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生物学现状,为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社区内采用滚雪球等方法招募吸毒人员400名,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逐一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作HIV抗体、HC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调查吸毒人员400名,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0%;当前使用的主要毒品为海洛因占96.01%,静脉注射吸毒占69.33%,最近1个月未与他人共用过针具;最近1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62.82%:最近1次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75%;最近1年接受艾滋病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为97.26%;HIV抗休阳性率为1%,HCV抗体阳性率为66.83%,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51%。结论绵阳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HIV抗体阳性率和注射毒品共用针具低,但安全套使用率仍较低,高危行为依然存在,需要继续加强各项干预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生物学现状,为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社区内采用滚雪球方法招募吸毒人员400名,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逐一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作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400名吸毒人员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5%;当前使用的主要毒品为海洛因,占91.25%,静脉注射吸毒占65.75%,最近1个月与他人共用针具的比例为0.76%;最近1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38.36%;最近1次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52.94%;最近1年接受艾滋病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为95%;HIV抗体阳性率为1.25%,HCV抗体阳性率为67.25%,梅毒抗体阳性率为3.50%。结论绵阳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HIV抗体阳性率和注射毒品共用针具的比例低,但安全套使用率仍低,高危行为依然存在,需要继续加强各项干预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郴州市吸毒人群中HIV病毒、梅毒感染流行状况,为针对这一人群制定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郴州市强制戒毒所新进入所人员、社区吸毒人员共计监测401人,使用国家统一的“吸毒人员健康调查问卷”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血清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及梅毒初筛检测。结果在监测的401例吸毒人员中,经初筛检出抗HIV阳性9例,感染率为2.24%(9/401),梅毒初筛检出25例,感染率为6.23%,其中男性检出13例,女性检出12例,男女感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05)。使用毒品品种主要为海洛因,占97.26%。有215例(占59.2%)承认自己有过共用注射器或针头情况。有105例曾经通过钱或毒品交易与他人发生过性行为,监测对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平均为29.52%。结论郴州市吸毒人群中注射毒品比例较高,共用注射器现象普遍,且有性乱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存着经血和经性传播艾滋病的双重危险,应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强制戒毒对减少吸毒人群HIV/AIDS危险行为和感染的效果,为吸毒人群艾滋病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社区建立VCTI作站,通过书信和同伴通知招募社区静脉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用快速检测方法检测HIV抗体。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用SAS9.1软件进行资料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613名社区静脉吸毒人员,89.60%的吸毒人员接受过1次以上的强制戒毒治疗,74.10%能够正确回答7条以上艾滋病知识问题。38.50%-67.00%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棉花、清洁液和容器、共用药液吸毒。78.20%性交时从不使用安全套。HIV抗体阳性率为52.40%。吸毒人员接受强制戒毒次数越多,HIV/AIDS知识水平越高,而与安全套使用频率、共用针头、注射器没有关系。吸毒时间越长,接受强制戒毒次数越多,共用棉花、清洁液和容器、共用药液吸毒机率越大,HIV感染率越高。结论强制戒毒治疗可以提高吸毒人群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但减少危险行为和感染效果不大,应提高戒毒所医务人员和干警行为干预知识水平和技能,为出所戒毒人员提供后续的社区干预转介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宝鸡市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并探讨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宝鸡市强制戒毒所新入所的380名吸毒人员,由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集中对其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干预前后用A、B两种问卷进行艾滋病知识匿名调查。结果戒毒人员中已婚或同居占50.26%,待业人员占35.26%,年龄主要分布在20~50岁,平均吸毒年限8.04年。静脉吸毒占41.05%,其中26.92%有共用注射器行为。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戒毒人员的艾滋病知识提高了5.79%~35.26%。男、女吸毒人员认为有必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干预后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吸毒者认为今后不会共用针具的比例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应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广泛的艾滋病知识及毒品危害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遏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蔓延。  相似文献   

6.
