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评价四川省城市二、三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施效果。方法收集2016-2017年四川省223家城市二、三级公立医院院均医疗服务数据,分析政策实施后医疗服务及效率、医疗收入及结构和医疗费用变化情况。结果政策实施后三级医院总诊疗人次数和住院人数分别增长4.42%和5.38%。而二级医院总诊疗人次数变化不明显,住院人数增长2.60%,平均住院日延长2.12天;二级医院门诊和住院药占比分别降低1.38%和3.11%,三级医院门诊和住院药占比分别降低4.03%和4.86%,三级医院医疗服务类收入增长明显;二、三级医院次均医疗费用变化不明显。结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效果明显,药占比降幅大。三级医院服务量增加,二级医院效率降低;三级医院药品收入影响大,但调节能力较强;次均医疗费用控制较好,患者负担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和按病种分值付费对公立医院运营的影响,为公立医院后续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2019年各年的下半年(分别对应医改前、取消药品加成后、按病种分值付费后和取消耗材加成后)的相关数据,对医疗服务量、服务效率和住院费用进行对比分析,对医疗收入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结果 ]与医改前相比,医改后除普通门诊人次下降外,其余服务量和服务效率均提高,次均住院费用增长平稳,自付比例下降。药品收入占比下降10.22%。技术劳务性收入占比上升8.13%。[结论 ]改革后医院总体运行平稳,住院费用增长得到控制,医疗收入结构大致优化,但仍需完善药耗使用和医保结算管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信息服务和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对医院医疗收入总额和医疗收入结构的影响,为医药价格综合改革背景下三甲公立医院运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因素分析法和结构变动度分析法研究湖北省某三甲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前后一年的医疗收入总额及医疗收入的结构变化。[结果]药品零加成后湖北省某三甲医院的医疗收入总额同比增长26. 27%;患者数量的增长对门诊及住院收入影响的比例分别是89. 80%、73. 38%,其对收入的贡献率大于次均费用的增长;在门诊和住院收入中,药品收入分别下降4. 66%和6. 66%,药占比下降明显,但未达改革目标。[结论]医药价格改革后,医院的整体运营平稳,患者数量增长是门诊和住院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药占比下降,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技术、治疗占比提高,医疗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取消药品加成对患者医疗负担以及医院收入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药品改革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样本市2011-2015年试点医院与非试点医院的面板数据,应用倍差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DID)进行定量评估。[结果]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执行后,患者次均门诊费用下降46.76元(P 0.05),次均住院费用上升74.78元(P=0.82);次均门诊、住院药费分别下降28.42元(P 0.01)和236.69元(P 0.05);试点医院各项收入未显著变化,门诊、住院药占比显著下降(P 0.05)。[结论]样本市取消药品加成减轻了患者的药费负担,实现了医院的收入平移和结构优化,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策效果还需完善配套制度措施,综合施策提升医改整体宏观效率。  相似文献   

5.
张依彤  马原  杨练  孙群  李佳 《现代预防医学》2021,(18):3353-3357
目的 评价四川省省管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对比政策前后,从医疗服务提供量、服务效率、医疗服务收入与结构、患者医疗负担变化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进一步利用模糊断点回归模型探究政策的瞬时效应。结果 政策实施后医院门急诊人次数增长130.35万人次,出院人数增长8.71万人,平均住院床日缩短1.09 d;医院总体医疗收入增长24.93%,药品收入占比下降7.83个百分点,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收入增幅达62.43%,占比位居第二。门诊与住院患者次均药品费下降明显,但整体次均医药费分别较改革前增长12.58%、10.39%。断点回归模型显示门诊药品收入、住院药品收入及占比、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住院患者次均药品费及占比于政策实施节点均出现明显向下的跳跃。结论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作用效果明显,药占比得到一定控制,医疗收入结构逐步优化。医院医疗服务量增加,服务效率有所提高,但患者医疗负担未见减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的实际补偿水平以及价格调整后对综合性医院收入总额及收入结构,次均费用的影响。方法以宁波市第一医院2014年1—3月实际业务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新旧价格对比计算的方法,反映新政策的补偿率。另外通过对比2013年同期业务数据反映新政策调整后收入总额、收入结构、次均费用、就医人次的变化。结果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的实际补偿率为132%。对比2013年同期业务数据显示:医疗业务总收入增长,平均增长约8%;每人次费用增长;每人次门诊药费基本持平,住院药费明显下降;门诊就医人次减少,住院就医人次增加。讨论实行药品零差价后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进行补偿,按照浙江省方案,补偿已经到位且略有盈余。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优化了医疗收入结构,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但没有真正减轻患者的负担。建议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降低部分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及检验项目的价格。同时财政参与调整后的补助,有利于在保障医疗机构正常经营和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之间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昆明地区地市级及以上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前后经济运行情况,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采用统计描述和对比分析,对昆明地区20所地市级及以上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前(2016年)与取消药品加成后(2018年)的总收入、总支出、医疗收入、业务支出及长期负债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取消药品加成前后,总收入均大于总支出,收支均有结余。①收入:总收入中财政补助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7.5%下降到2018年的6.7%;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41.4%下降到2018年的33.3%,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22.3%增加到2018年的25.0%。