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平肝潜阳汤治疗肝阳上亢型血管神经性头痛6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种之一,其中很大一部分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型头痛。笔者运用自拟平肝潜阳汤治疗肝阳上亢型血管神经性头痛62例,其中14例达到临床痊愈。39例有效,总有效率达85.5%。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经络的循行路线出发,采用3组穴位交替用针刺治疗神经性头痛467例,总有效率达97%。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和经络辨证相结合取穴的方法将8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用针刺治疗;对照组40例,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优于对照组的55%(P(0.01)。并就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论: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鸟不宿、地锦草降低血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鸟不宿,地锦草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效果。方法:采用鸟不宿,地锦草,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7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平均降低5.7mmol/L,总有效率达87%,结论: 鸟不宿,地锦草配合其他中西医治疗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5.
阿魏酸钠配合辨证治疗慢性肾炎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阿魏酸钠静脉滴注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慢性肾炎26例,总有效率达92.3%,与未配合阿魏酸钠静脉滴注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85%)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发病率达1%左右。目前一致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不稳定的三叉神经血管反射,疼痛控制通路的节段性缺陷,导致大脑皮层血流量减少、血管更加扩张、水肿及神经原性炎症改变,血管神经性头痛在发作期出现明显的血小板聚集现象。颅内血管痉挛,导致血流障碍,局部血流减少,出现脑供血不足性头痛。其中顽固性者病程长,治疗棘手,往往单一性治疗疗效较差。笔者近年来根据中医辨证和经络辨证采用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型H1N1流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利巴韦林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利巴韦林治疗甲型H1NH流感2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例全部治愈,总有效率100%,平均5.9天治愈。结论: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利巴韦林治疗甲型H1N1流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利巴韦林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利巴韦林治疗甲型H1N1流感2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例全部治愈,总有效率100%,平均5.9天治愈。结论: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刹巴韦林治疗甲型H1N1流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药保留灌肠法治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对溃疡性结肠炎用中医分型中药灌肠治疗,药物用白头翁、当归、赤芍、地榆、枳壳等,1次/d,10d为1疗程,共用2~3个疗程。治愈率60%,有效率30%,无效率10%,总有效率达9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变腹水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中医辨证施治, 结合西药肌注黄体酮,口服双氢克尿噻,静推速尿,静滴丹参注射液等治疗本病 86例。结果:显著提高疗效,总有效率达94.2%,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在耳鸣耳聋护理中的应用。方法:耳聋耳鸣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耳聋耳鸣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同时进行中医疗法护理干预。评定两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中医辨证,分清耳聋耳鸣虚实,实证为风热侵袭,肝风上扰,痰火郁结。虚证为肾精亏损、脾胃虚弱。采取不同的中医疗法及虚实补泻的治疗手段,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目的。证实了中医疗法在耳鸣耳聋护理中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医的辨证目的就是辨病位、辨虚实、辨寒热、辨病势。治疗就是根据病位,以归经选药,根据虚实,或补虚或祛邪,根据寒热,或选温药温之,或选寒凉药清之,根据病势,选择适宜路径扶正、祛邪而去,本质上就是三维纠偏,因势利导,扶正祛邪。配伍组方就是将这一治疗思想具体贯彻在某方中,所以配伍原则就是治疗原则。中医的辨证目的、治疗原则、配伍原则是一脉相承的连续思维,都是三维纠偏,因势利导,扶正祛邪。这一提炼清晰阐释中医科学内涵,方便教学,是一种更为世界接受的语言表述形式,有助于促进中医发展和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3.
