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丹参药材HPLC方法同时用于指纹图谱和多指标测定。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在280 nm波长下,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测定了19批丹参药材的指纹图谱和丹参素、迷迭香酸、丹酚酸B及丹参酮ⅡA 4个指标成分,对指纹图谱共有峰和相似度进行分析,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得到19批丹参药材的指纹图谱,标定了12个共有峰,并建立了丹参药材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相似度在0.808~0.997。聚类分析结果将19批丹参药材分为两大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及药材测定结果相一致。结论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色谱峰的数目差别不大,但各指标成分量差别较大。该方法准确、可靠,为有效地评价丹参药材的综合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桑叶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与多成分含量测定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桑叶药材质量。[方法] 采用CORTECS UPLC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 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在350 nm波长下进行梯度洗脱;建立16批桑叶药材UPLC指纹图谱,并对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及主成分分析,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寻找不同产地桑叶药材的差异性成分。[结果] 桑叶药材指纹图谱共标定出14个共有峰,通过比对标准对照品,指认出其中8个,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紫云英苷;16批药材相似度均大于0.962,主成分分析将16批桑叶药材分为三类,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5个差异性标志物,差异显著性排序为1号峰(新绿原酸)>4号峰(隐绿原酸)>3号峰(咖啡酸)>14号峰>11号峰。[结论] 建立的综合评价方法稳定、可靠,可为桑叶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党参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Grace Smart RP C18柱(250nm×4.6nm,5μm),以乙腈-0.1%醋酸为流动相进行二元梯度洗脱,流速0.6mL/min,检测波长268nm,柱温30℃。结果:党参样品HPLC指纹图谱可明确显示不同党参样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实验的RSD均小于3%,用党参炔苷作为参照物可确认党参样品中的活性成分。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且利用指纹图谱的整体性,可以对不同产地党参药材进行真伪鉴别,并对质量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药材含量、药材水煎液特征图谱及出膏率表征不同产地白芍药材的质量属性,为其在经典名方中的应用提供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2015版药典方法测定各批次白芍药材中芍药苷的含量;参考古法制备药材水煎液,摸索并建立其特征图谱,测定6个产地共21批白芍药材的水煎液特征图谱和出膏率,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的白芍药材水煎液特征图谱,共标定6个共有峰,21批药材相似度介于0.829~0.999,可分为2类,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相似度评价结果一致。[结论]以药材芍药苷含量、药材水煎液特征图谱及出膏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化学计量学和成分分析可有效评价不同产地白芍药材的质量属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蔓荆子配方颗粒中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测定与指纹图谱的研究,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不同产地蔓荆子的配方颗粒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对蔓荆子配方颗粒中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蔓荆子黄素进行含量测定,及其指纹图谱的绘制。色谱柱为Agilent ZOBRAX Plus C18(4.6 mm×250 mm,5 μm),以0.1%磷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程序波长,柱温35℃。采用SIMCA 14.1软件对指纹图谱特征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0批蔓荆子配方颗粒中的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最大相差分别为2.0倍、2.8倍、8.6倍,其中江西产地蔓荆子的配方颗粒3种活性成分含量均较高。不同产地蔓荆子的配方颗粒相似度在0.914~0.993之间,表明颗粒剂中的化学成分总体稳定。综合含量测定、指纹图谱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可区分出江西产地蔓荆子的配方颗粒质量最佳,均一性良好。[结论]基于HPLC-UV法的含量测定结合指纹图谱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表征蔓荆子配方颗粒在化学成分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可以为蔓荆子配方颗粒甄选原药材、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已建立的乌药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对不同产地乌药进行鉴别研究。方法 以Symmetry C18(1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235 nm波长下以乌药醚内酯为参照物测定了6个不同产地乌药的指纹图谱。按照乌药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6个共有指纹峰,并对不同产地乌药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 台乌药和其他5个产地乌药的指纹图谱,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也对该指纹图谱检测方法进行了验证。结论 通过HPLC指纹图谱方法,能够明显区别台乌药与其他产区的乌药,该方法可作为台乌药真伪鉴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多指标质量评价及指纹图谱方法,对不同绿豆样品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水分测定法、总灰分法、酸不溶性灰分法和水溶性浸出物法测定绿豆中水分、灰分以及浸出物含量,建立综合质量评价。