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药外敷配合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给予中药外敷配合骶管封闭及骶管封闭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6.1%显著提高,治疗后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配合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确实有效的非手术方法。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6例,随机分为理疗组、骶管阻滞组及复合组(理疗+骶管阻滞)。以疼痛缓解视觉模拟评分法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复合组优良率76.92%,有效率96.15%,均明显高于理疗组和骶管阻滞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后2组之间疗效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理疗配合骶管阻滞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和减少用药,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84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疼患者中筛选而出,随机将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传统骶管阻滞进行治疗,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进行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纳入对比讨论中。结果:经治疗1周后,研究组优良率85.71%比对照组64.29%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比对照组19.05%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其操作方法简单,患者满意度高,安全有效,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配合骶管注射)36例,对照组(单纯骶管注射)30例,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36例,优良率91.67%;对照组30例,优良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灸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4):78-80
目的 探讨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 年8 月~2018 年12 月我院骨伤科住院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 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编号进行分组,奇数为观察组,偶数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腰椎牵引加神经根阻滞,治疗组给予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体征及ADL 受限情况。结果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腰椎牵引加神经根阻滞(对照组)效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减轻腰部活动受限、肌力减退及感觉减退,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确实有效的非手术方法,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6例,随机分为理疗组,骶管阻滞组及复合缚(理疗+骶管阻滞)以疼痛缓解视觉模拟评分法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复合组优良率76.92%,有效率96.15%,均明显高于理疗组和骶管阻滞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后2组之间疗效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理疗配合骶管阻滞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7.
曹正培  王玲  王晓英 《当代医学》2021,27(21):59-61
目的 分析腰骶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25例.参照组在疼痛科无菌操作治疗室行腰硬膜外灌注治疗,观察组采取腰骶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同时间的疼痛(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应用腰骶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情况,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疗效。方法选取经影像学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患者1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非超声引导的传统骶管阻滞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5 min、1周、2周、4周时VAS评分;一次成功穿刺情况;穿刺时间;行二次治疗情况;治疗后1、2、4周的疗效;各时点直腿抬高试验≥75°的情况;患者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治疗后15 min和1周时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周时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成功穿刺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行二次治疗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穿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时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周时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5 min、1周时直腿抬高试验≥75°的比例及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点两组直腿抬高试验≥75°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准确率高,治疗次数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患者满意度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可视化、安全、可靠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并观察疼痛缓解情况.方法:通过协商原则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00名腰间盘突出患者,采用随机性原则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腰部疼痛、下肢麻木以及最终疗效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下肢麻木与腰部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治疗有效率为86.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症状,用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骶管滴注联合腰椎牵引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探求新方法。方法:178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0例,予以骶管滴注联合腰椎牵引治疗;对照组88例,仅予腰椎牵引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VAS评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愈率78.9%,有效率94.5%;对照组治愈率46.6%,有效率78.4%,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滴注联合腰椎牵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使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明显,效果比单纯使用腰椎牵引物理治疗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患者选择骶管注射方案对其病情的临床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且存在根性痛患者80例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来源,其中设40例接受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干预方案即理疗、药物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另40例除对症治疗外联合骶管注射药物干预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疗程后通过相关疗效标准评估,对照组有13例疗效为无效,观察组有2例为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7.5%、95.0%,统计学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腰痛评分情况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统计学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患者疗程后均接受平均2周时间随访,出现并发症概率统计学处理提示无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患者用骶管注射治疗干预措施对于病情的改善有积极影响作用,更好地缓解疼痛症状,提升患者生存舒适度及对治疗方案的信赖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收集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范围为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共入组患者88例,按治疗方式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优良率相比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VA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躯体功能、社会能力、认知水平、角色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1~12月在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用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对照组39例注射臭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下肢疼痛程度.结果 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检查,治疗组优良率为84.9%,对照组优良率为61.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下肢疼痛评分分别为(4.12±0.52)分和(1.28±0.35)分,对照组治疗前后下肢疼痛评分分别为(4.05±0.45)分和(1.64±0.65)分,两组治疗前后下肢疼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下肢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臭氧较单独运用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观察组采用针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程度(VAS评分)与腰部功能(Oswestr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有助于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与腰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评估经骶管裂孔硬膜外腔镜下激光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回顾性分析经骶管裂孔硬膜外腔镜下激光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术前和术后患者腰腿痛情况,改良MacNab评分评估患者腰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达82.6%,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短期疗效满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142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椎旁组(n=71)与骶管组(n=71),椎旁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骶管组采用骶管注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结果椎旁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骶管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低于骶管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牵引治疗,研究组采取针刺治疗。分析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腿痛评分、腰骶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直腿抬高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可显著降低患者VAS评分,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筋展络通胶囊配合牵引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河南省濮阳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选取牵引疗法治疗;治疗组在牵引疗法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筋展络通胶囊口服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治疗效果; 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分)以及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估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腰部与下肢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41/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30/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患者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OA各项评分与JOA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患者JOA各项评分与JOA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腰部疼痛感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腰部酸楚感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下肢部疼痛感及麻木感消失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筋展通络胶囊配合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部及下肢疼痛,促进腰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蒙医特色手法复位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抽选11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蒙医特色手法复位配合骶管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蒙医特色手法复位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韩国文 《基层医学论坛》2023,(17):112-114+144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晋西机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西乐葆+甲钴胺的西药保守治疗方式,观察组联合应用中药补阳还五汤以及推拿治疗,2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对比2组临床疗效、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部疼痛情况、下肢疼痛与麻木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ODI评分、JOA评分、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ODI、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腰部疼痛情况、下肢疼痛与麻木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腰部疼痛情况、下肢疼痛与麻木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方式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腰部疼痛情况、下肢疼痛与麻木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