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转移为主要转移途径,最先发生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称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又称哨兵淋巴结,它能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分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对该组淋巴结活检已成为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手术方式,减少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所致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患者腋窝的治疗已成为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主题。就治疗情况而言,尽管原发性乳腺癌的手术方法渐趋于保守,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node dissection,ALND)作为手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临床应用了一个世纪,主要原因在于腋窝淋巴结的转移与否一直被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同时准确判断腋窝淋巴结的情况还缺少影像学检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传统的腋窝手术方式为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其意义在于指导乳腺癌分期、治疗、判断预后,但ALND导致术后诸多的并发症显而易见,且对腋窝淋巴结阴性病人无治疗意义。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腋窝淋巴结分期,而且前哨淋巴结(SLN)阴性患者SLNB替代ALND并不明显增加复发率和并发症。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保乳治疗已代替乳房切除成为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模式。SLNB与保乳治疗两者完美结合,更为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腋窝淋巴结状态(Axillary lymph nodes state ALNS)对乳腺癌的分期、预后以及治疗有重要意义.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一直是判断ALNS的唯一方法[1].随着乳腺癌研究的深入,手术范围开始由大趋小,无谓的ALND,尤其是对T1、T2期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只能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而对生存期并无明显影响[2].由此,一种缩小手术范围,而不降低腋窝淋巴结分期准确性的腋窝淋巴结手术方式-哨兵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s biopsy,SLNB)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腋窝淋巴结状态是乳腺癌患者肿瘤分期、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1].直到20世纪90年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一直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分期的标准方法.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经历近20年的发展,SL-NB不断完善,其显著的优越性得到了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已取代ALND成为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处理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6.
腋窝淋巴结清扫 (ALND)一直是乳腺癌手术的常规术式。其目的是了解腋窝淋巴结的状况 ,确定分期 ,估计预后 ,决定治疗方案。但是手术后并发症——上肢淋巴水肿及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 ,也是目前国内外治疗上的难题。研究表明 ,对于腋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 ,ALND本身无任何治疗作用 ,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无贡献[1] ,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D)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2 ,3 ] ,进而决定是否进行ALND。我们通过对 31例原发乳腺癌患者进行SLND ,以探讨SLND对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甲篮作为示踪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已确诊的172例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术中亚甲蓝乳晕周围皮下注射后行腋窝前哨淋巴结切除,送冰冻病理检查,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石蜡切片检查前哨淋巴结及手术切除标本。结果:167例(97.1%)成功实施SLNB,5例(2.9%)术中未能发现SLN,立即改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行SLNB的167例中,术中冰冻报告SLN癌转移21例,即行ALND;146例冰冻检查SLN未见癌转移。5例术后HE染色检查发现SLN存在1枚微转移淋巴结,4例接受ALND,1例拒绝行腋窝淋巴结清扫。142例SLNB代替ALND者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3~64个月),均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亚甲蓝法SLNB安全、有效、简便易行,SLNB阴性患者,可以替代ALND。  相似文献   

8.
陈俊强  李绍森 《广西医学》2001,23(2):281-284
现代外科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有以下3点共识:(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必需的,因为腋窝淋巴结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2)乳腺癌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如上肢淋巴回流性水肿及患肢侧上肢疼痛等,主要由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所致;(3)早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很低,如T1期患者约有80%无淋巴结转移。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性腋淋巴切除(ALND)可导致淋巴水肿及患肢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目前,早期乳癌患者即使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也常常行ALND。如何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上述并发症及避免不必要的过大手术呢?近几年来,哨兵淋巴结定位技术的出现,使上述情况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哨兵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术(SLNbiopsy,SLNB)在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以指导cN0期乳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本组选择临床检测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64例,术中在原发肿瘤周围注射美蓝进行腋窝前哨淋巴结定位及前哨淋巴结活检,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术后对全部淋巴结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64例患者有53例检测到前哨淋巴结,成功率82.8%,53例检测到前哨淋巴结中49例准确地判断了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92.5%)。假阴性率13.8%,敏感性86.2%,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5.7%。结论:SLNB基本能准确地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故能指导cN0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0.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无论哪一种手术方式都常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ode dissection,ALND)。主要有5个理由:局部控制、存活影响、获取预后信息、正确分期、指导治疗。然而,ALND往往导致许多并发症,如同侧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功能障碍和肋间臂神经受损所致的患侧上肢内侧感觉麻木等。对阳性腋窝来讲,ALND的局部控制作用是肯定的,更重要的是ALND能清除淋巴结,获得预后信息、指导治疗。随着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数量的增多,患者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增加。脚能减少腋窝淋巴结的复发和转移。在NSABP-04试验研究显示,影响生存率的不是手术范围的大小,而是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腋窝的治疗方式对生存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覃俊仕 《微创医学》2013,8(3):343-346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s dissection,ALND)一直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分期、判断预后、指导术后治疗和防止局部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ALND易引起上肢水肿、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且对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阴性患者无治疗意义.