②支出:业务支出中人员支出占比从2016年的33.2%增加到2018年的34.6%;药品耗材支出占比从2016年的54.0%降低到2018年的52.7%。③负债:长期负债从2016年的14.7亿元减少到2018年的9.4亿元,85%以上的长期负债是由基本建设、设备购置负债形成。[结论]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总体经济运行平稳,药品收入占比降低,医疗服务收入占比逐步增加,符合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要求。但还存在财政投入相对不足、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不到位、长期负债难以化解、人员支出与药品耗材支出占比倒挂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实行药品零加成与补偿机制改革后某三甲医院运营的短期效果,以期为推进新疆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前一年与后一年的收支情况、补偿情况、运营效率等的相关数据,对比其运营变化情况。[结果]改革后医院的总收入同比增长3624.10万元,财政补助同比增长778.50万元;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取消药品加成补偿69.35%,政府财政弥补31.63%;药品费用占比从43.81%下降至药品零差率后的33.41%;医院的门诊人次增加了3.75%,急诊量增长了3.48%;患者次均费用变化不明显。[结论]改革后该医院运营平稳,补偿到位且收入结构优化,下一步在政府持续落实改革主体责任的同时,应着力关注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后广西公立医院的运营效果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的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2017年广西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人均药费、人均检查费、医院药品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以及医院业务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比率分析法分析人均药费、检查费占比及不同收入项目占医院总收入比重情况。[结果]①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后药占比下降,门诊药占比由2014年的45. 6%下降至2017年的39. 6%,住院药占比由34. 8%下降至28. 4%,而人均检查费占比逐年上升;②门诊及住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增长率略有下降,但在2017年药品零差率政策全面铺开时,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增长率明显反弹;③诊疗人次与入院人数均有较大增长,医生工作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作负担较重;④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较低,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无法弥补药品零差率政策带来的政策性亏损。[结论]药品零差率改革初见成效,但次均医药费用控制效果不够理想,需探索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建立长效财政投入机制,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疆某三甲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的成效及影响。方法 对新疆某三甲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前后同期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取消药品加成后,该医院诊疗人次、出院人数、手术台次和床位使用率有所增长;门诊和住院收入有所增加,药品收入明显下降;门诊和住院的均次费用及均次药费均有下降;调查周期内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不能通过医疗服务项目的调价进行弥补。结论 取消药品加成后降低了药品费用,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优化了医疗业务收入结构,但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收入的补偿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1.
药品加成政策自1954年开始在全国医院实施,至2009年提出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湖北省20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2012年6月之前的基本情况和改革进展进行了调查和评估,并对2012年取消药品加成后试点医院药品收入损失进行测算.在调研、评估和学术研究的基础上,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为主和以政府补偿为辅的原则,制定湖北省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提出弥补试点医院因为取消药品加成后收入缺口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办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规范医疗行为的视角,探讨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调整策略。方法:以湖北省某三甲公立医院为例,分析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医院医疗收入和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取消药品加成和耗材加成后,医院整体弥补率为72.38%和57.43%,低于预期水平;价格调整后,综合医疗服务类、临床诊疗类和中医及民族医疗类项目收入调增,医技诊疗服务类项目收入调减,患者次均检查和化验费用占比增长较快。结论:按照“有保有压、总量控制”的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调整策略,建立“两降低“”两提高“”一增加”的价格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医疗服务的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广西县级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对医院收入和医疗服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后对照设计,2009—2012年为干预前,2013年为干预期,试点县级公立医院为干预组,非试点县级公立医院为对照组;数据来源于2009—2013年医院统计报表和新农合报表、2010—2014年广西统计年鉴;采用基于回归的倍差法进行分析。结果:医药分开改革包括取消药品加成、提高诊查费和护理费项目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和增加财政补助;在医院收入方面,相对于非试点医院,试点医院药品收入减少332.6万元、医疗收入增加1 075万元,财政补助没有显著变化;在医疗费用方面,相对于非试点医院,试点医院次均门诊药品费用减少3.51元、次均门诊诊查费用增加2.23元、次均住院药品费用减少133.50元、次均住院诊查费用增加62.01元、次均住院护理费用增加69.72元,门诊和住院人次、平均住院日、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县级公立医院住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弥补了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损失,门诊需通过政策外项目费用调整来弥补损失。