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 患者刘某某,女,40岁,农民,住院号134657。因黄疸待查于1984年4月7日住消化科,于4月25日以亚急性重症肝炎转传染科。转科时皮肤与巩膜深度黄染,肝功II200u,胆红质18mg%,SGPT636u,TTT13u,ZnTT  相似文献   

2.
病例男,第一胎,第一产,足月。出生36小时。因生后一天出现黄疸、呕吐入院。生后无窒息,母妊期健康。体检:T 35.2℃,P 120次/分,R 40次/分。皮肤巩膜明显黄染。心肺正常。肝肋下2.5cm,脾肋下1.5cm、质中等硬。入院时,血胆红质测定11.2mg%,直接胆红质0.5mg%,间接胆红质10.7mg%.Coombs试验(改良法)、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均阴性。肝功正常,SGPT 38单位(正常值为25单位以下)。  相似文献   

3.
<正>自发性胆囊内瘘临床并不多见,我院近10年共收治8例,其中胆囊胆总管瘘4例、胆囊十二指肠瘘3例、胆囊结肠瘘1例.均经手术治疗,6例痊愈.l例胆囊十二指肠瘘胆石引发小肠梗阻,因漏诊手术仅解除肠梗阻,而胆囊十二指肠瘘未得到手术处理.1例胆囊胆总管瘘修补术后并发胆漏,继发MOF,抢救无效死亡.现就诊断和治疗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4.
<正> 例1 孙××,22岁,未婚。1982年春因上腹不适,食量减少,小便色黄,皮肤黄染,按“肝炎”治疗后,黄疸消退。此后每因过劳即出现黄疸,时轻时重,不厌油,不影响上班。月经正常。兄妹七人,除三兄(侧二)外均未患过黄疸病,另有一姪女25岁,婚前曾患轻型黄疸。家族无出血病史。查体:发育营养佳,除巩膜轻度黄染外,无其它阳性体征。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皆正常。红细胞脆性试验在正常范围,血总胆红质1.15mg%,直接胆红质0.45mg%,间接胆红质0.75mg%,范登伯氏直接反应阴性,间接反应阳性,黄疸指数18,肝功其他试验皆正常。乙肝表面抗原1:4。尿  相似文献   

5.
例一、男,4岁,因苍白神萎皮下出血一月入院,半年前曾患病毒性肝炎(血胆红质5.2mg%,SGPT522u)已治愈,RBC110万,Hb4g,WBC2200,血小板3万,网赤0.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低下,粒系12.5%,红系20.5%,淋巴C48.5%,单核C2.5%,网状C4.5%,浆C8.5%,组织巨C3%,见一个巨核C,骨髓小粒多是非造血细胞。例二,男,12岁,因恶心黄疸一周肝大3cm入院,Hb11g,WBC4800,血小板6.2万,血胆红质1.2mg%凡登白双相,SGPT221u,HBsAg(-),诊断病毒性肝炎,经治好转,第廿五天出现苍  相似文献   

6.
36例胆石在为多发性、复发性或泥沙样结石.伴有胆总管扩张。通过大口径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治疗后,经2~19年随访,疗效满意。认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采用大口径胆肠吻合是提高疗效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7.
胆肠内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1例胆肠內瘘。包括胆囊十二指肠瘘8例、胆总管十二指肠瘘2例、胆总管十二指肠乳头旁瘘1例。开发胆石性肠梗阻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本病诊断主要依靠肝区x线摄片、钡餐、十二指肠内窥镜或ERCP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胆囊十二指肠瘘可切除胆囊,修补十二指肠瘘口。胆总管十二指肠瘘可扩大瘘口使其为合乎要求的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或行胆道空肠Y型吻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慢性胰腺炎有时与胰腺癌很难鉴别。我科有3例临床拟诊为胰腺癌,其中2例作根治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慢性胰腺炎;另一例冰冻切片诊断为慢性胰腺炎,未作切除。 [例1] 男性,49岁。黄疸时重时轻2月,伴乏力、纳差。入院前3月出现黑便,隐血试验阳性。一月后,发现尿色加深,巩膜皮肤黄染,外院险查血清胆红素80mg/dl,SGPT186~235u。以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而入院,经护肝退黄治疗,黄疸曾一度消退。实验室检查:凡登白反应直接+++,总胆红素11.5mg/dl,SGPT155u,AKP73u。B型超声示胆囊扩大,胆总管扩张。CT示胆总管下端阻塞。诊断为“阻塞性黄疸”、“胰腺癌”转外科手术治  相似文献   