王镜泉  陈杨伟  张宏  黄春文  陈杨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216-2217
目的通过对吸毒人群的监测,掌握福州市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梅毒(TP)、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了解吸毒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吸毒方式、共用注射器史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IV、HBsAg、抗-HCV及TP抗体。结果1064名吸毒人员中,烫吸320名,占30.08%;注射吸毒744名,占69.92%;检出抗-HIV阳性9例(0.85%),TP抗体阳性173例(16.21%),HBsAg阳性199例(18.70%),抗-HCV阳性650例(61.09%);采用静脉注射和烫吸方式吸毒的人员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21%和0,抗-HCV阳性率分别为70.16%和40.00%,HBsAg阳性率分别为18.01%和20.31%,TP抗体阳性牢分别为15.05%和19.06%;9例HIV感染者其HBsAg、抗-HCV及TP抗体均阳性。结论HIV已经开始在福州市吸毒人群中传播,吸毒人群已成为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有效控制经血、性接触传播疾病的流行,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群众自身防病意识,改变吸毒、性乱等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途径是经静脉注射毒品传播,在报告的HIV感染者中,静脉注射毒品途径占61.6%。泉州市是福建省卫IX项目吸毒人群的监测哨点,为及时掌握本地区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及流行动态,于2000年6月开始对辖区内强制戒毒所里接受戒毒的人员进行连续性监测,截止2003年共完成1251人份,监测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吸毒行为调查及梅毒、HIV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龙岩市吸毒人员HIV、HBV、HCV及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04-2007年在龙岩市强制戒毒所戒毒的121名吸毒人员进行HIV、HBV、HCV、ALT及梅毒的感染情况调查,并调查其吸毒方式。结果121名吸毒者抗-HIV均阴性,HBsAg阳性率为18.18%,抗-HCV阳性率为53.71%,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4.05%。吸毒者中单纯口吸的占27.27%,单纯静脉注射的占58.67%,2种方法均采用的14.05%。结论龙岩市吸毒人员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的较多,存在较大的感染隐患,建议加强对该人群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9.
肇庆市劳教所戒毒人员HIV、HBV、梅毒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肇庆市劳教所戒毒人员HIV、HBV、梅毒感染情况。方法 对吸毒人员进行询问调查后,采集静脉血进行HIV、HBV、梅毒血清检测。结果 检测1210名戒毒人员的抗-HIV、HBsAg、梅毒,检出感染HIV55人,阳性率为4.54%;感染HBsAg233人,阳性率为19.26%;梅毒52人,阳性率为4.30%。结论 吸毒人员是HIV、HBV、梅毒感染高发人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与相关高危行为的监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相关的行为特征。方法:采用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对杭州市某自愿戒毒所内的136名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12个有关条目回答均正确的占24.26%;他们中存在着通过共用注射器吸毒或性交途径传播或感染HIV的双重危险,13.10%的静脉吸毒者在最近6个月有共用注射器的行为,57.14%的有卖淫/嫖娼行为者在与嫖客/暗娼发生性关系时从未使用过安全套;自愿到医疗机构寻求HIV抗体检测的比例只占30.1%。结论:针对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应把提供一次性的清洁针具、百分之百安全套推广以及自愿咨询检测作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行为干预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及知识水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吸毒者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及其行为特征,为制定合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自制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访谈的调查方式对广州市2间戒毒所的戒毒者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中,56.8%有静脉注射吸毒史,其中入所前半年共针率为16.9%。99.6%的调查者有过性行为,其中52.2%的人存在婚前性行为,13.4%存在多个性伴侣,6.1%存在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与性交对象熟悉程度成反比。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大部分高于80%。吸毒和高危性行为减少危害知识的知晓率部分大于80%。安全套正确使用的知晓率普遍较低。结论吸毒者构成了HIV在吸毒者、暗娼或嫖客到家庭成员的传播链,致使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在改变吸毒者态度和增强吸毒者防范知识的同时.如何达到行为与其相统一.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02-2005年湖南省某市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湖南省某市吸毒人群中HIV流行趋势及其行为变化,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2~2005年湖南省某市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5年湖南省某市吸毒人群中注射吸毒比例波动在87.41%~95.79%之间,共用注射器的比例从2002年的86.71%下降到2005年的75.71%,HIV感染率从2002年的11.89%上升到2004年的21.79%,最后一次使用安全套比例徘徊在20.28%~34.58%之间。结论湖南省某市吸毒人群中注射吸毒比例高,共用注射器现象严重,安全套使用率低,是当地艾滋病快速流行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加强对吸毒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今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防治关爱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防治关爱模式,减少社区居民、家庭对吸毒者和HIV感染者的歧视。[方法]建立目标人群(静脉吸毒者)档案、入户随访和例会制度;组织社区居民、目标人群及其家属开展丰富多彩的宣教、联谊活动;对吸毒者和HIV感染者实施情感交流、生活照顾、转介就业等。[结果]通过项目干预,吸毒人群建档率达70%以上,111个吸毒者和HIV感染者获得了生活救助;转介目标人群就业人数达75人;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达80%以上;新婚登记人员中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率和婚检时进行HIV检测率分别达67%和36%。[结论]利用社区资源,在社区内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对目标人群实施关怀和救助,营造社会对HIV/AIDS的支持性环境,是防治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HIV感染的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有吸毒史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艾滋病知晓情况、吸毒行为、性行为特征,为HIV/AIDS干预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于2009年4~8月,对澜沧县109名有吸毒史的HIV感染者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9名吸毒者中,20~40岁年龄组占74.31%,小学和初中分别占38.53%和33.03%,农民67.89%,少数民族66.06%。