一定正相关性(r=0.293、0.315、0.298、0.468、0.398、0.689,P0.05)。结论血清MMP-3、RANK、RANKL、OPG水平检测用于RA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与骨关节损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肽注射液联合微创内固定术对下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进行治疗的86例下肢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炎症介质水平、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结果:术后3、7、14 d,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肿胀程度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4周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 d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骨肽注射液联合微创内固定术可减轻下肢骨折患者的肢体肿痛程度,降低炎症介质水平,对机体内骨代谢具有可观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