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活血化瘀法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尿素氮、肌酐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尿素氮、肌酐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能有效保护其残存肾功能,抗肾脏纤维化,为活血化瘀方治疗慢性肾衰竭提供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王洽会 《光明中医》2011,26(6):1215-1216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血肌酐下降及血红蛋白升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解毒汤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益肾活血解毒汤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48例并设对照组36例,以尿素氮、血肌酐及肌酐清除率为主要观察指标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益肾活血解毒汤组总有效率85.42%,对照组总有效率64.4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汤能明显降低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肌酐、尿素氮,提高肌酐清除率,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红 《四川中医》2004,22(12):50-5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综合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及Scr、Ccr改善均优于对照纽,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脾肾气虚、湿浊中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应用醒脾祛浊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脾肾气虚、湿浊中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脾祛浊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且症状积分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脾肾气虚、湿浊中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脾祛浊汤,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固本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固本排毒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肌酐、血尿素氮和血红蛋白的变化和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症状积分、降低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提高血红蛋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本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可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改善症状积分及血肌酐等指标.  相似文献   

7.
林冰 《新中医》2011,(7):38-40
目的:观察中药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治疗组30例用中药方保留灌肠,每次30分钟,每天1次,同时2组均给予必要的基础治疗,15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综合评价疗效,3个月后评估预后。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中药方灌肠疗效明显。2组治疗后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血尿素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经中药方灌肠后,各项肾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结论:中药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健脾降浊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自拟健脾降浊颗粒冲剂为主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存活率、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健脾降浊颗粒治疗,对照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尿毒清颗粒治疗;均4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评分及血清肌酐、尿素氮、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1指标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血清肌酐、尿素氮、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除个别指标外其它指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75%,对照组总有效率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脾降浊颗粒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保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保肾汤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尿毒清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比较,P〈0.05。结论:保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气阴两虚型患者在改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改善临床症状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尿蛋白及血肌酐水平变化的研究,评价益肾健脾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后选出300例患者进行试验。试验前,使用随即发生器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n=150)和对照组(n=150)。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对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益肾健脾汤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征变化和尿蛋白、血肌酐水平变化,评价益肾健脾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结果(1)总体疗效:经过治疗,统计得到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6.67%,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症状积分:经过治疗,比较两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症状积分,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蛋白尿、血清肌酐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蛋白尿、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健脾汤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蛋白尿及血清肌酐水平,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1.
晋中恒 《四川中医》2009,(11):66-68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肌酐134—707μmol/L)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中药内服治疗;治疗组31例在中药内服基础上配合中药灌肠、足浴治疗,对治疗前后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活疗纽总有效率90.32%;对照纽总有效率36.67%。并且治疗纽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血红蛋白的升高、血肌酐尿素氮的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内服外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优于中药内服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患者在接受一般及对症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尿毒清颗粒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爱西特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红蛋白、血红细胞、尿蛋白、尿潜血、血肌酐、尿素氮、血清离子的变化,并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29%;且治疗组血肌酐、尿素氮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可靠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尿毒清颗粒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患者在接受一般及对症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尿毒清颗粒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爱西特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红蛋白、血红细胞、尿蛋白、尿潜血、血肌酐、尿素氮、血清离子的变化,并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29%;且治疗组血肌酐、尿素氮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可靠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肾汤治疗早期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其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0月确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肾衰宁胶囊,治疗组给予益肾汤治疗。两组均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6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39.02%、有效率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17.07%、有效率65.8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肾功能指标、Hb、ALB、PAB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汤能够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改善肾性贫血,延缓慢性肾衰竭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有效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方法将48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给予肾衰一体化治疗,治疗组加中药保留灌肠2次/日,15天一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尿素氮、肌酐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灌肠制剂使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临床应用疗效可靠,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西医基础治疗同时给予中药慢肾康颗粒剂;对照组22例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Cr、Ccr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住院号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复方α-酮酸,0.1~0.2g/kg·d~(-1),3次/d;优质低蛋白饮食。治疗组30例尿毒清,2包/次,3次/d,温水冲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6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清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血清肌酐、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6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两组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两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4年4月-2017年8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黄连温胆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较对照组(60.0%)更高,BUN、Scr较对照组更高,Ccr较对照组更低,各项临床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更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分析显示P 0.05。结论:采取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获得理想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金峰 《光明中医》2012,27(10):1995-1996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回阳三建汤辨证治疗有助于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方法将70例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运用回阳三建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4例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67.6%,治疗组远期、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说明只要坚持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可以长期改善肾功能,有助于延缓肾功能衰竭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与研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陆丰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皮肤瘙痒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皮肤瘙痒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实施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优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指标,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皮肤瘙痒症状缓解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