随着早期乳腺癌诊断率的不断提高,ALN阴性率也愈来愈高,ALND的治疗意义逐渐下降.20世纪90年代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技术的应用可能是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又一次革命,许多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已显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SLNB即可以获得与常规ALND相似的临床信息以进行临床分期、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又可以大大减少ALND引起的许多相关并发症.SLNB虽已广泛开展,但尚需进一步规范,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N1~3期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结转移情况,为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中的上肢淋巴结保留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5例初诊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以纳米碳混悬液行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ARM),成功显影上肢淋巴结42例,对42例患者均行ALND(包括上肢淋巴结),每例患者检出黑染的上肢淋巴结1~3粒,平均(2±0.9)粒;未黑染的腋窝淋巴结15~37粒,平均(26±6.9)粒。将所有检出淋巴结均送病检以了解上肢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腋窝淋巴结分期情况。结果 N1期患者有26例,其中1例患者上肢淋巴结检出转移癌,N2期患者10例,其中2例上肢淋巴结检出转移癌,N3期患者有6例,其中5例上肢淋巴结检出转移癌。结论 N1~3期乳腺癌患者以纳米碳混悬液行ARM术是可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癌可以同时合并上肢淋巴结转移,证明两者互有交通,因此N1~3期乳腺癌患者ALND时仅以腋窝淋巴结的病理分期来决定上肢淋巴结保留与否不严谨,需要寻找更加可靠的方法来评估上肢淋巴结保留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对判断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应用的可行性及其预测的准确性。方法本组选择临床检测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原发性早期乳腺癌患者76例,按癌瘤长径分组,用术中在原发肿瘤周围注射亚甲蓝(美蓝)的方法定位腋窝前哨淋巴结并对其进行活检,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node dissection,ALND)。术后对全部淋巴结行连续切片病理检查。结果76例患者有69例检测到前哨淋巴结,成功率90.79%.69例检测到的前哨淋巴结中65例准确地判断了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SLN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0,12.50%,87.50%,94.20%.结论SLNB基本能准确地判断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故能指导cN0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前,乳腺癌的外科治疗都常规施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s dissection,ALND),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区域复发,进行病理分期,以指导术后治疗和判断预后。然而,ALND常会导致一些并发症,而且已有研究证实对腋淋巴结(ALN)阴性患者行ALND并不能提高其总体生存率和延长无病生  相似文献   

15.
魏文堂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234-1235
目的 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分期为Ⅰ、Ⅱ期原发女性乳腺癌50例,术前体检均未触及肿大腋窝淋巴结或虽可触及腋窝肿大淋巴结但怀疑良性可疑;术中在原发肿瘤周围注射亚甲蓝示踪定位行SLNB和腋淋巴结清扫术(ALND),术后对全部标记定位前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常规行病理检查.结果 50例中检出40例检出率为80.0%.结论 应用亚甲蓝示踪定位行SLNB能较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是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必要手段,SLNB宜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腋窝淋巴结是乳腺癌最常见和最先转移的部位,是早期乳腺癌患者重要的独立预后因子。准确的腋窝淋巴结分期对局部治疗的选择、全身综合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是一项腋窝淋巴结准确分期的微创活检技术。循证医学Ⅰ级证据证实,对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SLNB可安全而有效地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从而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是,SLNB的开展有其特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尤其是对于某些特定情况如多灶性或多中心病灶、有既往乳腺活检手术史、新辅助化疗后的乳腺癌患者,临床医师应该遵循指南并结合临床实践综合考虑。通常认为如果SLNB阳性则应该进一步行ALND。随着临床实践的积累和最新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乳腺癌腋窝治疗正从单一的手术治疗走向个体化的多学科干预。充分而准确的术前腋窝淋巴结分期将越来越多原来需行SLNB的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通过更微创的穿刺活检提前筛选出来,因此SLNB的阳性率将大幅度降低,提示今后部分早期乳癌腋窝处理可能将步入一个免除SLNB的无创时代。本文就SLNB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及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有10%影响着西方国家女性的健康,而且是西方国家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国,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的加剧,过去19年间,乳腺癌发病率上升至27%,而且有40%确诊患者在5年内死亡。乳腺癌已经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但早期乳腺癌手术切除范围大小对病人的预后影响不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最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也是决定治疗方案的关键,包括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辅助治疗的采用与否,在乳腺外科手术范围日趋缩小的同时,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处理是目前争论的焦点,作为外科手术一条黄金准则,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曾被视为判断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唯一可靠方法,但小范围的腋窝淋巴结切除对确定腋窝淋巴结时期和选择手术治疗方法也已足够。目前,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组织检查作为一种新的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现结合文献对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乳腺癌已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30%,如何有效治疗乳腺癌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4]。虽然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和生物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手术仍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断。自Hasteld创建乳腺癌根治术以来,乳腺癌的外科治疗已经历了100多年,但无论是扩大根治术、传统根治术、改良根治术,还是保留乳房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的重要性一直没有改变。然而,ALND又是引起术后伤口感染、皮肤感觉异常、臂丛神经损伤、淋巴水肿、患肢疼痛麻木、上肢活动范围受限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为最大程度地减少ALND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0世纪90年代,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运而生,该技术可使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避免常规的ALND,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4]。但对不同状态的病人实施该技术还存在一些疑问,如何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该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就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注意问题进行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 SLNB)广泛用于乳腺癌患者,临床上根据SLNB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如前哨淋巴结(SLN )有癌转移,则行 ALND ;如 SLN 无癌转移,则不需行ALND。SLNB作为一种术后并发症极少的微创手术,使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SLNB虽已广泛开展,且适用范围在不断扩大,但由于其假阴性的存在,导致临床应用有一定受限。现将SLNB相关问题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10余年前出现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 lymph node biopsy,SLNB)是一种微创且能高度准确检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方法.该技术发展迅速,对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理念提出了质疑和挑战.长期以来,因ALND术后出现上肢水肿、疼痛及其他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