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相关的护理管理策略。方法选取我科住院患者中253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高危人群、易感因素、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种类,出现院内交叉感染的几率。结果 253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以泌尿道感染为主,占比84.58%。培养出的细菌微生物以大肠埃稀氏菌为主,占比87.74%。大多数为社区感染,占93.28%。纳入多重耐药菌感染高危人群的78例患者中67例标本送培养后确定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为85.89%。结论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MDRO高危人群的监测管理,要实施感染防控干预措施,优化管理,落实制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分布,研究持续性干预对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为临床采取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监测调查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多重耐药菌患者496例,通过预警、督查措施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反馈等一系列干预措施,评价汇总。结果:通过两年持续地监测,本院收住多重耐药菌病例科室分布前3名,以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为主,两年中比较无差异;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以老年病、糖尿病、肿瘤病例为常见,多重耐药菌患者数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数无比例关系;常见多重耐药菌株,与国内报道比较无差异;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存在院内传播。结论:进行多重耐药菌监测,能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科室分布情况,根据医院及科室的特点,及时采取各种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控制多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保护其他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医学的发展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病原谱发生了改变。广谱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侵入性诊疗措施日益增多,导致多重耐药菌的分离率上升[1]。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流动使得耐药菌在城市内及国家间快速传播,致使院内感染日益加重。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药敏分析,可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临床送检标本进行耐药监测,现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内多重耐药菌与念珠菌混合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398例符合院内感染诊断标准患者的送检标本进行培养并做相应的药敏实验,分析发生混合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398例发生多重耐药菌与深部念珠菌混合感染23例,发生率5.8%。发生此类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有:①易感人群均属危重患者,高龄,住院时间越长感染风险越大;②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以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③侵袈巨操作技术的开展。结论:我院发生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情况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对多重耐药菌与真菌合并感染更值得关注。因此,根据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从而降低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建立监测系统,进行危急值报告,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对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多重干预措施.结果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有效隔离,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督导,有效控制了多重耐药菌的扩散.结论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控与有效地干预,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朱炳蔚  肖钰瑜 《重庆医学》2024,(8):1179-1182
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初期的风险因素,寻找早期干预的主要风险评估指标,降低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该院2022年出院的238例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病史,得到4项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共性风险评估指标,运用SPSST统计软件,验证正态分布后,开展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指标选择的可靠性。结果 各项指标经描述分析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皮尔逊双尾法对死亡与年龄段、隔离医嘱、首次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基础疾病4项风险评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在95%置信区间(95%CI)下P<0.05,有显著相关性。用二元logistic回归验证:以“死亡”为因变量,年龄段、隔离医嘱、首次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基础疾病为自变量,P<0.001,显示该模型构建有效。结论 针对这4项指标的早期评估对临床前瞻性提示、规范诊疗行为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设置专职感控护士在综合ICU中对多重耐药菌防控的影响。方法在综合ICU中设专职感控护士,掌握监测多重耐药菌的方法,对新入科病人的主动性筛查和体表去定值,第一时间掌握携带有多重耐药菌的患者,落实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结果2016年1月-8月设置专职感控护士后,监测患者总数535人,发现感染患者中MDROs有21株菌株,其中社区感染有16株菌株,医院感染有5株菌株,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93%。与之前比较,2015年5月-12月监测患者总数为577人,发现MDROs感染患者25株菌株,其中社区感染16株菌株,医院感染9株菌株,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56%。MDROs医院感染发病率下降了0.63%。结论通过综合ICU设置专职感控护士,最早时间检出多重耐药菌,有效落实多重耐药菌的各项防控措施,降低了在综合ICU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有效防止了多重耐药菌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的发生所实施的管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评价其院感防控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我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及前瞻性分析,制定并实施一系列预防干预措施,观察多重耐药菌感染改变情况,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3年2月-2014年2月监测6 962例患者,共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217例,感染发生率为3.11%,经过实施有效预防干预措施,2014年3月-2015年5月共监测7 583例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127例,感染发生率为1.67%。结论找出影响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制定并实施规范化管理及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我院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实施常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为实施前,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实施MDT模式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为实施后。对比实施前后手卫生执行率、接触隔离执行率、微生物送检率、送检标本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结果实施后手卫生执行率、接触隔离执行率、微生物送检率(88.39%、80.74%、83.69%)高于实施前(82.34%、74.46%、80.66%)(P0.05);实施后送检标本多重耐药菌检出率15.98%(2936/18375)低于实施前23.00%(3618/15732)(P0.05)。结论我院实施MDT模式的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控制,可提高手卫生执行率、接触隔离执行率、微生物送检率,改善管理质量,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10.