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4.40%,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的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49,9.18;P值分别为0.037,0.027);2009年4~8月期间,有7人曾共用注射器吸毒;46人与固定性伴有性行为,其中32.61%的人坚持使用安全套;4人与非商业非固定性伴有不安全性行为;8人与异性商业性伴有过性行为,5人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结论有吸毒史的HIV感染者共用针具行为、多性伴和不安全性行为仍然存在,提示应采取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并重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南京市浦口区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HIV/HCV/梅毒感染现况。方法 2010-2012年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每年随机选取浦口区戒毒所新羁押吸毒人群400名进行问卷调查以及HIV/HC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监测对象羁押前吸食的毒品主要为海洛因和冰毒,分别占71.1%、25.8%;注射吸毒者占46.8%,其中曾共用针具者占35.8%;发生过商业性行为者占12.8%,其中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86.3%。3年间吸毒人群主要吸食海洛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而吸食冰毒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注射吸毒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99.4%,HIV、梅毒、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3%、7.6%、47.0%。有注射吸毒史者HCV抗体阳性率(61.7%)显著高于无注射吸毒史者(33.4%)(P0.001)。结论浦口区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较低,但HCV感染率较高。注射吸毒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存在一定比例的共针行为。应继续对该人群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加大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汕头市潮阳区被强制监管人员的HIV感染状况、高危行为及其艾滋病相关知识,为制订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区一强制监管场所442名被监管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和问卷调查。结果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1%;50.6%被监管人员存在吸毒或性乱行为;其中静脉吸毒占吸毒人员的29.1%,共用注射器吸毒占静脉吸毒人员的43.5%;54.8%的性乱人员拥有5个以上性伙伴,坚持使用避孕套者占性乱人员的13.4%;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35.5%。结论该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HIV感染尚属低流行状态,并存在大量艾滋病高危人员,须尽快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安徽省3类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知识行为及感染情况,为制定相关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连续抽样的方法,对暗娼、男男性行为者及吸毒者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暗娼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2.4%,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76.5%,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1%;男男性行为者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3.9%,最近一次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62.7%,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8%;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5.0%,最近一个月内有过注射吸毒行为比例为54.5%,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7%.结论 今后应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重点,进一步加强3类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和检测工作,在扩大覆盖面的同时,加强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学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干预策略以及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08—11对在2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的1243名16~20岁学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1243名调查对象中,68.O%有过性行为,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4.9±1.4岁;有过性行为者中,63.2%有过2个或2个以上性伴,83.3%报告首次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86.4%报告最近1次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报告入所前1年内发生过性行为的626名调查对象中,坚持使用安全套者仅占3.5%,从未使用者占55.6%。139名调查对象有吸毒史,其中36.0%有注射毒品史;有注射毒品史者中,44.7%在入所前1年内曾与别人共用注射器,18.8%最近1次注射吸毒时共用注射器。艾滋病知识得分平均5.68±1.73分,UNGASS指标涉及各项艾滋病知识全部正确回答者所占比例为16.7%。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相关认知态度正确或积极者所占比例均低于60%,对HIV感染者持正确态度者少于50%。吸毒行为相关认知态度正确或积极者所占比例较高,且多数调查对象具备积极的预防疾病态度和参加防艾宣传意向。结论2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应通过开展艾滋病生活技能培训和干预提高学员艾滋病知识和生活技能,培养学员正确的认知态度,以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惠州市暗娼人群、羁押人员、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行为特征及艾滋病感染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防治对策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2010年7~10月对惠州市部分娱乐场暗娼人群、部分戒毒所、劳教所、看守所的劳教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HIV抗体。[结果]合计调查1 180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0.76%。不同人群对每次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6个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不同人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1 180人,最近6个月与非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49.66%;最近1个月与非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53.57%,最近1次与非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54.59%,46.22%的人最近1次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1 180人中,获取艾滋病预防知识途径是网络的占46.27%,是报刊、书籍的占29.75%;80.51%的人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预防干预服务,其中接受过安全套发放的占54.95%、接受过同伴教育的占71.37%。检测HIV抗体的825人中HIV抗体阳性9例,阳性率为1.09%。[结论]青少年人群成为艾滋病高危人群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