9.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引起十二指肠梗阻者罕见。我院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58岁。因患胆石,先后两次行胆道手术。1986年10月15日因症状复发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术后第3天进流汁后  相似文献   

10.
壶腹部周围良性肿瘤,是胃胆肠道系统少见的肿瘤。我院近期收治了十二指肠乳头部乳头状腺瘤及胆总管末端上皮息肉样增生伴腺体增生各1例,均施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 一、病例介绍 例1,男,16岁。反复发冷发热,右上腹痛1年,伴巩膜黄染3个月。黄疸指数15u,谷丙转氨酶83u,B型超声波提示:①胆囊肿大,肝内外胆管扩张;②胆总管胰腺段结石。于1984年8月31日以胆总管结石并胆系感染入院。入院后行ERCP检查报告为胆总管结石。活检病理报告:慢性非特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药物性肝损害错误诊断3例,为吸取教训,报道如下。一、误诊病例 1.药物性损害黄疸,误诊为肝外胆道阻塞。例1,男,24岁,住院号85448。因腹痛服去痛片4片,次日发热,全身出现红色丘疹,皮肤巩膜黄染,诊断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入院。巩膜皮肤黄染,躯干皮疹已消失,肝右肋下2cm,轻度叩击痛,谷丙转氨酶280u(金氏法)胆红质5mg%,硷性磷酸酶35.5u(金氏法),胆固醇280mg%。每日以氢化可的松200~300mg静脉滴注,3周后黄疸加深,胆红质达20mg%,疑为肝外胆道阻塞,进行剖腹探查,发现肝呈深绿色,胆囊呈排空状,总胆管、左右肝管未发现梗阻。未作肝活检。术后黄疸不退,每日  相似文献   

12.
徐立群  穆向明  孙鹏飞  邓荣 《河北医学》2010,16(10):1203-1205
目的:探讨胆囊十二指肠瘘致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的13例胆囊十二指肠瘘致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胆囊十二指肠瘘致胆石性肠梗阻术前确诊11例,手术时确诊2例。除1例保守治疗成功外,余12例均行手术治疗。行小肠切开取石加胆囊切除、瘘口修补术7例,胆囊切除、瘘口修补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例,单纯行小肠切开取石4例,手术12例中除1例死亡外余均康复出院。结论:胆囊十二指肠瘘致胆石性肠梗阻术前通过CT、B超及腹部X线可以确诊。胆囊十二指肠瘘致胆石性肠梗阻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不强求一期手术。  相似文献   

