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4 毫秒
1.
腹泻儿童志贺菌病原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慧萍  陈群英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537-1537,1587
目的了解志贺菌在本地区腹泻儿童中流行的主要血清型和耐药性。方法按常规法对腹泻儿童粪便进行志贺菌分离鉴定、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64株志贺菌中55株为福氏志贺菌,占86%;6株为宋氏志贺菌,占9.4%;志贺氏I型1株,占1.5%;鲍氏志贺菌2株,占3.1%。其对抗生素耐药率的高低依次为氨苄西林(88%)、复方新诺明(71%)、环丙沙星(33.3%)、左旋氧氟沙星(23.8%)、头孢噻肟(22.5%)、氨曲南(22%)、菌必治(21%)、头孢替坦(11.8%)、马斯平(11.6%)、复达欣(9.4%)、哌拉西林/他唑巴达(4.3%)、亚胺培南(0%)。结论本地区儿童贺志菌感染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志贺茵对各种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增加,临床应参考药敏结果用药。  相似文献   

2.
蔡利琴 《世界感染杂志》2003,3(4):317-318,323
目的:分析小儿细菌性痢疾耐药性变化,探索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儿科1994至2002年间146例大便培养阳性细菌性痢疾患儿的菌群分布、药敏及治疗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痢疾杆菌菌群以福氏菌感染为主,占82.2%,其次为宋氏菌,占17.%。痢疾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三嗪敏感性高,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妥布霉素较敏感,对头孢唑啉、氟喹诺酮类敏感性下降明显,对氨苄青霉素、SMZco耐药性>90%。>6a患儿首选丁胺卡那加氟哌酸,<6a患儿首选头孢噻肟。结论: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痢疾杆菌的耐药性不断产生,临床上应合理、交替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河南省2001年至2010年志贺氏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性变化特点,为我省菌痢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形态特征、生化反应、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四方面对2001年至2010年各腹泻病监测点分离到的2347株志贺菌株进行系统鉴定和病原学研究。结果2347株志贺菌中B群1975株,其中F2a占35.09%、F4c占26.73%、FIa占16.96%;D群次之369株,A群2株和c群1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008株受试菌中,平均耐药率〉90%的抗生素为萘啶酸(98.6%)、四环素(98.2%)、利福平(98.1%)和氨苄西林(91.2%),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的有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及头孢吡肟。多重耐药菌980株占受试菌株的97.2%,耐五类以上抗生素的比例由2001年至2004年的66.1%(288株),上升至2005年至2010年的93.2%(534株),最高耐八类抗生素。结论我省菌痢流行菌型发生变迁,耐药及多重耐药日趋严重,为菌痢的治疗和预防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大理地区志贺氏菌的血清学分型及药敏,采用常规鉴定及药敏试验法,对62株志贺氏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药敏测定。结果:62株志贺氏菌中福氏2型占96.8%(60/62),志贺氏2型占3.2%(2/62);药敏结果以氟哌酸敏感率最高(90.3%)。提示该地区菌痢主要流行株为福氏2型,建议治疗菌痢首选氟哌酸。  相似文献   

5.
2009年贵州菌痢监测地区志贺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省志贺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77株菌痢标本采用WHO推荐的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规定的药敏试验(改良K-B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4个监测地区的77株菌,经血清分型,结果宋内52株占67.53%,福氏25株占32.47%。福氏亚型F3a10株占40.00%、F2a9株占36.00%、F1a3株占12.00%、福氏X变种2株占8.00%、F2b1株占4.00%。77株志贺菌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77株志贺菌对10种抗生素已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达6.49%~100.00%,且已产生多重耐药现象,提示贵州志贺菌耐药情况已较为严重,尤其是对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已开始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6.
随着抗菌素的广泛应用,痢疾菌的耐药菌株不断产生,所以随时了解菌痢的流行菌株及耐药性,对今后的防治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于1989年7月—9月在本市部分医院门诊采集疑似菌痢病人粪便218份,经常规方法培养、分离、。血清学鉴定,检出痢疾杆菌62株,检出率为28.44%,其中福氏菌56株,宋内氏6株,分别占25.69%、2.75%。福氏菌中以福氏Ⅱ型菌为主,占85.71%;其次为福氏Ⅰ型、福氏Ⅳ型、福氏Ⅵ型,分别占8.93%、3.57%、1.79%。与省内外有关资料报导的流行菌株相一致。并对其中50株痢疾菌进行了18种生化反应鉴定及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志贺氏菌的耐药现状及产β-内酰胺酶情况,为菌痢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45株志贺氏菌采用琼脂稀释法监测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同时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志贺氏菌多重耐药菌株率占74.69%;产β-内酰胺酶菌株率占91.02%,有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和广谱酶,其中以青霉素酶为主(占69.39%),未发现产EsBL菌株;不同血清型多重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率和种类明显不同。结论目前志贺氏菌多重耐药及产β-内酰胺酶菌株率高,福氏2a型的耐药程度非常显著高于宋内菌。在菌痢治疗中,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增长。  相似文献   

8.
