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腹茧症合并不孕的腹腔镜检查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茧症合并不孕腹腔镜所见的特点和临床处理.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施行腹腔镜检查术的2 686例不孕患者中所发现的6例腹茧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为原发、管性不孕.3例因无法向腹腔内充气而改剖腹探查,3例完成常规闭合式腹腔镜手术.其共同特点为,术中见多重疏松、灰白色的纤维膜状组织包裹于肠管间隙及盆腔脏器,手术分离困难.结论:不孕患者腹腔镜检查气腹针充气不顺利,进而发现腹腔脏器为纤维膜包裹可以诊断为腹茧症,不必进一步手术处理.腹茧症不孕患者最佳治疗方案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茧症合并不孕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10月-2012年10月因不孕症行腹腔镜手术者812例,对其中发现腹茧症8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例中有6例为原发不孕,2例为继发不孕,8例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其中6例患者因子宫及附件被薄膜覆盖,并与肠管粘连紧密,无法分离,遂关腹。2例患者行双侧附件粘连分离及输卵管造口术。8例患者中1例失访,3例经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1例自然受孕,3例目前尚未孕。结论:腹茧症不孕多在手术中发现,因其属于输卵管不孕,可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其受孕成功率与一般患者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因考虑为附件肿瘤而在我科住院手术发现为腹茧症的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均无明显临床表现,考虑为附件肿瘤,3例已婚患者均未生育,在手术中确诊为腹茧症。术后均能痊愈出院,1例能自然受孕。结论腹茧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治疗主要是解除梗阻、切除包膜。术后仍不孕的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  相似文献   

4.
腹茧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临床表现及腹腔镜所见的特点及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7年9月5例腹茧症的诊断及治疗经过。结果5例患者中2例为盆腔包块入院,3例为原发不孕入院,均经腹腔镜检查后证实为腹茧症,其共同特点为术中见肠管被一层致密的灰白色纤维膜状组织包裹,无明显腹腔,分离困难。结论只要部分或全部小肠被纤维样的膜包裹,而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疾病就可以诊断为腹茧症,原发不孕的患者确诊腹茧症后原则上可以不处理。由于子宫、卵巢功能正常,可以考虑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茧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15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 15例中10例在肠梗阻手术中发现,3例在胃癌根治术中发现,1例在腹部刀刺伤致小肠系膜出血中发现,1例在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中发现.所有患者均于术中诊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为26.7%(4/15).结论 对于反复出现的肠梗阻,而其它原因又无法解释者,应考虑腹茧症的可能性.手术是治疗腹茧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彻底切除茧膜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早期应用芒硝外敷及适当延长术后进食时间,合理应用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能有效改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腹茧症的诊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7年2月收治的5例原发性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证实腹茧症诊断,手术方案采取全部或部分包膜切除、肠粘连松解、肠排列术等,手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茧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治疗是腹茧症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使患者尽早恢复胃肠功能,减少肠粘连及肠梗阻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茧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综合分析3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为原发不孕且出现腹部包块,行剖腹探查.共同特点:术中见多重疏松,灰白色的纤维膜状组织包裹于肠管间隙及盆腔脏器,手术分离困难.结论 腹茧症术前诊断困难,术中以切除局部病灶为主,无需勉强分离,以免增加损伤和黏连.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腹茧症诊断及其外科治疗的认识。方法:对原发性腹茧症4例均行纤维薄膜切除及肠粘连松解,其中全部小肠受累2例,松解后行小肠排列术。结果:4例均为术中证实,除1例6个月后因直肠癌肝转移死亡外,余3例均治愈且预后良好。结论:腹茧症术前诊断率低,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茧症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2000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8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5例以急、慢性肠梗阻症状为主要表现,结合CT、彩超、腹部X线平片等检查,2例术前诊断为腹茧症.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获得成功.7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84个月,平均(36±13)个月,1例分别于术后3、10及15个月出现肠梗阻,前2次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第3次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松解粘连、并行肠排列术.其余无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患者反复出现急性或慢性肠梗阻症状,而又无其他原因解释或合并腹部包块者,应考虑腹茧症的可能.术前放射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很有价值.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腹茧症合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茧症合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总结1例腹茧症合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诊治经验并复习文献.结果:本患者为69岁男性,因阵发性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伴呕吐1 d入院.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茧症, 7 d后出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3月正常.结论:腹茧症手术时广泛的粘连分离易导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该并发症的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传统的腹茧症手术原则应视情况灵活掌握,不必强求过分的粘连分离,以预防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