247首安神方剂用药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祖晓  唐启盛  曲淼  赵晶 《中医杂志》2007,48(11):1013-1015
目的分析安神方剂的用药组方规律,探讨神志病的病机、证候、治法特点。方法统计分析247首安神方剂的药物分类、使用频次、五脏归经及各种治法的使用频次、配伍频次。结果补益法在神志病治疗中的使用频次最高,多与化痰除湿等祛实治法配伍使用;五脏归经以入肾、肝、脾经为主。结论虚证(尤其肾虚)是神志病的首要病机,虚实夹杂是主要证候特点,补益法和化痰除湿法的配伍应用是神志病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早期肾损害尿蛋白的差异性,为中医辨证分型及早期诊疗高血压肾损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观察研究病例资料的方法,在北京市延庆县井庄镇地区收集12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痰瘀阻络组、阴虚阳亢组及肾虚组3组。留取患者晨起尿液标本,检测早期肾损害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将各证型组早期肾损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占比例痰瘀阻络组为32%,阴虚阳亢组为36%,肾虚组为32%。3个证型中阴虚阳亢组所占比例稍大,但与另外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肾虚组尿MALB、TR F、β2-MG与痰瘀阻络组、阴虚阳亢组比较,水平均增高(P<0.05,P<0.01);痰瘀阻络组与阴虚阳亢组比较,3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证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均存在早期肾损害,但肾虚证患者的早期肾损害程度总体上要重于痰瘀阻络证及阴虚阳亢证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泄泻的中医诊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泄泻的病因及证候类型特点,探讨泄泻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方法。结论:中医辨证诊疗和护理对泄泻的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虚实辨证针刺法与常规循经刺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38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辨证组(200例,虚实辨证刺法)与循经组(180例,循经取穴刺法),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辨证组的痊愈率为86%,循经组为31.1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从痊愈好转病例的总平均治疗时间比较,辨证组为8.8d,循经组为15.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辨证组明显优于循经组。结论 治疗软组织损伤,虚实辨证针刺法优于常规循经刺法。  相似文献   

17.
中医诊治亚健康状态的优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文章首先论述了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和表现形式,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体质状态。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有:有症状无阳性检查发现和无症状有轻度阳性检查发现两种。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沿袭传统的四诊,其中舌诊、脉诊和面色诊等体征诊断尤其有特别的意义,辨证方法上以病性辨证和脏腑辨证为主。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治疗手段丰富多彩且疗效很好,除了方药以外,针灸、推拿、导引、食疗、气功都可选用,调摄情绪、注意生活起居、适度劳逸、合理的饮食对亚健康状态的辅助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互关系,将256例慢性乙肝患者按中医辨证分成肝胆湿热(A)、肝郁脾虚(B)、肝肾阴虚(C)、脾肾阳虚(D)和瘀血阻络(E)五个证型,观察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A型ALT、AST、TBiL及IgG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脾肿大率低于其他证型(P<0.05);B型仅次于A型,即ALT、AST显著高于除A型以外的其他证型(P<0.05),脾肿大率也相对较低;E型的特点是脾肿大率高,IgG值为最高(P<0.05)。HBeAg阳性率有在实证中较低而在虚证中较高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肝脏不同的病理变化是慢性乙型肝炎搂不同中医证型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国汉族妇女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HLA-A\B\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国汉族妇女外阴硬化性苔藓中属肝肾阴虚型40例、肝经湿热型36例,正常健康中国汉族妇女62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PCR-SSP方法进行基因多态性关联检测分析。结果:HLA-B*15、HLA-DRB1*12等位基因在外阴硬化性苔藓各中医证型出现的频率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等位基因HLA-B*40在肝肾阴虚组患者中呈低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LA-B*15、HLA-DRB1*12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妇女VLS肝肾阴虚型与肝经湿热型的易感基因,HLA-B*40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妇女VLS肝肾阴虚型的保护性基因,而与VLS肝经湿热型无相关性。HLA-B*40等位基因在两组中的显著性差异提示中医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和异质性,对VLS的诊断、治疗、预测和中医辨证分型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综述近年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之核心在于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浊、瘀毒为标,病久则伤及脾肾,由实转虚。中医内治法主要以辨证论治、辨病论治或单方验方为主,外治法以中药洗浴、中药灌肠、肛门给药、针灸为主。中医药治疗本病优势明显。应继续完善对中医药作用机制的认识,制订统一的辨证论治及疗效评价标准,针对效果显著的名方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