小儿咽拭子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英辉 《医学文选》1995,16(6):462-463
对10种169株病原菌及我院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表明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烯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9.2%(117/169)。10种病原菌对10种常用抗生素耐药性不同,对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有较强的敏感性,而其余在50%以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志贺菌在本地区的流行趋势及其对不同类别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临床转归。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志贺菌61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8株为福氏志贺菌,其中福氏2a是最主要的亚型(91.38%);3株为宋内氏志贺菌;未见其他血清型菌株。另外宋氏志贺菌组临床预后好,治愈率100%,细菌阴转率100%。宋内氏菌对常规抗菌药物仍有高度敏感性,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无明显耐药性。但是,福氏志贺菌组治愈率86.21%,细菌阴转率93.10%,且福氏志贺菌对常规抗菌药物有高度耐药性,其中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分别达到75.86%、58.62%、43.10%、50.00%。对诺氟沙星也有一定耐药性,耐药率为22.41%。福氏志贺菌还显示出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菌(MDR)发生率55.17%。结论:要地区志贺菌主要流行趋势仍是福氏2a型,且有高度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尤其对诺氟沙星的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蒋火刚  肖瑶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6,29(4):375-375,377
目的调查志贺菌在遵义地区流行的主要血清型和耐药性。方法用MicroScan Wor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临床分离的136株志贺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志贺菌属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136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132株,占97.0%,其中福氏Ⅱa型128株,占97.0%;宋内氏志贺菌4株,占3.0%。福氏志贺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耐药率依次为90.2%、90.9%、59.1%。结论遵义地区志贺菌感染以福氏志贺菌福氏Ⅱa型为主:福氏志贺菌对常规抗菌药物有很高耐药性,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
小儿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析及耐药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引起小儿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的变迁。方法 :肠道病原菌常规分离鉴定方法。结果 :从 2 0 15 7例北京儿童医院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变形菌属及致病性大肠杆菌共 13 44株 ,总检出率为 6.7%。其中志贺氏菌属 10 3 0株 ,检出率为 76.7%。福氏志贺菌占志贺菌属 82 .0 % ,其次是宋内志贺氏菌占 17.7%。沙门菌属 178株 ,总检出率为 13 .2 %。变形杆菌属 12 4株 ,总检出率 9.2 % ,以奇异变形杆菌为主。致病大肠杆菌 12株 ,总检出率 0 .9%。福氏痢疾杆菌对 β-内酰氨酶类耐药率有所增加 ,阿莫西林 /棒酸的耐药率也有所增加 ;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所下降 ;对头孢三代类几乎都是敏感的 ;对氯霉素高度耐药。宋内氏痢疾杆菌、沙门氏痢疾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有所下降。结论 :小儿细菌性腹泻以志贺氏菌为主 ,其中又以福氏痢疾杆菌占绝对优势。儿童感染的福氏痢疾杆菌对以前常用的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 /棒酸的耐药率增高 ;对头孢三代都较敏感。环丙沙星治疗福氏痢疾杆菌仍然是敏感的。治疗宋内痢疾杆菌可选用氨苄西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本地区志贺氏菌菌型分布及对抗菌素的敏感性。方法 按肠道致病菌检验程序和方法进行分离培养、菌群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菌型分布于4个群、16个血清型(亚型)。B群占88.4%,其中福氏2a占66.3%;D群占6.6%;C群占3.2%;A群仅为1.8%。药敏试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等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新霉素、红霉素耐药。结论 B群福氏志贺氏菌为本地区流行的主要菌群,福氏2a为优势菌型;菌株对抗菌素耐药日趋增多,新的耐药菌株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13.