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建立绿豆的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和统计学软件对不同产地绿豆的图谱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测得12批样品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与水溶性浸出物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为2.73%~12.71%,均符合药典标准,综合质量评价显示尚志市绿豆较优。不同产地绿豆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尚志市绿豆与其他产地有明显差异。结论 不同产地绿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多种测定方法以及建立指纹图谱,可以对其进行综合质量评价,为绿豆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客观评价淫羊藿药材质量差异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3∶77),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70 nm,进样量10 μL,建立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淫羊藿药材不同生长部位(茎与叶)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不同生长部位中淫羊藿苷的量。结果 淫羊藿药材不同生长部位(茎与叶)的HPLC指纹图谱和淫羊藿苷的量存在差异,从其叶和茎的特征指纹图谱中分别提取出19和10个共有峰,且叶中淫羊藿苷的量是茎中的4~8倍;叶与叶、茎与茎之间的化学特征存在差异,叶与茎化学特征差异最显著。结论 建立的淫羊藿苷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好,可表征淫羊藿药材质量的差异性,为淫羊藿药材的质量研究和建立淫羊藿药材的商品规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党参苍术内酯Ⅲ和党参炔苷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产地党参及不同产地党参引种到山西陵川GAP种植基地党参药材苍术内酯Ⅲ和党参炔苷2种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探讨环境因素对党参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方法,以党参炔苷和苍术内酯Ⅲ为检测指标,对不同产地党参及不同产地党参引种到山西种植基地党参药材进行了含量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在选择的色谱条件下,苍术内酯Ⅲ的线性范围为0.10-1.6μg(r=0.9994),平均回收率为103.0%,RSD为0.02%(n=6);党参炔苷的线性范围为0.01-2.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RSD为2.1%(n=6)。不同产地党参间苍术内酯Ⅲ、党参炔苷含量不同,引种后苍术内酯Ⅲ含量都较原产地高,湖北恩施板桥党和甘肃陇西白条党党参炔苷含量增高。结论党参化学成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山西自然环境条件适宜党参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落花生茎叶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 采用HPLC法,构建不同产地13批落花生茎叶的指纹图谱;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 建立了以7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HPLC指纹图谱,13批样品被聚分为两大类。结论 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为落花生茎叶内在质量的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静态顶空-气相质谱联用(HS-GC-MS)技术分析金沸草挥发性化学成分,构建其特征性指纹图谱,为金沸草的质量评价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S-GC-MS技术构建22批金沸草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不同批次样品质量差异进行评价。[结果] 建立了金沸草药材HS-GC-MS指纹图谱,定性出104个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醛类等;22批药材所含挥发性成分既有整体相似性又有特征差异性,共获得并鉴定13个共有峰,主要为萜烯类、醛类及醇类等。[结论] 研究建立的HSGC-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稳定,可为金沸草的质量评价及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长春花转基因毛状根再生植株快速繁育体系,获得生物碱量提高的长春花再生植株。方法 研究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长春花毛状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不定根分化和再生植株移栽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长春花再生植株生物碱量,并采用定量PCR技术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转基因长春花毛状根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均是MS+6-BA 2.0 mg/L+NAA 0.3 mg/L,不定根分化的最适培养基是1/2 MS+NAA 0.3 mg/L。采用炼苗的改进方法可使长春花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达90%。HPLC分析结果表明,长春花再生植株中长春碱、长春新碱和阿吗碱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0、5.8、1.8倍,其中,优良单株OG30-3的长春新碱和长春碱量比对照提高7倍和10倍。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orca3基因和g10h基因的表达量比非转基因植株的高。结论 转基因长春花毛状根再生植株可促进抗癌生物碱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金银花超微粉体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并研究其与抑菌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得到6个不同极性部位,分别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同时选择体外抑菌药理指标进行活性测定;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化学信息与抑菌指标的相关关系,寻找与药理指标密切相关的物质群。结果 确定以醋酸乙酯提取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来制定金银花的抑菌活性指纹图谱。