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先锋 《中外医疗》2009,28(24):41-42
目的探讨甲钴胺、叶酸对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aemia,Hhcy)患者基础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本院神经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伴Hhcy患者96例,并随机分成甲钴胺组和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光分析技术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甲钴胺组治疗后血浆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甲钴胺联合叶酸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伴Hhcy患者血浆Hcy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维生素B12制剂(甲钴胺)和叶酸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6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60例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老年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将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给予甲钴胺联合叶酸治疗,治疗4周后复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和正常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Hcy水平有显著差异,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之间血浆Hcy水平、叶酸和B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予以补充叶酸和甲钴胺治疗后,干预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下降,与非干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补充叶酸、B12制剂有助于降低血浆Hcy水平,有利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转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叶酸、维生素B12干预的影响作用。方法测定118例脑梗死患者和对照者48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维生素B1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药物干预3~4周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给予叶酸、维生素B12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与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维生素B12制剂(甲钴胺)和叶酸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12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60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60例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老年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12水平。结果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正常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Hcy水平有显著差异,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之间血浆Hcy水平、叶酸和维生素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予以补充叶酸和维生素12(甲钴胺)治疗后,干预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下降,与非干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制剂有助于降低血浆Hcy水平,有利于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5.
付凌寒 《基层医学论坛》2014,(11):1407-1408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叶酸、维生素B6促进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心血管内科门诊观察治疗的170例心电图提示有心肌供血不足、血液检测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心血管事件预防对症治疗(对照组)与心血管事件预防联合甲钴胺、叶酸、维生素B6治疗(观察组),观察2组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7.6%,而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1.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血管预防联合甲钴胺、叶酸、维生素B6能够明显减少其发生,起到预警作用,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为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 B 族维生素及叶酸对降低 hcy ( hyperhomocysteinemia )的作用,明确 HHe (Hyperhomocysteinemia)是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B族维生素及叶酸是否对缺血性卒中复发干预有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分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2.5mg叶酸、0.5mg 甲钴胺、VitB 620mg每日三次口服,连续服用到终点(2a);对照组:安慰剂,连续服用到终点。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值服药后变化情况,观察服用B族维生素及叶酸后脑卒中复发情况(进行mRS评定)。结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人服用B族维生素及叶酸后6mo、1a后同型半胱氨酸值明显降低;HHe所致脑卒中病人,服用B族维生素及叶酸后1mo、6mo卒中复发无明显差异(P>0.05);服用B族维生素及叶酸后1a、2a卒中复发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卒中复发明显减少;服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B族维生素及叶酸有效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症所致脑卒中的复发及减少卒中发生,B族维生素及叶酸应作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级、二级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族维生素补给治疗对癫痫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p-tHcy),血清叶酸(s-FA),血清维生素B12(s-B12)水平以及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分别评估慢性癫痫组(G1)经B族维生素治疗前后、新诊断癫痫组(G2)抗癫痫治疗前后及基础BDI分数、p-tHcy、s-B12、s-FA水平。结果:G1中基础p-tHcy水平明显高于G2。B族维生素补给治疗1年后,G1中BDI分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数量均明显下降,癫痫发作频率降低,该组经卡马西平(CBZ)单独治疗的病人中p-tHcy水平明显降低。而在G2中经抗癫痫治疗1年后p-tHcy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数量均明显升高,BDI分数在该组经丙戊酸钠(VPA)单独治疗的病人中也是明显升高。结论:抗癫痫药物对于癫痫病人体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形成起着主要作用,B族维生素干预是一种安全、易行的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及干预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叶酸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男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叶酸及维生素B12临床剂量干预后,观察Hcy变化。结果叶酸及维生素B12干预后,治疗组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的重要特征之一,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可降低血浆Hcy水平,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叶酸和维生素B12联合治疗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随即分为2组,联合组(应用叶酸联合维生素B12)与叶酸组(应用叶酸),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联合组下降水平明显低于叶酸组。结论:叶酸和维生素B联合治疗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武玉秀 《吉林医学》2013,34(23):4718-471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B族维生素对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对600例经头部CT和MRI检查,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抽空腹静脉血实验室检查血同型半胱氨酸>15.0μmol/L,随机分为B族维生素干预组300和对照组300例,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B族维生素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治疗3个月后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较基线下降16.3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B族维生素治疗可显著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王丽娟  张宗玉 《海南医学》2010,21(7):9-10,8