观察加用青霉烷砜后氨苄青霉素对痢疾杆菌的体外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加用青霉烷砜后对69株痢疾杆菌的杀菌效果,从单纯氨苄青霉素的杀菌率59.4%(41/69)提高到98.6%(68/69),有显著增效作用(P<0.005)。各株痢疾杆菌对国产和墨西哥产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无差异。证明青霉烷砜对氨苄青霉素有增效作用,对原耐氨苄青霉素痢疾杆菌的杀菌率达96.4%(27/28)。对耐药痢疾杆菌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夏秋季武汉社区引起腹泻病原菌的流行性及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04年7月1日至10月31日武汉社区4所大型医院4536份门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REP-PCR对主要致病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4536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出非伤寒沙门菌64株(1.4%),志贺菌29株(0.6%),致病性大肠杆菌33株(0.7%)。其中主要致病菌是鼠伤寒沙门菌33株(52%),D群志贺菌16株(55%)。挑选13种抗菌药物进行体外敏感试验,并将分离的致病菌对这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敏感率﹑中介率进行比较,其中非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较其他两种要高,但对第三代头孢的敏感性较强。分离的3种致病菌在第三代头孢抗生素的作用中对头孢他啶的敏感性最强。32株鼠伤寒沙门菌基因分型为9种,16株D群志贺菌基因分型为7种。结论武汉社区内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主要以非伤寒沙门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志贺菌为主,其中非伤寒沙门菌占了51%,基因分型提示有社区流行趋势,而且这些致病菌对肠道杆菌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为严重。本次调查结果对该社区临床用药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志贺菌敏感株与诱导耐多药株全菌蛋白进行蛋白质组学比较,寻找耐多药相关蛋白。方法:采用四类抗生素的次抑菌浓度对临床分离鉴定志贺菌敏感株进行诱导耐多药试验;对志贺菌敏感株及诱导耐多药株全菌蛋白进行双向电泳;电泳图谱采用Image Master 2D Platinum软件分析。结果:成功获得志贺菌诱导耐多药株,在志贺菌敏感株与耐多药株全菌蛋白质图谱中分别检测出946±37个和1 096±189个蛋白质斑点;经分析共发现48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结论: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可以成功应用于志贺菌耐多药相关蛋白的筛选,此图谱为进一步研究细菌耐多药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耐氟喹诺酮的机制。方法 Kirby Bauer琼脂扩散法测定 5 7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 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琼脂稀释法测定其中 111株对两种氟喹诺酮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直接序列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分析环丙沙星耐药菌株gyrA和parC基因突变。结果  5 7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较高 ,其耐药率分别为 10 9%、11 1%、11 8%、12 5 %。环丙沙星、头孢哌酮 /舒巴坦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 2 9 2 %、2 3 5 %和 33 7%。耐环丙沙星和ICU临床分离的菌株对所测试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 ,6 0 %以上为多重耐药 (MDR)菌株。 80株耐环丙沙星菌株中 6 6株( 75 % )出现gyrA基因Thr83(ACC)→Ile(ATC)突变 ,5 2株 ( 6 5 % )发生parC基因Ser87(TCG)→Leu(TTG)突变 ,同时存在上述两种突变的有 5 2株 ( 6 5 % ) ,而 31株环丙沙星敏感菌中未发现上述突变。gyrA和parC双基因突变对环丙沙星的MIC显著高于单独gyrA基因突变株和不存在上述突变的菌株 ,P <0 0 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 ,特别是耐环丙沙星和ICU分离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gyrA和parC的基因突变是临床分离铜绿假单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广州地区淋球菌对4种抗生素耐药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2002年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和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四环素、壮观霉素、头孢三嗪和环丙沙星4种抗生素对100株淋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用纸片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100株淋球菌检出PPNG15株(15%)、TRNG28株(28%),环丙沙星耐药率高达98%,高度耐药株(MIC≥16mg/L)32株(32%),未发现对头孢三嗪、壮观霉素的耐药菌株,但头孢三嗪的敏感性有所下降。结论目前广州地区流行的淋球菌菌珠耐药状况仍然严重,尤以环丙沙星为甚,但对壮观霉素和头孢三嗪仍较敏感。此外,有必要持续监测球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模仿人类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自然发病过程,建立急性细菌感染后肠功能紊乱的大鼠模型。方法:将60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应用浓度为9×108CFU/ml的福氏志贺氏痢疾杆菌1?ml灌胃造成急性肠道感染,正常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感染后观察大便性状,于1, 4, 7, 10, 13?d行大便培养,远端结肠病理学检查,并于16, 19, 22, 25?d行直肠气囊扩张,测定肠道感觉阈值。结果:实验组大鼠于感染后第16~22天出现大便性状改变,肠道感觉阈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大便福氏志贺氏痢疾杆菌培养(-),组织学恢复正常。结论:大鼠在急性肠道细菌感染后第16~22天,组织学炎症消失后,还存在着内脏高敏感,标志着大鼠急性肠道感染后肠功能紊乱模型建立成功。  相似文献   

19.
南昌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和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5种抗菌药物对120株淋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改良碘定量法检测PPNG菌株。结果 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及头孢三嗪的耐药率分别为74.17%,76.67%,38.33%,1.67%,3.33%。检出16株(13.33%)PPNG菌株,15株(12.5%)TRNG菌株;同时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耐药的菌株占31.67%。结论 头孢三嗪、大观霉素仍可作为南昌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用药.但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及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黄杆菌Ⅱb群对 2 0种抗生素的耐药特征。方法 采用WHO提供的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推荐的纸片琼脂扩散法 ,测定了 2年中初次分离的 87株黄杆菌Ⅱb群对环丙沙星等 2 0种抗生素的耐药特征 ,并对 4例黄杆菌Ⅱb群菌血症的治疗进行了分析。结果 黄杆菌Ⅱb群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敏感率最高 ,分别为 90 .5 %、79.8%、43 .3 % ,而对其它 1 7种抗生素 ,如氨苄青霉素等高水平耐药 ,敏感率为 0~ 6 % ,从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对黄杆菌Ⅱb群抑菌环直径分布累积百分率图看出 :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为活性最好的抗生素。结论 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对所分析的黄杆菌Ⅱb群有较高的活性 ,是黄杆菌Ⅱb群菌血症严重感染治疗的最有效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