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孕不育患者血清中抗精子抗体在免疫性不孕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98例血清抗精子抗体,同时测定正常生育年龄人员5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不孕不育患者抗精子抗体阳性率23.7%.男性患者阳性率为22.2%,女性患者阳性率为25.3%,该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精子抗体是男女不孕不育的免疫性重要因素,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有助于临床免疫性不孕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循环型和局部型抗精子抗体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畏  李彦锋  李玉艳  史常旭 《重庆医学》2007,36(19):1991-1992,F0002
目的 探讨免疫性不孕患者体内抗精子抗体循环型与局部型识别免疫性不孕相关精子抗原的差别.方法 以二维电泳技术分离正常精子总蛋白,比较免疫性不孕患者的血清和宫颈黏液识别精子抗原的差别.结果 蛋白印迹试验显示免疫性不孕患者及正常生育力妇女的血清均能识别精子蛋白;二维电泳技术结合免疫印迹试验发现免疫性不孕患者体内抗精子抗体循环型可识别约200余种抗原,而局部型识别的精子抗原约100余种,且分布的图谱明显不同;资料的回顾比较性分析显示局部型抗体能识别更多的精子膜抗原.结论 抗精子抗体的不同类型在免疫性不孕的诊治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女性宫颈黏液抗精子抗体能识别更多的不孕相关精子膜抗原,对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免疫性不孕相关精子抗原的筛选和鉴定.  相似文献   

3.
农建宏  苏国生 《右江医学》2007,35(6):674-675
目的了解不孕不育夫妇中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79对夫妇总共158例血清抗精子(AsAb),同时检测正常育龄人员5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不孕不育患者组中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率为24.7%,正常对照组抗精子抗体阳性率为3.8%。不孕不育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精子抗体是男女不孕不育的免疫性重要因素,对不孕不育患者检测AsAb是进行有效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对男性不孕不育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男性不孕不育患者,共60例,将其设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时期我院的健康男性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的抗精子抗体,比较两组的抗精子抗体阳性率。结果:对照组抗精子抗体阳性的有2例,抗精子抗体阳性率为3.3%,研究组抗精子抗体阳性的有14例,抗精子抗体阳性率为23.3%,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不孕不育患者的抗精子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体检者,说明抗精子抗体是引起男性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将抗精子抗体应用到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吴艳  赵英  符生苗 《海南医学》2003,14(6):75-75
在不育症夫妇中 ,抗精子抗体是引起免疫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精子作为一种独特抗原 ,与机体免疫系统接触后 ,可引起自身或同种免疫反应 ,产生抗精子抗体 (AsAb)。若在不孕不育男、女任何一方的血清中检出抗精子抗体 ,则可诊断为免疫性不育[1] 。从而为免疫不孕不育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我们用ELISA法检测了 1475例不育病人血清AsAb。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1475例不孕不育病人来自本院就诊及住院确诊病人标本。年龄在 2 2 - 41岁 ,其中男性 46 0例 ,女性 10 15例。均自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备用。1.2 仪器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免疫性不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免疫性不孕亦即由于生殖系统抗原的自身免疫或同种免疫所引起,如精子、精浆、卵透明带及卵巢内产生甾体激素的细胞均为特异性抗原,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阻碍精子与卵子结合及受精而致不孕.其中以精子抗体引起的不孕最为常见.现在,有关数据表示,在不孕不育夫妻中,因为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造成的人数,明显的增多起来.这种病原体可以入侵到男人的前列腺,引发急性与慢性的前腺炎.女性因为这样的病菌会引起宫颈内膜炎或盆腔炎,也会导致不孕不育.所以支原体衣原体和不孕不育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抗精子抗体,能使精子制动或粘附在宫颈粘液上而难以通过子宫颈,也可抑制精子顶体的活性,使精子不易穿透包绕卵细胞的卵丘、放射冠和透明带,阻碍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或导致胚胎死亡和流产,严重影响男女的生育质量 [1].  相似文献   

7.