目的 观察叶酸、维生素B6和甲钴铵联合治疗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青年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200例青年脑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叶酸和维生素B6、甲钴铵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叶酸5mgqd、维生素B610mgqd、甲钴铵500μgqd,连续用药4周,对照组不予叶酸和维生素B6、甲钴铵。治疗前后检查血浆Hcy浓度,治疗后血浆Hcy浓度〈15μmol/L为有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Hcy浓度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在降低血Hcy浓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神经功能康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叶酸和维生素玩、甲钴铵联合治疗青年脑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明显疗效,无不良反应,但对神经功能康复元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联合替勃龙治疗绝经后妇女反复泌尿系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6例绝经后反复泌尿系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2个组。环丙沙星联合替勃龙治疗组(A组):给予口服环丙沙星500mg/次,1d2次,连服7d,同时予口服替勃龙2.5mg/次,1d1次,连服3个月;环丙沙星治疗组(B组):给予口服环丙沙星500mg/次,1d2次,连服7d,每月1次,共用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各临床参数的变化和随访期病情复发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血清雌二醇水平、阴道健康评分A组均显著高于B组(P〈0.01),复发率、阴道pH值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1),子宫内膜厚度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丙沙星联合替勃龙治疗绝经后妇女反复泌尿系感染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5mg/d)叶酸对脑梗塞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用药剂量:A组给予叶酸5mg/d,B组给予叶酸10mg/d,C组给予叶酸20mg/d,连续给药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浆Hcy浓度。结果:3组治疗后的血浆Hcy浓度明显下降,前后自身比较P〈0.001。3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叶酸治疗脑梗塞合并的高Hcy血症有明显效果,但叶酸剂量大于5mg/d后改峦剂昔对干隆低HP。弄擘摩开明昂善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与青年脑梗死的关系以及叶酸、维生素B12的干预作用。方法 86例45岁以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同期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ey;其中急性脑梗死组筛选出高Hey血症患者49例,再随机分为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组25例及非治疗组24例作对照研究,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He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Hcy在脑梗死患者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叶酸及维生素B12,干预后治疗组血浆He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Hcy升高是青年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可降低血浆Hcy水平,对预防和治疗青年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6及B12在治疗肾移植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中的作用。方法:将195例预接受首次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03例,口服叶酸5mg/d,维生素B6 50mg/d及维生素B12 1mg/d,连续2个月左右;对照组92例则未口服B族维生素。分别于服药治疗前、术前1d、术后1、10、20及30d检测血浆Hcy浓度和血清肌酐水平。结果:试验组血浆Hcy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试验组术后血清肌酐水平下降较快,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比例低于对照组。结论: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适当补充叶酸、维生素B6及B12可降低血浆Hcy浓度,有助于移植肾功能的快速恢复,是减少肾移植并发症及急性排斥反应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影响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LDL-C升高、糖尿病、阿司匹林抵抗和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是影响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影响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大、合并糖尿病、LDL-C升高、阿司匹林抵抗以及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以及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卒中组)和无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30例(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将卒中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治疗后再次检测卒中组患者血浆Hcy水平。结果:卒中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且降低Hcy效果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相关性;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可以降低血浆Hcy水平,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以及叶酸、VitB12干预的作用。方法:1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Hcy;其中脑梗死组筛选出高Hcy血症患者85例,再随机分为叶酸、VitB12治疗组43例及常规治疗组42例作对照研究,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Hcy在脑梗死患者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酸、VitB12干预后治疗组血浆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干预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血浆Hcy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叶酸、VitB12治疗可降低血浆Hcy水平,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道友 《四川医学》2009,30(5):657-659
目的观察大剂量、分次吞服二十五味珊瑚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临床前瞻性对照研究,分常规剂量及服法组及大剂量两次吞法二十五味珊瑚丸组,使用通用的疼痛量表一数字分级法(NRS)评定各组不同时点的疼痛程度,统计分析各组前后及两组的疗效情况,并使用临床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发现在使用大剂量二十五味珊瑚丸在不同时点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并且临床不良反应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为吞服后不良反应明显有减少。结论认为大剂量二十五味珊瑚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更为显著。改为吞服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宁夏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就诊于宁医大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脑初发缺血性卒中患者401例,随访1年,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其中未复发组322例,复发组79例,对复发可能危险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采用卡方检验显示性别(x2 =4.246,P<0.05)、年龄(x2=11.660,P<0.05)、高血压(x2=13.813,P< 0.05)、冠心病(x2=6.964,P< 0.05)、糖尿病(x2=32.427,P< 0.05)、吸烟(x2 =5.421,P< 0.05)、卒中家族史(x2=5.529,P< 0.05)、TIA史(x2=7.019,P< 0.05)、房颤(x2=6.574,P< 0.05)、高同型半胱氨酸(x2=35.930,P< 0.05)、高脂血症(x2=5.530,P< 0.05)、颈动脉斑块形成(x2 =68.054,P< 0.05)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颈动脉斑块形成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728,2.858,15.346(P均<0.05).结论 宁夏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主要是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颈动脉斑块形成,充分认识和积极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