结论 应用该方法建立的金银花粉体的质量标准科学、合理、实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客观评价没药药材质量的分析方法,对收集的不同批次没药药材的质量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GC-MS法对没药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采用HPLC-PDA法分析没药中非挥发性成分;并采用相似度软件和SPSS 16.0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GC-MS法分析鉴定了没药中28个化学成分,建立了不同批次没药药材非挥发性成分的HPLC特征图谱;两类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结果均表明,收集于不同批次的没药药材相似性较差,其中收集于海南和广东的相似度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倍半萜烯类成分、有机酸酯类成分和二萜酸类成分对药材品质起到主导作用。综合分析提示,收集于海南药材公司的没药药材质量较佳。结论 所建立的质量分析方法为没药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与HPLC法分析化橘红总黄酮指纹图谱的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UPLC法与HPLC法对17批化橘红药材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分别建立了化橘红黄酮类成分的UPLC与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其中UPLC法标识出21个共有峰,HPLC法标识出17个共有峰,17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 2种方法均可用于化橘红的质量控制,UPLC法较HPLC法更高效、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补骨脂抗氧化活性指纹图谱,评价不同产地补骨脂药材的抗氧化活性和明确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贡献率。[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1,1-二苯基-2-苦基肼(HPLC-DAD-DPPH)方法。[结果]建立了补骨脂抗氧化活性指纹图谱,确定了补骨脂酚为最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结论]抗氧化活性指纹图谱可用于补骨脂质量评价,为全面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党参肌动蛋白(actin)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 根据已经克隆的植物acti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性引物,以党参根部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actin 基因片段并连接到pMD19-T Simple载体上,阳性克隆经PCR检测后进行测序。结果 得到一段603 bp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编码200个氨基酸,与高等植物actin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78%以上,与其他肌动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0%以上。结论 首次从党参中克隆出了actin基因,为有效利用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川泽泻质量及其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为提高川泽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P-HPLC测定川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量;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测定方法测定川泽泻水分、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泽泻种植区土壤理化性质。结果 除醇溶性浸出物外,川泽泻含水量、23-乙酰泽泻醇B、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总灰分与醇溶性浸出物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07,与酸不溶性灰分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66;各产地泽泻速效钾量缺乏严重;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全磷与速效磷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555、0.806,全钾与速效钾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33;土壤各理化指标内某一因素对泽泻相应指标的影响受其他土壤因子的影响较大;土壤全钾量对川泽泻各成分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全氮量。结论 各地之间川泽泻质量较优且稳定,可作为制定川泽泻质量标准的依据;川泽泻种植时应选择土壤全钾量、速效钾量较高的地块,以保证川泽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不同粒径连翘粉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特征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探讨粒径与化学成分溶出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将连翘药材进行粉碎、过筛,按粒径大小分成10组,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粒径连翘粉体的指纹图谱,结合主要共有指纹峰信息,对不同粒径连翘粉体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不同粒径连翘粉体共有8个HPLC特征峰,根据各粉体单位质量峰面积,不同粒径连翘粉体被分为不同层次的3类,其中超微粉单位质量峰面积最大。结论 不同粒径连翘粉体与化学成分溶出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超微粉碎技术可以促进有效成分的溶出,在粉碎加工药材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不同粒径连翘粉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特征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探讨粒径与化学成分溶出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将连翘药材进行粉碎、过筛,按粒径大小分成10组,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粒径连翘粉体的指纹图谱,结合主要共有指纹峰信息,对不同粒径连翘粉体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不同粒径连翘粉体共有8个HPLC特征峰,根据各粉体单位质量峰面积,不同粒径连翘粉体被分为不同层次的3类,其中超微粉单位质量峰面积最大。结论 不同粒径连翘粉体与化学成分溶出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超微粉碎技术可以促进有效成分的溶出,在粉碎加工药材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