医药分开改革没有减少试点医院业务收入,但对医院和医生的激励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贵州省城市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影响。[方法]通过贵州省卫健委收集2014-2018年全省57家城市公立医院的卫生统计年报资料,对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营情况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以来,贵州省城市公立医院各项收支均稳步增加,财政补助由2014年的11.43亿元(6.90%)增加到2018年的22.06亿元(7.59%),自2014年以来,药品收入逐年增长但占比偏低,药品占比逐年下降;门诊次均医疗费用有所增加。[结论]实施药品零差率政策以来,贵州省城市公立医院各项收入有所增长,患者次均费用未降低,医疗服务价格机制未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9-2016年宁夏12家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门诊费用的结构变化情况,为完善药品零差价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2家县级医院2009-2016年政策实施前后门诊医疗费用资料,采用结构变动度法分析费用的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次均药品费占比由政策实施前的47.10%上升至政策实施后的48.41%;政策实施后,西药费、检查费比重有所下降,化验费、中成药和中草药比重上升,药品费用比重出现上升趋势。[结论]政策实施后,医疗费用增速变缓,药占比下降,但门诊次均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药品零差价政策对门诊患者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建议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项目调整范围,提升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2014—2017年几轮上海市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实施后公立医院医疗收支结构转变情况,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成效评价提供参考,也为今后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调整完善提供依据。方法:横向与纵向统计性描述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上海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已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医务性收入结构总体趋好,但尚存在药占比仍未达标、卫生材料费与检查收入过高等问题。为此,建议应提升产业集中度,加强医院成本管控,并逐步建立新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河南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医疗费用构成的影响,为评价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调查98所医疗机构,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的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一是门诊次均费用增长率为-2.48%,住院次均费用增长率为0.26%;二是药品费用有大幅下降,门诊次均药品费用下降5.68%,住院次均药费下降4.75%;三是工作量较2005年有所增加。结论:现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抑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取消药品加成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特选取药品零加成后(2018年第一季度)及药品零加成前(2017年第一季度)医院住院病例中的8个病种,对之进行费用分析。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费用构成变化情况;使用SAS 8.0统计软件和Excel表格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复利系数计算法,减少时间因素对费用的影响。结果药品零加成后,8个病种的平均住院费用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药费因素贡献程度最大。费用结构中,药费比重大幅度下降,治疗费、检查费、化验费、手术病种手术费用均有一定程度上升,平均住院日有不同程度缩短;平均住院床日费用有不同程度下降。药品零加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问题。结论取消药品加成对降低患者药品费用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和成本核算,提高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实施前后运行指标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倍差法研究医院总收入、总支出、医疗服务收入、药品收入、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门诊费用的变化情况;利用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程度。结果:县级医院综合改革通过取消试点医院的药品加成和非试点医院药品加成严格控制在15%以内的措施,有效控制了县级公立医院的药品收入,医院总收入增长幅度有所放缓;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增长有所放缓。结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运行平稳,没有出现因取消药品加成造成的收入减少而转嫁给医疗服务收费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云南省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一年来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情况,为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提供参考建议。[方法]收集云南省卫生行政部门举办的304家公立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情况,分别从医院类型、医院等级等层面对调整医疗服务项目的可执行数量、执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昆明地区省市区各级公立医院执行的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数量200项,仅占目前我省医疗服务价格5606个项目中的3. 57%,200项调整项目中有63%的项目累计服务量较低,13家省级医院中有9家医院平均每个月超过100个调整项目零服务;全省304家公立医院中,18. 75%的公立医院可执行的调价项目低于100项,40. 79%的公立医院价格调整补偿未达到各地改革实施方案补偿政策要求,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情况更为突出;补偿不到位的公立医院中,等级较低的医院出现补偿不足的比例较高,等级较高的医院出现补偿缺口较大的比例较高。[结论]云南价格改革政策存在调整项目数量整体偏少、精准程度不够、补偿不到位和不均衡同时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快完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科学开展医疗服务价格的动态调整、加强其他领域的改革协同支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工作,巩固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