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惠兰 《中国医药导刊》2012,(9):1622-1623
目的:探讨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即一对一的助产士全程陪护分娩、家属陪伴分娩,同时注重人文环境和科学教育的渗透等,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在护理实施前,焦虑基本分布状况差异不显著(P>0.05)。经不同护理模式,观察组焦虑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发生新生儿窒息、并发尿潴留及出血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产后焦虑,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产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产科家庭式分娩模式对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产科实施家庭式分娩模式的孕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同期入住传统产房分娩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和产科专科护理的孕产妇100例.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和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10例,自然分娩90例,剖宫产率为10.0%,对照组剖宫产25例,自然分娩75例,剖宫率为25.0%,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的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家庭式分娩模式可降低剖宫产率、缩短自然分娩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科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健康教育路径在产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路径在产科的应用,探讨产科健康教育模式,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增加孕产妇的满意度。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将2008年的2 010例选定为观察组,2007年的1 800例选定为对照组。观察组按制定好的健康教育路径对孕产妇进行系统、动态、连续、规范化的健康知识传授和技能指导,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的孕产妇其产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但其对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增强健康教育效果,满足孕产妇健康教育需求,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使孕产妇获得最佳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产科病房实施循证健康教育,提高满意度和孕产妇的身心健康。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采用我院实施的以优质护理服务为指导的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产妇满意度、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等。结果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产妇焦虑值明显降低、母婴并发症明显减少、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证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产妇的焦虑值、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顺产率、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在产科自然分娩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接收的待产初产妇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5例。观察组产妇由专人实施"一对一"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分娩;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轮班制度,由助产士按照常规方法处理。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各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和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产科采用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产科质量,对母婴的安全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产科临床过程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对照设计,选取深圳市某医院产科实施临床路径中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前后各两组共1200例住院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产妇满意度和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按照临床路径实施诊疗、护理及产妇的自理康复,可以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同时有利于产妇主动参与诊疗和护理,促进产妇产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了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后产科住院分娩的700名孕产妇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按照常规健康教育在产科住院分娩的700名孕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孕产妇采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即对住院分娩的产妇安排一名责任护士,专门负责该孕产妇的各阶段健康教育及治疗护理工作,使健康教育贯穿生产的始终。对照组孕产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孕产妇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自然分娩率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自然分娩率及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孕产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实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指导,满足了产妇及家属对产科护理相关知识的需求,有效改善了健康教育效果,顺应现代护理学科发展,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舒适护理在产科的效果。方法 24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孕产妇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临产前心率、血压变化、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85%,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为65%,满意度为72%,两组比较,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前心率、血压变化及产后并发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舒适护理提高了顺产分娩的成功率、缩短产程、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了在产科分娩的130例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分析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产妇对专科护理知识掌握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产妇和家属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使产妇与家属掌握产科相关常识,减少产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李红平 《吉林医学》2013,(34):7311-73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产妇1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观察组自然分娩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程时间为(7.60±3.80)h,显著低于观察组的(10.8±2.90)h;观察组2.22%发生产后出血,低于对照组的5.55%。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产妇的满意度,提高自然分娩率,可有效缩短产程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助产士主导模式在产后抑郁干预中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校一附院足月顺产的10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2名)和对照组(5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分娩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助产士主导的护理模式。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并于产后6周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测试,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的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分娩后的SD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镇痛药使用率、手术助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对助产服务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助产士主导模式在缓解产妇负性情绪、满足产妇身心需求、提高产妇满意度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护理论在产褥期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5年8月~10月住院分娩的产妇321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整体护理,将2006年8月~10月住院分娩的产妇310例设为自护组在常规实施整体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自护理论的3个护理系统,让产妇及家属参与自我护理,通过出院前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出院一个月后电话亲情回访产妇在住院期间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自护组较对照组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0.01),健康教育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在产褥期产妇的护理中应用自护理论可降低产后并发症,提高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析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以及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产妇72例进行分组.常规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整体组采用产科整体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对产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产妇疼痛评分、分娩出血量、产后抑郁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产程时间;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整体组产妇对产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整体组产妇疼痛评分、分娩出血量、产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产程时间显著比常规组短(P<0.05);整体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 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有提高作用,可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减少分娩出血,降低剖宫产率,预防新生儿窒息和产后抑郁的发生,对母婴健康效果确切,可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林梅宁 《中外医疗》2015,(2):136-137,140
目的探讨以人文关怀为中心在产科病房实施整体护理分娩措施后产妇对产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56名将要分娩的初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名产妇,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患者对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产科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对产科健康知识教育落实情况、护士服务态度、母乳喂养满意率、产后护理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对产科健康宣教知识,如分娩须知、孕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等方面的掌握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科产妇实行以人文关怀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对改善产科病房护理服务质量和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孕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40例剖宫产再孕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孕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对两组孕妇分娩过程的应用及效果.结果:阴道分娩产妇,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第一产程、阴道检查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在其他几项指标中比较无差异(P>0.05);阴道分娩产妇及剖宫产妇护理后,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在产时出血量、产后发热、住院天数、新生儿窒息及住院费用上均少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产妇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在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及新生儿体重中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孕妇再孕分娩产妇中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的减少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新生儿窒息情况,并且能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周占苹 《中外医疗》2009,28(19):133-133
调查分析医院的住院孕产妇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晓度,结果发现产妇对产科各方面的护理工作均反映较好,产妇对产程观察.分娩镇痛,输液护理的满意度还较低,产妇认为护士的母乳喂养指导、产后保健及分娩相关知识的宣教,指导还不够详细。因此,产妇满意度调查和健康教育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高级产科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级产科应用新的健康教育模式所取得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随机抽查2006年1月至8月在高级产科住院的150例孕产妇作为教育组,同期普通产科病房150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结果:两组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级产科健康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有效地减少了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和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保证了产科护理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医疗护理模式(FCMC)下的LDR(待产-分娩-产后护理整合技术)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39例LDR病房分娩的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抽取400例普通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普通的分娩方式,观察组则采用LDR+FCMC产科护理技术,分别观察两组的分娩过程、顺产率、母亲角色适应、新生儿技能掌握、母乳喂养技巧运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分娩过程和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而母亲角色适应、新生儿技能掌握、母乳喂养技巧运用等方面,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R+FCMC产科护理技术模式是是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新型模式,大大减少了产妇的心理压力、缩短了产程、减轻了疼痛、提高了顺产率、缩短了住院时间,从而大大提升了孕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接诊的50例阴道分娩产妇纳入本研究。利用随机号码表抽取样本,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预防性护理。观察产妇不同时间产后出血量、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产妇第三产程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较少,护理满意度较高,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小君  肖薇薇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611-3612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我院收治入院直至分娩的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1年我院收治入院直至分娩的孕妇1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行一对一的个体化健康教育,观察2组孕产妇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孕产妇的围生期保健能力、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通过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产科孕产妇健康教育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