王琦  曾倩倩  蒋丽 《中国数字医学》2020,(3):137-138,141
目的:分析信息化监测在参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管理中的效果,为医院多重耐药菌护理精细化管理提供方法学指导。方法:通过监测某三甲医院2013-2017年信息系统中记录的相关数据,对院内涉及多重耐药菌采集、发现、报告、处置等护理环节流程进行分析,比较防控干预效果。结果:通过信息化手段监管并干预护理操作相关过程,多重耐药菌检出-反馈时间由(261±25)min缩短至(8±2)min,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患者接触隔离医嘱下达率及执行率由0.96%~1.02%提高至71.31%,多重耐药菌各项防控措施落实率由35.31%~50.62%提高至68.84%~76.09%,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由0.44‰下降至0.25‰,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信息化监测手段构建的护理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对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病率具有明显效果,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的处理方法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1%聚维酮碘溶液和3%过氧化氢处理切口,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比较两组切口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感染率为2%;对照组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12%,观察组切口发生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聚维酮碘溶液和3%过氧化氢处理化脓性阑尾炎切口,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炎症性肠病有针对性的全面整体护理效果的观察,总结出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84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对试验组患者在必要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有针对性的全面整体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仅单纯地进行必要的常规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治疗手段,试验组患者治愈率达到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84%,护理满意度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有针对性的全面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王著安 《河北医学》2010,16(11):1314-1316
目的:探讨不同的处理方法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0.5%络合碘和3%过氧化氢处理切口,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比较二者的切口感染率。结果: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感染率为2.50%;对照组发生感染5例,感染率为12.50%,观察组切口发生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0.5%络合碘和3%过氧化氢处理化脓性阑尾炎切口,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9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和观察组10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和重症感染率分别为6.93%和0.99%,对照组新生儿分别为25.77%和9.28%;观察组感染率和重症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结论在临床上,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能较好地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09—2012年邯郸市手足口病(HFMD)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邯郸市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2年邯郸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2657例,发病率为117.37/10万;重症594例,死亡13例;4~7月份为发病高峰;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90.87%);年龄主要分布在0~5岁儿童(96.68%);男性26957例、女性15700例,男女比例为1.72: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0.03,P〈0.001)。全市共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3340例,其中EV71感染病例最多(84.43%)。结论预防手足口病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加强疫情和病原学监测,加强健康教育,做好5岁及以下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是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12月本社区165例高血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护理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进行高血压常规基础护理方案,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既往病史,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治疗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组治疗前后的舒张压与收缩压的降低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组的总优良率9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住我院的10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护理后肺功能变化、5年生存率及护理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小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后与对照组肺功能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护理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个案管理综合干预的模式对重性精神病患者防治康复效果。方法:有针对性的选取重性精神病患者800例,随机分为个案管理组400例和对照组400例。个案管理组即结合病人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对其实施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工疗以及家庭护理等一种或多种手段进行综合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维持基本的药物治疗。分别使用临床印象总表疾病严重度(CGI-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个案管理组和对照组的病情改善和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并统计治疗期间两组间复发情况和肇事肇祸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在所有治疗评分节点,个案管理组CGI-S平均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治疗终点时PSP减分方面,个案管理组达到(12.8±15.2),而对照组为(4.9±17.1)。其中79.3%的病人改进了≥1个类别(以每10分为间隔进行分类),与对照组的37.8%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3.相比于对照组高达51.50%的复发率,个案管理组复发概率更低(14.25%);4.治疗期间个案管理组肇事肇祸率为4.75%,低于对照组18.75%。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个案管理综合干预的模式能有效改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减少复发风险,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显著降低肇事肇祸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以改进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方法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方法: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为主,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兼职人员协同,调查2010年9月18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床旁调查和查阅病例相结合,填写统一的床旁调查表和个案病史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调查住院患者886例,实际调查884例,实查率为99.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首位;抗生素使用率为42.8%。结论:此方法可以在短期内全面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根据结果提示有针对性地开展目标性监测,加强临床标本送检,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从而不断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