13.
黄××,男,46岁。上腹部反复疼痛20余年,2月前出现巩膜黄染,GPT80u。经护肝治疗一月,症状缓解,肝功复查正常。1985年1月,经B 超及GI 检查提示胆囊及肝门占位性病变而收入本院。化验:AKP22u,γ-GT256u,尿三胆及肝功能均正常。B 超复查示胰头部实质性占位性病变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左肝管受压伴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内有新生物。胃镜检查见慢性浅表性胃炎。I.V.B 报告总胆管上端扩张伴有结石可能,总胆管下端及胆囊未显影。因患者拒绝剖腹探查而出院。3天后,上腹饱胀,黄疸加深,皮肤搔痒,陶土色大便,拟诊阻塞性黄疸,于同年2月再次入院。体检:巩膜、皮肤重度黄染,腹稍胀,剑突下压痛,肝脾触诊不满意。化验:Ⅱ86u,胆红质9.6mg%,GPT76u。凡登白试验:直接双相反应、间接加强。AKP32u,γ-GT223u。尿胆红质卅、尿胆元与尿胆素正常。大便隐血试验+。PTC 提示总肝管阻塞。经PTCD 引流,每日淡血性胆汁400ml。2周后黄疸减退,一般情况好转,施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肝脏剑突下4.5cm,右肋下3.5cm,呈弥漫性结节性肝硬化;胆囊增大约10×5×4cm;胰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良性肝外胆管畸形所致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按病理诊断,将18例肝外胆管畸形归类为胆总管囊肿(8例)、硬化性胆管炎(5例)、胆总管末段狭窄(3例)、胆总管壁异位胰腺(2例)。分别总结它们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及随访效果。结果8例胆总管囊肿治愈7例;5例硬化性胆管炎中,4例经十二指肠乳头行胆管扩张和支架管双向引流后,腹胀、隐痛和持续性的黄疸明显减轻;3例胆总管末段狭窄手术切除后,重建具有抗逆行性感染作用的胆肠内引流,效果良好;2例胆总管壁异位胰腺连同胆总管壁切除后,分别行胆管成形、十二指肠浆肌瓣带蒂转移修补缺损和“T”管外引流,术后腹痛、黄疸和胆道出血自止。结论良性肝外胆管畸形所致梗阻性黄疸必须手术治疗。胆总管囊肿、胆总管未段狭窄和胆总管壁异位胰腺必须行手术切除。硬化性胆管炎在寻找或切开硬化胆管有困难时,可经十二指肠乳头进行扩张和置入支架管双向引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王小平 《美中医学》2005,2(3):20-21,19
目的探讨应用十二指肠镜对胆胰疾病的诊断意义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36例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末段炎性狭窄,胆胰癌致阻塞性黄疸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十二指肠镜对全组施行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对17例胆总管结石施行取石术;14例胆总管末段炎性狭窄,5例胆胰壶腹部恶性肿瘤分别取石,狭窄部乳头切开,置引流管,置内支架等方法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对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末段炎性狭窄、壶腹部恶性肿瘤导致的阻塞性黄疸,尤其无条件手术的患者,应首先用十二指肠镜分别施行取石、乳头切开、置管引流、置内支架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胆总管扩张症的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4年1月手术治疗胆总管扩张38例资料,术后随访平均为50个月,随访率为80%.结果: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例,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9例, 行胆总管扩张部切除加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27例;术后胆瘘3例,胰瘘并腹腔出血各1例,手术死亡0.结论:S胆总管扩张部切除加胆肠Roux-Y吻合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疗效好,局限性肝内胆管扩张可行肝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于乳头部引起梗阻性黄疸临床不少见。十二指肠肠腔内结石引起梗阻性黄疸仅见于十二指肠憩室内结石。胆石被十二指肠乳头粘膜包埋且形成息肉国内外罕见,作者治疗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58岁,住院号243160。1989年1月因脐周隐痛作B超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同年4月因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伴黄疸8天,皮肤搔痒及大便灰白4天再行B超检查示肝内外胆管扩张,于4月19日入院。  相似文献   

18.
原玉明  朱宏 《中国民康医学》2013,(2):38+111-38,111
目的:评价应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应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8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因十二指肠乳头开口狭窄导丝及导管无法置入失败1例,中转开腹手术2例。顺利完成手术81例,手术成功率为96.4%。无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十二指肠瘘、胆瘘、急性胰腺炎及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1年,无结石复发。结论: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县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临床疗效确切和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胆结石胆管炎是沂蒙山区最常见的胆道疾病,其中肝胆管、胆总管结石并胆管炎占85.8%。胆石性质以胆色素类泥沙样结石为主。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手术方法占56.4%。术后结石践留反复发结石达10—59.5。提高胆结石胆管炎疗效,手术方法改进是重要措措之一。我院自1978年1月至1983年3月采用胆肠吻合内引流术治疗肝胆管、胆总管结石32例,并全部经过随访,疗效显著。初步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老年急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特点,现将我院1978~1990年2月住院的33例老年肝炎(老年组),与1986~1987年收治的20~39岁的急性病毒性乙型肝炎42例(对照组)对照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 老年组60~69岁21例,70~78岁12例;对照组42例,20~29岁25例,30~39岁17例。全部病例均按1978年杭州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关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分型。两组相比,老年组一般自觉症状轻,起病隐匿,常被其它病状掩盖。本组误诊3例,其中1例以心动过缓、冠心病入内科,2例以阻塞性黄疸入外科。二、实验室检查: (一) 黄疸:老年组除2例为隐性黄疸外,其余31例全部有明显黄疸。中度(胆红质5~10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