精子对男性属自身隐蔽性抗原。正常情况下 ,男性血睾屏障隔绝了与机体免疫系统的接触 ,一般不产生抗精子抗体 ,当睾丸炎症或副性腺感染、外伤等原因 ,导致生殖道损伤或输精管结扎及其他原因引起生殖道梗阻时 ,睾丸的免疫屏障被破坏 ,巨噬细胞 (M -M)进入生殖道 ,加工出现精子抗原 ,诱发男性产生抗精子抗体。有资料表明 ,免疫性不育中约 15 %~ 30 %显示有抗精子抗体 (AsAb)的存在[1] 。为了解AsAb及其分型检测在临床上的意义 ,我们对男性免疫性不育患者进行了检测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不育组共 2 38…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选取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的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80例,均来自我院2003年4月~2003年8月不孕不育门诊.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程均为2~6年.所有病例均经我院检验科快速金标法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西医治疗方案治疗后检测免疫性抗体的转阴率,来说明中西医结合疗法是一种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更有价值的方法。方法选取于2010年1至9月在妇产科门诊就诊的不孕不育女性患者78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不孕不育女性血清中抗精子抗体、抗卵巢抗体和抗子宫内膜抗体;采用ELISA方法检测宫颈黏液中的免疫性抗体;在西医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进行抗体检测及分析。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各种免疫性抗体下降较西医治疗组显著,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清除免疫性抗体、提高抗体转阴率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邱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9):1224-1224
不孕不育症形成的原因诸多,目前,国内外对免疫因素在生殖过程和生殖系统中的作用十分重视,免疫性不孕不育约占不孕(育)症的20%~30%左右[1],男女抗精子抗体(As-Ab)的产生是免疫性不孕(育)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对2005年来我院不孕不育专科就诊的患者AsAb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性分  相似文献   

11.
筛选精子抗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雁飞  孙明  宋宝辉  唐小云 《医学综述》2010,16(14):2118-2120
抗精子抗体的产生可能是引起不孕症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对诱导抗精子抗体产生的精子抗原的研究逐渐深入,发现利用精子抗原的免疫原性可以达到免疫法避孕的目的。最近新发现了一些精子自身抗原和同种抗原,但是有些抗原在不孕症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证实。对精子抗原免疫反应本质的详细了解有助于发展避孕疫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人工合成的精子多肽 ( 3 5肽 )抗原抗体与人精子的结合情况进行评价。方法 获得抗 3 5肽抗体后 ,用荧光素直接进行标记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抗体与精子的结合率 ,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抗体与人精子的结合部位。结果 人精子抗 3 5肽抗体阳性率为 97 7% ,荧光显微镜下见精子头颈部着色 ,部分见赤道板及头部顶端着色增强。结论  3 5肽在人精子头表面有高度表达 ,抗 3 5肽抗体可与人精子表面高度特异结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育症患者精子DNA完整性与精液相关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标本,采用精子染色体扩散实验检测精子DNA的完整性,采用混合抗球蛋白凝集实验检测抗精子抗体( AsAb),通过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对不育患者的精液进行常规分析。结果:年龄与精子DNA碎片率、AsAb和精液各参数均无相关关系(P〉0.05)。精子DNA碎片率与精子密度及精子活力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AsAb无相关关系(P〉0.05)。 AsAb仅与精子摆动性和前向性呈弱相关关系(P〈0.05)。结论:精子DNA完整性和AsAb作为精液分析的补充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19-2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支原体感染对不育症患者抗精子抗体类型是否存在影响,不同类型抗精子抗体是否对精液质量存在不同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60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对其原体、抗精子抗体、精液常规等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感染解脲支原体组患者的IgA型抗精子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解脲支原体组;存在支原体感染的不育症患者中,IgG、IgM型抗精子抗体阳性者的前向运动精子率和精子存活率明显低于IgA型抗精子抗体阳性者。结论 不同类型支原体感染时,患者血清中的抗精子抗体类型不同,而且不同类型抗精子抗体对精液质量的影响也不相同。在临床上开展支原体感染类型和抗精子抗体类型的检查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于路妹 《吉林医学》2010,(35):6450-6451
