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视频指导自学模式在医院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和急性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发生率的不断增加,人们已经越来越关注这一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疾病.在目前情况下,发生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事件后,患者的生存率仅为5%[1].研究显示,大约有1/3的心搏骤停事件发生在医院内[2],包括重症病房、普通病房、或是院内其他场所.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SCA 现场急救的第一步,也是决定复苏能否成功及患者预后的关键,因此医务人员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调查显示,无论医院工作人员或是普通旁观者,都可能无法保证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3-4].所以,医院有必要定期组织培训以更新知识,巩固心肺复苏技能.  相似文献   

2.
一项Meta分析[1]结果提示,发生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的患者中,最终只有7.6%存活出院.通常患者家属最有可能目击心搏骤停的发生[2],且其更愿意现场为其心搏骤停的家属实施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但大部分SCA目击者大多缺少生命支持的知识[3-4],也未接受过CPR培训[5],无法为心搏骤停者实施现场救治.而填补此类缺憾的有效方法是接报急救信息的调度员通过电话指导目击者现场实施心肺复苏,即调度员利用包括音频、视频设施辅助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dispatcher-assisted telephone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T-CPR).此外,某些非专业人员虽经过CPR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但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淡忘,一些国家还研发了存储于手机的CPR视频提示动画[6-9].本文将T-CPR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临床上最危重的病症之一,患者生存率极低。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只有7.6%的SCA患者能够存活出院~[1]。SCA大多发生在院外,被称为院外心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国外一项系统综述~[2]发现,53%的OHCA现场有目击者,但其中只有32%的OHCA患者接受了目击者心肺复  相似文献   

4.
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一直是急救医学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生时间和地点均具有不可预期性、预后差,已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为提高SCA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国际上成立了复苏联合委员会.该委员会自2000年首次发布<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来,每5年更新一次,并提出了早期心肺复苏(earl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arly CPR)的概念[1],同时不断探索提高早期心肺复苏实施率及实施效果的方法.其中调度员电话辅助心肺复苏(dispatcher-assisted telephone-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T-CPR)概念的提出与应用对提高早期心肺复苏实施效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心脏本身病变或其他因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1]。它是临床工作中最紧急也是最常见的危重症,死亡率极高。规范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SCA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的CPR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急救体系仍不完善,本文对2010~2011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  相似文献   

6.
<正>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指致病因素诱发心脏突然停搏致有效泵血功能丧失,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心搏骤停最有效的抢救措施之一,有效地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是增加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及良好预后的关键[1]。高质量胸外按压能保证有效的脑灌注的压  相似文献   

7.
院前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前心肺复苏(CPR)是指患者从突发事件或突发疾病的现场至到达医院之前所接受的CPR过程.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发生在医院外,而院前心搏骤停(OHCA)是导致成百上千人死亡的常见原因[1],由于OHCA的有效抢救时间仅仅为几分钟,这大大增加了院前CPR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张陈银  肖玉妍 《当代护士》2021,28(8):117-119
急性重症心肌炎是由于感染病毒致心肌出现严重炎性损伤的一种疾病,患者往往以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有低血压或心肌炎、心包炎等为主要表现[1].心肺复苏是纠正室颤、心脏骤停等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之一[2].研究[3]显示,将近1/3的心搏骤停发生在医院内,发生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为7%~26%[4].高质量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成功抢救患者的关键所在.体外膜肺氧合本质是一种改良的人工心肺机,进行体外的心肺支持,核心部分是膜肺和血泵.ECMO运转时,血液从静脉引出,通过膜肺氧合,排出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9.
<正>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院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约占院内病死率的80%,每1000名入院患者中大约1~5名会发生CA[1-2]。心肺脑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是帮助心搏骤停患者迅速重建人工呼吸与循环,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血氧供应的一系列急救技术[3]。其启动时机和实施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生存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胸外按压是抢救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的有效治疗措施,持续胸外按压能显著提高复苏成功率[1].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过程中,人们始终把关注点集中在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及脑功能的恢复上,而对自主循环未恢复情况下自主呼吸首先恢复的现象鲜有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人心肺复苏团队在临床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328例实施心肺复苏(CPR)的心搏骤停(SC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生于院内SCA复苏成功率高于发生于院外者(P<0.05);以急救团队进行复苏者成功率高于非团队复苏者(P<0.05);1医2护的3人心肺复苏团队完成高质量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的比率高于2人心肺复苏团队(P<0.05),但4人及以上心肺复苏团队完成高质量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的比率并不优于3人心肺复苏团队(P>0.05)。结论 1医2护配合的3人心肺复苏团队可较高质量完成新指南心肺复苏术操作要领,有利成功CPR,是一种较好的心肺复苏团队组合。  相似文献   

12.
目前,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是危及人类生命的最主要原因[1].研究表明:发生CA的患者如果在发病最初的3~5 min内接受有效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存活率可达49%~75%[2-5],CPR每延迟1 min实施,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就下降7%~10%[6].然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7],80%的CA事件发生于院外,其中67%有目击者,但通常为非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13.
心肺脑复苏常见不足与缺陷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临床上,如果对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实施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R)措施不规范,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鉴于<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的发表,结合我国现状,对心肺脑复苏常见不足与缺陷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严重的心脏急症,无论心源性还是非心源性,病死率都极高.如何在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救治过程中提高成功率,成为当今急救医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在CPCR过程中应用Thumper 1007型心肺复苏机(美国密执安仪器公司生产)和PB 760型呼吸机(美国邝公司生产)采用叠加通气模式和Thumper心肺复苏机联用,并与VCV通气模式和徒手标准复苏进行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心室停搏而使心输出量突然停止,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急症之一.多种心血管疾病、严重创伤、严重药物中毒、各种意外事故如电击、溺水以及血钾< 3.0 mmol/L的患者均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乃至心跳呼吸骤停而危及生命[1].美国和加拿大的统计数据[2]显示,突发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心脏骤停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就会迅速发生生物学死亡.本文对我院急诊室收治的心跳骤停患者的复苏情况进行分析后,总结急诊室39例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的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资料表明,超过70%的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或大面积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引起的[1],紧急溶栓治疗是AMI和PE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考虑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过程中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多数溶栓治疗指南将CPR列为相对禁忌证,限制了溶栓治疗的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肺复苏过程中溶栓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正>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每年全世界范围内每10万人口中就有50~110例心脏骤停发生[1]。随着急救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CA的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CPR能够恢复自主循环,但仍有患者会在度过院前复苏阶段进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后死亡。CA后全脑细胞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脑损害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然而,治疗过程中的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脑功  相似文献   

18.
正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对心搏骤停患者的主要施救方式,研究~([1])表明高质量的CPR可以提高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以下简称《指南》)再次强调了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大量研究~([3-7])表明,在培训或临床实践中心肺复苏并不能完全符合《指南》要求,而心肺复苏提示/反馈装置的出现旨在帮  相似文献   

19.
亚低温用于心搏骤停后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后即使经过有效心肺复苏、恢复了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但仍有一些患者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研究发现,亚低温能改善心肺复苏后生存率和神经功能损伤[1-2],但其作用机制还未完全阐明.亚低温治疗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此需加强认识和管理.现将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围心搏骤停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分型及临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绝大多数心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而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不到1%。有时即使复苏成功,心跳恢复后的心律失常仍然可以对患者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指出:“心血管急救的对象已不再局限于心搏骤停的患者,还应该包括那些即将发展为心搏骤停和复苏后有综合征的患者。”因此,在心搏骤停发生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