目的:了解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浆抗精子抗体(AsAb)对精子主要参数的影响。方法:对126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精液标本进行精子质量分析,同时用金标免疫斑点法进行精浆抗精子检测,然后对检测抗精子抗体阳性和抗精子抗体阴性患者分组进行精子质量参数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26例男性不育患者中,精浆抗精子抗体阳性44例,阳性率为34.9%;阴性82例,阴性率为65.1%。抗精子抗体阴性组精子密度、活动率、活动力等主要参数明显高于阳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精子抗体对精子有凝集和制动作用,对精子密度、活动率等主要参数有明显的影响,是导致男性免疫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以及其对不育症患者精液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5~10月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6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和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已生育男性精液的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精液常规情况、血清抗精子抗体情况以及精子DNA碎片化指数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不育组解脲脲原体阳性率为39.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解脲脲原体阴性者的精液常规检查结果明显优于不育组解脲脲原体阳性者(P0.05);不育组UU阳性者血清抗精子抗体检出率(38.3%)和DNA碎片化指数(14.9%)显著高于对照组UU阴性者(P0.05)。结论解脲脲原体感染可通过降低男性精液质量、诱导抗精子抗体产生和损伤精子DNA完整性而影响男性的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对458例不育症患者的精液做溶脲脲原体(UU)培养,并与精液分析值进比较,结果表明:随着精子活力的减弱,数量的减少,死亡率的增高及精液粘度的增大,UU培养阳性率逐步增高;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的精液标本感染UU的比例大于抗精子抗体阴性的标本。认为UU会影响精液的质量,UU与男性不育之间存在密切关系,UU感染是导致不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检测UU对不育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一种抗人工合成的精子多肽(35肽)抗体对人精子受精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将含抗35肽抗体的兔血清与人精子共同孵育,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omputer aimed sperm assay, CASA)检测精子活动力,以及检测顶体反应率和穿卵率.结果抗35肽抗体兔血清可显著抑制精子的速度(包括直线速度、曲线速度和平均路径速度)、活动精子百分比、顶体反应率及穿卵率.结论抗35肽抗体可抑制人精子受精功能,35肽作为一种避孕疫苗有一定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两种酶裂解法提取精子膜抗原并对其进行蛋白浓度测定和成分分析。方法:分别用尿素裂解液和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DOC)的TDOC裂解液裂解液提取精子膜抗原,借助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并通过SDS-PAGE法比较分析蛋白成分。结果:两种方法提取的精子膜抗原经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后均有条带显示,TDOC裂解液提取的样本中显示仅有一条蛋白带,分子质量集中在100ku左右,尿素裂解液提取的样本中有多条蛋白条带,分子质量集中在130~35ku。结论:尿素裂解液提取法提取精子膜抗原的效果优于TDOC裂解液提取法,为抗精子相关抗体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Immune reactions to spermatozoa may interfere with fertility in both males and females. These mechanisms may operate in a small, but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infertile couples, particularly when the duration of infertility is greater than three years. Antibodies to sperm may appear both in the blood and in genital tract secretions and their presence should be sought in both sites. The most suitable screening test for circulating anti-sperm antibodies in either partner is a method based on the complement-dependent antibody immobilization of sperm. This test may also be applied to cervical mucus as a routine in females. In males the detection of sperm immobilizing antibodies in blood serves as a reasonable guide to the existence of antibodies in seminal plasma where their presence may be confirmed using a gelatin agglutination test.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esence of locally secreted antibodies either in cervical mucus or in semen may be gained by using the sperm-cervical mucus contact (SCMC) test in which cross-testing with donor mucus or sperm will identify the site of local antibody production. Results based on immunofluorescence and sperm microagglutination methods are unreliable and lacking in correlation with continuing infertility and the routine use of these tests is not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